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打擂秘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少林寺古今擂坛名人录

打擂比武是衡量武师技艺的良好方式。历史上少林寺由于田产颇丰,又参与征战,因此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武僧队伍,所以在少林寺也常用打擂来检验武僧功夫的高低,以擢用人才。比如战时出征选将,方丈令人鸣钟集众,设擂比武。平时护院擒贼或为民平匪,也要通过打擂选出高师。另外少林武术蜚声全国,各地武师远道而来,与武僧较艺者屡见不鲜,使武僧避之不及。因此,少林寺历史上曾出现了一大批擂台名人。可谓:忆宗风思英杰群雄辈出,观擂台立巨人古今不断。现将这些名人及他们擅长的功夫简录如下,或许可以给读者一些启发。

一、福湖大师及高徒智端

福湖大师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皈依少林寺,剃渡为僧,拜慧觉和尚为师,法号福湖。福湖入寺后参禅习武,苦练气功,擅长搏击,功夫超群。天ஐ元年(公元904年),湖公朝拜洛阳白马寺,在归途路经偃师府店镇时,路旁一侠女,偷用弹弓袭来,湖公闻弹声,伸手抓住反向刺客打去,女侠大惊,便快步跪下请罪,并拜湖公为师。这位侠女就是后来能够起步如燕,跨涧如梭,百步弹打鸟落地,飞镖出手穿千眼,闯南走北立擂台的少林仙姑神——智瑞。他们师徒二人都是擂台高手。

福湖大师于宋开宝三年(公元971年)圆寂,遗著有《少林打擂秘诀》。

二、智生和尚

智生,俗姓李,名虎,字真杰,法号智生。智生入少林寺后刻苦练功,尤喜点穴术。练功时常常手破指裂,有时甚至疲劳至极,晕倒在地。智生练功不仅肯吃苦,而且非常虚心。师叔灵道、灵林因此特别偏爱他,传给少林十八般武艺。智生除了在寺内刻苦学习,虚心请教,还常云游四方,拜师学艺。几年之后练得一身真功,特别是散手更为娴熟。他曾多次走南闯北,蹬台打擂,屡获胜利,号称“沙门巨人”。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智生打出山门,还俗走江湖,云游四方,以授艺为生,其徒多达数千。

三、秋月大师

秋月,俗姓白,名玉峰,法号秋月,山西太原人,富家出身。他自幼酷受武术,身材虽矮,但健壮有力,年逾五十,仍敏捷非常。他精通气功,擅长搏击,尤精剑术。自在洛阳与专门来访的少林寺僧觉远相识,同归少林寺剃渡为僧起便结束了自己浪迹江湖的生活,潜心在少林寺传授武艺。

秋月在寺多年,与皈依少林寺的觉远和李叟父子,共同研练少林拳戈,撰有《五拳精要》一书,祥细阐述了五拳宗法,同时还编创了五台拳、黑虎拳、行龙剑术等,尤其《踢打摔拿二十四势》,是少林寺武僧最早的关于散手技法的专篇。秋月在寺时不仅将其全部绝技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少林寺僧,还一一校正了少林寺旧有拳法,使少林拳套路节奏严紧,布局合理,攻防兼备,风格独特,实战性强,为发展少林功夫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觉远大师

觉远,严州人,世家公子,皈依少林寺后拜恒洪和尚为师,苦习武功。为了提高武艺,于金哀宗正大年间公元1224年左右,出山西行访师,在兰州遇上高手李叟,遂随李叟父子返回洛阳,拜见武林英杰白玉峰,三人同归少林寺。回寺后觉远虚心向白玉峰、李叟二师求教,百倍苦练,数年之后终获真功。相传他可以飞崖走壁,拳击石碎,指穿成洞,剑艺奇特。觉远对前人传授的拳法均加以推敲,在继承前人拳法真传的基础上,把罗汉十八手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后又编写成十八路,每路十八招,总计三百二十四招。觉远特别擅长散手,编有《打擂诀训》和《七十四散手》。是少林寺僧打擂常胜的要诀秘法。

