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健康体育的科学基础(2)
(三)锻炼因素
“科学和实践早已证明,健康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发展的积极手段和重要发展。”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健康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
1.健康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体发展的科学依据。新陈代谢的同化和异化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证明有机体的同化、异化作用是互相转化和互相促进的。运动生理学中所揭示出来的超量恢复原理,在健康体育锻炼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体内的物质、能量的储备要相应的下降,但是,锻炼后经过食物的补充和合理的休息,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要超过原来的水平。这样,坚持经常锻炼,就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
生物进化论中关于“用进废退”的法则告诉我们,长久不使用的器官系统就会萎缩、退化,而经常使用的器官系统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体质增强的表现。如心肌的肥厚,骨骼肌的粗壮,这些形态和生理方面的变化,证明了“用进废退”的科学道理。
从遗传和变异的关系来看,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实践证明,人体是具有可塑性的,在一定外界条件的作用下,特别是通过健康体育锻炼,人的体质状况是可以增强的。这样可能引起体内遗传分子方面的某些种类、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形成了变异,并以信息传递的方式,逐代遗传下去,这就为人体的发展奠定了遗传学的科学依据。
2.健康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和实践证明,健康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体健康发展,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健康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作用可参见本节第四部分。
人体的体质强弱和健康水平固然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后天的健康体育锻炼和调节可以使遗传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受到抑制和弥补,体质弱的也可以变强,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大学时期大学生身体还在发育生长,可塑性很大,如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健康体育锻炼,定能获得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强壮的体格,充沛的精力。长期缺乏健康体育锻炼的人,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而且体质则会由强逐渐变弱。在影响人体健康的诸因素中,科学的健康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发展最积极的因素,它不仅仅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下一代人乃至整个民族的体质。
二、人体健康发展的规律
体育活动必须遵循人体健康发展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体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实践证明,在人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反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它不同的特点。
(一)少年儿童时期。儿童期,总的来讲同化作用占优势,各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生长。这一阶段要重视形成儿童身体的正确姿势,重点发展他们的柔韧、速度、灵敏等素质,不宜做过多、过重的静力练习,并应注意控制练习的强度等。少年时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期,大多数器官系统迅速生长发育,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这一时期应继续发展柔韧、速度、灵敏等素质,注意发展速度、速度性力量(爆发力)和一般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练习负担不可太重。
(二)青壮年时期。同化与异化作用基本平衡,有机体处于比较稳定阶段,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已经完善,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应在全面发展身体的基础上,加强力量和耐力的训练,使身体发展更加健壮。
(三)中老年时期。人到四十岁以后,特别是进入老年期,有机体功能缓慢的衰退。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的收缩功能减弱,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加大,血液循环减慢,血压升高,身体劳累后恢复过程变慢。老年人肺组织逐渐纤维化,肺泡壁的弹性降低,胸廓活动范围缩小,因而肺功能逐渐减退,影响了全身的氧气供应。肺活量从35岁起开始下降,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容易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的疾病。老年人的运动器官发生一系列退化性变化,如骨质疏松,椎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缩小,韧带弹性减退,肌肉逐渐萎缩,肌肉力量和弹性降低等,因而老年人易发生骨折、劳损和颈、肩、腰、背痛等病症。在神经系统方面,老年人大脑细胞逐渐减少,大脑的功能亦随之降低,抑制过程和兴奋过程的平衡改变,内抑制力较强,表现在难以形成的动作技能、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变差。
应该指出,人体健康发展的总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但变化的快慢和体质的强弱则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按照人体机能的生理特点,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就有可能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体育使新生一代健康的成长,年长者保持和提高工作能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属于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体育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
三、人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平衡
适应环境能力,是指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中所表现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变化常给人体健康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恶劣的环境,妨碍人体的正常发展,甚至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体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不断地与客观环境取得动态平衡。人是万物之灵,它不仅能消极地适应环境,更主要的是能积极地改造环境,利用环境来为人类服务,从而为人体的完善发展创造条件。
