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研立项成果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项目成果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特色与创新的研究本文获“2009年首都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一等奖。

杨洋(社会体育专业2005级)

指导教师:李相如

摘要: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获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自此,掀起了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热潮。北京市各体育部门抓住举办奥运会这一特点和机遇,围绕奥运主题,不失时机地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群众体育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信息,结合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经过综合整理,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路线,分析、归纳出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并从中挖掘和提炼出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创新之处。得出结论,即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群众体育组织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奠定了基础;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各种宣传手段和奥运口号的引导以及群众体育传统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紧密结合奥运主题开展各项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以及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的建立,创新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机制。同时,此研究进一步对后奥运时期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与对策,对推动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特色;创新

1 前言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计划。《纲要》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自1995-2000年,分为三个阶段,达到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的[1]。与此同时,正值北京市群众体育“十五”规划时期,发展总目标是:建设同首都地位及经济发展相适应、居于全国前列的一流体育事业[2]

在此期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十大成果[3]。一是体育人口从1996年的15.46%上升到2000年的41.83%,其中男性占55.17%,女性占44.83%。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次数以及人员结构、锻炼形式等,都有较大提高,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二是北京市城乡体育同步发展、成就显著。北京市城市体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网络性特征,说明城市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已经开始步入有序的组织管理性时代,为群众科学的体育活动和锻炼奠定十分有利的基础。北京市农村体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0年伴随着延庆县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县”称号,标志着北京市农村体育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是北京市落实《全民健身一期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实施全民健身一期工程以来,北京市18个区县有近70%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体育组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群众体育部门投入经费总额提高,群众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完善,极大改善了北京市城乡市民的体育活动条件。四是北京市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与体育传统校呈良性发展趋势。学生体育活动形式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传统校的工作有序进行。五是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体育法》后,北京市加快了群众体育政策法规的建设步伐,立法数量大大增加,效能提高,丰富了国家体育法规建设的内容。六是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成年人体质测定队伍建设形势喜人。在完成体质测试工作任务之外,还以此为基础建立国民体质检测站,成为说明国民体质状况的有力科学依据。七是北京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网络基本建立,体育社团、体育俱乐等有机管理模式逐渐完善。八是北京市群众体育社会化与产业化发展逐步走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路,总体社会化程度提高,体育彩票、体育用品市场的空间日益拓展。九是北京市群众体育市场的构成将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十是北京市公有体育设施建设是首都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京市公有体育设施的发展已经开始由传统的、民俗的、一般的发展,转向科学的、现代的、显示北京大都市特点的阶段发展。

纵观《纲要》一期工程取得的变化与进展,2001—2010年的第二期工程,要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4]。其间,2001—2005年又是北京市群众体育“十一五”规划时期,总体目标是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使市民具有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和生活理念,体育健身和体育文化活动成为市民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动员整合各类社会体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奥运会的各项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群众性和广泛性。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不仅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给体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由此,北京市把提供群众体育公共服务,宣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意识、转变观念、增强体质,作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核心和主题,进一步发挥北京市基础优势,展现特色。

至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开赛期间,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正在奥运之风中“翩翩起舞”,制造出全民健身的热烈氛围。市、区县级群体活动从2001年的216项增加至2008年的784项,基层活动从2001年的681项61.2万人次,增加至2008年数以万项,参与人数近680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41.83%,增加至52.4%[6]。群众体育活动在“全”字上做文章,努力扩大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是其根本目标。在组织群众开展活动方面,北京市逐步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体育组织网络,100%的街道乡镇和社区以及90%的行政村成立了群众体育组织。市级体育协会77个,区县级体育协会419个,晨晚练辅导站4905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5个。群众体育骨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壮大,达到28000名[7]

在各级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对北京市群众体育发展投入的经费不断增加,使得群众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社会化气息浓厚、服务不断完善。大量经费的投入,为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筹备奥运的七年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成为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一大特色,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等颁布实施,规范了群众体育活动的主体,强调群众参与活动、健身锻炼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001年至2008年间,围绕“奥运行动规划”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目标开展各项奥运主题活动,同时,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创新了群众体育活动新纪元。每年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节大型活动,分别举办了“关爱生命,增强体质”万里行活动、全国亿万妇女健身展示活动、全民健身展示大会、居庸关万里长城万人太极拳表演、春季马拉松公路赛、万人健步行、亿万群众健步走、北京国际长走、中学生奥运赛场拉拉队比赛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奥运主题,组织开展了纪念申奥成功两周年万人长跑、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群众体育展示活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亿万群众健步走、“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百万市民晨练大行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等活动。形成了一批如:北京国际健走大会、北京万人太极拳表演、北京市迎奥运“和谐社区杯”社区乒乓球比赛和北京市迎奥运“和谐社区杯”金秋全民健身篮球比赛等11项群众体育的品牌活动[8],特别是“和谐社区杯”乒乓球和金秋全民健身篮球比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热情参与。此期间,各区县也纷纷响应“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号召,积极推进各项活动,根据自身特色以及地理、历史、传统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为2008奥运会营造了新亮点。

