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少林打擂术的特点
少林打擂术是少林寺历代武僧艰苦磨练的血汗结晶,在技法和战术上有许多独特之处。
一、功源于拳 势出于招
拳谱云:“拳为诸艺之源”。少林寺历代宗师认为拳术是一切武艺之源,如果拳术练得好,手、足、身、眼、步法协调,套路结构严紧。练久则手足灵敏,真气充盈,呼吸自如,暴发力强,劲力实足。在宋代少林拳的套路已增加到170余套,每个套路都有它的特点,每一招都有特殊的打人或防身作用。如罗汉十八手善用两手去抓、打、劈击敌人;少林洪拳善用掌推、扳、抓,用脚踢、腿弹、拳冲、肘顶;炮拳的双手合击,足踢脚跺;通背拳的抖臂崩拳;螳螂拳的手勾、插、搂、刁;猴拳的跳、攀、爬、抓、蹬;虎拳的猛打猛冲;龙拳的腾、翻、扑打等都为打擂攻防提供了招把。师傅在授徒教艺时,总是先教拳,并逐招逐势地批解其实战意义,然后再教二人对练,如“六合拳”、“罗汉缠打”、“崩步拳对练”和“散手四十五势”等,并以此验证徒弟们掌握的实战本领。
为了提高弟子们的实战功夫,往往从十套拳、百套拳中集中选出数百或上千精华招势,编成打擂套路,授给弟子,专门训练和提高其实战技术。因此,少林打擂术的真正功夫大都来源于拳术,若想成为高手,必须练好基本功——拳术。
二、全身皆招 浑身打人
少林拳谱曰:“少林拳浑身打人”。少林打擂术,不仅用手抓、推、劈、抢、插、刁、摔,用足踏、踢、绊、蹬、踹,用肘顶,用背靠,用膝跪,用臀撅,用身体压制人,而且还可用头撞、肩扛、牙咬等,可谓全身皆招,浑身都可打人。少林寺历代名师都注重将全身各部位击人贯穿在打擂术中,发挥全身骨、肉、骸、节的作用。
三、攻骤退疾 虚实兼施
“攻骤退疾,虚实兼施”是少林擂坛取胜的妙诀。即在判断有利时猛招骤势攻击对方,可能失利时退如疾风,或左右闪躲,急转擒敌。在战术上,要着情施实,视机行虚,虚实兼顾。
宋代打擂宗师福湖大和尚曰:
“擂坛常胜者,攻如六月雨;
随霹霎时降,骤势推巨桩;
若遇强中手,可使回马枪;
退如流星走,疾闪左右方;
进退夹实虚,诱缠拉长秧;
虚引虎入口,关门打恶狼;
耗尽强者力,反掌擒魔王。”
其意思是:凡打擂常胜者,均在猛攻,一发招就有霹雷闪电,暴风骤雨之势。若发现对方体壮技强,硬拚无益,则有策略地快速后退,寻机杀个回马枪。这是智胜之法。
四、击则连三,变化多端
“击则连三,变化多端”是少林打擂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击则连三”是指得利时要连续出击克敌。恒林大师曰:“不得时者待之,危者避之,得机者击之,得利者连击,击则连三,暴劲制敌。”如三轰手、三枪手、三冲拳、三砸捶、三冲肘、连三脚等,都是在得机得利时连环出击,追敌只有招架没有还手,甚至制敌伤残的招法。
“变化多端”是指打擂中招势的无穷变化,湛举的高徒寂袍法师云:
“打擂全靠眼,神随来招动,
拳来用拳挡,手来用手掩。
敌有百招变,我有千招还,
一招制一招,变幻妙如仙,
以变应其变,得胜矗擂坛。”
这是擂台实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少林寺僧练功的重点之一。
五、智劲合一,寻机制敌
少林寺历代武僧无论是征战杀敌,还是护院驱盗除恶,或是平日研练,都遵循宗祖觉远上人“智劲合一,寻机制敌”的秘训。在演练时,先苦练劲力,同时训练智谋,最终达到智劲合一。否则单凭虎劲而无智谋,只能是老牛被猿欺;单凭智而无劲,则成秀才惧犬声。历史上,如唐代昙宗活捉王仁则,宋代智瑞擒途盗,元代智庵除呆徒,明代月空平倭寇,清代玄志矗擂台,近代经文获冠军,现代德宇得金怀等,都是练成智劲合一,遵循祖训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