五、智庵和尚

智庵,俗姓刘,字志刚,河北仓州人,是惠文和尚的长徒。智阉入寺十六载,跟师傅苦学气功、剑术,又跟师叔惠杰学习地趟功夫,勤学不辍,终于练成足动送石飞,拔树桩则倒,趟群百腿断之功。他仰仗奇功常带二徒出山打擂,除恶安良,因而名声大噪。据拳谱载,智庵编有“龙虎交战法”,是少林拳中实用性极强的招把。

智庵于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圆寂。

六、觉训和尚

觉训,字志云,南召人,十三岁出家皈依少林寺,拜子安和尚为师。入寺后跟师父精练刀术,跟师叔子通习点穴功、打桩功,还擅长擒拿、卸骨,武艺居魁。在寺任武教头数年,后任提点。他的弟子了改、了洪、了悟、了杰,都是擂台高手,名冠嵩山南北。他不仅重武,而且还精习文墨之事,他给弟子书写了如下铭幅:“贤徒必博学,首博其文,精文者解经。次博其佛,再博医、习武。佛文医武全通者方成正果。”由此可见他见解不凡。觉训大师临终前写有《擂台摔拿法》,深得弟子敬仰。

觉训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圆寂。

七、通祥大师

通祥,号福田,南阳人,原为盐商,自幼习武,善角力。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半路出家,皈依少林寺,拜空山大和尚为师,练大刀、铲钗、九节鞭、匕首等。其搏击、擒拿术尤精。据拳谱载,通祥编有《擒拿精要》,阐述了拿十八法,擒十六法,缠十三招,共四十七手,是少林寺历代搏击、打擂术的精华。通祥曾任武守备,常率徒众巡夜、驱盗、抗贼,屡立功勋。其高足弟子有:行堂、行习等。临终前两日才把其搏击绝技传给行可。

通祥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4年)春圆寂。

八、明学大师

明学,号习之,明万历四十六年皈依沙门,时年50岁,入寺后拜超水大和尚为师。明学个大、性刚,心直口快,果断而重义气。他曾练通臂,武艺非凡,皈依少林寺后跟师苦习气功、硬功,擅长擒拿绝技,功夫超群,常与对手交手搏击,多以寡胜众,师荐其任武守备,统领全寺武僧,绰号“鲁智深”。据拳谱记载,明学著有《摔打四十法》,综合阐述了明以前历代武僧打擂常胜之秘招,有很大的实战价值。

九、庆望和尚

庆望,字明法,曹州人。幼年习武,善使钢钗、三节棍、枪、刀等,擅长铁沙掌、擒拿、点穴等术。十八岁因好打不平,一脚踢死张员外之子,逃出故居,皈依少林寺为僧,拜道胡和尚为师,善文习医精武,智勇过人,众僧器重,推为总武教头兼西堂禅师。据拳谱记载,庆望生前著有《打擂四十五势》和《散手攻防法》,详细论述了两人交战搏击的攻防打法,为发展少林技击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庆望于明崇祯十五年(1634年)冬圆寂。

十、玄志大师

玄志,俗姓张,名虎,字望山,肃州人。幼年跟其舅父马大宗习武,刀术卓绝,拳技精纯。他5岁时,随舅在天水街头卖艺,观其技者无不拍手喝彩,大宗为此得意妄为,大喊三声向众人挑战,无人上擂,大宗于是大笑三声说:“吾舅侄乃今日天下第一杰也。”此时激怒了在场观艺的同梁和尚,他婉言相劝后欲走,大宗不放,施招袭之,同梁只是防守而不进招,张虎一旁用飞镖暗助,仍被同梁躲过,大宗舅侄二人方知遇到的是武林高手,追到长安,拜同梁为师,同梁推辞不过,只好携其同返嵩山少林寺,给张虎剃度,赐名玄志。