群众体育活动是在奥运的带动下如火如荼的展开,同时也成为弘扬奥运、提高全民健身锻炼意识的最有效手段,更因群众体育活动特色的突出、品牌项目的建立,为首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群众体育活动不只是现阶段的以奥运为主题,而是要把奥运会作为推动群众体育大力发展的媒介,以此掀起我们国家全民健身的热潮,最大程度地实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学奥运”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不断突出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创新性、实效性与趣味性。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因此,通过研究申奥成功至今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与创新,并提出对策与见解,对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总结与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掌握在特色与创新方面的取得的成就与进展,并有针对性地筛选群众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及规模等数据,为科学性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结构及进度安排,对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士进行访谈,清晰脉络,了解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群众体育的组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就有代表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深入询问、认真归纳,并对特色及创新等方面提出问题,明确目的与意义,从而为此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依据。

2.2.3 比较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资料,以不同年限或不同成分进行对比,运用表格、图形等方式详细分析,以便更加直观、鲜明地展现研究方向与结果。

通过在北京市体育局实习的机会,查阅大量资料、文件并从多方获得权威材料,逐一进行整理与分析、归类,为本研究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情况与分析

奥运会申办成功,不仅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给体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由此,北京市把提供群众体育公共服务,宣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意识、转变观念、增强体质,作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核心和主题,进一步发挥北京市基础优势,展现特色。随着整个社会正出于向大都市转型的阶段,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也随之逐步走向成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日益扩大。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百年一遇的奥运会的到来,使人们积极地接触体育,参与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奥运的影响下,群众体育作为受众范围广、受益效果强的活动,可谓高潮迭起。

3.1.1 对申奥成功至今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进行分析

群众体育活动的有序、顺利开展,正是依靠健全的组织队伍和完善的场地设施。组织体系作为推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软实力,无形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场地设施建设作为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硬条件,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这一软一硬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成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力量。

3.1.1.1 2001年至2008年北京市群众体育组织和队伍建设

刚刚获得奥运会举办权的北京,2002年便建立了100%社区体育组织,同时在90%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体育组织,提出了到2005年建立完善的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四级社会化群体管理网络,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体育组织的达到100%等一系列目标。截止到2008年,我市全民健身晨晚练站点已达4905个,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5个,市级体育生活化社区75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为12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为28000人(表1)。申奥成功,是北京市群众体育进行大跨度飞跃的条件和基础,使北京市群众体育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表1 2001-2008年北京市部分群众体育组织及队伍情况[9]

由表1看出,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从组织与指导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与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成正比关系,注重科学的指导与干预,由此使得群众体育在组织稳固、队伍精良的条件下向纵深发展。

3.1.1.2 2001年至2008年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

场地设施建设作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硬件设施,在服务与群众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98年开始至2000年,北京市共配建全民健身工程154个,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10]。2001年,市政府注重建设、建管并举,加大全民健身工程配建力度,投资幅度大幅提高,显示出数量多、质量高的特点,结合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实际情况,从中心城市向四周辐射,贴近群众(表2、图1)。

表2 2001-2005年北京市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情况[11]

图1 2001-2008年北京市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

2003年,100%的街道、乡镇及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25%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2004年,55%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2005年,60%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2006年,65%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2007年,90%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12]。从2006年起,我市对部分区县和社区配建了一批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专项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在行政村新建200个全民健身工程,完成了100%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的目标,提前完成了全民健身工程的规划配建目标[13]。到2008年底,北京市已配建全民健身工程6069个,总配建面积419万平方米。全市100%的街道、乡镇,有条件的社区和100%的行政村配件了全民健身设施[14]

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事业的投资,极大地发挥了其社会作用,提升了社会价值,是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三年来,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人口从1995年的11.5%增加到2001年的41.38%,又增加到2008年的52.4%。在这样的过程中,体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是实现群众体育活动飞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资金的投入不仅仅创建了多元化的体育设施,还打造了生活化社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氛围,是推动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在必要动力。

