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市场若干问题的初探
【摘 要】:体育市场是现阶段体育与经济结合的一种新的产物。本文根据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初步形成的体育市场的实际,初步探讨了体育市场的概念、体育市场的形成、内容及基本特征,并揭示了它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市场;形成;内容;特征;对策
On a Number Issue of Chinas Sport’s Market
【Abstract】:Sports market is a new produc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This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that the sports market has initially taken shape in our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preliminary studies the concept,formation sports market,content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orts market, reveals some of the problems it faces,then raise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ports market,shape,content,characteristic,countermeasure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将逐步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过渡。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环境的体育事业,将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体制变革、机制转换之后新的挑战。探索一条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体育发展道路,已成为当今广大体育理论工作者颇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广东省是全国经济改革的综合试验区,而珠江三角洲则是这一综合试验区中改革开放最为活跃的地区。该地区的体育事业,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浪潮中发展。其中,初步形成的体育市场,引起人们的关注,也给予人们某种新的启示。因此,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探讨体育市场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基本的内容与特征?将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对于体育系统的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将有积极的意义。
1.关于“体育市场”概念
“市场”在《辞海》的解释为“商品买卖的场所。如交易所、集市等”,“一定地区内对各种商品或某一商品的供给和支付能力需求的关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现阶段,“体育市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可能还是十分陌生的,它还属于一个探索中的概念。《辞海》对“市场”一词的解释我们可知道,市场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必须有商品,只有存在了商品,才可能进行买卖交易,二是具备一定的场所;三是存在一定的供与需的比例关系。
提出“体育市场”概念,首先意味着体育是商品或体育包含了商品。对于这一问题,在我国体育理论界早有争论。有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体育不能是商品,有学者认为只要我们承认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体育就必然与其他社会分工的行业一样,不可避免地注入商品的成份。还有一些学者居于以上两种观点的中间地带,提出“体育有商品的成份,但不全都是商品,只有其中一部份是商品”。在不同的思想认识下,目前流行着“体育商品”、“体育服务商品”、“商业体育”、“体育产业”等不同的概念。以上各种思想认识及所下的概念,虽有一定的分歧,但“体育含有商品的成份”(不管或大或小),这点是确定无疑的,只是它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阶段)所表现的范围可大可小、内容不相一致而已。本文不拘泥于“体育是否商品”问题的争论,只是认为“体育有商品的成份”,因而满足了“体育市场”概念的第一点要求。
其次,体育商品的交换,应该具有特定的场所。这在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地区,各种形式与特征各异的体育交易所处处可见,而且其中一些城乡已达到相当规模。如显示了体育商品交易主体场所作用的体育馆,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相当普遍,而且颇具现代化、规格化,市级造价超亿元、镇级造价过千万元,村级造价超百万元的体育场馆遍布城乡、比比皆是。
再次,体育产品的“制造”、供给、社会的需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在一项专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构成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体育消费已进入大部份居民的家庭,一些阶层的居民(特别是一些企业家、青年、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已达到相当的层次,占家庭生活总消费的8%左右,而国家、集体、个人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有偿服务收益增多。充分反映了体育商品的供与需的关系已经初步形成。
综上所述,我们可暂给“体育市场”下如下的定义。即“体育市场是以体育为商品进行买卖的场所,它反映了一定地区内对以体育为商品的供给和支付能力需求的关系。”我们还可以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出现了体育市场。
2.对形成体育市场各种基本条件的分析
2.1形成体育市场的历史条件的简要回顾
体育产品以商品的形式进行流通,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列宁说过,“市场”这一概念,是和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分不开的。他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量和社会劳动专业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的体育部门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均拥有特定的组织机构、财政经费、物质基础和由体育行政干部、工作人员、教练员、运动员、教师、科技人员等组成的庞大的体育队伍,它在社会分工中具有其他部门和组织难以替代的社会职能。就一般道理而言,由这一高度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生产的各种“产品”(无论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还是无形的精神产品),必然要与其他不同社会分工的社会集团或个人所生产的“产品”相交换,否则便失去了该社会集团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这种两个或两个以上社会集团之间产品的交换,应该是一种等价、互惠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交换,其实也是一种商品的交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部门之间、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是处于一种非自主、非等价的状态进行的,它受国家行政机构和计划部门“巨大的手”的控制和支配。国家代表了各个不同社会分工的行业和部门,卖方是国家,买方也是国家,生产部门本身,只对国家负责,面对“市场”是不感兴趣的。