玄志入寺后,跟同梁师傅苦习棍法、五虎拳、气功、擒拿、点穴等,经过十个春秋的苦练,终得少林真传,多次征恶除盗,与英雄交手打擂大获全胜。他的弟子有恒永、恒宗、昆仑等。临终前他将自己所编写的《拿把对拆法》和《散手摔拿抓破法》等打擂秘诀交给永宗,并谆谆嘱附说:

“治宗兴大乘,遵规习武艺,

挤济国夫安,莫传非君男。”

玄志和尚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圆寂。

十一、湛举大师

湛举,字古伦,乾隆五十五年皈依少林寺,拜海参和尚为师。跟参公和如静苦习武艺,并多次出山拜师访贤,汲取别派精华,曾过十五州府,得过十三位武林高师指教,技艺倍增,尤精于搏击、打擂,擅长擒拿、点穴。他常在千佛殿苦走心意把,将四十八个脚凹点跳过,每次必走10圈,有“心意把王”之称。湛举和尚任过总教头,于道光八年(公元1829年),曾带徒众给巡游至少林寺的朝庭官员表演了少林真功,颇得称赞。

湛举法师常以卓越的武功,为民除恶,护院擒盗,为国征贼,不惧豪强,对宏扬宗风和振兴少林武威,立下了功绩。

举公对弟子寂袍、寂聚、寂华精授武艺,亲如父子,而且在生活方面关切如己,在武德方面要求甚严,凡跟他学过艺的俗家弟子,都称他为艺老或举公,其实当时他才三十七八岁。

举公撰有《六合拳谱》、《六合枪谱》、《六合刀谱》和《三十六散手》等,堪称清代后百年中少林武僧第一杰。现在少林寺白衣殿南北墙上的拳谱壁画,就是画师照他带众僧给官员表演的动作实录下来的。

十二、寂袍和尚

寂袍,俗姓刘,名大明,字晓真,汝州人。自幼跟封雪寺仁宽和尚习气功和七星剑术。善长马术。据说他跑马如飞,还能在马上舞剑,技如仙童。有一次随三叔刘道在中岳庙盛会卖艺,收场时遭县衙戏弄,发生交手,不慎一拳将衙卒打死,当即被施刑入囚。湛举知悉后亲自找知县诉理,又愿代明赠银30两安葬衙卒,知县准奏当释。大明感恩不尽,遂拜湛举为师,皈依沙门。入寺后他更加刻苦练功,武艺大进,尤其善长六合拳、搏击和打擂术。仅3年时间,就能同时胜30余僧。湛举大喜,视其为得力门徒,接嗣之辈,就秘授给他擒拿、点穴和打擂绝招。寂袍严尊师训,不负师恩,百倍苦练,终成武魁,多次出山比武打擂,常获全胜。

袍在晚年不仅广收门徒,传授秘技,而且还撰编了《打擂诀要》传抄至今。

十三、恒林大师

恒林(1865—1923),俗姓宋,号云松,伊川宋寨人。光绪初年皈度清凉寺,拜延乐大和尚为师,赐法名恒林。林公入寺后严守寺规,苦读经卷,刻苦习武。青年时代就掌握了延乐禅师的全部武艺,特别对双擒拿、点穴等少林绝技领悟颇深,深受寺院长老和众僧器重。他精通佛学,四处讲经说法,声震禅坛。民国元年,上级任命他为登封县僧会司,统管嵩山南北的七十多座寺院,威信很高。军阀混战期间,他又任登封县保安团团总,精练僧兵,亲自率队,与来犯匪盗英勇搏斗,威震敌胆,令残敌不敢再犯寺院,祸害百姓。使登封、偃师、巩县等地人民安居乐业。