3.1.2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2001年以来,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成功申办奥运会相结合,坚持“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普及奥运知识,弘扬奥运文化。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以“人文奥运”为重点,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目标,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实践,实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群体活动计划,发挥了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建首都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就。

3.1.2.1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纵观申奥成功至今,北京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势极为乐观,组织开展活动次数以及参与活动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2008年为保证奥运会安全、顺利的进行,对此类活动的数量及参与人数进行限制),以2004到2006年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图2、图3)。

图2 2004-2006年北京市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项次

图3 2004-2006年北京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人次

从图2和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的人数由2004年的523.68万人次[15]增加至2006年的630万人次[16]。相比2001年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61.2万人次[17],北京市在群众体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同时,2005年是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节点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的人数突破600万[18]。由此可见,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展现喜人态势,使北京市体育事业向世界强国迈进。

3.1.2.2 申奥成功后,全民健身体育节情况的分析

全民健身体育节于1997年举办第一届,每两年举办一次。其主要内容有万人登山,全民健身展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19]。作为北京市民的盛大节日,全民健身体育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带领群众参与健身方面大做文章,突出了时代性、群众性、竞争性以及文化性相结合的特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组织方式与活动内容,进一步缩小了群众与体育的距离。现以2001年第三届和2005年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进行分析(图4、图5)。

图4 第三届、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展活动项次

图5 第三届、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参与人次

如图进行分析,2001年是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年,与之进行比较的2005年则是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之际。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开展各类活动项次,还是参与活动人数,2005年较2001有很大进展。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为口号,举办10种类型、32个运动项目的群众性比赛。总结回顾和展示10年来北京市群众体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注重健身形式的多样性,使活动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就近就便、亲民便民,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营造良好的人文奥运氛围,突出“人文奥运”的理念,普及奥林匹克知识,提高广大市民的体育素养[20]。同年,北京市全民健身体育节被评为北京市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之一[21]

3.1.2.3 申奥成功后,全民健身周情况的分析

全民健身周于1995年创办,并于每年6月举办,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多姿多彩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全民健身周将广泛宣传《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为活动中心,力争在“全”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的健身指导,突显体育活动“社会办”,普及“人文奥运”理念[22]。现以2004年第十届和2006年第十二届全民健身周为例进行分析(图6、图7)。

图6 第十届、第十二届全民健身周展活动项次

图7 第十届、第十二届全民健身周参与人次

如图,全民健身周正由小至大,逐步蔓延、发展,与此同时,在举办各类活动的同时还开展评先活动,进一步扩大全民健身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强调奥运观念,体现普及性、家庭性与趣味性。

3.2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与分析

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以及体育部门的引导。从而得出,影响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因素,除了群众自身的主观意识外,还与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有紧密联系。由此,这也体现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通过如下三方因素的研究,来分析促进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特色。

3.2.1 申奥成功后,法规制度对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推动

群众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是推动其前进的必然动力。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此,群众体育活动注入了新的标准,群众体育活动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动下逐步开展。群众体育法规文件发布的数量从2001年的30次,74件,到2008年制定地方法规两部,政府规章3部,市体育部门规范性文件34个,区(县)级制定法规共有218个,部门规章23个[23]。在这短短的7年里,群众体育活动已在逐渐探索和实践中步入了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轨道。例如:2002年3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发布了《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6年1月确立《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2006年12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2006年3月1日实施《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等[24](表3)。

表3 申奥成功后,市级群众体育法规发布数量

如表,法规制度作为促进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催化剂,作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一大特色,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特别是2005年12月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并决定于2006年3月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使群众体育工作纳入了法制时代,最大范围发挥其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作用。

3.2.2 申奥成功后,宣传对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引导作用

“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发展群众体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指标,2008年可谓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2001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中就提出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即“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2005年6月26日,发布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年,又大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一系列的宣传与鼓舞,更新了人们的体育观念,用奥运口号等形式普及奥林匹克文化和精神,强调以体育运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强调重在参与,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科普知识进万家”赠书仪式是向市民发放《全民健身科普知识手册》,进行科普宣传的一大亮点。《全民健身科普知识手册》共分为四册,2005年底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向北京市民发放30万册,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和奥运常识,同时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向市民传授科学健身方式。到2008年,陆续把四册共计200万本体育科普读物送到北京的千家万户[25]

群众体育活动正是以这样的特色和优势,携奥运东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群众的心中。通过这样全面地宣传与文化渲染,使“以人为本”的观念又一次深入人心。

3.2.3 申奥成功后,群众体育传统项目的开展

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传承着沿袭至今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卢沟桥醒狮越野比赛、北京国际长跑节等。这些活动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典范。

