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100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张 君 钱娅艳

1 “打栲”概述

“打栲”是一项古老的民族传统运动。

1.1 “打栲”起源

据传曾盛行于金代,时称 彩”。即将一大堆瓦片堆在圈线内,在规定的距离中以打出圈线多者赢。在北京,“打栲”主要流行于回族和满族中,街头巷尾,经常可见各种不同年龄的人聚集在一起,以此为乐。新中国成立以后,“打栲”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并被列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栲”,在满族中来源于“驱邪”的民间游戏,是“打牌”的一种。“打牌”,即打牌位(栲牌)。这种活动是满族子弟敢于向“神”、“鬼”等恶魔挑战的一项活动。把“穷神恶鬼”的名讳写在栲牌上,以石击之,以球击之,进而在清代形成了多样的“打栲”活动。

1.2 “打栲”特点

1984年由北京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整理定型的“打栲”简单易行,可以发展协调性和上肢力量,又能培养锻炼目测力和准确性。具有健身性、趣味性、易行性、竞赛性的特点。打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冷静、自信与从容。

1.2.1 健身性

栲只要姿势正确,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对人体的心肺、四肢功能的健身功效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对于需要和喜爱健身的人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1.2.2 趣味性

栲运动的乐趣在于,无论你是三五成群,还是出双入对;不管是全家上阵,还是自愉自乐,都能各得其所。

1.2.3 易行性

栲的运动强度不大,不受年龄、性别以及身体强弱的限制,可以从“8岁玩到80岁”,男女老少均能参加;另外,栲运动的比赛规则简单,易于入门,运动起来简便安全,易于开展,是人人都能灵活参与的运动,因此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2.4 竞赛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打栲尽管入门容易,但要打得好,得高分,则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并需要不断地练习,以提高打球的技术与技巧。

承德地区丰宁满族自治县曾在《莫勒真》民族盛会上和苏家店农民运动会上举行过两项比赛,深受人们的喜爱。该地区的“打栲”基本与北京地区的打法大致相同。只是使用的器材有区别。

2 “打栲”基本技术

2.1 基本姿势

包括握棒方法和击球姿势。

2.1.1 握棒方法

栲技术中握棒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击球的准确性。握棒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1.1 纵向击球握棒方法(以右手为例)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虎口向下,掌心向前。右手拇指在球棒左侧,食指可以伸直或接近伸直,贴在球棒正后面,其余三指自然弯曲,贴在球棒左侧。左手拇指贴在球棒的左侧,其余四指贴在球棒右侧。一般来说左手以固定球棒与地面角度,使球棒头不左右转动,同时也可协助右手发力,而右手则以控制击球方向和击球力量为主。

2.1.1.2 横向侧打握棒方法(以右手为例)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掌心相对,拇指在前。右手食指可以伸直贴在球棒右侧,其余三指在球棒左侧。左手食指伸直贴在球棒左侧,其余三指贴在球棒右侧。一般来说右手以控制击球方向和击球力量为主,左手固定球棒与地面角度,使球棒不左右转动为主。

2.1.2 击球姿势(以右手为例)

2.1.2.1 纵向骑式击球

两脚相错开立,略比肩宽,相距约20~30厘米。站在球正后面,前脚尖要与球平行,间隔一球距离,后脚尖放在前脚的中心位置,使球在两脚之间的中线上,身体中心在两脚之间。两肩放松,两臂自然垂于体前,两腿伸直或自然弯曲,上体稍前倾,整个身体姿势呈半弓步状态,两眼注视在瞄准线上。两手紧贴,手心相对握球棒。两手背紧靠在腰腹部,槌头与脚平行,将槌柄固定。

2.1.2.2 纵向左弓步击球

左脚在前,站在球的右斜后方,左脚尖内侧离球5~8厘米,左脚与瞄准方向线平行,右脚在斜后方。力在前腿,后腿作支撑呈半弓步站立。保持上体平衡,并自然前倾,两臂不要摇摆。槌体放在左脚内侧的瞄准线上,槌头前端略超出左脚尖,两眼盯住击球点。

2.1.2.3 纵向右弓步体侧击球

两脚前后开立,右脚站在左脚左斜后方,右脚尖离球5~8厘米,左脚站在左斜后方成右弓步站立,中心在两脚之间,上体略向右侧偏转,两眼注视瞄准线。槌体放在右脚外侧的瞄准方向上,槌头前端略超过右脚尖,离球5厘米。

