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水域游泳运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安全

第一节 安全的重要性

公开水域游泳运动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户外游泳活动,与游泳池(馆)的游泳运动相比,公开水域游泳项目距离更长,而且运动地点都设在江、湖、河、海中,与游泳池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相对平静的水面相比,公开水域的可预测性要低得多,这需要参与者具备超强的耐力和毅力,对人的体能和游泳技术要求更高,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对安全措施要求更高。

冬泳是寒冷条件下进行的,比一般条件下游泳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增加,要重视冬泳的安全性,加强安全意识,规避危险。冬泳和夏泳不一样,参加的人相对少得多,往往是整个冬泳水域中只有十几个人甚至更少,如果发生抽筋、体力不支,被救助的机会要少得多,所以对安全的要求更高些。冬泳在安全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就像通常在公开水域游泳一样,遵守所有的预防和警训是非常重要的。

一、事故举例及原因分析

(一)事故举例

1. 公开水域游泳是在天然的水域中进行的,因此比其他的运动项目更具挑战性、刺激性和危险性。1967年8月在横渡长江中,为庆祝“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要求办得有声势、有气魄,但由于缺乏统一调度指挥,各派组织群众各自为阵,一拥而上,秩序混乱,造成入水处的挤压推拥,结果200余人被压在水下丧生,造成了横渡长江中的“悲剧”。

据1967年8月2日《湖北日报》报道:此次渡江仪仗队2000人,紧跟仪仗队之后是5000多名三军指战员,接下来是18000多人组成的工人游泳大军,后面分别是大中学生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代表。来自湖北省各市县的有12000多人。还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农民代表共计5万军民。这次规模空前的渡江,历时5个多小时。5万多人在救生条件极差、秩序极端混乱的情况下渡江,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当时报道的参加人数和时间是准确的,按5万人5小时计算,则平均每分钟下水的达160多人。他们是在比往年风大浪大而救生船又特别少的情况下渡过长江的。同时江心流速平均每秒2.8~3米。西南风越刮越猛,大规模渡江时,风力增至5~6级,江面波浪翻腾,浪花飞溅,发出喧啸声。当时救生条件是浩瀚的江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救生船。由这些可以看出,当时渡江条件是很差的。

1967年8月1日武昌桥头人山人海,红旗飘扬

一位当事者是这样描述的,当他下水时,后面准备下水的队伍拼命往前涌,他都是连滚带爬给挤下水的。下水后,人还没游起来,后面的人就压过来了,前面也都是人,根本不能游。挤到深水后,就被压到水下,他感到下面有人上面也有人,几次往上抬头都给压了下来。他只能拼命游潜泳,感觉哪里有空隙就往哪里游,好不容易才浮出水面吸口气。这时他看见自己周围全是人,在水中乱作一团,又赶紧朝人较少的地方游去,这才脱离危险,渡过了长江。这个人水性极好,一米八的个儿,结实且灵活,真亏他拣了条命。那些可怜的人都是在水里被挤着而没能力没机会游出水面而丧命的。

2. 美国优秀马拉松游泳名将克里彭,在2010年10月23日参加阿拉伯一个公开水域的10公里马拉松游泳赛事时遇难。他没能完成比赛,比赛结束后两个小时在水中被发现,在送往医院抢救后不久,宣布死亡。出事时年仅26岁。比赛结束后,多名参加该项赛事的运动员表示,当时水中的温度太高了。

3.2002年4月中旬,一位30多岁身强力壮的男子,因游时过长,溺水身亡。据结伴冬泳的泳友介绍,当天气温虽然很暖和,但是水温只有6℃,刚入水有刺骨感,南风有波浪,一起下水的共6~7个人。大家和往常一样,游不到50米,便向回游了,可这位壮实小伙子,今天反常,不仅没有与同伴打招呼,还一个劲往里游去,10分钟、20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回来,这时有人建议请求海上游艇去找一找,结果也未找到;第二天在离岸100米处尸体漂了上来。

4. 秦皇岛东山冬泳队的一位68岁的冬泳爱好者,2004年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独自一人冬泳上岸后,晕倒在沙滩上,经抢救无效故去。医院确诊均为心脏病突发猝死。很令人惋惜。据了解,他患有高血压病,且近期发病较重。

5. 吴先生今年66岁,从年轻时就喜欢游冬泳,有几十年的冬泳史,能在6摄氏度的水温中游5分30秒。邻居李先生,今年70岁,有高血压,他也是冬泳的爱好者,可跟吴先生比起来,他冬泳的“资历”就浅多了,65岁才开始游冬泳。两个人经常结伴游冬泳,乐此不疲。不过,最近医生告诫李先生别再参加冬泳了,因为他安静时测量血压都高达193/108毫米汞柱,且心电图显示心肌有缺血。李先生不听劝告,心想,已经游了几年了,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吗?一次,他在4摄氏度的水中游了4分钟,上岸后,心前区剧烈疼痛,被紧急送医院抢救,诊断为心肌梗死。两位冬泳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吴先生从年轻时就开始冬泳,而李先生则是在患了高血压病、心脏病的情况下,从老年才开始冬泳,在血压没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还不听从医生的劝告,最终酿成悲剧。

(二)原因分析

由于公开水域游泳是在大江大河里进行的,受气候、气温、水温、水质、潮汐、出发和终点地点条件限制大,游程距离长,因此公开水域游泳的安全要求更高,有着特殊的要求。要在组织过程中加强管理,杜绝安全隐患。

人体经常会有一些隐疾没有被及时发现,冬泳者如果没有同伴很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更不宜一个人独自冬泳。气温降低或人体受寒冷刺激时,容易发生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还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而影响血流通过。此外,冬天人体活动相对减少,血脂水平增高,低温又使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或脑血栓。对于那些曾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人来说,冬泳可能会成为生命的一大杀手。因冬泳不当猝死,高血压患者冬泳后发生脑中风,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按常理血管受到冷刺激,血压肯定会上升,这对于一个高血压患者来说,只会加剧病情的发作。至于有些人想通过冬泳锻炼企望不吃药就能治好高血压,那更是危险。当然也不是绝对说高血压患者肯定不能参加冬泳锻炼,不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参加的,但锻炼前一定要服药,特别不能让后脑受冷水刺激时间太长,洗冷水澡时特别要注意。要随时检测自已的血压,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绝对不能参加冬泳。从安全起见,高血压患者每年不一定要全过程的参加冬泳,要在冬天最冷的时间避高峰,转入室内游泳或参加其它运动。

冬泳者对冬泳环境观察不够,对困难估计不足,所以,要在下水前必须注意各项细节。如不要在冰下冬泳,大雾、大浪天气下不要冬泳。凭兴趣,凭感觉,凭“经验”,不顾身体条件,不顾天气,冬泳环境异常变化,一味逞能,蛮干。参加冬泳运动,戴上一顶“勇敢者”的“桂冠”,明知浪大,流急有危险,身体有病也不肯注意,技能不佳硬要以身试水,是发生意外的又一个原因。冬泳运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健康素质。但必须把握应时、因人适量,过量则有损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安全的指导思想

(一)具备参加公开水域游泳的各种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身体条件、水域的环境条件、组织管理条件。

(二)锻炼方法要科学。最重要的是按照“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活动,掌握安全这一关键问题,安排好自己的具体做法。

(三)掌握自身主观情况和所处的客观情况的变化,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要有自我保护自我监测意识,定期查体,加强医疗监护,及时防病治病,保障其安全性。

三、对冬泳的错误认识

(一)大家总以为参加冬泳的人不怕冷,不会感冒,这是一种误解

冬藏这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延年益寿的经验之谈,而冬泳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整个冬天,全身裸露在寒风冷水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受寒感冒。许多年轻人,仗着身强力壮,和夏天一样,游的很多,游完了还浑然不觉冷。其实寒气早已逼入体内,这种风寒的潜入人体是不知不觉的,而且一旦当冬泳受寒,是风寒全身,与一般感冒表面受寒相比要严重得多了。在冬泳队伍中,中老年人往往多于年轻人,这是因为中老年人比较小心谨慎,游的比较少,不易受寒。

(二)冬泳后立即洗热水澡

有的冬泳者喜欢冬泳后立即去洗热水澡,他们认为身体的一冷一热,有利于血管的收缩与膨胀,对锻炼心血管有好处。冬泳后立即去洗热水澡是不合适的。因为冬泳的气温条件大多为0~—10℃左右,三九天往往在—10℃以下,冬泳的水温一般在0℃左右,而澡堂的气温往往在40℃以上,水温往往在35℃以上。这样,气温相差就有50度之多,水温相差也有40度左右。冷热相激,这样大的温差对身体来说是很难适应的。而且,冬泳后体温往往也降低到30℃以下。实验表明,冬泳出水后5~10分钟所测得的腋下温度能达到27.4度,才是安全的,以此作为冬泳安全阈的标准。而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8℃,人体的体温如较长时间处于34℃,就属于体温过低,有生命危险。这就意味者冬泳者出水后,要在较短时间内依靠自身的产热能力,将体温由27.4℃以下凭借着脂肪的消耗产热恢复至正常。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体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增加了各项机能新陈代谢的能力,使冬泳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为了适应冷环境的要求,在冬泳的过程中,冬泳者的血管早已在进行着最大程度的收缩与扩张,心脏也在努力地尽最大能力进行着血液的输送,从而使心肌得到了锻炼。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锻炼心血管,冬泳后即洗热水澡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三)以为冬泳包治百病

冬泳确实能强健身体,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机会,并能促进一些功能性疾病的缓解,但冬泳不会对所有疾病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冬泳能够很快见效

冬泳是通过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来达到防病、祛病的效果的,因此,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刚进行冬泳不长时间就希望收到明显的效果,是不切实际的。

(五)所有的人都适合冬泳

有较为严重疾病的人,如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先天性心脏病人、风湿性心瓣膜病人、癫痫病人等,都不宜参加冬泳。尤其是高血压病人,更应慎重。由于冬泳具有强烈的冷刺激,会导致全身皮肤血管急剧收缩,强迫表皮血管血液回流内脏及深部组织,因而会引起血压反射性暂时升高,这会给高血压病人带来危险。