3.2.3.1 卢沟桥醒狮越野比赛

卢沟桥醒狮越野比赛于1987年首次举办,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走过21个年头[26]。作为一项群众体育传统赛事,卢沟桥醒狮越野比赛旨在重温历史,回顾“七·七”卢沟桥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弘扬醒狮精神,大力宣传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题,对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奥运会日益临近,此项赛事突出“纪念抗战”和“喜迎奥运”两项主题,充分体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宗旨,把“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推向高潮(表4)。

表4 2001-2007年北京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比赛基本情况

此项比赛每届都有数千名长跑爱好者参加,同时也有来自兄弟省市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外国朋友等踊跃参加。

3.2.3.2 北京国际长跑节(图8)

图8 2001-2008年北京国际长跑节参加情况

北京国际长跑节始于1995年,每年举办一届,至2008年共举办14届。长跑节设有成年男、女子组(10000米),少年男、女子组(5000米),老年男、女子组(5000米)和国际男、女子组(10000米)。直至2007年长跑节的起点和终点均设在工人体育场,2008年4月30日,第十四届比赛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主题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是奥运会史上首次在奥运会举办城市举行的群众马拉松比赛[27]

3.3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分析

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围绕特色,挖掘创新。在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际,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紧紧围绕奥运主题,不失时机地开展各类比赛、展示活动,一次又一次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推向高潮。与此同时,形成了一批如全民健身体育节、北京万人太极拳表演、北京市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和北京市迎奥运“和谐社区杯”金秋全民健身篮球比赛等11项群众体育的品牌活动,作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又一突破,创造了体育事业的新纪元。

3.3.1 申奥成功以来,围绕奥运开展的各类活动

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充分围绕奥运主题,打造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具有高水准、国际化的大型体育健身活动,围绕着“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入、创造性地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表5)。

表5 2001年至2008年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28]

北京市群众体育在实践中探索,特色鲜明、突出创新,符合北京实际,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的衬托下开展的。同时,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不断融入创新的元素,让群众体育活动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贴合人们生活的实际。在2005、2006、2007、2008[29]年,北京市分别举办了如奥运倒计时1000天、奥运倒计时两周年以及一周年、100天等代表性群众体育活动,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献上对世界、对中国、对北京的无限祝福,营造浓郁的奥运氛围。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与创新,是在坚持搞好传统项目的基础上继往开来的。在一系列创新活动中,“围绕奥运行动规划”,大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口号,囊括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参与者,成为近年来北京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创新活动。

3.3.22001 年至2008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的开展

2004年,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一批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实现了传统性群众体育活动的新突破。2005年是为隆重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在这一年里,实现了群众体育活动项目设置的创新,评选出了11项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为2008奥运会增添了新鲜气息。群众体育活动如日中天地开展,强化日常性健身活动,形成了既有传统项目,又有品牌活动;既广泛深入,又丰富多彩,全年活动不断的喜人景象。北京万人太极拳表演、北京市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和奔向2008“巴士旅游杯”登银山大赛等11项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中,以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和以迎奥运“和谐社区杯”金秋全民健身篮球比赛最为突出,掀北京市有史以来单项群众体育健身热潮,使全民健身再度升温。

3.3.2.1 北京“巴士旅游杯”登银山大赛

北京“巴士旅游杯”登银山大赛是由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和北京巴士旅游公司共同举办的北京市群众体育品牌活动[30]。于2001年6月16日在昌平十三陵塔林景区举行第一届,此届比赛以“助申奥”为主题,分为竞赛组和参与组,有数千名登山爱好者参加。此后的每届比赛,都围绕“7·13”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日期,作为申奥成功周年庆,同时也大力宣传登高远眺、陶冶情操、开阔身心的群众体育活动方式。

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实际情况以及报名者的不同需求,自2001年设立这一比赛,每年的赛事设置都有所区别——2002年分为青壮年组和老年组,2003年引进体育社会团体,2004年分为社会组和巴士组等[31]

此项活动的开展体现“人文奥运”的特色,为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人文奥运氛围[32]

3.3.2.2 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赛参与面广泛,趣味性强,难度不大,规则简单易懂,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各种、各类人群参与,因此深受群众喜爱。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由市体育局、市精神文明办、市民政局、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于2007年举办第一届,来自全市314个街道、乡镇,2523个社区和3957个行政村的75万人参加参与,活动总人次突破280万[33]。2007、2008年两届比赛共吸纳参赛人员155万余人,参与活动总人数突破570万,创下了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单项比赛之最[34]

