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太极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卢氏太极拳基本动作方法

(一)手形

主要有:捶(拳)、掌、勾等。

1. 捶

捶名“老婆捶” (亦名“空心拳”),即四指轻轻握住,拇指端盖压在食指第二关节处,拳心空松,拳端突出。其特点易于阴阳二气循环,掌指舒抓、旋转、轻灵自如,及点穴技用。捶法主要有:七星捶、耳门捶、捅心捶、追风捶、握弓捶、磨身捶、盖顶捶、掩手捶、顺步捶、拗步捶、引裆(指裆)捶、翻砸捶、敦(栽)捶、碰捶、捕捶、通天炮等。

2. 掌形

掌名“荷叶掌” (亦名“瓦垄掌”),即五指自然并拢,似并非并,似挨非挨,掌心自然内含,腕松指舒,屈伸自然。掌法主要有:削掌、搓掌、劈掌、砍掌、穿掌、拍扇掌、攉挑掌、拦截掌、双窜掌、双插掌、双按掌、双推掌、双托掌、左右分推掌、上下阴阳掌等。

3. 勾手

勾手无定型,随步法进退、身法起伏转换,而顺势採、抓、挂、牵、刁、扣、捏、掐等自然运用。

(二)步形

步形主要有:齐步、马步、弓步、仆步、横开步、交叉步、独立步、束身双蹲步、左右悬蹄步等。

1. 步法

主要有:前后进退、交叉进退、滑步进退、侧身进退、抝步进退、矮身进退、闪转腾挪、左右横跨、箭跃、倒捷、三角、五行、八卦、盘花、螺旋、九宫连环等。重在见机生情,顺势而变,自然而然。

2. 脚法

主要有:锛、踢、弹、蹬、踹、勾、拌、踩、挫、摆,挑、锁、铲、震、跺等。

3. 腿法

主要有:封、拌、贴、靠、缠、压、跪、撞、截等。

(三)身法

主要有:内外滚翻,左右旋转,上下起伏,往返折叠,蹲束起纵,腾挪闪展,挨闪靠打,轱辘滚打,周身一家等。身法总的要求:立身中正,舒适自然,十趾紧抓地,气沉丹田,意入两根。一身备五形(鸡腿、龙身、鹰爪、熊膀、虎豹头), “心为领兵元帅,胆为前战先行,眼为巡营瞭哨,胳膊腿为四路总兵。”

(四)对身体主要部位基本要求

1. 头项

人之躯体分三节,即头项为上节,躯干为中节,腿为下节。头乃一身之诸阳汇首,项(脖颈)乃一身气血经脉及阴阳循环之要道,行拳练功必须首先安好头项。即:头要顶(百会虚虚领起,有自然悬顶之意,谓“天门常开”),颈要竖(前颈自然放松内敛,后颈自然挺起),口轻合,齿轻扣,舌顶上堂,喉微内含。

2. 胸腹

就人身而言, “腹为老母,头为老主,老母离不开老主,老主离不开老母。”胸乃五脏“心、肝、脾、肺”气机生发、升降、运化之府;腹乃“肾脏(即腹后)先天真气”和“丹田混元气”藏蓄、汇聚、生发之所。就人体“阴阳”而言前面属阴,系“任、冲、带脉”及诸阴经交汇、运行、输布之通道。故行功练拳中,要自然含胸收腹(即“胸松腹实”),气往下沉,使胸腹舒适通畅。然过于含胸易形成驼背,僵硬收腹易使气滞,此弊当刻刻留心避之。

3. 脊背

人身背后属阳,乃督脉及诸阳经上下之路,下起会阴上达百会。脊乃精髓气血生发之源和直达大脑之通道,挺脊方能气敛入骨,发至于四梢。故行功练拳要自然竖项领顶,束肋下气,含胸挺脊拔背,以保持周身中正(或斜中寓正)安舒,意稳气畅。

4. 腰裆

卢氏太极拳非常注重底盘功夫和腰裆劲。有歌诀云: “气如车轮腰作轴,劲起两根裆合圆。” “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练拳重在底盘功。”腰为周身运转之中轴机关,腰裆功力之浑厚和发挥,对攻防技击及强身健体皆致关重要。故行功练拳中,腰要活泼,即旋转折叠自如,不可僵硬歪斜;裆要合圆,即扣膝、敛臀、裹裆、尾闾前托,切记要松活自然。

5. 肩臂

肩乃臂之根,主一身之平衡。肩与背相连,肩要松、沉、活、垂,灵动如环(即“肩似吊环”),可使劲气畅达肘臂或沉入丹田;腋下要自然悬松,有助于含胸拔背,利于胸腔内脏腑气机舒畅运转。有歌诀云: “臂若藤条刚柔共,直中有曲曲又圆。”伸臂要似直非直,直中含曲微垂肘;曲臂要自然松肩垂肘滚臂,而不可曲过;内含刚柔相兼之意。