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是生命的源泉,人体的健康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它们。人体是恒温的有机整体,只有保持在37度的体温条件下,才能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上下逾越1度以上,就意味着有病状态。而光照、气温、风速、温度、气压等气象条件,却总是变化的。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除了采取积极的御寒防暑手段外,关键在于通过改善营养和进行健康体育锻炼等,使机体内部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更加旺盛,体温调节技能更加灵敏。实践证明,广泛利用自然因素,并可根据需要与可能,采用日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等锻炼形式,可有效地改善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
人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并受物质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阶段,不同的经济地位,都给人体发展产生综合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有限于肉体,而且波及精神,时时事事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劳动方式、职业工种、生活习惯、健康体育锻炼、休息娱乐等,也都是构成环境条件的重要因素,都给人体健康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实践证明,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基本接近的前提下,能否坚持经常的健康体育锻炼,对人体与环境间所表现的动态平衡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四、健康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健康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成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一)健康体育锻炼的健身功能
1.实践证明,健康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体健康发展,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健康体育锻炼的健身功能如下:(1)科学的健康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健康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原国际医学联合会主席普罗科教授研究发现“不锻炼的人30岁起身体机能就开始下降,到35岁身体机能相当于最健康时的2/3,而经常锻炼的人到四五十岁身体机能还相当稳定,当他60岁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大约相当于二三十岁不锻炼的人。这也就说明经常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要年轻20~30岁。”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跑步10分钟心脏可以年轻20岁。
3.科学的健康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健康体育锻炼的健脑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抑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
脑力劳动其机能特点是呼吸表浅,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低下,肌肉活动量少,但大脑神经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负诱导规律,运动中枢兴奋可以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休息。科学研究证明,健康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健康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这因为:
1.健康体育锻炼能使脑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得到充分的发展。2.健康体育锻炼能完善大脑的传导系统。
3.健康体育锻炼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条件反射的建立。
4.健康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皮质反应的灵活性和工作能力,有激活脑细胞的功能。
五、健康体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生活活动的形式,是同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途径及其特征的总和。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社会政治生活、日常生活、教育文化和体育卫生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是生活方式的基本结构。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健康体育锻炼是放松紧张的精神、调整生活节奏、适应和接受紧张现代社会的需求的重要手段。
(一)都市化生活方式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1.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现代化建筑的高空发展趋势,使人与自然越来越远。
2.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和周边生态平衡被破坏,使工业雾、酸雨、毒雪、沙尘暴、洪灾、旱灾在不同地方时有发生。
3.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设备的电器化,城市交通和通讯联络工具的现代化,饮食结构的改善,脂肪和肉类食品的增多,出现了“运动缺乏、营养过剩”现象,使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肥胖病等现代文明病大大增加。
4.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人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使人体心理和生理机能发生问题,给生活、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5.由于某种原因“多食少动”,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城市儿童肥胖现象,同时食品过于精致又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少年儿童营养不良症。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都市化的生活方式,给社会进步创造了物质前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如过多的选择使人感到紧张和疲劳;生活文化速率过快使人感到焦虑不安;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过于紧张使人无暇顾及身体锻炼,造成运动不足;营养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肥胖病和营养不良等,使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病变。据医学界统计,现代城市人口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已高居各病之首,其病因与紧张、焦虑、运动不足、肥胖等有密切关系。
