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训练计划制订与范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篮球运动训练计划制订概要

一、篮球训练计划及其作用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的训练活动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其应有尽可能准确的预见性,并且将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在实践运用中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及时的调整与充实。因此,可以说训练计划描绘了运动员从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实现状态转移的过程,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表达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运动训练计划应符合运动训练客观规律,它包括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运动员的机体在负荷下的适应性与多变性,训练活动组织的集群性和个体性;多变性和可控性以及技战术和各种运动素质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发展特点。

篮球运动训练是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制订篮球队训练计划就是根据篮球运动项目的激烈对抗和复杂多变的特点及规律,为实现目标状态对未来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系统设计,有效地控制训练过程组织和实施;周密的计划有利于统一教与学者的认识和行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以保证科学、系统地组织和进行教学训练,有利于检查和评价训练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不足,改进方法,增加效率,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

能够做到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是教练员理论知识、技战术素养、决策思维和训练工作经验等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是教练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图1 运动训练计划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田麦久.1999)

二、篮球训练计划的分类

按照篮球运动训练规律,可将其分为多年规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大周期)赛季训练竞赛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每一个上位的训练计划都是由若干个下位训练计划组成的。例如周训练计划与课训练计划都是训练实施的具体计划,内容较详细,并且在训练实践过程中有较多的变化,如调整、补充和修正等。

(一)多年规划

它是球队多年训练工作的全面安排,是发展成长的长远规划,是制定全年训练计划的依据。按照周期理论原则可划分为全程多年训练周期(10~20)年和区间性多年周期(2~6年)。

1.全程多年训练周期过程:是运动员从启蒙、达到最佳成绩、保持高水平稳定成绩、直至延长运动寿命后开始下降这一完整过程。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启蒙训练从7~8岁开始,到18~20岁(女子16~18岁)首次出现好成绩,23~26岁(女子19~25岁)达到最好成绩,27~30岁(女子26~18岁)保持稳定(部分人可延长至35~42岁以上),整个运动生命周期约持续20~30年,在我国多年训练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启蒙训练7~8岁为准备阶段;9~12岁为儿童组的初级基础阶段;13~17岁为少年组的全面基础阶段;18~19岁为早期高水平阶段;20~25岁为最高水平阶段;26~36岁属保持阶段。

2.区间性多年训练周期:是指两年以上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如两届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的4年期间,6年中学训练期间、4年大学本科训练期间均属于区间性多年训练周期。在我国系统训练的区间性周期分为由7~8岁4年期构成的儿童乙组和甲组初级基础阶段区间性周期;由13~17岁的5年周期中,构成的13~15和16~17两个阶段的少年甲、乙组。而青年组18~19岁和成年组20~25岁两个阶段为最高水平阶段区间性周期;保持阶段区间性周期26~35岁,部分选手可保持到35岁以上。

(二)全年训练计划

1.根据时间跨度大小和基本任务可划分为:单周期(6~12月),参加一次或一组重要比赛;双周期(每个周期4~8个月),参加2次或乙组重要比赛;多周期(各周期2.5~5个月),准备参加3项或3组以上重要比赛。单周期计划包含一个准备期、一个比赛期和一个过渡期。

2.阶段训练计划:指全年训练中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训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完整的全年训练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一种为中短期临时性集训。

(1)大周期阶段训练计划:包括准备期5~20周,比赛期3~20周,恢复期1~4周;各周期基本任务:准备期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一般准备阶段和专项准备阶段。比赛期任务为完善所有训练要素,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恢复期是指比赛结束到下一周期开始训练这段时间,主要任务是防止出现过度疲劳,促进心理和生理恢复,保证两个训练大周期间的衔接。