(六)游的时间越长越能锻炼身体

冬泳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气温、水温和人的体质而定。在水里游的时间过长,上岸后会全身麻木、冷颤不止,极容易损伤某些器官。

(七)认为喝酒发热对冬泳有好处

其实这是不对的,人在大量喝酒或身体发烧时,需要迅速大量地散发热量,这时候跃入冷水中,容易引起冷热相激后出现的伤风与抽筋,十分危险。过量饮酒时下水,大脑神经在酒精的作用下麻痹,易失去控制能力,从而引发溺水事故。所以,冬泳者在泳前不要饮酒。

四、冬泳不当对健康的危害

冬泳中产生冷应激。应激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等既可引起生理作用,又可引起病理作用,后者可能引发一系列病症。

(一)直立性低血压

游泳时基本是平卧姿态,并且外周组织受水压和冷刺激,使中心血容量增高。出水站起后中心血容量骤减,并且儿茶酚胺分泌减少,回心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减少,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收缩压下降21mmHg以上)。一时性脑供血不足,于是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厥。

(二)应激性溃疡

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顾名思义,病变限于胃黏膜,呈炎症、糜烂或浅溃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与应激有关,发生在过度应激或虽一般应激但尚未适应。其发病机制是应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胃黏膜缺血,皮质醇增多使胃酸增高,胃粘膜屏障功能减低。

(三)心绞痛

冬泳时能耗大,应激强,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心脏负担加重。原有冠心病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使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如原无冠心病者,但上述的促发因素更强、更久,且伴有精神过度紧张,甚至内皮素也分泌较多,也可引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出现心绞痛。

(四)猝 死

猝死是指出人意料的突然死亡,死因基本都是心室纤维性颤动(室颤)。原有冠心病者较易发生,但也有许多病例冠心病查无依据。过度冷应激和运动可使心肌缺血和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对心肌有毒性),使心肌局部电生理紊乱而引发室颤。发生室颤后心脏即无有效血量搏出,称之为心脏停止,可立即死亡。

(五)高血压病

冬泳均可使血压一时性升高,但过后即降下。原有高血压较明显者,冬泳应慎重。原血压正常者,长时间冬泳过度伴精神紧张,也可能构成高血压。实验动物在慢性应激或加精神紧张,交感神经持续亢奋,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增高时就可能使高血压持续较久,甚至形成高血压病。

(六)脑血管意外

冬泳应激所致脑血管意外大多为出血性,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冬泳应激所致高血压有关,促发原有高血压病伴脑动脉硬化者或先天蛛网膜下动静脉畸形者的血管破裂而发病。很少数可为缺血性,即在颅内颅外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脑梗死或原来在别处的血栓等被血流冲走进入脑动脉而发生脑栓塞。

五、安全的建议

(一)到江河湖海公开水域里去游泳,除了在专门的湖边、海滩的健身游泳场所外,也可以有组织地到江河湖海进行渡江、渡海和长游活动。但是,不要单独到还没有开辟的水域中游泳。

(二)到江河湖海公开水域游泳,要充分做好安全救护工作。首先要培养或选派游泳技术好、责任感强的人员,担任安全救护工作。其次要准备好救护器具,如救生圈、救生船等,必要的救生药品如氧气袋、强心针等。救护人员要时刻跟随游泳者,不可远离他们。

(三)到江河湖海公开水域游泳,要加强对游泳者组织纪律的宣传,要求听从指挥,强调集体行动,使其明白在江河湖海里游泳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同时,要宣讲在江河湖海里游泳的注意事项。

(四)要详细了解准备游泳的水域情况,如水的深浅、清浊程度、水温如何、水质是否被污染、水流速度、涨退潮的时间、水底有无淤泥、乱石、木桩、暗礁、旋涡、锋利物及丛生的水草和伤人的鱼等。在游泳区域内要有明显的标志线,并且标明深水区、浅水区、安全区、危险区等。在哪里下水、哪里上岸都要在事先有明确的规定。

(五)如果组织横渡和长游,一定要增加救护人员,并且要对参加横渡或长游者预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游泳技术,经过测定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后,才可以进行横渡或长游。在进行过程中,可把参加者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为宜,每组中应设一名游泳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组长。

(六)组织横渡江河湖海,一定要严格测试水流的速度,选择便于下水和上岸、没有锐利物、坡度较平的水域作为起、终点。起点设在上游,终点设在下游,根据水流的速度确定起、终点的距离。下水后,体力较好时应先逆水流而游,然后再顺水流而下,达到终点。

(七)冬泳爱好者每年做一次体检,对自身疾病以及遗传等因素的潜在危险先做好充分的了解。有相关疾病的爱好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冬泳。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血管疾病、脑出血等疾病会威胁到冬泳者的人身安全。身体不适、发热、睡眠不足、情绪不佳、身体虚弱、剧烈运动后身体疲劳等可暂停冬泳,可用冷水浴或冷空气浴等活动代替冬泳锻炼。冬泳后身体如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暂停冬泳,进行身体检查,不可以带病冬泳。女性在月经期应暂停冬泳。女性在月经期间下水冬泳,易引起妇科疾病。男性房事过后不冬泳,男性房事过后怕着凉,下水冬泳易引起不适或疾病。

(八)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秋天开始连续游泳到冬天不要间断,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冬泳锻炼的过程,才不会对身体形成危害。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逐渐加量,不可蛮干,运动量过大或游的时间过长均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初次冬泳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是否可以坚持冬泳,不可贪多。刚开始冬泳有种不怕冷的感觉,但游完之后,会感到浑身颤抖,寒意逼人,殊不知,这就是过量的表现。注意掌握游泳时间和距离,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每天应该游多长时间因人而异,以冲完凉水洗完澡以后不发抖为原则。冬泳运动不追求速度。在低温环境下,人体机能和肌力不在最佳状态,运动强度过大容易出现问题。

(九)结伴同游。刚参加冬泳的人一般游泳水平较低,对一些意外的应急能力较差,因此,应该结伴同游,相互有个照应,以免发生不测。注意防寒,冬季严寒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可在室外将身体暴露的时间过长,以免发生冻伤等事故。入水前要进行适当活动,切忌带汗下水。冬泳结束后,要注意保暖,进行适当运动,增加热量,让身体尽快暖和起来。冬泳前后绝对不要喝酒,喝酒会加快皮肤的散热,容易受凉,泳后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神志也会受影响,容易发生危险。出汗时不游,出汗时下水易引起感冒、静脉曲张等疾病,到游泳场出汗的情况经常遇到,这时不要急于下水,而应消汗以后再下水,以确保不出问题。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冬泳,人在剧烈运动后,身体新陈代谢加强,热量增加,体温也随之增高,这时候如果你没有恢复正常体温便进入冷水中,水又较凉,就会引起伤风或抽筋。另外,剧烈运动后人的肌肉收缩及反应能力减弱,这时候与冷水接触,会引起肌肉痉挛,加之体力不足,容易溺水。

第二节 安全卫生知识

一、常见的危险

(一)皮肤擦伤

擦伤,在公开水域游泳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擦伤可发生在身上任何皮肤摩擦皮肤或泳衣摩擦皮肤的地方。对于女子,通常会出问题的部位是腋下、脖子的两边(因为泳衣的吊带)、脖子的后面(如果戴泳帽的话)。对于男子来说,一般发生擦伤的部位是腹股沟、面部、脖子。对于男子,刮过之后新长出来的面部胡须是很可怕的,你必须在游泳当天早上刮一次,另一种方法是把胡子留长避免尖利的胡子茬,这些尖利的须茬摩擦肩部和脖子,会导致很深的划伤。无论男女,在训练或比赛前在会出问题的部位涂抹一点矿物油有助于防止擦伤。海水中的盐分会使擦伤恶化成创口,不离开水的话很难愈合。因此,预防是必需的。

另外,源于被池边、岸边或水中的尖利物体所划伤,如石头尖锐处、树棍断裂处、瓷砖破裂处、冰块等,被伤害部位多为手、脚、胳膊、腿等。如伤害不大,应当及时包扎后去医院做处理。如伤害较大,出血量大,应当于受伤部位上部用毛巾、手绢等适当扎紧,减缓出血,包扎伤口后,尽快送医院处理。

预防:游泳前熟悉公开水域环境,谨慎入水。

(二)抽 筋

多因入水前准备活动不够所致。抽筋现象多为五指、小腿部位。抽筋发生时,应用力伸展抽筋部位,如小腿抽筋,可以用仰泳姿势仰卧水上,用手扳住所抽筋腿的大拇指,用力向身体方向拉,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膝关节伸直。一次不行,可连续做几次,可以缓解,或者呼救。上岸后,擦干身体,更衣,按摩抽筋部位(承山、涌泉、和委中穴等)和整个腿,可以缓解。上岸后,不应再游泳。

预防:入水前应多做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关节、各肌肉部位都有所活动。入水应缓慢,可先用水淋湿全身,不可过量。

(三)溺 水

溺水是多因碰撞、抽筋、呛水或其他疾病发作而导致。这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对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急救方法:①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②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③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四)心脏病发作

多为过量所致。过量时,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应及时上岸更衣休息。如状况严重,应报120呼救。预防办法:不可过量。如以前有心脏病史,更应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身体如不舒适时,不去游泳。

(五)低血糖反应

消耗体力大,易出现低血糖反应,重者导致低血糖休克。预防办法:可以随时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六)游泳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

游泳者在已受绿脓杆菌等污染的水中游泳,除水对外耳道的机械刺激可导致突发性外耳道炎外,绿脓杆菌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如果鼓膜破损,致病菌可入侵中耳引起中耳炎。如果游泳时发生呛水,水可经咽喉部的咽鼓管进入中耳,也可导致中耳炎的发生。如果发现耳部不适,应当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不可大意。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内剧烈疼痛,呈刺痛性质,伴有听力减退、发烧、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大便干燥或便秘等。耳后乳突明显压痛。如果鼓膜出现破裂,则有黄色脓液自外耳道流出。急性中耳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就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