(二)健康体育锻炼——现代生活的主要休闲方式
健康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体力上的疲劳得以恢复的积极方式是借助轻松的身体运动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达到机能恢复的目的。
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其强度;激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终平静下来。健康体育锻炼对减轻生活压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释放不良情绪
压力会使不良情绪在体内蓄积,造成紧张和其他不利影响,健康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使人的注意力转向其他事情而忘掉失意和压抑。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体育锻炼内容丰富,活动方式繁多。从无需什么设备、技术到高规格场地设施、专用器材、专门化技术;从个人独立操作到多人共同参与;从健身娱乐到康复竞技等等,无论是什么社会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的人,都能从中选出既符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又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既适合自己的的经济条件、又适合自己运动水平的锻炼方式。与其他任何一类社会文化娱乐和休闲方式相比,体育运动具有最广泛的社会适应性。而且,适宜的身体运动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拓展人际交往的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节 健康体育的美学基础
体育运动是极富魅力的人类活动之一。
它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其中体育活动中的审美意义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体育的魅力来自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及特征。
一、健康体育与美的本质
人们经常把观赏体育比赛称之为绝妙的艺术享受,这说明体育活动中蕴含着艺术审美的价值和意义,说明体育活动与美的本质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一)健康体育与生命本质力量的充分显现
古往今来,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人类十分关切的重要课题。东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从不同的视角,立足于不同的哲学基础,对美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众说纷纭,观点各异,但总括起来不外乎两大派系:一是侧重从人的主观精神方面去探讨美的本质问题;一是侧重从物的客观存在方面去探寻美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科学的阐发美的本质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审美活动与主体实践活动的密切关联,认为美的本质的揭示与人的本质的探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以生命为本体,从人的生命活动入手,才能真正解开美的本质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在马克思看来,美的本质不是某种精神心灵的产物,更不是上帝或神灵的派生,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与主体人无关的纯粹客观属性。美的本质与人的生命本质有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审美之谜的解答与人类之谜的解答是不可分割的,美学即人学。美的企盼追求与作为人的生命的内在动力是人类生存的价值定向,离开了人类,离开了人的生命存在,离开了人类的生存活动,美也就无从谈起,人的生命存在是美的本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是生命自由的象征,是生命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显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即是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从生命本体的角度说,健全的生命存在是真正完美的生存境界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自由审美境界的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生命运动的一种高级行为方式,使生命运动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正是体育这种高级行为方式使人类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了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是一种生命的本能的行为,受到了生命本能的驱使,而体育则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为健全发展自身塑造全面完美的生命人格的一种高级行为方式。体育运动使人类精力旺盛,体魄强健,使人类获得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奠定了生命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奠定了美的根基。
(二)健康体育的审美主体性
健康体育作为生命运动的一种高级行为方式,具有主体性的特征。所谓主体性是指体育运动是人这一主体本身的运动,健康体育运动是生命主体自身的运动创造过程,人类通过健康体育运动创造出一个完整健全的生命主体。从而不断地体验自我、实现自我、充盈自我,使生命的潜能得以全面的发挥,使生命更加富有魅力。正如人是体育的主体一样,人同时也是审美活动的主体,没有人这一生命主体的存在,也就没有美的价值的存在,就没有美可言。人作为审美主体,在整个审美活动中,还具有双重意义,即一方面人是鉴赏美的审美主体,另一方面又作为被欣赏的审美对象而存在。
虽然美的存在领域十分广阔而丰富,有多彩多姿的社会美;有天然本色的自然美;有巧夺天工的艺术美。然而,在众多的美的领域中,人的美、人的生命之美即主体的美是美的最高级形态,可以说,没有那一种美能够与人类的生命之美相媲美。据语言学家研究,“美”这个词源于拉丁文Corpus(身体)和古印度文Kup(体形)。人类为自身的美而迷恋、自豪、惊叹、倾倒。莎士比亚曾赞美说:“人类是多么美丽。”“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费尔巴哈说:“应该赞美人的相貌,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美、更伟大。”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说:“人体在各个方面都是美的,勇敢得不可思议,和谐得像音乐,是一整个世界。”另一位俄国著名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同样胜赞人体美:“人体是地球上最美的美。”