林公不仅英勇卫民,而且深知民疾,经常开仓放粮,周济贫民,有时在祠堂设茶设饭,专为遇难流民解决困难,赢得了寺院方圆数百里人民的尊敬。

林公志向恢宏,并具远见卓识。他把少林武术作为治寺之本,经常勉励寺僧苦习少林功夫。众僧不负林公厚望,刻苦练功,并接受军事训练,对于现代枪械也有较高的使用水平,有的对百步中把眼、双枪开花蕾、呼气灭灯等功夫都掌握得很出色。

林公为宏扬少林宗风武威,把自己数十年的打擂、擒敌经验撰写成《擒拿七十诀》授予得力弟子妙兴,流传颇广。

林公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秋圆寂。

十四、妙兴大师

妙兴,俗姓谢,字豪文,原籍临汝谢湾人。幼年就酷爱武术,喜练角斗、摔跤等,八岁出家到少林寺为僧,赐法名妙兴。

妙兴入寺后勤奋习武,苦恒超人,数年后便功夫超群,受到寺内林公的器重,将其身藏绝技:点穴、擒拿、硬功等一一秘授予他。妙兴得恩师真传铭教后,越发增技,功夫超绝。大军阀吴佩孚闻之,特由郑州专程到少林寺拜访,在塔林当众与兴交手,兴不惧强畏势,昂然虎步相迎,三合后差点致吴残废,吴合十道:“少林功夫果不虚传。”吴当即邀兴入部封官,兴婉言谢绝。

妙兴大师不仅精通拳戈,擅长散打、擒拿,而且重视武术理论研究,据传曾著有《少林拳解》、《少林棍解》、《增补拳械箴言》、《少林擒拿释意》和《少林点穴概要》等。

妙兴大师对少林武术的普及甚为关切,主张少林武术遍地开花。任万师之辩,定得千师之铭教。能吸收百家之长者,定能胜于百家,所以他在世的短短岁月里与数十名别派武林高手结为盟友,相互传艺,取长补短,技超前人。

妙兴曾任少林主持,兼登封县僧会司和保卫团团长。1927年4月任某部团长,在与敌交战中阵亡,享年36岁。

十五、经文武师

经文(1900—1940),俗姓刘,名经文,系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佃农(现称塔沟村)。经文的堂祖父在少林寺为僧,武艺很高。经文因家贫如洗,幼年就入寺当杂役。他白天同众僧耕田、砍柴,晚上跟祖父和教头习少林武功,后来靠亲友帮助,在寺立学堂读书,中学下来已文武双全,寺主遂留他在寺内当文书,此时经文正当十八岁。他虽然职为文书,忙于处理寺内外文案和账目,但从未间断研练擒拿、点穴等打擂功夫。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国术馆在南京举行全国擂台比赛,方丈让他代表少林寺参加打擂。他以超绝的功夫,荣获次重量级第一名,为少林寺争了光。

经文获奖返寺后尤得器重,主持荐他当武总教头,他毫不保留地向众僧传授真技,并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撰写成《少林散打秘诀》,给众僧讲授,颇得寺内外门徒尊敬,号称擂台巨人。

经文因患有心脏病,不幸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逝世。临终时他将自己的未尽事业嘱托给儿子宝山,并语重心长地留下遗言:“能吃一担黄连苦,定得百担甜口密。武家尚德是豪杰,高手无徒被人弃。”这可谓经文奋斗一生的写照。

“严师出高徒,真金必生辉”。刘宝山继承父亲的遗志,遵照父师遗训,百倍苦练,全盘继承了前人武艺。现在他虽已是六旬老人,但身体健朗,功夫过人,荣获登封县十佳老拳师之荣称,并任登封县少林武协副主席。宝山不忘父训,矢志传授少林功夫,与其子海科、海欣办起了塔沟少林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武术人材,正如少林寺武协秘书长德虔诗云:

“青出于蓝胜于蓝,宝山宏扬少林拳。

海欣继祖展雄翅,桃李满天吐新颜。”