预防办法:游泳时可以用专用耳塞堵住耳道,以防耳朵进水。如果耳朵进水,可以采用单脚跳排水法排出耳朵中的水,千万不可掏耳朵,以免耳道或鼓膜损伤。

(七)鼻窦炎

鼻窦炎是游泳者常见的呼吸道病。游泳者在游泳时、跳水、潜水时,由于鼻窦内压力急速减低,感染物进入鼻窦发生感染。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这些病菌平时在人们的咽喉部,游泳者游泳时将进入口中的水不时吐出,使这些病菌进入水中。急性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周身不适、倦怠或不安、食欲减退、便秘、记忆力减退等,局部出现鼻塞、分泌物增多,分泌物从浆液性较多变为黏液脓性或纯脓性。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去医院及时检查治疗。

(八)传染性眼结膜炎

即所谓“红眼病”。这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世界性流行的传染性疾病。急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睑、球结膜充血,继而结膜出血,眼分泌物增多,且大多呈浆液性。患者自觉眼内有烧灼感,以后发生剧烈疼痛。一般持续一两周后痊愈。这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患者眼中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常可通过游泳池发生爆发性传染。对于此病的预防办法:①游泳时要戴上泳镜,②游泳者应在每次游泳结束后,用眼药水滴眼,及时杀死病毒。③不要去有该病患者的游泳场所游泳。

(九)体癣和手足癣

体癣和手足癣是由各种不同的真菌引起的。当患有体癣和严重手足癣的人进入游泳场所,就会将致病菌带入水中,导致传染。体癣症状主要表现为小球疹、水疱,可有少量鳞屑,自中心部位向周围扩延而成环行或多环形的边缘隆起,中央有愈合倾向。好发于潮湿、多汗部位。以夏季多见。

预防办法:①每次游泳结束后,要用洗浴液好好清洗全身。②发现有患病症状,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十)钩端螺旋体病和血吸虫病

这是容易在天然游泳场所传染的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骤起发烧、全身疼痛、软弱无力、结膜出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压痛等,感染较轻者似感冒,重型则有肺大出血型、黄胆出血等。血吸虫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寄宿在淡水水域的钉螺内,随钉螺而四处扩散,当有洪水、地震、干旱发生时,可造成钉螺大面积扩散。我国北方因冬季气候寒冷,水域、湿地冰冻,钉螺存活困难,所以没有血吸虫病发生。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是:发病前两周至三个月接触过含有血吸虫的水,发热、肝脾肿大、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预防的主要办法是,绝对不在有血吸虫病发生的地区游泳。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往医院检查、治疗。

(十一)咽喉炎

多在呛水或吞水后发生,除可出现咽喉不适或疼痛外,常伴有咳嗽。轻者可用多贝尔液含漱或含化消炎含片,重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十二)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在公开水域中,有时会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侵袭,导致皮炎,体表长出细小的红色丘疹。可用炉甘石洗剂每天外擦数次。

(十三)耳痛、耳鸣

可能是耳朵里灌水,由于水具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①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②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③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十四)体温过低的现象

体温过低(low temperature)系指患者的核心体温低于35℃。一般成年人体温过低是由于外伤、冷水浸泡或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的环境中。体温过低就是“失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降低,人体失温不到3℃就会有危险。在一般情况下,手和腿的温度下降到20℃多度仍然能够生存,然而手脚和脸部凸出的部分,长时间处在冰温下会造成冻伤,其重症者会溃烂、麻痹,轻症者由于麻木影响了正常的知觉,而这些只是皮肉之苦,如果身体中心(躯干部位)内部温度降低少许可能就会有致命的危险。寒冷时,全身会处于备战状态,除骨骼肌不断颤抖来发热之外,其他组织或器官自然会产生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如:皮下小血管收缩,使热血减少流到身体表面,减少热量散失。医学报告显示,体温影响氧气调节与酸碱平衡,“失温”初期会有“过度呼吸”现象,温度持续下降则因呼吸抑制而产生缺氧及CO2 堆积,血液中含氧量检查则呈现呼吸性与代谢性酸血症合并情形,其来自呼吸过缓、CO2 的堆积,使肝血液循环不良,造成有机酸肝代谢的降低,致周边及骨骼肌血流量不足,因颤抖而造成乳酸堆积指数升高。低温同时影响所有器官功能,它抑制ADH的作用与降低肾小管的功能,致使尿液增加及水分丧失,血液容积也因脱水与脾脏收缩之间关系而上升。人体的热量被水温吸收到某一种程度时,便会产生“失温”状态而引起颤抖现象来增加体内温度。持续发生此现象未获改善时,人体便会因“失温”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体温过低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表明,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相对恒定的体温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产热和散热过程进行不断地精确调节。神经中枢接受内、外温度感受器传入的冲动,也接受血液温度变化的直接刺激,从而通过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来改变有关效应器的活动,实现体温的恒定。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到产热中枢,然后沿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反射性的引起肌肉紧张,引起肾上腺髓质和皮质以及甲状腺的分泌加强,从而加强肝糖原和组织的氧化过程,产生大量的热量来升高体温。当外界温度过高或体内产热过多时,又可使散热中枢兴奋,反射性的引起皮肤血管舒张,泌汗量增加等反应来散热。人体长时间置于较高或较低温度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人的恒温藉由身体对于食物的代谢作用来产生热量,以维持适当的体温及活动能力,大部分产热的代谢作用发生于肌肉及肝脏。体温的保持则藉由身体皮肤表面薄薄的暖空气层来达成。低温、风、雨、水……都会带走这空气层的热量造成体温下降,如果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体温的持续下降则可导致“失温”或低温下的冻伤。

(十五)脱 水

脱水是对于公开水域参与者的一大威胁。脱水是体温过低的第一个症状之一。早期信号包括头昏眼花、疲劳、头痛、干渴、没有食欲、皮肤发红、焦躁及虚弱。如果脱水症状继续发展,还会经历视力模糊、听觉丧失、吞咽困难、皮肤干燥、脉搏加快、呼吸短促、唾液减少、及无法站立等症状。

为了避免脱水,每隔10~15分钟喝下150毫升饮料。如果可能,在天热或水比较冷的时候,将间隔时间缩短5~10分钟。冷饮料是最好的饮料。冷饮料更容易吸收消化。但是如果水温低,将饮料加热到30~32度。游不超过两个小时的话喝水就足够了。超过两个小时,需要一些电解质饮料。

(十六)晒 伤

在阳光充足的公开水域中游泳要预防晒伤。在颈部和背部,手臂和腿上搽些防晒品以防晒伤。在游泳至少30分钟前搽好防晒品。要使用足够的量并确保揉进皮肤,最好使用不低于30日光保护因子(SPF,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类型的。使用对UVA和UVB都有防护作用的防晒油是很重要的。SPF为30能屏蔽这两种紫外线的96.67%。选择能在水里保持6小时以上的产品。

(十七)恶劣天气

很多恶劣天气会影响到公开水域游泳。雾是危险的,因为看不到岸,无法辨认方向。打雷也是会造成危险的天气情况。如果你在湖河或海中游泳时打雷开始了,应立即起水。如果你处于雷击多发区,应该在下水前查询天气情况。可以用以下方法判断雷电的危险程度:看见闪电后开始数秒,直到听到雷声。5秒的延迟意味着雷击只有2公里远。在出现飓风和强暴雨时绝不能下水。这些风暴常引起滔天巨浪。这种情况下游泳是极困难的。很多情况下,你被波浪盖着,仓促地出水换口气,再被波浪吞没。这样20分钟下来就精疲力竭了。

(十八)碰撞伤害

多为因跳水或滑倒所致。冬泳跳水是很危险的。实践证明,许多人游泳时发生抽筋、头晕、心跳速度骤然加快等,都与突然入水有关。人体从静止进入到剧烈运动,需要一个过渡,以使身体各部适应运动的需要。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们在进入到比赛中前,都要做热身活动,使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进入到准备状态。冬泳时的逐渐入水,就是身体对冬泳条件的过渡性适应。突然入水,容易诱发病情。因为身体在水温太低的温度下突然入水,水的刺激会显得更为激烈一些,身体来不及准备,难以接受太强的刺激,从而容易引发心血管病的发生,而导致生命危险。冬泳时入水的这一时刻,由于遇到激烈刺激,是身体容易出问题的时刻。缓缓地下水,别人可以看到入水者的身体反应,一旦需要救助时,可以迅速实施。如果跳水,身体一下子进入水中,感到不适,发生意外,需要救助,岸上的人们却不容易看出来,耽误救助时机。冬天天寒地冻,游泳场地附近地表面常常冰冻,地面打滑,容易摔跤。跳水时常常容易身体重心不稳,或者发生摔跤,或者跳水入水时发生偏差,如果跳入水中时,再同正游泳的人发生碰撞,就更容易发生事故。水中冰块,容易皮肤划伤,冬泳时往往要打开冰面才能进行。冬泳的水面通常并不宽阔,本来就不适合跳水。而且,水中常有打碎而未能捞尽的小冰块,这些小冰块的边沿比较锋利,这些冰块漂在水中,因其透明,常常使人看不清,冬泳时常有人因游泳动作快而被冰沿划伤。跳水时遇到冰块,因为身体入水动作大,速度快,触到冰缘上极容易造成皮肤划伤的伤害。水下异物,容易导致意外,在游泳的实践中,曾发生过跳水头碰在水底的石头上而导致死亡的事故。可以跳水的地方,水应当有一定的深度,在较低的岸边跳水,水深不应低于2.5米,如果在较高的岸边跳水,水深应深于3米以上。而这样深的水,对于冬泳是不适合的。另外,适于跳水的水中,不能有任何异物,如石头、烂泥、水草、绳索等。跳水者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就容易出危险。为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最好不要跳水。