诚然,并不是所有的人体、所有的生命都是美的,只有那些健康、强壮、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生命才是美的。要使生命具有美的魅力,使生命达到美的境界,就必须进行健康体育运动,通过健康体育运动使生命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动态运动过程中。生命是一个动态的非平衡系统,生命在于运动,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对生命来说,停滞、静止和封闭,就是生命的死寂状态,这无异于生命的停止和消失,而生命的停止和消失,也就是美的停止和消失,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健康体育活动,使人类自觉地强化生命动态过程。
纵观体育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人类很早就自觉地意识到体育与审美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古希腊,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社会崇尚,每年都要举行多种大规模的体育竞技会,人们象对待凯旋而归的英雄那样崇拜竞技中的胜利者,并将他们奉为美的典范。为了使这种美的典范永存,古希腊的艺术家以体育运动竞技的胜利者为原型,运用艺术手段,将他们雕塑成精神的艺术品。在这些艺术品里,我们看到健与美、力与美的充分融合,看到了体育的魅力之所在,看到了生命的魅力之所在。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逐步成为现代人热衷的生命活动方式。无论是高水平的竞技性体育,还是健身娱乐性体育,都拥有着无数的参与者,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存活动方式之一,这对于提高现代人的素质,达成人类生活的审美化,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健康体育与美育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显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理想完善的人生最高境界,也是美的最高境界。而要塑造完整全面的人格,就要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发展。其中,体育与美育对人格的全面塑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通过生命的实践活动不断地改造世界,同时也不断地完善自身。在历史与现实中,人的存在常常处在一种异化分离状态,即不全面自由发展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要想克服生命的异化过程,使人全面自由地发展,建立完美的人格,达到审美人生的境界,就需要通过体育和美育的途径。尤其是在高技术化、理想化的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全面培养更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技术化、理想化的高度发展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另一方面却将人性的发展、人格的建构逼入单向度、片面化的方向。
人的单向度、片面化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生命的智力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理性与知识的社会,高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快捷传播越来越要求人们掌握和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智能水平,这就使人的智力活动处于一种高度运转的紧张状态。在童年时期,家长和社会就开始了较为强化的智力训练,从学前班到上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上大学,这一段时期,青少年几乎被书本知识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做法极容易造成人的片面智力化发展。表面上看,人的智力水准在提高,而实质上生命的整体水准在下降,尤其是体能水准的下降正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如果这种趋势不迅速扭转过来,智力水平也必将下降,因为只有在整体生命水准处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情况下,人的智力水平方可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据统计,体育对人的神经系统既有重要作用,否则,智力的暂时强化或发达只能是一种虚假的表面繁荣。因此,想要扭转这种片面化单向度的发展局面,复归人性的全面发展,全社会就必须强化健康体育的意识,赋予青少年一个健全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使生命全面自由地发展。全社会必须树立健康体育的意识,把它与智力强化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能确保生命整体状态圆融充盈,而只有在生命圆融充盈的前提下,在整体生命健全的情况下,才有人的生命全面素质水准的发展和提高。
二是生命的机械化
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以机械化为主,人与机器的关系已成为人与世界发生关联的一种主要的行为方式。人每天都要与机器打交道,久而久之,使生命的发展趋向于机械化、程序化。大工业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人类曾一度对机器的力量产生一种崇敬服从感,甚至有人提出“人是机器”的口号。可是,人果真是机器吗?如果生命真的像机器那样,人的生存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显然,生命的机械化无疑是对生命的残害,机械化直接剥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生命陷入一种苍白而滑稽的尴尬局面。著名电影艺术大使卓别林创作的《摩登时代》运用幽默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人机械化给人的生命所带来的荒诞和尴尬。大工业社会里,人正成为机器的奴隶,成为物的奴隶,变成机器的一零部件,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那么,我们要克服生命的机械化,还给人类一个健全完美的生命整体,就要从事健康体育运动,通过健康体育运动使人得到彻底的解放。
三是生命意志的弱化
在生命理论精神的浸蚀下,在机械化文明的包围之中,人类的生命意志已越来越弱化,心理的残缺存在,勇气的丧失,自我的迷失,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困惑,已成为现代人焦虑的问题。二十世纪,人类不断地追问的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反映了现代人对于生命与存在的困惑。
现代的孩子们生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成为娇生惯养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不能自立,稍遇逆境和挫折就无所适从,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意志的弱化使人的生命呈现为苍白灰色的状态,常常表现为内心脆弱,缺少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心境被沮丧、悲观、无奈所笼罩。意志是生命的内在灵魂,意志的消沉和颓废会使人的生命丧失活力与创造力。坚持健康体育运动则可以砥励意志,建构勇敢坚毅的人格精神。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体能的锻炼,它更是意志的磨练,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是对人的耐力、意志、精神的检验。只有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奋勇进取的精神和无畏无惧的勇气,才可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运动,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意志品格,达到超越时代,超越困难、超越生命的目的。尤其是竞技性体育,往往要求运动员具有超人的毅力,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赛场上的拼搏竞争,不仅是力的角逐,更是意志的较量和考验。有些体育项目,如马拉松长跑、登山探险运动、现代铁人三项赛等,几乎就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在生命的极限处,人以其顽强的毅力和意志,显示着人类的伟大,显示着生命的本质力量,显示着健与美的魅力。
