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引文献
阿丽塔·L·艾伦,理查德·C·托克音顿.美国隐私法 [M] .冯建妹,等(编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279.
蔡俊五,赵长杰.体育赞助——双赢之策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蔡璞,袁张帆.体育运动员的形象权及其法律保护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53.
曹艳、王绍乐.关于“公众人物”名誉权弱化的思考 [J] .新闻爱好者,2003(1):22-23.
常娟,李艳翎.论体育冠名权及其法律界定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
陈锋.论美国法下对运动员形象权的保护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586-588.
陈志武 .媒体言论的法律困境——关于新闻侵权诉讼的实证研究 [EB/OL] .www.miles.net.cn/dis/chen.pdf,2003-03-24.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崔建远.合同法 [M] .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崔巍.侵害名誉权案件中精神抚慰金的正确适用 [J] .人民司法,199(11).
邓春林.体育赞助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4):19.
邓春林.体育赞助的商业权益保护 [J] .辽宁体育科技,2005(4):9.
邓春林.论体育冠名合同的性质及法律保护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20-1022.
丁晓燕.论对新闻名誉侵权案件中对公众人物的反向倾斜保护 [J] .人民司法,2004(4):44-49.
董炳和.论形象权 [J] .法律科学,1998(4):69.
杜俊伟.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弱化和限制 [J] .邵阳学院学报,2005(1):64-66.
段荣芳,徐超 .体育运动员肖像权保护的法律分析 [EB/OL] .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80817.
郭彬.我国体育冠名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及立法建议 [J] .研究生法学,2006(2).
郭发产.“集体肖像权”的法律问题——析姚明与可口可乐公司肖像权纠纷案 [J] .法学, 2003(6).
韩勇.体育与法律——体育纠纷案例评析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洪波,李轶.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类型及其名誉权的限制——以媒体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为中心 [J] .当代法学,2006,20(4).
侯健.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2.
姜新东.形象权研究——以美国法为中心 [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金卫东,李福祥,等.我国体育冠名权的法律性质分析 [J] .体育与科学,2006,27(5).
李慧.我国体育名人人格权保护与限制问题研究 [D]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李明德.美国形象权法研究 [J] .环球法律评论,2003,冬季号.477.
李艳翎,常娟,等.体育冠名权的商业利用与法律保护研究 [A]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软科学成果汇编(2005-1)[C] .内部资料,2005.
刘春霖.商品化权论 [J] .河北大学学报,1999(4).
刘洁君.真实人物形象权——衍生于传统人格权的新型无形财产权 [D]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刘妙春.知名人物的商品化权及其法律保护——鲁迅姓名、肖像商业使用引发的思考 [EB/OL] .www.tianhlaw.com.
Matthew J.Miten.美国对体育相关商标及运动员公众权利的保护 [J] .华侨大学法学论丛, 2005,(1):98.
马昌骏.试论冠名权合同法律关系 [J] .法律适用,2003(11):71-72.
马磊.新闻传播过程中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 [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4):29.
马贤兴.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限制法律探讨 [J] .北京:人民司法,2000(11):43.
梅慎实.试论影视作品中“虚构角色”商品化权之知识产权法保护 [J] .版权参考资料, 1989(6):44.
南振兴、刘春霖.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 [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398.
牛淑敏.我国运动员无形资产保护研究——运动员人格标识商业利用的法律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3.
宋克明.美英新闻法制与管理 [M]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26.
宋秀丽,赵文胜,任保国.中外体育场馆冠名权开发比较 [J] .体育学刊,2006(2).
T·巴顿·卡特,等.大众传播法概要 [M] .黄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62.
唐纳德· M·吉尔摩,等 .美国大众传播法判例评析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79.
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 [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427-431.
王利明.人格权法 [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43-48.
王利明.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 [J] .中州学刊,2005,(2):92-98.
王强华,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王强华、魏永征.在言论自由和人格权的天平上——大众传播媒介侵权纠纷个案选评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魏永征.新闻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要件 [EB/OL] .老魏说法,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38/node58/node60/node76/userobject7ai1673.html.2005-10-22.
吴汉东.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J] .法学,2004(10):80.
武光前.体育冠名权的法律性质与特征 [J] .新东方,2005,(8):21-23.
萧瀚.“公共人物”登录判决书及陪审团制度萌芽——范志毅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名誉侵权案评析 [J] .清华法学,2003(11).
谢晓尧.商品化权:人格符号的利益扩张与平衡 [J] .法商研究,2005(3):84.
[日] 星野星一.私法中的人——以民法财产法为中心 [A] .梁慧星(主编),王闯(译).民商法论丛(第8卷)[C]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76.
熊伟.形象权法律制度研究 [D] .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许科.我国运动员形象权法律保护研究 [D]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许添元.体育明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5):10.
Yasser R L(1985).Torts and Sports:Legal Liability in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Athletics.Greenwood Press.115.
杨立新,林旭霞.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4-80.
杨立新.制定民法典人格权法编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中国民法典制定研讨会”讨论问题辑要及评论(一)[EB/OL] .杨立新民法网,http://www.yanglx.com/dispnews.asp?id=286.
杨士林.“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冲突及解决机制 [J] .法学论坛,2003(6):5-11.
杨晓生,程绍同.体育赞助导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叶名怡.过错与抗辩:以名誉权侵权为重点 [J] .时代法学,2007,5(1):74-75.
袁凤生,张四清,关锋.体育冠名权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2(3):17-20.
詹文凯.隐私权之研究 [D] .台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127.
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M] .第二版.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95.
张扬.试论体育赞助协议的法律效力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34.
赵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岂容背弃——从“足球报事件”看体育假新闻现象 [J] .新闻记者, 2004(3):34.
郑成思.版权法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302.
朱体正.冠名权的法理界定 [J] .社会科学家,2006(4).
祝铭山.名誉权纠纷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07-108.
邹立刚,陈情旭.中美体育法国际研讨会综述 [J] .法学,2004(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