穿鞋不当容易滑倒。冷天不要穿塑料拖鞋,因为游泳池的地面都是光滑的瓷砖铺成的,塑料拖鞋在天冷时硬化,很容易滑倒,造成摔伤。在霜冻的天气里,瓷砖上面覆盖着的一层薄霜滑如油脂,穿其它拖鞋在室外行走也需很小心。去泳池比较迟的泳友走路时更要注意,因为先游者经过起水扶梯和通道时身上滴落的水珠往往已经结成了冰。如摔伤较重,特别要注意是否有骨折或脑震荡发生。骨折的症状:主要有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受伤处运动功能丧失、畸形、有压痛和传导痛感。应及早判明是否骨折。如发生骨折,应用夹板固定骨折部位,避免伤情加重。同时报120求救。脑震荡的症状:出现昏迷,全身肌肉松弛,面色苍白,瞳孔放大,脉搏细弱,呼吸表浅,意识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和情况,但能清楚回忆受伤前的事情,有头痛、头晕的症状,有轻微恶心、心烦不安的症状。应使伤员平卧,保持安静,防寒保暖,不可随意搬动,不可使伤员坐、立。昏迷者可掐其人中,促使清醒。应及时打120求救。预防办法:不跳水,穿不打滑的拖鞋,在较滑的地方行走要注意安全。

(十九)冻 伤

冬泳时应防止冻伤。冻伤常发生的部位是耳廓、鼻子、手、足和外生殖器等。在气温很低的情况下(—10℃以下),出水后,由于耳廓较薄,又粘着水,水很容易结冰,所以,耳廓极容易冻伤。由于鼻子是突出面部的部位,又要呼吸,所以鼻子也是容易冻伤的部位。从水中出水时,往往要抓住栏杆或者其他物体,如游泳池的扶梯等,这时应注意防止手被冻在扶梯等物体上。因为扶梯是用钢铁制作的,传热速度很快,带水的手一挨上去就会结冰。冬泳者的经验是在栏杆和扶梯上缠绕一些棉织品,以减弱金属的传热速度,防止冻伤。如果手被冻在扶梯上,千万不要马上使劲抽回手,那样会撕掉手上的皮肤。最好的办法是请其他人往手上浇水,以化开冻住的手。如果没有人可以帮忙,那么就将手在原处停留一会儿,利用手的温度自行化开。为防止冻伤手,在严寒地区,有的冬泳者冬泳时戴了胶皮手套,也是不错的办法。脚也是容易冻伤的部位。一是由于寒风吹,脚跟容易皴裂,二是出水时踩在地面上容易冻伤。为防止脚跟皴裂,可以在更衣后往脚上涂抹些护肤霜。如果皴裂了,可以用橡皮膏粘住,以利于痊愈。寒冷地区的冬泳者许多人都穿着球鞋下水,以避免冻伤,也是可取的办法。为防止外生殖器冻伤,可以在出水后尽快地换掉游泳裤。

如果发生较轻的局部冻伤,局部应保持清洁,可以用温水清洗,或用酒精轻轻揉擦,使皮肤发热,之后涂上冻疮膏。千万不要立即用高温度环境解冻,如马上用热水或热水袋及热风解冻,那样会造成皮肤伤害。到冻伤较严重者,应去医院治疗。预防办法:冬泳时间不可过长。冬泳出水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后更衣。在气温为—15℃以下冬泳时,出水后更应注意预防冻伤。

二、不适合公开水域游泳和冬泳的人群

(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

(二)某些心脏病患者,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较重的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心律失常)等。

(三)有较重的肾脏病患者。

(四)药物不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五)癫痫病患者,中耳炎患者,急性结膜炎患者。

(六)影响他人的皮肤病患者。

(七)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于缺乏自控能力者。

(八)年龄在16岁以下的少年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特殊,不适合冬泳。

第三节 不同公开水域的安全

一、公开水域的安全要求

(一)水质清洁,无污染。游泳者应注意水源,并对水域周围环境和水下的情况做充分调查了解,如果有条件,应对水质做卫生检测,保证游泳场所不受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污染。天然游泳场所的污染主要来自客观环境,如水域周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正常的天然游泳场所因其水的流动,有自净的作用,而游泳者携带的病菌病毒不能够停留,也不容易存活,造不成传染病传播。同是天然游泳场所,海洋游泳场所和江河湖泊游泳场所也有区别。大海潮涨潮落,海水循环,自净能力强,海水中有一定的盐分,还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如果没有工业、农业等污染,就水质而言,大海是最好的游泳场所。江河湖泊也是不错的游泳场所,但是,由于沿途的工业、农业、生活的排污大都排入江河中,所以有很多地方污染严重,不仅不能游泳,连使用里面的水都成问题。更有我国南方数省江河湖泊水域中生长有大量的钉螺,因而血吸虫病广泛传播,吃水用水都须经处理,绝对不能在其中游泳了。天然游泳场水被污染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轻则皮肤发痒、过敏,重则生病,以至危及生命。所以,在天然水域游泳,一定要弄清游泳场所的水质情况。

(二)要注意水温、水流速度及水的深度情况。水流速度应不大于每秒0.5米,不能有漩涡。

(三)游泳场所水底应平缓,没有坑洼、淤泥、水草、树枝、碎石、玻璃瓶等杂物或其他障碍物。

(四)游泳场所应对游泳区域和游泳水域的深浅位置有明显的标记,并备有救生圈、救生船、急救包等设备。

(五)游泳场所的阳光照射应充足,但是,可以有避免日晒的荫凉地带,或者备有遮阳伞。

(六)游泳场所附近应设有更衣室、厕所等。

二、在江河湖中的安全

(一)选好场地,了解水域的情况

1. 一般尽可能选择水流平缓,没有激流、险滩、旋涡的地方。如在江河里游泳,最主要的是注意漩涡和下游的地势。有漩涡的地方不要去游,下游地势窄的地方水流会急,地势复杂的地方,水情也会复杂,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出危险的。测量水的流速,可以用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测量,即:向水中抛出树枝,然后目测树枝漂流过的距离(比如漂过了10米),同时记下树枝漂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如果是10秒),就可以算出水的流速大概是1米/秒。(在这样的水中,如果你的游速也是1米/秒。那么在逆水游时,水冲不走你,你也前进不了。若是横游,水一分钟将把你冲下60米。)用同样的方法,多测几个水域。这样你就可以对水面的水流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 选择好上下水的地点。方法是,根据水面的宽度、水流速度,你游的方向与距离等,来选择下水的地点和上岸的地方(注意,不要有乱石,杂草等)。

3. 探测水下情况,水的深度,水下的礁石,有没有水草,有没有障碍,有没有突然深浅的地方等等。可用的方法较多,简便的方法是,由泳技较好的人慢慢下水试探,岸上的人作好保护。

4. 了解水的质量,有没有污染,污染的水质对身体有害。

5. 观察了解船只的出入情况等。

(二)选好泳姿,注意江面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泳友用的都是比赛泳姿,仰泳、蛙泳、蝶泳和爬泳。这几种泳姿速度较快,但在快速游进时视野不太好,特别是仰泳、爬泳,因而要注意随时(至少要定时)抬头察看水面情况,确保安全后再继续。遇到船只较多,水流变化快时,最好是用类似蛙泳的腿和爬泳的手的泳姿。这种泳姿虽然速度不快,但视野开阔,即使在大船经过所卷起的浪中,也能早期发现其它过往的船只或潜在的危险。发现的早,避险也就不难了。

(三)保持体力,留有余地

一般情况下,不要全力猛游,应该随时都保持三成体力,用以应对突发事件。如果特殊情况下,体力消耗过大,又不能即时上岸,那么在水中也要想法恢复体力。一般的方法是,在确认水域安全区,采用“浮泳”休息(即仰面躺在水面上,手脚不动或轻微的划水以保持平衡),这样就可以恢复部分体力。

(四)遇险不慌,正确处理

1. 遇漩涡的处理

河道突然放宽、收窄处和骤然曲折处,水底有突起的岩石等阻碍物,有凹陷的深潭,河床高低不平等地方,都会出现漩涡。如在江峡急流、两条河流交汇处、桥梁水闸下游、排水管的出水处、地下水道进入口附近,或在水底有岩石突出和有其他水下障碍的地段等。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时,漩涡最多。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漩涡的中心呈凹形,可将物体卷入水底。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如已经接近,应顺着漩涡的外沿,用爬泳姿势迅速游出。因为漩涡边沿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万一被冲进激流、险滩、漩涡时,这时要靠自己自救。首先,不能紧张慌乱,要沉着冷静;其次,应立即使身体平卧在水中,用爬泳或侧泳冲出漩涡。

2. 遇风浪的处理

在江河湖游泳常会遇到风浪。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涌浪,这种浪顶圆、波谷深、起伏大,比较有规律。涌浪产生的原因很多,除风的作用外,轮船经过时也会形成。另一种是风浪,这种浪的外形多不规则,峰顶常破裂成白色的碎浪,它使游泳者容易呛水和不易辨别方向。在游泳中遇到风浪时,不要害怕,应沉着迅速地判断风浪的方向、速度和大小,以便掌握好呼吸时机。如浪从正面打来,可在浪来之前深吸一口气,接着低头闭气,浪过抬头换气。浪从侧面涌来,则头转向另一侧吸气。如果遇到不规则的小风浪时,可将头部适当地抬高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呛水。总之,在风浪中游泳时要注意呼吸方法,做到浪来低头闭气,浪过抬头吸气。

3. 遇淤泥、水草的处理

在江河湖泊缓流地带,靠近岩边或浅滩处多有淤泥。游泳时要避免到这些地方去,如果不慎陷入淤泥,千万不要采取单脚站立企图拔出另一只脚的办法,那样会越陷越深。这时应使身体俯卧水面,用两手在体侧做连续快速向下用力压水的动作,同时脚尖自然伸直,并轻轻向上移动,以便脱离淤泥,然后从原路退出淤泥地带。水草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它不会自动缠人,游泳时只要避开它就行,万一碰到水草,身体应该仰卧,最好用手拨水前进。如被水草缠绊,要保持冷静,切勿乱动,并喊同伴协助解脱,或自行解脱,然后从原路返回。