三、健康体育与美的创造
体育活动是一种生命创造的创造生命的创造性活动,同任何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一样,体育活动也创造着美。
(一)人体美的创造
人体美是美的主体,美的经典和精粹的体现。然而,人体美同样需要人创造活动来建构,正如美需要人的创造一样。人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创造活动,一方面改造客观外在世界,另一方面也不断地改造自身,人体美的创造即是人自身美的创造。在人体美的创造活动中,体育运动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体就利用身体锻炼使人躯干更富有力度、更强健、更完美。当时的艺术家表现人体美时,多把视角点集中在那些优秀的运动员身上,如米隆的《掷铁饼者》、波利克利特的《投标枪者》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人们对体育与人体美的关系的认识越来越自觉,出现了更为专门化的人体美运动——健美运动。健美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塑造完美的人体美,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训练改变人体的肌肉组织构成,塑造完美的、协调的、有机的人体美。在现代社会,劳动单一化,人体的活动局限于一个部位、一种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体型体姿的畸形。同时,由于智力劳动逐渐多于体力劳动,造成了大脑发达、四肢乏力的“体脑倒挂”现象,弱不禁风的“豆芽菜”体型也越来越多,这就更有必要坚持开展健康体育锻炼,有目的从事健美运动,使身体更加健美。
(二)力度美的创造
体育运动是力的表现,艺术也同样不能离开力的表现。在体育运动中,力的样式构成体育美的内在结构。西方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存在着一个心理场,心理场的变化与物理场构成了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力的关系。客观物质世界的力的样式,一旦与心理场的力的样式相吻合,便产生审美的交流与共鸣。正是心理场与物理场中的力的样式的对应,才造成人与物之间的主客融合。体育运动作为力的充分体现与展示,最容易与人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共鸣。在体育运动中,力的冲突与撞击,力的凝聚与爆发,力的技巧与灵活,力的配合与协调,力的较量与搏杀,都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与一般艺术形象中的力有所不同,它是生命体自力的表现和显示,因此,极易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场相交融,产生同步的共振与共鸣。有人曾不无感慨地说:“看足球的,比踢足球的还累。”道理即处于此。观看惊心动魄的体育比赛时观众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呐喊、助威,时而屏住呼吸,时而扼腕顿足,时而振臂高呼,时而瞠目结舌,时而沮丧懊恼,心理场的力随着体育场上力的样式的交换运动而变化发展,这就是体育所产生的魅力。可以说,在力度美的表现方面,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无法与体育运动中的力度美相媲美。
(三)崇高美的创造
崇高美是与优美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优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温柔、宁静、和谐、柔顺,而崇高感则与此相反,它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惊惧、激昂、冲突。这两种美虽然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但优美所表现的是人类在实践中比较轻松自如驾驭自然的能力,而崇高则表现了人类实践的艰难性,表现出人类对强大的事物和力量的超越精神,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超越精神。当人面对巨大的事物和力量时,虽然会被它暂时震慑和压倒,然而,这种震慑力量或压倒却会增加,唤起人类与之抗争并战胜它的精神力量,从而显示出人类力量的伟大。体育运动和比赛是对于生命极限的冲击和超越,需要付出艰难与困苦的奋斗。在运动员摘取冠军金牌的一刹那里,在运动员冲击世界纪录的一瞬间中,蕴含着多少日夜的刻苦训练,金牌是血与汗凝聚的结晶。正是由于体育的艰苦性,才更加显示了生命的伟大力量,显示了生命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因此,也显示出一种别具魅力的崇高美。
崇高的对象多表现出力量或形状的巨大,具有一种超越性特征。运动员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种生命超人的人格力量,具备超越常人的精神、毅力和体能,这种超越性力的质构成了体育运动的崇高美特征。
(四)技巧美的创造
体育运动是生命力量的展示,同时,也是生命运动技巧的展示,因此,技巧美也构成体育运动一个极显著的特征。
艺术审美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技艺、技能、技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艺术几乎与技巧是同义的,古希腊人将具有一定专门技术的工作统称之艺术,艺术一词拉丁文:Ars、英文:Art、法文:Lart、德文:Knnst中,最早也都有技术、技巧的含义。今天,当我们看到某种能够表现人类高超技巧的活动和创造时,常常要发出惊奇的赞叹,甚至直称为“艺术”。在体育运动中也是如此,球迷们称南美风格的技术型足球为艺术足球,把观看美国NBA篮球赛称之为艺术享受,都是在欣赏体育运动中的技巧美。
体育运动除了力量与精神抗衡竞争外,技巧的较量也十分重要,尤其是那些具有高难度、高技术性的体育比赛项目,更需要运动员具有高超的技巧。如体操运动的技巧性训练,一个动作要求运动员成百上千次的训练,真可谓千锤百炼,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在比赛中不差毫厘,准确无误。这类比赛多设难度系数,以运动员技巧的高低来评判优劣。在各项球类比赛中技巧的运用,也是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欣赏高难度、高技巧的比赛,观众们常常为运动员所表现的高超的技巧而惊赞不已,将其视为绝妙的艺术创造。运动技巧是生命智慧、生命力量高度集中的体现,在运动技巧中生命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第五节 健康体育的心理学基础
一、健康体育与心理健康
心理活动与躯体间的关系问题早已被人们所注意。远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最古老的医书《内经》中就有“百病皆生于气”,“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的论断。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西方医学的鼻祖希波克拉底也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
1920年以后,随着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心身因素的致病作用更为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人们普遍认为,心身疾病的产生,与情绪和不良人格特征(或行为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一)情绪与健康