2.1.2.4 横向侧击球

两脚开立,略比肩宽或与肩同宽,两脚尖连线与击球方向线平行,球在两脚中间线偏左。两腿微屈,上体微前倾,两眼在击球方向线上方,头向侧转动进行瞄准。

2.2 撞击技术

按撞击部位分为正面撞击、擦边撞击。

2.2.1 正面撞击

瞄准:双脚站好位置,双手握住球棒,双眼瞄准,使要击中的栲桩目标、球、槌头和槌尾构成一条直线。

确定击球点:在瞄准构成一条直线的基础上,把注意力集中到球的被击点上。

挥槌击球:击球时,要使双臂肌肉放松,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保持槌头和槌尾的平稳状态,然后适度用力,使槌头端面不偏不倚地击中经过准确瞄的球的被击点上。

2.2.2 擦边撞击

擦边栲桩转移方向所形成的角是钝角。也就是说,当球碰撞到第一个栲桩目标之后,其滚动方向所形成的角一定是钝角。擦边撞击的关键在于角度、距离和用力适度。角度、距离和用力这三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

2.3 击球技术

2.3.1 平行击球:击球方向与瞄准线平行,击球点在正后方或偏上时,击球方向与瞄准线一致,在偏上时产生向前旋转,并产生向左旋转,击球点偏左时,击出方向向右偏转,并产生向左旋转,击球点偏右时,击出方向向左偏移,并产生向右旋转。

2.3.2 上挑击球:击球方向向前下方,击球点在正后方或偏上、偏下时,击出方向与瞄准线一致,并产生向前旋转。击球点偏左或偏右时击球方向向右或向上偏移,并产生向前旋转。

2.3.3 下切击球:击球方向向前下方,击球点在正后方偏上时,击出方向与瞄准线一致并产生向后旋转,击球点偏上时,击出方向不变,但产生向前旋转;击球点偏左或偏右时,击出方向向右或向左偏移,产生后旋转。

2.3.4 左斜击球:击球方向向左前方,击球点在正后方或偏上时,击出方向与瞄准线一致,产生向左旋转。击球点偏右时,击出方向向左偏转。

2.3.5 右斜击球:击球方向向右前方,击球点在正后方或偏上时,击出方向与瞄准线一致,产生向右旋转。击球点偏左时,击出方向向右偏转。

2.4 球的线路和旋转

球的线路是指球击出后,球的运行轨迹。球的旋转是指球击出后沿自身横轴或纵轴的转动。

击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击倒栲桩,并能击出圆圈。击中或击出栲桩数目的多少,与球击出后运行路线有直接关系。球击出后的运行路线又与球在前进过程中旋转的方向及速度紧密相连。

下面通过阐述球击出后的运行路线、球体的转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介绍击直线球和曲线球的基本技术。

2.4.1 球的运行路线

球击出后,球体的运行轨迹只有两种可能。其一,球的着地点与栲桩区击中点两点的连线为一条直线,即直线球。其二,球的着地点与栲桩区击中点两点连线为一条曲线,即曲线球。

直线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球体的运行轨迹与运行的纵向轴线平行;另一种是球体的运行轨迹与运行的纵轴线成一定的夹角。通常把前者就称为直线球,把后者就称为斜线球。

曲线球根据曲线的弧度及方向,可分为自然曲线球、短曲线球(钩球)、大曲线球(弧线球)等几种不同类型。

2.4.2 球的旋转

球员在击球时,由于槌体的作用力使球受到一个向前的力量,这个作用力如果不通过球体的重心,就会产生一个直进分量和一个偏心分量。直进分量使球体向前运动,偏心分量使球产生旋转;同时在击出的一刹那,由于槌体击于球体的面不同使球体受到一个偏离球体重心的偏心力,也会使球体产生转动。

2.4.3 直线球

初学者应先学会击直线球。击直线球时,一般以1号栲桩为击中目标,球路轨迹在1号栲桩和4号栲桩箭头所在的位置上,槌体正前方通过球体的重心将球击出。要求摆臂击球平稳,球的落点准确,球路直。

击直线球时,球的旋转类型一般是充分滚动球,对栲桩仅有向前的撞击力。这个撞击力随着栲桩阻力而不断减弱,直进力变小,同时球路还会出现不应有的偏离。因此,全中率较低。这是直线球最大的缺点。

2.4.4 斜线球

斜线球实际上就是与球道纵轴成一定夹角的直线球,因此它的击球方法与击直线球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击球时,通过球体的重心击球的左侧或右侧面,即槌体击球面与球道纵轴成一定的夹角。

直线球与斜线球的区别在于直线球射入角为零,而斜线球有一定的射入角。因此,斜线球全中的概率比直线球要高。斜线球的不足在于射入角不够大,球没有横向旋转,对栲桩只有纵向撞击而没有横向杀伤力,球进入栲桩区以后缺少作用力等。

