第一章 体育事业发展与体育实验室建设
体育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完成体育事业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的主力军。实验室作为体育科技、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开展基础研究,不断思索开拓、研究体育科技领域和运动训练实践等新问题,完成教学、科研和训练任务,培养体育专门人才,尤其能够通过应用研究,承担各级、各类运动队伍的科技服务与攻关,是引领体育科技最前沿的方法和手段。因此,体育院所实验室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体育院所实验室中,体能实验室涵盖了力量素质训练、身体机能评定、运动生化监控、动作技术分析等众多科技服务内容,在教学、训练和科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 体育院所实验室发展历程
一、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征程,并陆续在全国布局建立6所体育学院。1956年1月,国家体委在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第1次体育科学研讨会,拉开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序幕。中央体育学院于1958年成立基础理论系(现为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在运动人体科学最终发展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过程中,体育类实验室也随着发展起来。
1958年,经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1960年,科研所搬至体育馆路,重点购买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X光机、心电仪、脑电仪、肌电仪、气体代谢仪、分光光度计、病理切片仪等,还改良血乳酸微量测试方法,组建气体代谢分析系统,确定我国有氧及无氧能力的研究方向。同时,自主研发心率遥测仪,创建了跳高技术分析实验场地。此后,我国体育院所实验室的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1978年5月,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加强体育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进入发展新的篇章,实验室条件开始逐步改善。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努力筹措资金购置了一批实验设备,如影片解析装置、高速摄影机、超声心动仪、肌力测定装置、计算机控制测力系统、超薄切片机、光谱分析设备、活动跑道、磁记录及处理系统、高速录像及分析系统、动物房及附属设备、心电监护仪、微气候实验室等。实验室为国家队运动员做了大量综合或单项的科研测试和诊断。
1984年,第3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振兴体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的体育科技方针,实施“科教兴体”战略。体育科技向纵深、综合、系统的方向发展,体育科技与实践的结合程度逐步得到提高,我国体育科技开始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1990年3月,国家体委在《1991~2000年体育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10个左右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各级各地体育实验室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开始重视设备的科学管理,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列为重要的改革内容,积极探索适合体育实验室多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自2001年我国取得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以来,体育科技进入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体育实验室围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以及体育科教工作,能够突出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健全体制机制。尤其随着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加,服务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科研课题数量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体育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完善。近年来,体育实验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各省市体科所、各体育院校实验室能够加强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实验室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实验队伍,开展学术交流,完成大量的体育科研成果,实验室逐步实施科学化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历史成就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艰难探索,我国的体育科技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体育科技从零开始,经过艰难的探索,从盲目学习苏联到独立进行探索,又从10年浩劫的停滞不前到改革开放后稳步快速的发展,如今已初具规模,达到较高的水平。全国组建成立有各类重点实验室、体育科研所、研究中心,并配有一批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各类科技和科研辅助人员。国家及地方对体育科技的投入成倍增长,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科研机构设置、科研人员待遇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近年来,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员选材及专项运动成绩的预测与对策方面。近20年来的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工作为体育科研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已有15个青少年中级选材标准项目为历届亚运会、奥运会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在提高优秀运动员成才率的同时,培养了一批科研人员和选材骨干队伍,为选材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与方法领域。1988年国内就完成对当时来讲比较完整的系统研究《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该研究包括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大部分,涉及许多学科专业,对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指标和方法,1987年组织编写并出版反映当时研究水平的《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经过1997年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课题的立项,到2001年又初步建立“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与评定系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以及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科技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领域。近年来,经过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在体能监测、营养恢复、中医中药开发等方面研究课题系统的开展及成果的及时推广,使运动员营养辅助手段的应用和体能的恢复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训练营养生化监控恢复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通过采用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来评估、指导和支持训练,使训练的效能提高,运动员的机体适应于训练、体能增进、运动能力提高。由于计算机技术在膳食营养干预工作中开始发挥作用,疲劳状况的营养生化监控和运动营养补剂的合理使用也初步走上正轨。
(5)运动心理领域。多年来,我国运动心理训练工作主要针对参加国际大赛的优秀运动员。心理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心理科学知识教育、心理测试分析与诊断、心理咨询、心理训练与调节等。在运动心理工作者长期深入运动队的过程中,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心理研究模式和思路,总结出较有成效的心理科研内容和方法手段。