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如人的认识和动机,情感和意志,性格和能力,个人理想和信仰,兴趣和爱好,家庭传统和社会教育,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等等总是与人的某种情绪活动相联系。因而它作为影响躯体内脏器官的因素,就是通过情绪活动的中间媒介作用而实现的。情绪活动可分为愉快的或积极的情绪、不愉快的或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良好的作用,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使人保持健康;消极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必要反应,另一方面可促使人的心理活动推动平衡,导致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对机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例如,人在恐惧时,可使意识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丧失理智和自制力,造成正常行为的瓦解。
如果消极情绪经常反复出现,它所引起的长期或过度的神经紧张,还会造成机体的病变,如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血压持续地升高等可转变为某些器官、系统的疾病。而这种疾病,心理学中称为“心身疾病”。
临床观察表明,心脏病患者的紧张情绪,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引起猝死。动物实验为情绪的致病作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如,有人把同窝出生的两只羔羊安排在同样的条件下生活,但所不同的是在一只羔羊旁边拴着一只狼,让它总是看见狼,结果羔羊恐惧不安,不吃东西,逐渐消瘦而死;另一只羔羊却能正常地成长。情绪的致病作用原理。
下丘脑是情绪的中枢,也是导致心身疾病的重要环节。
健康体育锻炼能产生脑腓肽,刺激下丘脑,进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是健康体育锻炼对情绪的积极调节作用。另外,经常从事健康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承受挫折的压力,可以大大提高情绪的适应性,也有利于以便积极的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适应各种生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人格类型或行为特征与健康
大量证据表明,什么人得病,什么时候得病,与人格因素有关。如重大的精神刺激对某人可能是毁灭性打击,而另一个人则能泰然处之。美国学者弗雷德曼(Friedman)等人对心血管病进行了心身反应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人表现或存在一种特殊的行为上的特,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ypeAbehaviorpat-tern)或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得为模式”。他认为A型行为是冠心病产生的原因。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人,具有以下表现:①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②有竞争性;③很易引起不耐烦;④有时间紧迫感;⑤言行举止粗鲁;⑥对工作和职务过度地提出要求;⑦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我国武汉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吸烟和饮酒与肺心病、肺癌和消化道癌症有显著的相关,吸烟者在这些方面的死亡率比非吸烟者几乎高一倍。他们还发现,孤僻少言、消极离群的性格与自杀有关,也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关;急躁易怒者患肺心病及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大于孤僻少言者。显而易见,不良的个性特征,不良的行为习惯都是导致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
健康体育是指导人们善渡余暇,消除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陶冶情操,优化性格,调节身心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长期适当的健康体育锻炼,还可以起到加强人际交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环境适应性的作用。它完全能起到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心身疾病的良好功效。
二、健康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吸引千百万人的特殊魅力,主要是因为它能使人们在自己的选择的活动中迎接身体挑战时产生兴奋感以及能力不断提高的满足感。实现体育目标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使更多的人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而任何行为习惯的形成,从心理学意义上理解,都离不开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因此,正确、强烈的锻炼动机,成为体育中的重要心理学问题。
(一)动机的基本含义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其基本含义是,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可见,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动机的作用有三:一是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二是能指引人选择活动的方向;三是能维持、增加或制止、减弱某一活动。
动机具有“方向”和“强度”两方面的问题,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做某事;后者回答的问题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人正在付出多大努力。例如,为什么坚持长期锻炼?这是动机的方向问题;又如,在恶劣天气下,有的人能够坚持锻炼而有的人却不能,这是动机的强度问题。
(二)引起动机的基本条件
1.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部条件
需要是指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它能产生愿望和推动行为的力量,引起人的活动。动机就是由需要构成的。
例如,同是锻炼身体,青少年是出于活动和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中老年人多出于健康的需要。
2.环境因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
环境因素是指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各种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因素,它是产生动机的外部原因,对人的动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一个人生活在“每天连锻炼时间都挤不出来的人一定是能力较差的人”这样一个舆论环境下,那么该环境可能引起他的锻炼动机。
(三)动机的种类和需要的层次
1.动机的种类
动机的分类方法很多,综合各方意见,可将动机大体上分为两类,即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缺乏性动机是以排除缺乏和破坏,避免威胁,逃避威胁,逃避危险等需要为特征的动机。它包括生存与安全的一般目的。一旦目标实现,这种动机就会明显减弱。缺乏性动机可理解为“厌恶的动机”。
丰富性动机是以经验享乐,获得满足、理解和发现,寻找新奇,有所成就和创造等欲望为特征的动机。它与缺乏性动机相反,它是追求刺激,而不是逃避刺激。一旦需要满足,动机往往得到加强。因此,它可以理解为“欲望的动机”。