十六、贞绪大师

贞绪(1893—1955),俗姓李,名正印,号耀宗,河南巩县鲁庄乡南村人。光绪十九年(公元1899年)因家乡连年大旱,为谋生而出家到龙兴寺为僧,拜纯智大和尚为师,赐法名贞绪。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住少林寺。先后任监院、督监、知客、少林中学董事长、少林寺武总教头等职。

绪公自幼酷受武术,跟师父和寺内高手苦习六合拳、洪拳、通臂拳、炮拳、铁身靠、铁头功、千斤脚、朱砂掌和十八金戈,并擅长散手,武功超群,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一)绝技降日寇

1945年日寇侵入嵩山,一个鹰勾鼻子中队长率卒30人偷袭寺院,妄图抢夺寺内宝贵文物和自卫枪枝,绪公得报后昂然向前,在客堂义正辞严地与之讲理。鹰勾鼻子小野次郎脑羞成怒,暗出匕首行凶,妄图刺死绪公。只听嗖的一声,中队长两手护眼喊叫倒地。两卒吓得魂不附体,跪下求挠。绪公走近中队长轻手取出弹丸,又叫弟子给他敷了药,然后训道:“嵩山乃吾中国领土,寺院乃吾佛门重地,要粮没有,要枪没有,若还野蛮行狂,贫僧法术不饶。”说罢昂然转身而出,慑退了敌寇。

(二)塔林胜连兵

1943年9月国民党某军的一个连由洛阳东进,路经少林寺,在塔林安营做饭。一些士兵竟动手毁坏宝塔。绪公闻讯赶来,张连长却耍蛮道:“和尚,听说少林功夫厉害,今日张某特来请教。”绪公严肃道:“贫僧乃出家之人,以慈辈为怀,以善为本,从来不动干戈,只念佛经,不懂刀枪,请教何也?”张连长又进一步狂笑道:“和尚头,说实话吧,今天是专门同你比武而来,比也得比,不比也得比。”绪公健步走到小山墓塔前,展望了塔峰,坦率地说道:“山公训云 ‘沙门慈善在济众生,宗祖习武用在护寺。’此乃吾佛门长老英魂安寓,不许魔狂惊扰,张连长大兵压境,毁塔墓辱沙门,吾不卫,先师容而天不容也。”说罢一扬掌,埋伏的百余武僧持戈而出,张连长又看到小山头上那两挺对准自己的枪口,顿时大吃一惊,头上直冒冷汗,速向前赔礼道:“长老莫生气,都怪我草率好胜,有眼不识泰山,还请长老开恩。”绪公理直气壮地说:“既然如此,那就把队伍开走吧。”张连长当即命令部队撤离了塔林,绪公看张性格豪爽,又有悔改之意,就叫弟子给队伍送了豆腐、红薯等食物。第二天张连长见绪公指示僧人修补被毁的塔基,便立即派了一个排帮助修复,完工后张连长再三要求绪公与士兵比武。绪公推卸不过,就弃去袈裟,扎了泰山桩,谦虚地说:“来吧!”四个兵一齐跳上,绪公施了个车轮掌,四人皆被打翻在地。接着又上了八个,绪公改施水打车轮,八个兵照例被击伏。连长急啦,大声命令道:“一个排全上。”绪公先施个鹞子翻身,接着又来个风扫残云,一个排全倒了。随之又上了两个排,绪公用劲施了个扫趟腿最后来了个还原归真,扎牢马步桩,大声叫道:“来吧,有多少来多少!”全连兵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动,张连长这才垂头丧气地说:“算啦,张某服气啦。”然后走近绪公把拇指一伸说:“长老多好功夫啊,少林功夫名不虚传。”

绪公在搏击方面的绝招是千斤脚、钻风脚、铁身靠及车轮掌,四者密切配合,各发劲力,可综合制人。他撰有《交手三十诀》,阐述了用头、脚、手、臂、腿综合制人的秘诀,对于散打取胜有着重要的实战意义。