(6)运动创伤和医务监督领域。我国在为优秀运动员进行运动创伤和医务监督服务保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的有力支持下,正逐步形成由“医疗工作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训练比赛医疗服务保障”“医疗信息收集和处理”3个子系统组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规范的、有序的、高科技含量的运动创伤及医务监督保障体系。
(7)信息研究与服务领域。自1984年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和亚运会信息工作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各赛会组织和赛前实力分析等研究,保证了总局领导等决策机构及时宏观把握形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验室在基础条件、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资金投入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体育科技创新和服务成果。
第二节 体育院所实验室面临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着手制订和实施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面临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且不断地产生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实验室能够在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上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体育科技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家体育总局加大对科研设施的投入、科研课题的扶持以及科研人才的培养,使体育科技工作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体育科技保障工作在我国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国家队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吸纳国内外先进训练理念、手段和方法,加强科技服务和科研攻关的结果。可以说,每一块奥运金牌背后都凝结着现代科技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因而,提升体育科技服务,加强体育院所实验室建设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对科研实验室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整个世界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各个领域内的竞争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不断变化,研究的复杂程度日益加大,促进基础研究领域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不断扩大和深化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同时,科学发展的投资急剧增加,实验环境条件对科学研究影响日益显著。面对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在重视各类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我国开始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战略。
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科学技术发展做先导。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国家有能力资助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并优先支持前沿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
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研究领域相对封闭、人员流动不畅、学术思想近亲繁殖、研究工作缺少活力、受研究经费限制、优秀人才流失、研究生培养体系尚需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开始日益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的推进,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基础性研究基地,成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并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由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择优而建,并与国家重点学术建设相联系,其学科基础性好,可以通过科研优势巩固已有的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还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形成一批学术中心,并且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拓宽了原有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些新发现、新理论,促进了一些新学科的建设和迅速发展。
1984年,根据当时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薄弱、力量分散,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难以有大幅度增加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探索适合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新体制,我国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实施了一项重大举措——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转眼25年过去,人类基因图谱、水稻基因图谱、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转基因动植物、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一大批高深的基础研究和高科技成果从这些实验室走出。可见,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动我国基础科学、高技术产业乃至整个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不断重视对体育科研所、高校体育科研机构的投资和建设,体育院所实验室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它充分利用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平台,带动和提升地方体育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既是国家队转训期间为国家队进行训练监控和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科研单位借助这个平台提升其科技实力的重要推手。体育科研单位能够以此为契机,争取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吸引各方科技资源加入平台建设,积极承担科研课题,更广泛地服务于体育事业的战略发展需要。
二、体育背景
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都十分重视体育科技保障工作。美国是世界竞技体育最强大的国家。据了解,美国高水平运动队十分注重科技保障工作,在体制、机制和人员配备上突出体育科技保障作用,并建立以主教练为核心的训练科研体系,由主教练根据运动队的实际需求,聘请由助理教练、体能教练、医务、营养和信息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科学训练团队,人数甚至会有数十人之多。美国游泳中心体能研究中心有12名体能研究的专家长期从事游泳体能研究。科技保障水平高是美国游泳项目常胜不衰的重要基础。据最新资料介绍,俄罗斯正在恢复前苏联训练科技保障体系,国家队十分重视科技保障工作并取得很多成功经验。体育科研和运动队结合得非常紧密,基本上每个奥运会项目都配有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中包括训练学专家、生理生化专家、心理专家、技术分析专家,不同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真正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集约化的科研攻关。曾经是奥运会前3名的德国,为重新回到世界前3名的位置,不仅在组织体系上加以保障,即将德国体联与德国奥委会合并成立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盟,而且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盟主席表示: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盟将继续重视应用训练科学研究所和运动器材研究所的工作,并已决定把扩建科研复合体系作为在竞技体育领域实施的第一项步骤,将分散在各个研究院所的体育科研成果加以整理归纳,以便教练员、运动员和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利用。从这些情况反映出竞技体育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较量。