例如,有的人被迫从事锻炼活动,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如不注意锻炼身体,身体就要垮下来,这时的锻炼动机是缺乏性动机;而有的人积极锻炼,是因为每次锻炼后都感到一种莫大的满足,心情愉快、舒畅,生活充满信心,这时的锻炼动机是丰富性动机。
2.需要的层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曾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向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理论已经广为传播。后美国另一心理学家阿尔得夫(Alder-fer)提出了“生存、关系、成长论”简化了马氏理论。将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理论与马氏理论的主要区别。
经过比较,阿尔得夫的理论更切合实际,修正了马斯洛理论的某些不足之处。
(四)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体育锻炼的需要与动机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职业的人对健康体育锻炼的需要和动机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就一般情况而言,还是可以试着分析出一些规律供参考。
(五)锻炼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确立正确的目标
目标的确立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正确有效的目标可集中人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人的活动。一般说来,确立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一般说来,短期目标最有效,但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行动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例如,“我每天坚持做40个俯卧撑,一个月内增强臂力;这是短期目标;”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是长期目标。
(2)目标的精确性
明确、具体,可以进行数量化分析的目标,是精确的目标,对于激发锻炼动机更有效;反之,目标不具有激发动机的作用。
例如,“我以后要经常锻炼身体”,这个目标就不如“我从明天开始,每天慢跑2000米”这一目标精确。因为前者难以进行数量化分析。
(3)目标的难度
富有挑战性、困难的但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对于激发动机更有效。也就是说,人应该为自己设立难度适当的目标。超过现实可能性的过高目标使人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己,放弃努力;过易的目标又不可能充分动员、激发人的活动。
(4)知晓结果和目标的公开化
经常将现有成绩与既定目标相比较,有利于目标的调整和动机的激发。例如,坚持每天40次俯卧撑,经过3个月后,可测量上臂的围度,看形态是否有所改变。如效果明显,则该结果对日后锻炼动机具有积极作用。
一个人人皆知的目标,有利于社会监督,造成社会推动力,促使目标制定者努力,这是从外部对动机的激发。一般说来,凡是公开化的目标,在可比的环境中都不会是低目标,因为低目标会让人耻笑,伤害自己的自尊心。在竞争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力图维护自己声誉的需要,这种需要,构成极强的外部动机,促使人加倍努力。
2.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满足人的需要是有效地激发锻炼动机的关键。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需要,但就健康体育锻炼而言,大多数人的需要可以归结为两类:即乐趣的需要和健康的需要。
(1)满足锻炼者追求乐趣的需要
体育运动的魅力之一是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并使身心集于一体,它是乐趣式的。如果锻炼者从锻炼中不能获得乐趣,就会降低锻炼动机。体育教师或锻炼的指导者只有因人因地制宜,使健康体育锻炼充满乐趣,才有可能激发锻炼动机,使更多的人乐于从事健康体育锻炼。
(2)满足锻炼者健康的需要
健康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健身和祛病。如果锻炼者锻炼方法不科学,或者接受了错误的指导,就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因此,锻炼方法必须科学,对锻炼的效果最好定期检查,使健康体育锻炼发挥最大的健身功能,才有利于激发锻炼动机。
3.正确运用奖励手段
动机既可以从内部被激发,也可以从外部被激发。正确的奖励,是主要从外部激发动机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激发外部动机,也有利于内部动机的培养。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既有损外部动机,又破坏内部动机。
奖励既包括物质奖励,也包括精神奖励。如微笑、表扬等均于精神奖励。一般说来,奖励的方法优于惩罚的方法,因为它比惩罚更能鼓励正确的行为。
应使锻炼者懂得,奖励不是最终目标,它只是能力、努力和自我价值的标志。如果在运用奖励时不能使锻炼者获得自己能力、努力和自我价值方面的信息,则这个奖励是失败的。
例如,一位父亲对儿子说:“如果你每天早晨坚持跑步,我可以每天给你5角钱”。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对父亲说:“我不要你的钱,也不跑步了”。这是一个奖励不当损害动机的例子,可见如果奖励不能带来一个人能力如何的信息,就起不到激发动机的作用。较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如果你想跑得比班上其他同学快,那么你每天早上必须坚持跑3圈;如果你能坚持一个月,我会给你奖金”。
4.因人制宜,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于锻炼者在个性特征、需要、健康状况、文化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培养和激发锻炼动机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激发锻炼者身体的动机,没有同时适合所有人、所有情况的方法,教育工作者和锻炼指导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动各种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健康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健康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1.健康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进行长期科学、适宜的健康体育锻炼,如有氧练习,力量和灵敏性练习,可以改善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降低人的焦虑水平,并提高自定效率,发展积极的情绪。
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通过长期科学、适宜的健康体育锻炼能较大程度地改善心理状态。
(1)健康体育锻炼是控制人类社会进化的有效手段
在社会日益都市化的今天,自然和社会、身与心、形与神的相互联系是社会的需求、时代的追求。几百万年以来,人类身体的发展基本上是一种自然发展,不被人类所控制,而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人类进化是可以控制的。健康体育锻炼就是控制人类社会进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健康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和心理的磨练,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它缩小了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差距,致使二者共同发展。