(2)比赛前中、短期集训的阶段训练计划:为准备特定的比赛而组织的赛前集训,时间跨度为几周至二、三个月。

(三)赛季制训练竞赛计划

赛季制是“赛季型竞赛制度”的简称,它是1995年后我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所实行的一种新的竞赛制度。其特点是竞赛期跨度长(4个月左右)、比赛场次多,多场比赛间间隔均匀分布并采用主客场的方式,比赛安排在周日和周三,间歇时间短,每一场比赛胜负直接影响到联赛最后多项,每项训练时间只有3~6天,因此赛季中的训练基本是许多小周期的连续。比赛期则被竞赛规程划分为许多3天和4天的小周期在赛季中、后期有一个调整期(竞赛规程安排10天的停赛)。“三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3天(连续2场主场比赛),“四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4天(连续2场比赛在主场)或3天(客场比赛,有1天在路途上)。赛季中训练安排受竞赛规程以及旅途的时间、训练场地安排等因素影响。

(四)周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打破7天固定训练达到10天,以适应比赛需要。根据竞技状态发展过程不同,将小周期分为:1.引入性小周期:主要任务是将运动员的机体到入即将开始的紧张基本训练常安排在准备期第一阶段。2.准备性小周期:主要任务是为比赛做好一般与专门的准备。3.比赛性小周期:主要任务是力求使运动员机体适应比赛要求,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4.恢复性小周期:主要任务是通过降低负荷和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疲劳,以要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五)课训练计划

根据完成任务的不同,把训练课为分:

1.身体素质训练课:分为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安排在准备期。

2.技术、战术训练课:主要安排在准备期和比赛期,进行技、战术磨炼。

3.综合训练课:包括两种以上内容的课,利于促进各项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的积极转移。

4.测验课与比赛训练课:安排在比赛前和准备期后半段时间。

5.调整性训练课:安排在训练的过渡时期,在一个阶段大负荷训练和激烈比赛后穿插安排。

三、制订训练计划的依据

(一)训练目标

为了完成运动员的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移这一运动训练根本任务,必须选择和设计最适宜的通路,也就是选择最佳运动训练计划。

(二)起始状态

运动员起始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出发点,是其状态转移的基础。为实现运动员的状态转移而制订的训练计划,必须符合篮球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既是篮球运动员可以接受的,又是可使其竞技能力发生明显变化的。

(三)运动训练客观规律

篮球运动训练计划只有符合篮球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才会取得成功,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遵循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多变性与可控性,运动员的机体在负荷下的适应性与多变性,篮球训练的集群和个体性。

(四)组织实施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条件

训练场地的好坏、营养条件、恢复条件与手段等都是组织实施训练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恢复条件的好与坏则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连续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四、现代篮球训练计划基本内容

(一)任何训练计划在内容上都有其基本共同点,篮球训练计划也不例外,在不同时间跨度训练过程中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方面也包括了以下10个要点:

从运动训练计划基本内容上看,又可将其归结为准备性、指导性、实施性和控制性部分,一般情况下,在制定多年篮球训练计划和年度训练计划时,应特别重视指导性部分;在制订具体的周、课计划时则认真考虑实施性部分。

(二)不同内容、部分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1.准备性部分:包括了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和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这是运动训练计划制定过程中既不可缺,又非常重要的独立环节,它起着先导作用,为制订训练计划提供必需的信息和依据。如果在制订周、课等短期的实施计划时忽视了这两项工作,没有做到客观诊断就会使训练的盲目性增大,也会使训练脱离预定总目标。

图2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及制订计划流程图

2.指导性部分:这是整个训练计划的核心部分,可以说起到了统揽全局的作用。由于比赛既是检验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又是训练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和比赛安排、规划训练负荷动态变化时,要完成对整个训练活动的整体配置,指导性部分如果考虑不周密,将会对训练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阶段划分错误,会导致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与重大比赛的时间不一致。

3.实施性部分,主要是根据篮球专项特征和篮球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制定训练计划,更多的考虑是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训练负荷的确定。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要考虑到负荷与疲劳后的恢复问题。

4.控制性部分,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检查评定,通过及时、准确、客观的训练诊断,获得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大量信息,从而达到对运动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