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体育科研工作迎来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首先,体育科研意识日益增强,体育实践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竞技体育方面,各级领导均高度重视科技服务工作,运动队也日益渴求体育科技的支持,为现阶段的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实验室能充分发挥自身条件,努力为高水平的体育运动队伍服务;在大众体育方面,老百姓越来越需要科学的指导方法和手段,在运动促进健康、不同年龄人群体质研究等领域,均对科研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投资力度的加大,各类实验室近年引进的各类课题经费不断攀升,需要依靠高水平的科研方法来完成高质量的研究。另外,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的扩招以及本科生科研水平的提升,均需要寻求前沿、新颖、独到、精确的科研手段。参与体育科研的人员队伍不断扩大,课题经费投资幅度成倍增加,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人才保障。体育实践的需求、国家的投资以及人才队伍的不断完善是实验室发展面临的机遇;其次,体育科技工作对高精尖设备的需要促使实验室建设迎来新的发展。体育领域的科研工作蓬勃开展,如何开拓更新、更深的科研工作,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尤其是高水平的研究面越来越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需要依靠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各类实验室普遍拥有国际上都比较齐全而先进的体育设备,理应发挥更大的效益。我国各类实验室的科技基础和条件,与社会对高水平科技工作的追求,为实验室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为体育科技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体育科技在提高运动水平和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科技必须面向体育运动实践,体育运动实践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干部和体育科技人员的共识。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体育科技工作,无论是实验室等硬件建设,还是在重大课题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其中,2008年开始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就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开展的一项重要体育科技工程。这项工程的开展,对于加强全国体育系统的科技建设和人才培养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体育科技力量,对总局备战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8年3月6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体育系统重点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上公布了在全国体育科研所和体育院校建立30个重点实验室的决议,这是我国体育系统诞生的首批重点实验室。这项工程的开展,将对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调动各方面体育科技力量,加强全国体育系统的科技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高水平运动队备战重大国内、国际比赛和开展全民健身研究提供高水平科技保障平台。30个重点实验室有14个建在高校,17个建在科研所。其中,设在高校的体能实验室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高校的一个行政组织机构,具备教学特性,又是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针政策,按照共享实验资源这一目标而建设的科研机构,具有科技研究的前沿特征。
第三节 抓好体育实验室建设的战略意义
2008年奥运会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如何在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摆在体育科技界的一个重大命题。成为体育强国必须具有强劲的科技实力,谁在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科技创新方面领先,谁就能够占据体育发展的制高点,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推动体育科技进步必须重视高校的体育教学和科技研发,推动竞技体育关键技术突破必须依靠自主科技创新,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必须全面提高大众健身科学化水平,体育院所实验室在引领体育科技前沿方面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体育院所实验室在教学、科研、训练方面的作用
(一)教学方面
科技工作是推进体育教学不断提升的重要条件,实验室是创新的基地,创新的源头在实验室。国家正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在实验室里学习和锻炼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即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掌握先进科技设施。并进行各方面创新素质教育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体育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院所实验室能以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为前提,加强体能训练模式、机能评定方法应用、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生化监控、心理辅助、训练康复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培养体育科技工作者,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服务,不断探索其本质与规律。体育院所实验室在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科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刻。
(二)科研方面
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必不可少的重要基地,没有实验室,科研成果是无法产生出来的。有关学科的队伍建设、研究方向设置、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学术水平等,都需要依托实验室的建设来完成。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体育的各个方面。一些新型体育器材设备的研制和改进,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强力支撑。一些现代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使得训练变得不再盲目,而且更加精确和科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一些技能类项目,教练单凭肉眼难以准确发现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但是通过三维立体图像的现场解析,这些问题就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这些均充分说明科技发展及实验室科研对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体育院所实验室能够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引领高校体育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研究方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以及体育科技的战略需要,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研究任务。体育院所实验室能够利用高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研究人员,探索新的体育学科,并重点围绕体育科学成果的产出和应用进行,解决体育科研方面存在的诸多难题,攻克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难关。体育院所实验室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以其高质量、高水平的竞争优势,获取大批国家科研任务、横向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它得到的国家资助课题和经费数量近几年有明显提高。
(三)训练方面