三、在海水中的安全

(一)在海水中的安全常识

1. 应在设有救生人员值勤的海域游泳,并听从指导及勿超越警戒线。不要到防鲨护栏网以外或有礁石的地方游泳。

2. 海中游泳,因为是动水,有海流、有波浪,与游泳池不同,故需要加倍的耐力及体力才能达到同等距离,所以不可高估自己的游泳能力,才不会造成不幸。

3. 在海中,若有皮肤受伤出血时,应立即上岸。

4. 在海水中,一定要注意涨落潮的时间,还有注意海洋洋流的方向和变化规律。

5. 潮汐、水流和风都会影响到在海里游泳。潮汐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对海泳的影响也是最大。月亮,太阳和地球引力影响着潮汐的运动。专业的潮汐图会提前一年制订好,列出低潮和高潮的时间及两者之间的大小差别,潮水的差别反映了海水在低潮和高潮时潮淹区的大小和水量的多少。有两种类型的潮:大潮和小潮。大潮时会有大量的水在流动,这也意味着其水流是最强的。小潮时只有少量的在流动,因此水流最弱。许多海峡横渡者选择在小潮期间横渡,因为在涨潮和落潮时海流没有明显差别的水里游要容易些。如果你没有考虑潮的类型和水流的差异,试图在水流差异很大的大潮时进行游泳,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有的话)。风暴也会使得潮汐变得更猛烈,通常形成更大的海浪,即使风暴远在数千公里以外。

在海里可能会遇到回流和激流。(海面下于海面水流呈相反方向流动的水流,也指浪拍岸退回形成的回潮)如果你遇到回流,应该明白它仅仅持续到下一次波浪来临之前。在下一次波浪到来之前做一次呼吸,顺着下一次波浪游。激流发生在多个波浪相遇并且少沙的地带,激流可以在海岸边辨认出,因为其颜色不同,比周围的水波浪大些。如果你游到激流中,沿着水流的斜线方向游,与岸的方向成一定角度,不要直接朝着岸游。如果水流很急,要放松,让水流带着你。一旦你放松下来,感觉水的冲力小了,沿与岸平行的方向游200~300米。然后游上岸。很多情况下,激流带很窄,只需要记住保持冷静。

(二)遇到海洋生物的危险及对策

1. 擦 伤

珊瑚、藤苔、蚝或其它贝壳类生物都有坚硬的外壳,一不小心便会擦伤皮肤,造成伤口。通常这些伤口都不会引致大量出血,但是却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急救方法:将伤口彻底用消毒药水洗净,把沾在伤口上的脏物除去;将伤口抱扎,每天清洗伤口,并观察有否发炎的迹象;视受伤的严重性,可能需要送医院处理。

2. 螫伤和刺伤

当皮肤接触到水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时,这些生物会释放出大量极微细的毒刺,造成螫伤;而接触海胆、海刺和一些有刺的鱼类时,则会造成刺伤轻微的螫伤和刺伤可引致伤处红肿疼痛,但若是受到一些有剧毒的海洋生物螫伤或刺伤,则可能会出现下列中毒的现象:恶心或呕吐、伤处感觉麻痹、发绀、休克、精神迷糊或昏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致呼吸及心跳停止。

(1)水母:海中无所不在。避免遇袭的方法:遇到时,立刻离开该区域。致伤原因:有毒刺触须。病征与病状:红肿、灼热、淋巴结肿胀,严重可引致呼吸困难及心跳停顿。急救方法:涂亚摩亚水、冰敷,严重者立刻送医院。

(2)海胆:一般栖息在浅水礁石地区。避免遇袭的方法:避免在石滩行走,穿上保护衣物鞋。致伤原因:易断长刺。病征与症状:痹痛、发紫。急救方法:把刺拔出,将患处浸入热水内。

(3)海葵:一般栖息在离岸深水处及涨潮区域。避免遇袭的方法: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致伤原因:角须附有刺细胞。病征与症状:患处红肿,感觉搔痒及灼热,严重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人事不醒。急救方法:用清水或碱水冲洗患处,可用冰敷患处,严重要立刻送医院。

3. 咬 伤

鲨鱼、鳗鱼、海蛇、章鱼以及多种鱼类都可以造成咬伤,其严重性则视乎伤口的部位、大小、出血情况以及伤口有否受到感染而定。轻微的咬伤可能只需清洗伤口,但是如果咬伤的伤口大而深,则可引致大量出血,甚至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1)鲨鱼:一般栖息在浅水内海湾。避免遇袭的方法:①切勿在下列鲨鱼经常出没的地方游泳,如阴暗的海面、有深渊的海域、有动物残骸,粪便或垃圾的海面。②鲨鱼会在晚间觅食,故避免在晚间游泳。③爆炸及拍水声音,灯光及闪灯都会吸引鲨鱼。④如果有伤口,则不要在有鲨鱼出没的地方游泳,因为它们最爱及最容易嗅到血腥味。⑤切勿在鲨鱼出没的地方抛垃圾及食物残渣。⑥应穿着较深暗的泳衣,因为鲨鱼喜爱攻击一些颜色较鲜明的物体。⑦不要独自去游泳。⑧如游泳时不幸遇到鲨鱼,应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动及发出任何声音,因为一些微小的声音也可能会引起鲨鱼的攻击。⑨如果被鲨鱼攻击,可刺它的眼睛、鳃及肚部位置吓退它。致伤原因:粗糙的身体,强而有力的下颚及锋利牙齿。病征与病状:创伤面较大,边缘不整齐。严重出血,甚至伤及肌肉深层及骨骼。急救方法:加压止血,立刻送往医院。

(2)章鱼:一般栖息在石滩及涨潮区域。避免遇袭的方法:没有预防方法。致伤原因:乌嘴牙。病征与病状:出血,轻微肿胀。急救方法:加压止血。

(3)海蛇:一般栖息在离岸深水处。避免遇袭的方法:遇到时,立刻离开该区域。致伤原因:牙齿带毒液。病征与病状:麻痹、剧痛,甚至心跳停顿。急救方法:安慰及保暖患者,尽快送医院。

(4)鳗鱼:一般栖息在石隙、洞穴及涨潮区域。预防方法:避免伸手石隙、洞穴;血腥吸引它们。致伤原因:强而有力,剃刀般锋利的牙齿。病征与病状:出血,可能伤致肌肉深层,甚至神径。急救方法:加压止血。

(三)海上横渡的安全

1. 御寒。

2. 防止晕浪。

3. 减缓口腔和舌头黏膜损伤,建议尽量闭口、进水后及时吐出;横渡过程中可以随时靠船用清水漱口,甚至提前准备牛奶漱口;另外,注意不要吃刺激性或者干硬的食品。

4. 预防皮肤摩擦的损伤,建议下水前涂抹油脂类,通常专业建议是凡士林、物美价廉,只是注意这些油脂不要抹到泳镜上。

5. 防止日晒,横渡前多抹防晒霜。

6. 较小的皮外伤,避免被绳索剐蹭、被贝壳划伤甚至被鱼网纠缠,避免碰撞礁石、桥墩等物体,躲避被过往船只伤害……最根本的,就是不能一味地闷头猛冲,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必须不断主动观察环境、躲避各类危险,而蛙泳最有利于观察自然环境乃至欣赏风景(当然,海上横渡中的一些较小的皮外伤,不必惊慌,海水含盐有一定杀菌作用,登陆洗澡后再用红药水、创可贴简单处理一下即可。

7. 避免与团队失散,随时对自身的状态特别是身体危险信号进行判断,随时保持与团队紧密联系、多观察团队以及队友的动向,一旦出现抽筋呛水等不适情况一定要及时大声呼救,同时必须保持冷静,抽筋者应舒缓动作、保持身体平衡,呛水者应努力保持呼吸(扬着头只能加剧咳嗽,可尝试头入水下主动用力咳嗽,再屏气抬头小心地恢复吸气、注意不要再次呛浪,然后再入水咳嗽。

8. 人的浮力取决于入水体积,因此不必总试图把自己的头部抬得过高,头部其实不应总在水面以上,长时间的海上横渡,应逐渐学会在水下面解决很多生理问题,呼气,吐水,擤鼻涕,吐痰,咳嗽,呕吐,乃至其他排泄动作,小便,大便,逐渐增加对自己身体局部的控制能力。

四、在游泳池冬泳时的安全

在游泳池冬泳,比在野外的条件要好一些。首先是交通条件好,便于出行,一般游泳池都可以乘坐公交车往返。即使是骑自行车,路面也比较好。其次是游泳池的环境条件比较好,水质容易控制,也便于救护,安全系数高,但也不能忽视安全性。游泳池冬泳时也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一)入水的安全

入水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关节、肌肉活动开,还要使体表温度适当降低,可以脱光衣服将身体暴露在空气中先做一段时间准备活动,也可以先淋一下冷水将全身打湿。下水时切忌鲁莽,动作要轻缓,最好从扶梯处慢慢浸入水中。入水开始游动之初动作要平稳,不能做过度剧烈的动作,以防止发生意外。冬泳时不要跳水,因为跳水时身体重心不稳,容易摔倒,或者使身体动作不到位而发生误差,导致伤害。也避免撞到水中的人身上。

(二)水中的安全

在室外游泳池冬泳过程中要防止碰撞,人多时要始终沿着泳道线右侧游进,转身后改到另一边仍沿泳道线右侧往回游,超越他人时亦从其右侧游过。游蛙泳、蝶泳者要主动为游自由泳、仰泳者让道。在池中,无论何人发生身体颤抖、手脚麻木、抽筋等不适现象时,应立即起池停止游泳。如发生游泳时间已长但未感觉寒冷的异常兴奋情况,也应立即起池。任何泳友发现他人有沉底不动的情况,必须停下来观察清楚其是否有意潜水。如发生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在泳池中要毫不犹豫地呼叫或招手求救,在岸上时则应立即告诉旁边的泳友,泳友应立即采取救助措施。