五、篮球训练计划的重要特性

(一)运动训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篮球运动训练是一个系统的、统一的教育过程,在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不论所包含的时间跨度大小,无论是多年训练过程,还是周、课的训练过程,都应是连续发生和不断进行的。运动员在每一特定时刻状态都是其前一时刻状态的延续,又是后一时刻的先行;一段时间训练间断都会引起运动员竞技能力状况的相应变化。在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合理划分阶段,在阶段中的训练任务、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负荷都有自己的特点,划分阶段必须符合运动训练过程本身发展规律。例如以年度训练为例,为运动员两个或三个大周期的训练所建立起的训练目标,既各个不同又互相联结,组成一个完整的渐进的序列。全年安排比赛,既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又都是在上一项比赛的基础上投入下一次比赛,负荷量的变化是呈动态,且绵延不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练习手段则需保持其系统性。

从图3中可以以清晰地看出,国家女篮1986年度训练部分要点中,在全年比赛及训练安排分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的连续性及阶段性特征。

(二)训练计划的多变性和可调控性

运动训练过程作为社会化的活动,受着各种因素和方面影响。由于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实践的理论设计,尽管在制订训练计划时,人们尽可能使计划具有更高的科学性的预见性,但也不可能完全地与训练实践需要相吻合。由于人类机体的复杂变化及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预先制订的训练计划与运动员的状态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对原订的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在周、课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适宜的变更则最常见。在参与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运动员,训练的直接作用首先反映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上,每一时刻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即时状态,状态水平受社会、训练因素、训练条件场地、气候等环境影响,也受运动员个人生物节奏影响,在多变的内外环境面前,必须对于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施以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朝着既定方向运行。为了在不断动态变化中实施对运动训练过程有效控制,必须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清晰地掌握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效应及各方面影响因素变化,从而及时对训练过程的不同环节发出修正指令,以便使运动训练过程的进行与运动员的现实状态相适应,以促使预定目标的完整实现。

图3 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概图(引自宋晓晓波1986)

六、制订篮球训练计划的总体原则和要求

(一)首先要了解现代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各方面的条件和可能性。

(二)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运动员现有的各方面情况,对篮球专项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作出基本估计,提出训练目标。

(三)在训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的各项训练指标、测试手段、负荷安排,尽可能用数据标明,计划的文字、图表应当准确、清晰。

(四)在制定计划中要坚决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1.不间断性,要在计划中体现出全年、多年,特别是训练周期,时期,训练各阶段的有机联系,保持训练的不间断,这对运动员在身体、技术、战术、意志品质等各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

2.区别对待原则: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教练员要深入了解运动员的思想、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及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等情况,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不同措施,纳入训练计划之中,落实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要将集体与个别结合、一般要求与区别对待结合。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计划中的运动负荷的变化曲线中,要体现运动负荷的增加是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在具体安排计划时要体现出大、中、小相结合原则,有适当调整休息,有节奏地交替进行。要处理好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负荷的增加要呈现浪形变化,不能直线上升,要使运动员机体适应能力逐渐增强,提高承受负荷能力。

4.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体现周期性原则。篮球运动训练特点是周期性的,在计划中就要体现出训练手段应交替进行,在循环训练的基础之上,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能力和指标,以达到创造优异成绩的目的。

5.在制订计划时,要安排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智力、心理素质、篮球意识等素质计划内容。现代篮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在逐渐吸收和应用其他科学知识与技术,这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智力水平,需要运动员具有一定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因此要想提高运动员的智力,就要予以安排必要时间,使其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篮球运动理论,如技术、战术、竞赛规则、裁判法等,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基础理论知识,如运动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

(五)在制订运动训练计划时,要贯穿运动训练水平的测定与评定这一重要内容,篮球运动训练水平测定与评定的意义在于:它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使日常训练工作更有针对性,通过测定与评定,及时发同问题,找出不足,并及时调整计划,保证训练任务的有质完成;有利于教练员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训练水平是由多种因素构成,测定与评定的基本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品质、智力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此要求测定方法必须是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测定手段与方法要简单易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安排测定时间时,要考虑运动员的体力情况和精神状态。在获得测定数据后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测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篮球专项特点。如战术进攻方面的个人攻击意识和能力,配合意识能力,调整位置、助攻传球意识能力,防守方面则对运动员的防守策略和攻击性,协防意识和协防能力的评定等。对于评定结果尽可能用图表表示评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