1988年4月4日,全寺僧众和嵩山南北及外省武林高手计千余人,为铭榜他的功德,特在少林寺大雄宝殿后东侧立了绪公纪念碑。

绪公的得力弟子素喜、素详(已还俗)和俗家弟子素法、素林、素月、素章、素中、宗汉等,都已成为著名的武林高手,其徒孙德虔、德术、德炎、德扬、德献、德惠等也名榜武林,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发展少林武术,振兴中华武功而努力奉献。

十七、德根武师

德根(1914—1963),俗姓韩,巩县关帝庙人。六岁出家于巩县炒米寺,拜素盈和尚为师,赐法名德根,十六岁回少林寺,跟贞绪大和尚习武,又跟俗人胡三林学武多年,还曾出山访师求艺,百倍苦练,擅长猴拳,尤精散手、擒拿,武艺出众,是一位传奇人物。

1934年去西安受戒,在西安街上看到人群中的木桩上挂着“枪扎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足踢少林和尚”的招牌,他上前劝其拿下,那人不仅不取下,反而出口伤人,德根无奈,便飞步跳入圈内说:“请领教。”二人搏斗数合,那人施了个后扫腿,将他右脚踝骨扫伤,成为终生残废,他用黑虎掏心,一拳将那人击毙。

德根在武功方面,搏采众法,会练一百多套少林传统拳术,善于推敲每路拳、每个动作的实战作用,从千招中精选绝招再吸收他派技击之精华,综合研练制人法,因而他出手必应,中把皆能制人。

德根武师为宏扬少林宗风,培养了很多弟子,如永定、行书、朱天喜、石永文等都是他的得力门徒。再传弟子赵慧敏,在1982年全国武术比赛中获金牌。

德根大师因患肺结核,久治无效,不幸于1963年圆寂。

十八、永祥武师

永祥(1913—1987),俗姓王,字文斌,吉林长春市人。1933年皈依少林寺,拜行令和尚为师,跟贞绪、吴山林等习擒拿、点穴等技。他对散手有较深的造诣,常以活节木人为敌推敲擒拿、点穴、散手的攻防招势,颇得功效。撰有《擒敌秘旨》和《少林防卫一百招》,总结了少林寺历代技击高师所长,又集中了自己数十年的散打经验,是学习和研究擒敌技法的指南。

永祥武师最大的功劳是在1927年复抄了存于千佛殿和法堂的历代武僧所集抄秘传的少林拳谱40卷,计80多万字,载有拳234套、十八般武艺137套,共计371套,另有擒拿、点穴、打擂、散手、延寿诀以及拳谱诀、少林伤科秘法等杂文46篇与2800多幅拳戈图像。并在当年还俗探父时将拳谱全部带回长春。这是少林寺被石友三于1928年焚毁后保存下来的珍贵资料,对于今天继承和发扬少林拳法具有重大贡献。

永祥武师于1983年第三次归俗探亲时,把所复抄拳谱全部交给了德虔,希望德虔妥善保存,发扬光大。

永祥武师于1987年7月去逝。

十九、俗家武师梁以全及杨建芳

少林寺俗家弟子梁以全大师出生于少林武世家,祖先在清代就皈依少林寺,跟著名武僧湛德和尚学艺,自此世代相传。梁以全大师继承祖父遗训,苦练少林功夫。他在登封县体委工作后,曾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多次表演少林真功,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欢迎。梁以全回国后在体委办起了“登封县少林武术体校”,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少林武术新秀杨建方,就是他的学生,曾在1987年3月郑港怀散打擂台赛上以超人的武技夺得了60公斤级冠军,比赛中他在52秒钟内把香港选手杜焕勇打下擂台3次。梁的其他学生如程国勋、金保生、李云龙、周树银、王松平、刘修、张诚等都先后在近几年的打擂比赛中夺得冠亚军,可谓:

少功功夫不虚传,桃李满天百花艳。

青出于蓝胜于蓝,八十年代凯歌传。

雄杰辈出源少林,中华儿女尽英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