运动技术水平需要体育科技的强力支撑。我国近几届奥运会之所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其加强国家队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吸纳国外的先进训练理念、训练手段和方法是重要的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两张皮”的情况十分普遍,运动员要取得好的成绩主要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和运动员的刻苦训练,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很低。但是,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都在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并不断地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使其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世界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要发展竞技体育,要提高各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仅靠教练员的个人经验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持和保障。为此,结合我国集中训练的体制和运动队的实际需要,提出在国家队实施“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举措,通过调整体育科技政策,通过课题立项办法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的改革,积极鼓励科研人员深入运动训练第一线,与教练员共同研究和解决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难题,为提高运动训练效益发挥积极作用。实践证明,这种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提高了教练员的科技意识,增强了我国各个项目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体育院所实验室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实验室能够面向运动训练主战场,不断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坚持科技创新,组织科研攻关,着力解决训练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能以训练监控为重点,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二、体育院所实验室的特征、优势及作用
(一)特 征
体育院所实验室为体育实践服务的目标明确。体育院所实验室科学研究工作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能紧密围绕我国体育科技的改革与发展,探讨体育院所科研领域发展的热点问题,从服务运动队、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需要出发进行研究与实践。
体育院所实验室积极吸收和应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体育科技工作已经走向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道路,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等多门学科已有效地融合进体育科技研究工作中,对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新颖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手段不断更新,为体育院所实验室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面对一支运动队,其科学训练就包括生理生化监控、健康和运动损伤监控、营养和体重监控、心理咨询与监控和技术训练辅助系统等多个领域。
体育院所实验室具备人才优势和硬件条件。随着体育科研院所的建立,体育院所实验室能够与体育科研机构、训练基地、其他科研单位等联合开展体育科技工作。北京体育大学体能实验室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成的。学校积极引进各方资源,购进大量高精端的科研设备,整合共享全校的实验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工作。
体育院所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宽,涉及的科研内容越来越广阔。
(二)优 势
体育科研工作需要集聚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装备一批先进的实验室设备,“重点跟踪”世界科学研究的先进水平,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出发,重点解决竞技体育成绩提升、全民健身科学服务以及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关键问题和技术。因此,有必要整合我国体育科研资源,建设一支能体现国家体育科研水平和科技实力的实验室“国家队”,提高我国参与国际体育科技竞争的能力。体育院所实验室建设能够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建设成研究水平高、队伍基础好、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研究基地,促进我国体育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院所实验室还能适应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促进科技体制改革,改进实验室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开放、流动、联合”的新运行机制。体育高等院校基本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工作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等许多有利于从事基础研究的特点。体育科研院所拥有较为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研究基础较为厚实。发挥现有优势,加强体育院所实验室建设,能够增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工作,促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三)作 用
加强体能实验室建设、管理和运行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稳定、有效地发展我国体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工作的重要部分,涉及科技发展的后劲,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缺失相关理论探索和科研基础工作,否则其发展不会有后劲。因此,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不间断地支持体育科技工作发展。通过体育院所实验室的建设,能鼓励体育科技工作者在学科发展前沿进行创新型研究,带动相关学科乃至整个体育科技的发展;尤其能围绕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目标,针对教学、训练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思考与突破。越是重大的科技问题,越需要更深入、更高层次地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以寻求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攻克客观存在的技术难关。
其次,有利于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体育科研队伍。科学研究需要优秀人才,体育院所实验室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使优秀科技人才能够安心研究,进而使重点实验室成为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集聚人才、培养新生力量的阵地。实验室能为科技人员提供能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在较高层次上形成精干的各有特色的科研梯队,不断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因此,体育院所实验室建设,可以吸引、稳定和培养一批从事体育基础研究的科技人才。
第三,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平台。现代的体育科技,需要越来越高的科研试验条件和越来越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先进的研究手段,必然影响优秀人才的吸引和稳定,影响科研能力的发挥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构建体育院所实验室,相对集中地投资建设,更新专业科研装备,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能够把科研力量更好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具有先进装备、能够承担重大体育科研任务、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体育科研实验基地。
最后,有利于体育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体育院所实验室还存在部门封闭、单位分割、科研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很多实验室存在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和科研经费分散使用、仪器设备总体利用率较低、科研工作中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研究等现象。体育院所实验室建设能够在体制上打破部门所有制形成的封闭和割据,充分利用信息高速流动即时更新的时代特征,实行开放共享,构建新的科研管理体制。