冬泳时,要将冰面打破,碎冰块取出后才能进行。冬泳时要小心别让水面边缘的冰划伤皮肤。冰被打碎后,断面往往形成冰刃,冬天人的皮肤又很脆弱,容易破裂。所以,冬泳者要注意与冰面保持距离,以免划伤。

即使在游泳池,也不要单人独泳。有的人因为客观原因,或者早来,或者晚来,如果没有经过几年冬泳,没有十分把握,千万不要以为游泳场条件好而独自下水,因为如果冬泳时发生意外是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没有及时的救援,就会出危险。

(三)起水的安全

必须从扶梯处出水,严禁从池边用手撑跃出池,因为一旦发生滑落不但容易擦伤,而且下坠时下巴往往会猛磕在池端造成严重伤害。冰冻天气里,用手抓扶梯时要握住,但不能抓得过紧过久,以防止皮肤被粘。游泳池边都有金属制的扶手,方便人们进出泳池。但是,在严寒情况下,由于金属散热快,水一粘在扶手上,马上就会结冰。冬泳者应注意,如果用手抓着扶手进出水时,特别要防止手粘在扶手上,撕破了皮肤。一般应用棉布或散热慢的东西包裹扶手,这样就不会发生粘连了。如果发生粘连,不要立即试图把手拿下来,而应将手在扶手上多停留一会儿,手上的温度化开了冰,就可以把手拿下来。老年同志出水动作要轻缓,不能过猛。初出水时,有些人可能会因冷水的强烈刺激而导致站立不稳,可以站立片刻适应后再走回更衣室。冬天人的皮肤较脆,容易破裂,冬天的地面较硬,如摔跤,容易引起伤害。游泳池的地面一般都是瓷砖铺地,这样的地面硬,不吸水,一旦上面有水,就容易很快结冰,形成很滑的地面。冬泳的人一般都穿拖鞋行走,不能直接把脚踩在地面上,所以,对于拖鞋应该比较讲究,既要便于行走,又要防滑,免得摔伤。有效的办法是拖鞋要选择软底的,最好是橡胶底的,有防滑纹。塑料拖鞋遇冷会变得很硬,容易打滑,木制的拖鞋也因鞋底硬容易打滑。有的冬泳者将球鞋改造为拖鞋,有的穿旧皮底凉鞋,都是可取的。

第四节 水上救生

一、水上救生的原则

(一)尽量在岸上救人,万一发生情况,可用竹竿、绳子或救生圈等救人。

(二)救人时要冷静,尽量使用器材,避免被溺水者从前面或后面抱住。

(三)集体救人,不要单个行动。

二、水上救生的方法

(一)溺水分析

溺水(drowning)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drowning),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near drow-ning)。

1. 溺水分为干性溺水、湿性溺水两大类

(1)干性淹溺是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2)湿性淹溺是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

2. 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

(1)淡水淹溺: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属于低渗,统称淡水。水进入呼吸道后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水损伤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壁的上皮细胞,并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肺泡塌陷,进一步阻滞气体交换,造成全身严重缺氧;淡水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和低蛋白血症;血中的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碎,引起血管内溶血,导致高钾血症,导致心室颤动而致心脏停搏;溶血后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2)海水淹溺:海水含3.5%氯化钠及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海水损伤后,大量蛋白质及水分向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渗出,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高钙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高镁血症可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导致横纹肌无力、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

3. 温水与冷水溺死

两者有显著差别。无氧后4~6分钟发生脑死亡的概念不适用于冷水中近乎溺死的病例。冷水中(水温<20℃),某些病人心脏停搏后30分钟后仍可复苏,但在水中超过60分钟复苏不能取得成功。存活可能的原因归于哺乳类的潜水反射。人潜入冷水时可迅速发生反应,表现为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对窒息相对有阻力的组织出现血管收缩,以保持大脑及心脏的血液供应,这样,氧送到并只在即刻持续生命所需处使用。水越冷,越会有更多的氧送到心脏及脑。潜水反射也可因恐惧引起,且年轻人的潜水反射更突出。水温<20℃,身体的代谢需要仅为正常的1/2。水越冷,存活的机会越大。

4. 野外溺水的原因

个人因素:(1)因呛水而慌乱,影响泳姿造成溺水;(2)误入深水区;(3)游泳运动过度引起体力不支或呼吸配合失调造成生理缺氧,如抽筋等;(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时,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使口鼻轻松浮于水面之上,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稍作休息后再游向岸边或浮于水面等待救援。相反,心慌意乱会造成周身肌肉紧张体力过早耗尽而发生溺水。)

环境因素:(1)岩石湿滑、滚动、间距大;(2)水温差异大,水温过低;(3)漩涡暗流:(在江河中游泳有时会遇到巨大的旋涡,此时应以最快的速度沿其切线方向游离旋涡中心,而千万不能采取直立踩水姿势顶水逆流而游,以防被强大的旋涡吸入水下。万一被卷入水下,也应在入水前深吸一口气争取以潜泳在水下奋力一拼,此时顽强的求生意识是你获救的唯一希望;);(4)河床差异;(5)暴雨引起山洪暴发。

5. 对溺水者施救的四个步骤

在国际上,以英文起首的4个字母“A—B—C—D”代表施救的四个步骤来概括:“A”就为Airway opened畅通呼吸道。在使溺水者头部充分后仰,呼吸道畅通同时,注意环境空气流通,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 假牙等解除溺者喉—胸—腹部一切影响呼吸的束缚,以真正达到“畅通呼吸道”确切要求。“B”即为Breathing restored建立呼吸人工呼吸——自主呼吸恢复。“C”即为Circulation restored建立循环/胸外心脏按压——自主心跳恢复。“D”即为Definitive therapy药物及医疗仪器确切的配合治疗。现场急救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上急救步骤。针对溺者情况,有条不紊,及时准确的进行施救。不慌忙,不推托,不随意中断,直至医院医生接手(或现场急救成功,转送医院进一步观察护理)。

(二)自救方法

1. 呛 水

游泳时水从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影响了呼吸器官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引起的咳嗽,称为“呛水”。游泳时呼吸以嘴吸气,口鼻呼气,呛水的原因是用鼻子吸气。此外,如果用嘴吸气不当,也会喝水。呛水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游泳者在游泳时应注意练习和掌握正确的水中呼吸动作,在水面上用嘴呼吸,吸气结束后应有一瞬间的憋气,然后在水下用嘴鼻呼气(千万别在水中吸气),没有呼完的气可在水面上换气前迅速呼出,紧接着做吸气动作。此外,掌握正确的避浪技术也可以避免呛水。在水中进行动作时不要吸气,当头朝下时,鼻要向外呼气,否则水容易进入鼻中产生呛水。如果已经呛水了,也不要心慌,应迅速调整呼吸,或使头露在水面做几次水面游泳动作,也可以做原地踩水动作,休息一会即可恢复正常,也可顺势将头没入水中,稍憋一口气,再水下深吐气,再抬头换气,以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奏。防止呛水的办法就是调整好冬泳时的呼吸,一定不要用鼻子吸气。

2. 肌肉抽筋

水中抽筋,是由于下水前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各器官及肌肉组织没活动开,下水后突然做剧烈的蹬水和划水动作。游泳时间长,过分疲劳及体力消耗过多,机体大量散热或精神紧张,游泳动作不协调等情况也会出现抽筋。一般为腿部和脚趾抽筋最为常见。抽筋是肌肉突然发生强直性收缩,同时产生剧痛,破坏了正常的动作节奏,此时如果游泳者惊慌则发生溺水事故。游泳时,常见的抽筋部位是小腿、手指、脚趾、大腿及胃部等。

解除抽筋部位的方法,主要是拉长抽筋的肌肉,使收缩的肌肉伸展和松弛。具体方法如下。

(1)解除手指抽筋法: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第一和第二掌骨中间陷凹处偏食指侧)、内关穴(手腕掌面横纹上二寸肌腱之间陷凹中)、外关穴(手腕背面与内关相对处)。

(2)解除小腿和脚趾抽筋法:若因水温过低或疲劳产生小腿或脚趾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浮姿势,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将抽筋肢体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使抽筋腿伸直,同时用同侧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帮助抽筋腿伸直。另外,若情况减轻时,可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并向岸边游近,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进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腓肠肌两侧肌腹交界的下端)或委中穴(窝横纹的正中点)进行穴位按摩,帮助恢复正常。

(3)解除大腿抽筋法: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大腿肌肉痉挛时,首先成仰漂或俯漂姿势,再搞清楚痉挛肌肉,如是股四头肌痉挛,应先屈(单或双)膝双手抓住足跟处用力靠向臀部,如此反复动作至消除痉挛为止(消除痉挛后还应继续揉捏痉挛肌肉防止反复)。如是股二头肌痉挛,应先屈(单或双)膝双手抱住膝关节用力向胸部拉,如此反复动作至消除痉挛为止,消除痉挛后还应继续揉捏痉挛肌肉防止反复。

(4)解除腹部肌肉痉挛法:腹部肌肉痉挛时,先全身放松采用你最强的漂浮技术漂浮忍住挺一会儿,然后用手在腹部做顺时针按摩,如此反复动作至消除痉挛为止。

以上是最常见的肌肉痉挛和自解技术,应注意自解技术只是一种水中应急技术,如能暂时消除肌肉痉挛也应尽快上岸,因身体在较疲劳的情况下即使肌肉痉挛暂时消除,也可能再次发生,只有上岸才是最安全的。

预防抽筋的方法:充分做好游泳前的专项准备活动,容易抽筋的部位多活动一些,也可以在大小腿、脚趾及腹部等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与放松,游泳时间要根据自己体力和技术情况而定,不宜过长。

3. 游进中的突然下沉

此危险常见于初学者或泳技不高者。在游进当中会感觉身体突然没劲了,然后身体下沉。这种情况主要是对自身的体力估计不足,体力分配不均匀,体力消耗过大,自身没有觉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可在身体下沉时闭住呼吸,使体内肺部充满气体,片刻,身体会自然上浮,然后划小蛙泳手(手部向下按压划水),蹬小蛙泳腿(主要以小腿,脚踝由内向外划圆),逐渐过渡到蛙泳。如果身边有漂浮物体,可借助休息一会儿再游。