(2)健康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文化背景、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社会角色特征决定了他们心理健康的自身特点。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富有活力,朝气蓬勃,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和完善自我的奋斗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健康体育锻炼对缓解压力,消除精神紧张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健康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二是健康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三是健康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是健康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2.健康体育锻炼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长期进行健康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对于一个患心理疾病的人来说,这种效益会更明显。
美国精神分析家哈内认为: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挑战很多,心理在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压力源。一是来自于社会责任的压力;二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压力;三是来自于竞争的压力;四是来自于整个社会不断加快的节奏所带来的压力,它迫使人们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加快生活节奏。人们的进取心越强,这种压力感也就越明显,这种压力若过于沉重,就会出现种种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进一步恶化,就会导致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身心疾患,如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等。长期进行健康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患的有效措施。
(1)健康体育锻炼能治疗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遇到的最常见的情绪困扰。焦虑患者常常无端地感到心烦意乱,惶惶不安,甚至产生恐惧感。它不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患者往往找不到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随着焦虑的产生常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冰冷等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正常学习和工作几乎不能进行等。
长期坚持或经常性参加有氧练习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水平,健康体育锻炼坚持10周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1991年,彼特鲁茨多等人(Petruzzselloatal1991)进行的104项研究表明了20分钟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水平。健康体育锻炼降低了心率和血压,减轻了特定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健康体育锻炼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心理坚韧性,降低焦虑反应。
抑郁症是一种因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的精神病。一种情绪异常低落或过分忧伤、抑郁的情绪反应。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健康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健康体育锻炼甚至比放松练习和其他愉快的活动更能有效地降低抑郁。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了健康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
健康体育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长期、稳定的)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短期、活动的的)抑郁;健康体育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又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
(2)健康体育锻炼促进性格、气质的形成和发展
①性格和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性格:是指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艾森克把人的性格归纳为3个基本的维度:内外向性;情绪的稳定性;精神病。
气质: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心理特点,如活泼、直率、沉静、浮躁等。气质可根据神经活动类型的强弱分为4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②健康体育锻炼塑造人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发展。
二千多年前,荀子曰“形具而神生”,即精神要依赖于身体,有了身体才有精神。18世纪法国医生兼科学家拉美特里曾说:有多少种体质,就有多少种不同精神、不同性格和不同风习。心灵随着肉体的进展而进展,就像随着教育程度而进展一样。现代体育的发展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观点,它告诉我们:在创造健壮形体的同时,体育也在塑造着和谐的心灵和精神。健康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
3.健康体育锻炼能培养对自我、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感
解剖自我,认识自我,迎接挑战,运动过程就是人的新价值的形成过程,而这种价值积累是其他任何社会教育活动所不可代替的,它具有一种培育人的特殊含义。
健康体育锻炼丰富多样的形式使人乐于与他人交往,不仅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使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家庭幸福美满。
健康体育锻炼使人和集体紧紧地融为一体,既能共同享受胜利的快乐,又能共同分担失败的痛苦,这种气氛能使人产生安全感,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正确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待人接物适当、灵活,对外界刺激不偏颇,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社会、集体融为一体。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中传播、宣传的精神、原则、体育道德等,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健康体育锻炼中树立公正、守法、民主、竞争、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于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