基于上述背景,体育院所实验室能够稳定优秀科技人才队伍,紧跟世界科研先进水平,促进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强势发展,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出发,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改革体育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体育院所实验室既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体育院所实验室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通过改革,克服我国原有体育科研体制的缺点,克服人为的分割和内耗,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真正组织起来,协作攻关,共同提高体育科研工作的效益,统一相对集中建设形成合力。同时必须面向社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开放共用的体制,有助于打破封闭式的研究体系,有利于减少低水平的重复。
三、体育院所实验室的挑战与展望
(一)体育院所实验室面临的挑战
我国体育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在竞技体育研究方面,一是科研攻关在解决训练关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二是科技保障在满足运动实践一线需求上有一定的差距,许多成果还停留在描述、分析、总结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发挥先导作用;三是运动训练仪器设备和器材研发与国外相比亟待加强;四是国外先进技术、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在我国的引进和应用滞后;五是国家队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运动训练科学化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在大众科学健身和体育产业研究方面,一是体育系统的科研单位受人员、资金和研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从事大众健身和体育产业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二是在课题立项和课题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组织;三是在大众科学健身研究、体育产业研究发展不平衡,体育产业的社科研究成果虽多,但通过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加速体育产业化进程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
对于体育院所实验室而言,也存在上述问题,并且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首先,体育院所实验室管理和研究队伍不能满足需要。对于实验室尤其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与运行还认识得不到位,没有按照规定组建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很多实验室没有设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运行工作,更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器材。组织机构的缺失和队伍的限制,导致实验室研究工作缺少深度及广度,更缺乏深入研究解决体育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次,体育院所实验室解决体育热点问题的能力不强。体育院所实验室的研究领域缺乏从社会学、系统科学、哲学等角度进行深入、全方位的探讨,对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重视不够。例如,欠缺关于不同运动项目核心力量的研究、体能特征的分析以及运动训练科学化的研究等;有些领域,如有关训练器材研发、残疾人体育的研究等甚至是空白。
再有,科技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整合。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科学地整合训练保障体系,没有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等综合科学介入到运动训练中,导致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缺乏基本的生理、生化、心理综合测评体系,医务监督、信息交流、训练管理等工作未发挥有效作用,尤其是高科技训练手段、运动员负荷监测条件等不能满足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
第四,科研成果缺乏有效的交流、推广与应用机制。实验室研究工作存在重理论、轻运用的现象,导致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训练工作脱节,起不到相互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受科研经费短缺等影响,高质量的体育科研成果得不到交流、推广和应用。体育科研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缺少横向联合,实验室的科技优势在体育科技工作中未能充分调动出来。
最后,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和应用不足。尤其是国家队大部分训练装备器材依然以进口为主,很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工作没有在扩大内需、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没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化的产品,体育科技“产学研”结合欠缺。
(二)体育院所实验室建设展望与措施
首先,要转变观念,制定和完善体育院所实验室工作的管理机制。要充分重视体育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构建良性运行机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条件和环境,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重点实验室应组织科研力量,研究解决新形势下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体育科技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前沿方法和理论知识。
其次,建立一支稳定的体育科技服务团队,拓宽体育人才知识领域。要构建集科学研究、训练监控、体能训练、运动营养、医务监督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团队,开展综合性科技攻关与服务,解决体育教育、科研和训练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拓宽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知识领域,使其及时掌握体育科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体育科技工作中发挥优势。
第三,要紧密结合体育实际,科研成果要在体育实践中广泛运用。体育科技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科技人才以及促进运动队竞赛成绩的突破,因此体育科技工作应来自于学生,来源于运动队的实际需要,真正解决体育教学、科研、训练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实验室科研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并重视成果的运用,真正指导教学,直接应用于训练实践,成为体育战线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第四,加强科学研究,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提升科学化水平。通过积极开发课题,实施科研奖励,建立学术交流机制等开拓视野,提升实验室的科学化程度。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进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集成多学科优势,创新体育科技工作新途径。对于高水平运动训练,要使体育科技和运动训练一体化,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五,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是重点实验室提高研究水平、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重点实验室应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加大开放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其中,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参加国际会议、组织国际会议等是体育院所实验室向国内外同行展示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主要形式。
最后,要坚持体育科技服务手段多样化和独特性相结合。在实验室研究工作中,要加强对体育科研方法论的研究,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适合体育科学特点综合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与统一。既重视定性分析,又注重量化指标的研究和探索,推动体育科学的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