另一方面,人们长期以来受“体育属文化领域,归上层建筑范畴,应从属政治的需要”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的“产品”,特别是精神产品,是为政治需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而生产的,因此,也应是无偿提供的。还有,由于我国的体育事业,是一种完全依赖于国家拨款而得以存在与发展的福利型事业,因此它也只能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的供给与支付,向社会提供无偿的服务。正是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体育的商品属性被掩盖或忽视了,自然也没有什么体育市场而言。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已成为不一可逆转的事实。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更加证明了这一转化事实的必然性。过去形成的唯一依赖国家行政拨款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事业一切按国家计划发展、无偿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体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自己的“产品”打入社会的大市场,通过与各行各业、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等价与有偿的交换,形成独特的商品与市场,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建立起自身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逐步形成“以体补体”、“以体养体”的良性运行机制。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从无偿服务到有偿交换,这是体育在商品与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必走的一步,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必然的一环。当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体育这一跃迁过程,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2.2 形成体育市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许多基本条件的制约,不同的地区,在时间、规模、市场的基本内容等方面不应一概而论,一哄而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体育市场所具有的各种客观条件,为各地体育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某些借鉴。
首先,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的广大体育工作者,从“左”的种种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了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去看待与处理问题,敢于将市场经济的机制引入体育发展的各个环节。这是培育、扶持、发展体育市场这一新生事物的关键条件。
第二,经济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七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12%,广东在1990年出口创汇105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已经连续5年名列全国第一,这些外汇收入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从1985年到1989年,职工生活费用总水平累计上升1.23倍,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1.8倍,剔除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年递增4.7%。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已进入“小康”,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进入了新阶段,对体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据调查,广大城乡居民对体育的需求有着“高、新、大、多”的特征。所谓“高”,一指广大群众希望观赏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和表演,二指希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有高水平的运动队高质量的体育场所和设施,三指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日益增高。所谓“新”,是指广大群众紧跟国外、港澳体育项目发展的新潮流,追求新颖奇特的各种体育内容。所谓“大”,是指广大群众乐意参与和参观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型体育活动。所谓“多”,是指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另外,从广大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特征看,也为体育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首先是居民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发展了人的个性品质,摆脱了千人一面的人格模式,从而促进了体育产品的多样性。二是居民文化生活自由度提高,不再受政治气候的束缚,人们有了更多的文体生活的自主权,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自己所需的体育商品。三是文体生活领域的拓宽,由兴趣爱好单一变为多样性、广泛性。四是向人的自我完善发展,完善个人的内在素质,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体育的价值观念得以升华。
由于上述广大群众精神需求的新特征,对体育及其产品的质与量、形式与内容均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与要求,反过来,也促进了体育向全方位、高质量、多数量发展,显示了体育市场中供与需关系的良好前景。
第三,由于体育自身的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外先进体育内容的不断引进,也由于巨大的社会需求的刺激,使得提供“体育商品”的“母机”—体育系统自身更趋于成熟与完善,形成了“体育商品工厂”内部的“产—供—销”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体育产品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新颖,更受社会欢迎,也使社会有了更多可供选择与交换的体育商品。
第四,形成了体育商品活跃的卖方和买方。
卖方主要有:
1.由政府体育部门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参与市场竞争而扩展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以体补体”的多种经营(指国家计划外的体育经营活动)。