4. 在公开水域中被水草缠绕

在野外公开水域中游泳,一定要先观察水下环境。如果不幸遇到水草或渔网缠绕,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挣扎。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保持冷静,才有机会解脱。缠绕发现得越早越容易解脱。被缠绕后,首先应放松身体,观察缠绕情况,寻找解脱的方法,如果解脱不了,可大声呼救。(水草和缠绕的绳尖会随着身体的放松而向外向上扩散,只要仔细寻找根源就会解脱)

5. 在救助他人时遇到危险的解脱与自救

在游泳时是难免会碰上他人水中遇险,在他人危难的时刻,我们都需要伸出救援的双手,然而,在我们救助溺水者的时候,溺水者由于恐慌、害怕而神志不清,慌乱中往往抓抱救生者,有可能我们在实行拖运之前被抓住或抱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沉着冷静的运用解脱技术,摆脱溺水者,然后再实施救助。

(1)等待救助:如果溺者在水中体力较强,乱抓乱挠,救生者可在溺者不远处,面向溺者,等待并对溺者进行劝说(以防溺者进行抓抱),待溺者体力减弱时再进行施救。

(2)溺者抓住救生者一手腕的解脱方法:如救生者一手被溺者在上方两手同时抓住,被抓之手应紧握拳,另一手由下穿过溺者两臂之间,紧握被抓之手向下抽动,迫使溺者拇指松开,然后再进行救助。如救生员一手在下方被溺者抓住,同样解脱,区别在于救生者一手由上方穿过溺者两手之间,紧握被抓之手向上抽动。

(3)救生者被溺者从后方抱住颈部解脱方法:救生者一手按住溺者手背,另一手顶住溺者同一测手的肘部,身体下沉,并用力向上推其肘部,按住溺者手背处用力下压,即可解脱。同时握溺者手腕,顺势转动溺者,使其背对自己,并进行拖运。

(4)救生者被溺者从前抱住腰部的解脱方法:由于溺者求生心理,往往会死死抱住救生者的腰部,并使脸部紧贴救生者的腹部,造成了解脱困难。此时,救生者应利用人体头部姿势反射的原理,只要以一手托住溺者的下颌,另一手扶住其贴近自己另一侧头部,两手稍用力转动溺者头部,即可使其松手并离开救生者,达到解脱的目的,救生者应从其背后从新接近溺者,实行拖运。

(5)救生者被溺者从后面拦腰抱住的解脱方法:首先,救生者被抱住后,用手触摸溺者手指,找其食指或无名指,并抓住它用力向外分开,再将溺者双手分别向上向下伸展,然后松开向下伸展之手,并立即退至其后,待溺者冷静后再进行拖运。

(6)救生者被溺者抓住头发的解脱方法:如救生者头发被抓住,救生者应用与溺者相同之手(体位交叉之手)按住溺者之手,寻找溺者之手的小拇指,身体下沉,同时用手向上掀其手,另一手用力推其肘部,使溺者转动身体,背对自己进行拖运。

(三)互救方法

1. 选择入水点

当我们发现溺者时,首先不要惊慌,应保持沉着冷静,快速观察,判断选择入水点。入水点的选择一是要距离溺者最近,二是要照顾到便于营救。

2. 入水方法

宜采用脚先入水的方法。跨步法:同跨步跳。起跳后,两腿前后分开,两臂侧举,当脚触及水面后,快速并拢。入水后,两手用力向下压水,以阻止身体在水中下潜过深,然后改变身体姿势,使之进入游泳状态,此法适用于较近的距离。打桩式:两手胸交叉,其中一手按住口鼻,跳起后,两腿伸直并拢,身体呈直线。当水没过腰部时屈体,两手压水,以阻止身体在水中下潜过深,然后,快速改变身体姿势,进入游进状态。此法适用于稍远距离。

3. 游近溺者

如果救生者选择的入水点距离溺者较远,或在游近溺者时,宜采用蛙泳或抬头式自由泳。因为这两种泳姿都有利于观察到溺者在水中的情况和位置变化,以便救生员及时改变游进路线和救生方案。当游至距溺者1~1.5米时,若发现溺者面对自己,为了避免被溺者抓住或抱住,救生员应立即下潜至溺者腹部以下,用双手扭转溺者的髋部,使之转体180 °背对自己,然后出水实施拖运。若在拖运之前被溺者抓住,则应实施自救解脱方法,以摆脱溺者,然后再对溺者进行拖运。

4. 拖运技术

当顺利接近溺者或救生者经解脱使溺者背向自己后,救生员即对溺者进行拖运。拖运是一项较难的技术,除掌握技术外还应有较强的身体素质。

(1)用反蛙泳技术进行拖运:①两手扶住溺者下颚,用反蛙泳腿作为前进的动力。注意:用反蛙泳腿时,膝关节不可屈伸过大,身体尽量放平。②两手扶住溺者腋下,用反蛙泳腿作为前进的动力。注意:用反蛙泳进行拖运时,身体紧靠溺者,平躺在水面上;蹬腿时,收小腿,膝关节不要弯曲过大。

(2)用侧泳技术进行拖运:①侧卧水中,一手托住溺者的枕骨部(后脑),一手划水,两腿作蹬剪腿动作为前进动力。②侧卧水中,一手从溺者腋下伸直其胸部外侧,并用手扶住躯体,另一手划水,两腿作蹬剪动作为前进动力。

5. 救生者帮助溺者上岸技术

此法一般运用在游泳池或自然水域中上船的地方比较多。因为溺者处于昏迷状态,为了保护溺者不再受到伤害,所以上岸技术也比较重要。通常上岸的做法是:当救生者拖带溺者游近岸边时,应使用腋下拖运法。靠岸时,救生者左手应先抓住岸边,右手从溺者的腋下穿插迅速抓住溺者的右手,把溺者的右手搭放在岸上,用右手按住,左手把溺者的另一只手快速的重叠搭放在右手之上,这是抽出右手把溺者两只手同时重叠按住,腾出左手按住岸边,两手同时用力上撑上岸。撑上岸后,右手抓住溺者的右手腕,左手抓住溺者的左手腕,翻转溺者身体180 °,使其背向救生者,然后用力上提溺者,使溺者坐在池边;救生者用右腿抵住溺者腰背部,然后,用手托住溺者的颈部及枕骨,将溺者缓缓放倒在地上。救生上岸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溺者颈椎,避免溺者第二次溺水。把溺者救上岸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来救援溺者了。

三、水上救生的游泳技术

(一)水上救生时采用的游泳技术

1. 踩水技术

踩水又称“立泳”,也称“踏水”是实用价值较大的游泳技术之一。特点:动作简单、方便、省力、持久,在水中可向前、后、左、右移动,头部可露出水面。作用:可以观察水面上及溺水者的变化情况,用于解脱溺水者的抓抱,可以拖带溺水者。

踩水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采用立式蛙泳的动作技术,身体于水面构成的角度很大,接近于直立。身体姿势整个身体几乎垂直于水面,稍前倾,头部始终露在水面,下颌接近水面。腿部动作踩水的腿部动作几乎和蛙泳腿一样,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收蹬腿的幅度要小。收腿时,膝关节可外翻,蹬腿时膝关节向内扣压,同时小腿和脚内侧蹬夹,两腿尚未蹬直并拢即开始做第二次的收腿动作熟练之后,也可进行两腿交替蹬夹水的动作技术。臂部动作两臂稍弯曲,在体侧前做向外、向内的摸压水的动作,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向外时,手掌心向外侧下,有分开水的感觉;向内时,手掌心向内侧下,有挤水的感觉。向内摸压至肩宽距离即分开。

2. 侧泳技术

侧泳是人在水中侧卧姿势的一种游泳技术。有很大实用价值。特点:有一定的速度,动作自如省力,眼睛可露出水面。作用:速度快可争得救助时间,可以拖带溺水者。

侧泳是身体侧卧在水中,用两臂交替划水,两腿做剪水的动作游进。侧泳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分为手出水和手不出水两种技术。身体姿势身体侧卧水中,稍向胸侧倾斜,头的侧下部浸入水中(近似于爬泳的吸气动作),下面的臂前伸,上面的臂置于体侧,两腿并拢伸直,游进时身体饶纵轴转动。

(1)腿部动作分为收腿、翻脚和蹬剪腿三部分。收腿:上腿向前收,下腿向后收,注意尽量少收大腿,特别是下面的腿,大腿几乎不动。翻脚:收腿后,上腿勾脚尖以脚掌向后对准水;下腿将脚尖绷直,以脚背和小腿前面向后对准水。蹬剪腿:上腿用大腿带动小腿稍向前伸,以脚掌对准前侧后加速蹬夹水;下腿以脚背和小腿对准侧后方伸膝踢水,与上腿形成剪水的动作。

(2)臂部动作。上臂动作:上臂经空中(或在水中接近水面)往前移至头的前方入水,入水后前伸下滑高肘抱水,是手和前臂对准水,然后沿着身体屈臂加速用力向后划水直达腿外侧,其动作基本与爬泳臂划水相似。下臂动作:下臂在身体下部前伸抱水,屈臂划水至腹部下方,掌心向上,以小臂带动大臂,沿身体向前做边伸边外旋的动作,伸直时掌心向下。两臂配合动作:下臂开始划水,上臂前移;上臂开始划水时,下臂开始做前伸动作,并稍做短暂的滑行,两臂在胸前夹叉。

(3)完整配合。臂和腿:上臂入水下臂前伸时,收腿;当划至腹下时,腿用力向后蹬剪水。臂、腿和呼吸:侧泳的呼吸和爬泳的呼吸基本相似,只是勿需把头埋入水中呼气。上臂推水和出水时吸气,并且头部也少有转动,移臂时还原,做憋气和呼气。为了保证呼吸舒畅,一般是一次腿、两臂各做一次划水、呼吸一次。