6. 胯膝

胯乃腿之根,主身体之进退。歌诀云“松肩落胯下存身,束肋下气意守丹。”行功练拳中两胯要松、要落(即自然下降),胯与腰相连,胯松得开腰才能真正松活,旋转自如;胯向下落(松降)有助于束肋下气,存身下势,重心下沉,意贯两根。膝乃大、小腿上下连接和屈伸、蹲起之轴,各种腿法、脚法运用之要,下盘功夫关键。故行功练拳中,膝关节要不歪、不斜、不扭、不贪,平站双膝微屈自然内扣,有助于“松肩、落胯、圆裆”;下蹲身(无论姿势高低)膝不过脚尖,有助于“地户常闭”;独立提膝要平,踝关节要松活,脚尖要下抿(即自然下垂)。

7. 手脚

手脚乃人体四肢之梢,周身经脉交汇和气血循环之端。手为上梢,握之成拳,展之谓掌,相互变化随机就势,自然而然。行功练拳中,要松腕舒指两手如绵,五指并拢,似挨非挨,掌心微含。太极拳运动多系圆运动(即“圈圈为母”),两手要随运动路线和具体着式的要求划圆,腕随掌转,臂随腕转,膀随臂转,处处成圆,且左右两手互为相系。脚为一身根基,既承载周身之重,主周身起伏、进退、转换,又是劲力之根,故有“人老先从腿上(指腿脚)见”之说。卢氏太极拳行功盘架中,犹重两脚平行脚尖稍内扣,十趾紧抓地,无论平步、弓步、马步、仆步等皆然。并强调手与脚动作要相互协调,上下相随。

8. 眼神

眼乃心之苗,神乃气之照,眼神为心灵之窗。拳论“手、眼、身、法、步”眼的地位十分重要,人之“精、气、神”通过目光即可察知。卢氏太极拳行功练拳中,对眼神要求:一般时目视前方神内敛(意在专心),动转时“目顾十指意不松,两眼专注似猿鹰。”歌诀云: “不瞪不闭不呆滞,眼角眉梢有情缘。”即指攻防搏击中,要眼观六路,顾及四面八方。

(五)行功走架中有关动作要求

1. 平行步:双脚平行与肩同宽(略宽于肩),十趾紧抓地(涌泉微虚),双膝微屈稍内扣(两肾开),自然含胸收腹,松肩落胯,圆裆阖尾,上身中正安舒,重心下沉。

2. 前弓步:后腿登直全脚踏实地面,前腿弓平膝不过脚尖,裹臀圆裆,两脚尖自然内扣,上身中正向前,自脚跟直至脑后大筋一线蹬直。

3. 马 步:下蹲无论姿势高低,膝不可过脚尖,松肩落胯,圆裆阖尾,上身中正,可打通任督二脉。

4. 通天炮(平步七星捶):臂拳平直不可高过肩头,肩、肘自然松垂。

5. 仆 步:臀部愈下沉功力愈足,双脚掌要紧抓地面。

6. 下跨步(左、右虚步):又名“马悬空蹄”,重心在一腿。

7. 挫掌、冲捶:臂要似曲非曲,似伸非伸,可随机变化。

8. 正前蹲身:前脚要虚点步。

9. 奔踢脚:要求不过肚脐,重心不失。脚尖绷直,屈膝擦地弹出。

10. 劈 掌:力在小鱼际,似刀、似铲。按、推掌,力在掌根。

11. 狮子张嘴(七星捶):背如瓦垄,束肋贯顶,下颚稍收,可使任督二脉转一周天。鼻、捶、脚三尖相照。

12. 握弓捶:要斜弓步(或骑马拉弓式),后肩胛骨对合,前后臂肘对平拉开。

13. 追风捶:前捷步(即交叉垫一步),前步先虚点,拧身而进。

14. 金鸡独立步:提膝与胯尖平,保持平稳,重心下存,被掀时可变化。

15. 后捷步:要重心下存,后捷要利快。

16. 双担翅:要五平(头、双肩、双臂、双胯、双膝)四靠(背微向后、肩胯向两侧支撑八面,即前后左右之中正劲)。

17. 千斤坠:下蹲而上身中正自然,曲膝不过脚尖,身不前不后,夹尾绷裆别(不要)泛臀。

18. 云手、通捶(即“提膝通天炮”):手皆不可高过头顶。

19. 双推掌:力在掌根,高不过肩(平或略低于肩)。20. 一抓一横:前抓探臂要平肩,后横臂不过肩。

21. 栽 捶:上架臂要平,下栽要直下。

22. 盖磨三捶:高不过头平,捶、掌都要从耳根发出。

23. 独立提腿:脚尖要自然下抿(即下垂),周身沉稳,重心下存。

24. 三步两跑:脚尖勾地,存身下沉。蹿、蹦、跳、跃步(属轻功练法)。

25. 箭步冲捶:要跳步进身。

26. 抱拳(太祖抱印):上不过头顶,下平护膝。

27. 左右甩手:手不过头顶,周身合一如罗汉架势。两腿保持圆曲下沉,左右分虚实,并带靠打。

28. 硬功二起:如旱地拔葱,要硬拔而起。缠身(缠拿): “挨闪靠打仙人传,拳打陆(读liu六)合在里边。” “上缠头下缠腰,怀中抱月往后瞧”,定势:转腰拧脊,背似瓦垄,目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