2.在广大群众“富而思乐、富而思健、富而思美”的精神追求下,逐步涌现的体育经营个体户(如遍布城乡的各种健身、健美院、卓球城(厅)等)。
3 .非体育部门为增强企业(单位)活力而兴办的消费性体育服务(如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游泳池、篮、网球场)。
4. 为适应旅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由旅游部门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投资或合资兴办的一批体育场、馆(如深圳、中山市的高尔夫球场及其会员俱乐部、广州市的希尔顿体育俱乐部、珠海的“黄金海岸”海滨浴场等)。
买方主要是指: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进入小康、精神生活进入较高层次的广大城乡群众,以及在扩大开放后,如潮水般涌来广东的开展学术交流、讲学传艺、商业贸易、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省外来人等等。
第五,具备了体育商品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体育社会化”战略指导思想的进一步落实,体育社团,体育经营管理机构的组织、领导、监督及有关法规的保障,社会主义市场原则的指导和价格管理等。这些都为体育商品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之间自愿让渡过程能最终得以实现提供了条件。
3.当前体育市场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3.1珠江三角洲地区体育市场的主要内容有
3.1.1 体育比赛类。通过高水平的各种体育项目比赛,出售门票获取效益。比较热门的项目有:篮球、足球、网球、武术、艺术体操等。
3.1.2 体育表演类:通过国内外高水平的新颖的体育项目的表演,出售门票获取经费。较受欢迎的是体育舞蹈、体育时装、健美、艺术体操、武术、气功、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跳水等。
3.1.3 娱乐与健身类:通过出租场地、器材或提供活动机会,满足身心享受、健身康体、社会交往等意愿而获取经费。较为流行的有:网球、 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桌球、保龄球、板球、溜冰、游泳、地掷球、门球、气功、瑜伽、健身体育舞蹈等。
3.1.4 授徒教技类: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收取经费。较为流行的是:武术、气功、健身健美、体育舞蹈、体育专业技术培训、体育高考辅导等。
3.1.5体育证券类:如各种体育奖券、体育彩票。
3.1.6 体育广告类:如以运动员和体育竞赛为广告媒体,达到“体育促销”目的。
3.1.7 体育人才交换类:如随着竞技体育的争夺日臻激烈,“金牌意识”日益强化,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为了争夺某一范围体育竟赛的桂冠,以获取与经济效益有直接意义的社会效益,他们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建设自己的运动队。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人才(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的选择与占有,成为了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发展条件的各需人才单位的激烈竟争,因而体育人才便直接或间接成为了商品。
3.1.8体育用品类:如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食品、运动饮料等等。
3.1.9体育旅游类:将体育与旅游融于一体。
3.2珠江三角洲体育市场的基本特征
3.2.1 内容比较多样、门类比较齐全、形式比较新颖、范围比较广泛。从参与体育活动目的分类看,几乎包含所有内容,既有表演、竞赛类,也有授徒教技类、健身康体类。从市场所涉及的内容看,既有传统的民间体育,也有较为流行的西方体育。从体育市场的幅射面看已遍布珠江三角洲各地,不但城市有,乡村也有。
3.2.2 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经营的多品种、多层次、多渠道的体育市场结构。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因素,使体育市场得以繁荣昌盛。另外,从卖方的构成看,国家体育部门参与体育商品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即“以体补体”的经营占国家计划内部分的比例逐渐加大,预示了体育社会化的深化。
3.2.3 在继承、发展民族体育同时,对外来的体育项目内容,实行“洋为中用”、“排污不排外”的原则,如一方面大胆引进国外的一些热门项目,如桌球、健美、赛马,另一方面又对这些项目可能会引起的某些消极因素加以限制(如严禁用桌球进行赌搏等)。
3.2.4 对于以精神产品为表现形式的体育市场,注意发挥社会主义市场原则的作用,在充分注意社会效益的同时,重视经济效益,鼓动竞争,使体育市场在竞争中发展与扩大。
4.当前体育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1 体育市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步形成,并以较快的速度成熟与发展,但与其他相关行业相比(如与文化市场相比),还显得十分幼稚与脆弱。体育商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体育内部改革的步子还跟不上经济改革的节奏。因此,除了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体育市场之外,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观念还需进一步更新,改革的步子要迈得更大一些,体育市场对于整体的体育改革的意义与潜力有待进一步认识与挖掘。
4.2 体育市场管理体制的建立与理顺关系问题。我们主要指的是体育市场的管理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过去,由于体育未能形成自成体系的市场,许多本应属于体育部门管理的内容,往往被文化部门所代替。随着体育市场的出现、成熟、发展,体育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发挥,效益日益明显,文化市场与体育市场在隶属关系、管理范围、权限划分甚至于经营内容的界定等方面的矛盾将会逐渐突出。除此以外,即使转由体育部门管理,也由于体育市场具有社会性、消遣性、娱乐性、商业性等特点,从而超出了政府体育部门原来的工作范围,因而仍会造成体育市场一些项目管理归属不明确的状况。还有,市场的归口管理部门同职能部门以及执法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有待于理顺及调整。
4.3 体育市场管理程序法律化问题。市场是生产和消费的媒介,抓好体育市场这一流通领域的立法或管理规定工作,是保证体育市场能够坚持正确方向,按社会主义市场规律发展,为经济建设和体育改革服务的重要保证。由于目前体育市场尚处萌芽状态,尚未建立一套对整个体育市场进行有效的、权威性的地方法规,以致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如江湖骗子打着“武术大师”、“气功师”骗人)。
4.4 建立和加强管理队伍问题。体育市场项目繁多,幅射面大、随机性强、发展迅速。如没有一支既熟悉体育发展规律又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的专门化队伍,将难以完成对体育市场的有效控制、监督、指导的任务。因此,随着体育市场的成熟与发展,建立相应的管理队伍势在必行。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岩、张尚权、李泽润.《体育运动经济问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广东改革开放搞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编选组.《广东改革开放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3]《列宁全集》第一卷83页,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