3. 潜泳技术

潜泳是指人在水中或水下,不采用呼吸而进行的游泳技术。有蛙式潜泳、长划臂蛙式潜泳和爬式潜泳等。特点与作用:救生员可下潜到水中或水底不同的深度,快速、准确地寻找和打捞溺水者,为挽救其生命争得宝贵的时间。

潜泳是身体在水下,不做呼吸游进的泳姿。潜泳有潜深和潜远。潜泳的姿势有很多,但大多只采用蛙式潜泳(业余常用)和蝶腿潜泳(职业常用)。在这里只介绍蛙式潜泳的技术。

(1)身体姿势:蛙式潜泳要求躯干和头始终保持水平,但是两臂开始划水时要稍低头,以防止身体上浮。

(2)腿部动作:潜泳的腿部动作和蛙泳腿的动作只有很小的差别,即收腿时屈髋较小,腿向两侧分开的角度小。

(3)臂部动作:划水动作:潜泳的划水动作和蝶泳划水相似,只是两手掌之间的距离稍大一点,并且手掌转动的方向没有多大的变化,几乎完全垂直与水面。

(4)移臂动作:当划水结束并滑行一会儿之后,两手从大腿两侧外旋,沿腹部、胸部前伸,至头下时,手掌开始内旋,掌心转向下方,在头前方伸直,准备下一个划水动作。

(5)臂、腿配合动作。臂划水时和划水结束后,两腿自然伸直并拢,在水里做滑行动作。移臂时收腿,臂移至胸前向前伸的同时蹬腿,两臂伸直时蹬腿结束。

4. 反蛙泳技术

反蛙泳又称为蛙式仰泳,也称仰式蛙泳,救生中有很大价值。特点:动作简单易掌握,省力、持久,能游较长距离。作用:在救生当中可以拖带溺水者。

反蛙泳的身体姿势和仰泳的身体姿势相同,身体自然伸直,仰卧于水面,两臂置于体侧或前伸,稍收下颌,头的后半部浸于水中。腿部动作反蛙泳腿的动作类似蛙泳腿,但是由于身体仰卧,为了保证收、蹬腿时膝关节不要露出水面,因此收腿时,膝关节边收边分向两侧分开,小腿向侧下方收。其余的动作和蛙泳腿完全一样。臂部动作两臂自然伸直,同时在肩前入水,然后屈肘掌心向后,使整个臂对准向后的划水方向,同时在体侧划水。划水结束后,两臂自然放松从空中前移臂。

臂腿配合:反蛙泳的臂腿动作一般是移臂时收腿,划水时蹬夹腿。划水结束后身体(包括臂和腿)要自然伸直向前滑行。呼吸配合:移臂时吸气,入水后用鼻或口鼻均匀的慢慢呼出。

5. 浮 泳

当水上遇险时,遇险者首先应把头部后仰,并深吸一口气至吸不进气为止。人体可以增加2000毫升左右的肺气容量,也就是增加了约2千克左右的浮力。这时人体手足不动,可保持头面部露出水面,以保持正常的气体交换。由于人体的重心在下半身,下肢总是没于水中,身体倾斜于水中在流水的作用下,前后摆动极易呛水。这时应把双手上举置于耳侧打开胸腔,使身体的重心上移,下肢即渐渐上浮,当足尖露出水面时,人体已水平漂浮于水面,在浮力与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人体可以十分轻松地漂浮于水面。

与国际上海难发生时采取的HELP体位(heat escape least pos-ture)比较,无须穿着救生衣,且体位舒适视野开阔,能减少人体的能量散失,因此是水上自救的最佳手段。正常的呼吸方式是吸气时胸腹隆起,而呼气时胸腹下陷;当浮泳时则要采用逆呼吸法,该法是,当吸气时尽量扩胸并收腹,而呼气时则缩胸隆腹,以保持呼气终末时,(这时肺内含气量最少,人的浮力最小。)肺内仍有足够的功能残气量,使人体能够长时间地轻松地,在各种天然水域漂浮水面。泳姿的关键在于重心调节和放松,头部只要嘴稍出水面及可,放松在于肌肉松弛人体的密度会减小,放松还可以使身体随水波而摆动。

(二)水上救生时游泳技术的运用

1. 自救时游泳技术的运用

在水中遇到危险后,脱离险区是你的最佳选择,在无任何漂浮器材、有一定自控能力、短时间无外援的情况下要运用好相应的自救游泳技术。

(1)浮泳。当身体局部受伤或痉挛又不能自解的情况下,可采用浮泳游技术尽快脱离险区靠向岸边。浮泳游的方式很多,如:双臂不能动可采用打腿;双腿不能动可采用划臂;右臂不能动可采用划左臂打腿等等。总之,浮泳游技术是灵活多样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只要能游动就行。

(2)踩水。当上肢不能动的情况下,可采用踩水游技术,直立踩水侧身游进蹬蛙泳腿或侧泳腿靠向岸边。

2. 互救时游泳技术的运用

在救生工作中必须具备以下6种游泳技术,方能满足救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它们是:爬泳、蛙泳、反蛙泳、侧泳、潜泳、踩水。

(1)爬泳:在四种竞技游泳技术中速度最快的是爬泳,这就决定了爬泳在水上救生中的重要地位。在接近溺者的过程中、在运送简单救生器材工作中,总之在要求速度快的工作中,非爬泳技术莫属。

(2)蛙泳:蛙泳速度虽不如爬泳来得快,但由于游蛙泳时能时刻观察到溺者的情况,很多救生员用这种游姿来接近溺者。此外,在学习反蛙泳、侧泳、潜泳、踩水等技术时,必须具备良好的蛙泳腿技术,方能顺利掌握这些专项技术。

(3)反蛙泳:顾名思义,反蛙泳就是与蛙泳相反的泳姿,即仰泳游蛙泳。这种游姿在拖运溺者时非常有用,即拖运溺者时,常常用两手扶着溺者的腋下,以两腿动作为动力进行拖运。

(4)侧泳:侧泳的关键技术是两腿的蹬剪动作即上腿脚掌对准水做蹬夹,下腿脚面对准水做剪腿动作。人们往往用这种蹬剪腿的方法,一手扶住溺者的枕骨部位,一手水下划水,将溺者拖运上岸。

(5)潜泳:潜泳在水下寻人、水下寻物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6)踩水:踩水技术是水中进行休息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水中观察的一项技术。

四、水上救生的装备器具

(一)种 类

水上救生装备主要包括救生衣和救生圈,其它如救生艇、救生筏等虽然也属救生装备,但它们不直接穿戴在人身体上。

水上救生装备古已有之。人们发现把羊皮、布匹等经过处理,缝制成充气袋子捆在身体上,在水中就不下沉,用几个空心葫芦拴在身上,也能起到漂浮作用。现在,在内河航行的个体船家中,有时仍可看到背着葫芦的小孩,防止不慎落水后被淹溺。人类学会造船,在江河湖海中航行以后,逐步认识到救生衣、救生圈的重要性。战争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水上救生装备的发展,目前救生衣和救生圈已广泛应用于客轮、渔船、潜艇、军舰、海上钻井平台和各种水上作业场合。军用飞机和民航客机也配备了救生衣。水上救生衣按照款式结构,可分为背心式(或夹克式)、颈套式(或脖套式)和腋下囊式多种;按照漂浮方式,可分为靠疏水轻质材料漂浮,靠在衣内(外)形成膨胀室、气袋或气囊漂浮,和靠疏水轻质材料与充气囊结合漂浮三种。救生圈外主要靠内装轻质材料或充气提供漂浮功能。

(二)设计原理

水上救生装备是根据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等于被其排除的同体积水的重量),采用漂浮材料,配以其它辅料和属具设计制成的。淡水的比重为l,人体的比重稍大于水,在1.05~1.1之间,穿用救生装备后的比重则小于水,只要有落水人体重的0.05~0.1倍的浮力,人就不致于在水中沉没,这大约需要4千克的浮力;此外,为了保持头和颈部露出水面,另需增加2千克浮力;考虑衣服浸湿下坠,增加1千克浮力;为了适应水上波浪,再增加2千克浮力,总计人在淡水水面需有9千克的浮力。海水的比重为1.02~1.028,故在海上需要的浮力要小一些。以上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实际上,设计救生衣和救生圈还要根据各种不同用途需要,来设定其浮力。

除去浮力这一重要指标,设计救生装备时还应考虑浮力分布问题。也是根据不同用途需要设定,并应使身体和附加浮力的合力保持稳定状态,达到使人的体重、总浮力和在波浪涌过时水平冲力三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人体与水面应保持稳定。

(三)基本功能

人们经过无数次海难和救生科学研究,总结出救生装备应具有以下四项基本功能。

1. 应急救生

结构简单,穿着方便,遇到紧急情况能立即投入使用,确保落水人员安全。

2. 安全漂浮

包括安全漂浮、自动扶正和气密性。安全漂浮包括人嘴高出水面高度和身体漂浮角度两项指标。1983年6月17日第48届海上安全委员会议上审查通过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3年修正案》中规定:嘴高出水面120毫米,以少受波浪袭击,保持口、鼻自由畅通呼吸。落水者达到上述安全漂浮状态后,身向后仰,与水面垂线呈20°~50°角,即不是在水中直立,也不是平卧,面向波浪。自动扶正指落水者无论是否清醒,以何种姿态落水,救生衣均可自动翻转,将人转成嘴部高出水面,并对自动扶正时间有要求,以避免被呛死、淹死。气密性指救生装备要确保漂浮中浮力下降不得超过规定的范围。

3. 示位求救

大量实践证明,绝大部分落水者是靠营救人员搜索发现后营救脱险的,靠个人体力游到岸边获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要求救生装备配备示位属具,除了颜色外,还要有光示位属具,如电池灯、逆向反光膜、反光镜、信号枪弹等;声示位属具包括哨笛、无线电示位标;其它有捞救吊带、驱鲨剂、救生口粮等。

4. 保护体温

寒冷的河湖海水对落水者是一大威胁,提高救生衣保护体温的功能可延长人在水中待救的时间,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