2.4.5 曲线球

曲线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2.4.5.1 球符合要求的不平衡重量

球体内由于有不平衡重量的存在,使球体的重心不在同一位置上,当球体受到不通过其重心的向前的作用力时,球体即向前方运动,同时自身也会产生围绕某一轴向的一定程度的旋转。球体的旋转与球道表面产生摩擦力,使球的前进轨迹成曲线形。

2.4.5.2 技术动作的正确作用

击球的一刹那,通过槌体对球体非正面的不同点用力,使球体在受到一个向前的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一弯转力,从而使球体前进的同时产生旋转。球体的旋转与球道表面产生摩擦力,使球的前进轨迹成曲线形。

曲线球有自然曲线球和短曲线球(钩球)、大曲线球(弧线球)、反曲线球(反旋球)等几种不同的类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曲线球,球体的旋转是产生其曲线轨迹的最根本原因。

球的旋转性越强,球体运行轨迹的曲率也越大。球体的旋转性越弱,球体运行轨迹的曲率也越小。

3 训练方法

训练的关键是:提高运动员每一次击球力量和方向的高度准确性。

3.1 原地握棒不持球进行摆臂练习,逐渐用球进行击球,强化肌肉用力的本体感觉,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3.2 击球击固定栲桩目标练习。

3.3 完整动作练习:密切注意球的落点、球通过的目标箭头、球路轨迹、球与目标栲桩的撞击点及撞击效果与击球的关系。体会击球的力量、速度与所击球面的关系,逐步提高控球能力和击球的准确性。

4 竞赛规则

4.1 场地与器材

4.1.1 场地:“打栲”的场地需要平坦。场地一端画一直径为1米的圆圈,圆圈内再画一等边三角形,各角与圆相交。高20厘米栲桩10个按等距间隔放在三角内。在距圆圈中心15米以外的地方,画一条长1米的横线,为击球线进行比赛。

注:可用门球代用木桩,用门球棒代用球棒。

4.1.2 器材:栲桩10个,上细下粗。高20厘米,底部粗6 ~8厘米。漆出上红下白两种颜色。击棒1~5个。由棒头与木把两部分组成。棒头长20厘米,粗8厘米,木把长70~90厘米,可用门球棒代替。

4.2 比赛方法

栲比赛分为个人、三人赛。

比赛前,各队队长抽签决定进攻和防守。

在个人比赛中,每名队员分别进行3次进攻和防守的击球为一轮比赛,进行三轮为一场比赛。

三人赛时,每名队员进行进攻、防守球各1次为一轮比赛,也需要进行三轮比赛。三人赛时,防守队员、进攻队员交叉进行。

防守队员将球击入场地内有利位置,以防止进攻队员直接击中目标桩。进攻队员在击球线后,以准确有力的动作击打稳定在击球线上的球,使球沿着地面向目标桩滚动,以将球击中目标桩获得分数。

4.3 成绩计算

4.3.1 得分方法

4.3.1.1 进攻队员击球,使球避开防守球,击打目标桩;

4.3.1.2 进攻队员击球,使球撞开防守球,进攻球击打目标桩;

4.3.1.3 进攻队员击球,使球撞碰防守球,防守球击打目标桩;

4.3.1.4 进攻队员击球,使球撞碰防守球,两球共同击打目标桩。

4.3.2 得分分值

4.3.2.1 在一击中,每打倒1个目标桩,得1分;

4.3.2.2 在一击中,将1个目标桩打出目标区外,得2分;

4.3.2.3 将目标区最中间的三个目标桩击倒或击出目标区,得分加倍。

得栲比赛的胜负判定以每场比赛结束后的积分多少为标准,积分多者为胜方。如果出现双方积分相等,以积分中得2分次数多者为胜方。若仍然出现双方积分相等,则以扣分少者列前。假如再出现相等,则需要进行一局决定名次的比赛,以决定胜负。

4.4 犯规与处罚

4.4.1 二次击球者扣1分;

4.4.2 触及击球线扣1分;

4.4.3 裁判员口令下达前进入场地者扣1分;

4.4.4 裁判员口令下达后1分钟,运动员不进场者扣1分,超过2分钟则判为弃权;

4.4.5 由于旁观或其他方式影响对方击球者扣2分;

4.4.6 未经裁判员允许擅自更换运动员上场者扣2分;

4.4.7 不服从裁判员判决者扣2分;

4.4.8 企图改变场上球及其他设施位置和路线者扣2分。

5 注意事项

5.1 上场后应根据场上形势和战术发展的需要,迅速确定撞击的目标,大致目测出适当的撞击范围和瞄准范围,切忌凭主观臆想来盲目击栲桩,以免留下后患。

5.2 计量预测出风力、土质等自然条件对撞击的速度、旋转的方向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做出合理的击球力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