以这个特殊的载体开展群众性比赛,不仅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使更多的人投身全民健身,更重要的是支持以社区为基础、以市民为主体,最大程度地扩大了社会影响,推进和丰富了首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体为用”,“身心和谐,邻里和睦”,“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特点和经验,是一次热烈祥和、精彩安全的市民体育盛会,也为引导市民科学健身、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广大市民“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目标[35]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北京市群众体育品牌活动极大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参与者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科学健身,在运动中获得快乐。

3.4 后奥运时期,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特色与创新的思考及对策

群众体育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事业,群众体育活动作为群众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重要载体,既要保持其特色,也要突出其创新,不断弘扬奥运遗产,把握住奥运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要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充分的考虑与分析。

后奥运时期,为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对群众体育管理进行变革: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追求群众体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实效,以及国民体质增强的实际效果为工作目标;第二,在政府管理、指导和协调下,群众体育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体育产业和中介机构的关系统筹兼顾,不同机构之间的管办关系、从属关系和协作关系明确,各方面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第三,群众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建设基本实现,群众体育的主要组织工作将由体育社团来完成[36]

同时,应继续加大群众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强调体育意识,增加群众体育活动参与的科学指导与干预;加强群众体育组织的实效性的同时,注重将群体组织的数量和质量放在合理位置进行衡量,着重评估环节,强化奖励机制;在活动的开展方面,可以将群众体育特色活动与奥运品牌场馆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体育文化与建设双赢的效果。

4 结论

4.1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群众体育组织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100%的社区体育组织以及90%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体育组织,100%的街道、乡镇及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100%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

4.2 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体现在完善的法规制度、多元和有力的宣传以及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三个方面,使得群众体育活动步入正轨、有法可依,在正确和积极的宣传引导下充分渲染奥运文化,提高群众价值观,通过弘扬传统体育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的文化氛围等。这些促进因素是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推动其向更加深远的方向发展。

4.3 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以特色活动为基础,在开展和实施方面不断创新,即紧密结合奥运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及品牌活动,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工作的成果,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开创群众体育活动新纪元。

4.4 后奥运时期,要对群众体育组织进行变革,突出实效、部门联动、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同时要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奖励机制、进行品牌的相互结合,推动北京群众体育活动向纵深发展。

5 致谢

在此,感谢我的论文导师并休闲与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老师对我的栽培与悉心教导。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导师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锻炼我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一丝不苟的作风、认真钻研的态度以及严谨求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知识,而且使我深受教育、受益终生。在此,我深深地感谢给予我无限支持、帮助与理解的李相如老师!

与此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感谢您们不辞辛劳的教育和培养,您们是我走向社会、通向成功的指路明灯,我将永远铭记您们的教诲!

当然,我要感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的各位领导、老师,感谢您们对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将带着您们的殷切希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们四年来在学习、生活中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最后,向我的父母及家人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谢谢!

6 参考文献

[1] 李相如,李丽莉.群众体育实践探索与研究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2]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十五”时期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汇编[G]:8

[3]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文件汇编,2008.9.

[4]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汇编[G].

[5]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战略研究[A].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 北京市体育局.2005年北京市体育大事记[G].

[7] 张旭光.北京百分之百行政村拥有全民健身设施[N].中国体育报.2008(13).

[8] 张旭光.到2010年北京将再建180个专项球场[N].中国体育报-全民健身周刊(125).

[9] 北京市体育局. 2001-2008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总结[G].

[10] 北京市体育局.2001-2008年北京市体育年鉴[G]

[11] 北京市体育局.蓬勃发展的北京市群众体育[G].2008.6

[12]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刘鹏: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EB/OL].北京:搜狐网.2006.12.29.http://sports.sohu.com/20061229/n247330750.shtml

[13] 刘艾林.全民健身体育节——十年健身潮 身心乐淘淘[EB/OL].北青网.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693088&pageno=1.05.6.27

[14]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SPORT-c/1251645. htm.06.6.22

[15] 张旭光.北京将举办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比赛[N].中国体育报-全民健身周刊,2008(126).

[16] 北京体育百科全书[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

[17] 部国华,李自超.让全民健身成为新风潮[N].中国体育报-全民健身周刊,2008(126)

[18] 王静,李自超.北京社区群众“触摸”奥运[N].中国体育报-全民健身周刊,2008(122)

[19] 张旭光,李自超.健身成百姓生活“第四餐”[N].中国体育报-全民健身周刊,2008(127)

7 附录

7.1 访谈提纲

(1)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取得了那些成就?

(2)北京市群众体育组织队伍建设以及目前形势。

(3)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对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有何推动作用?

(4)申奥成功后,颁布的与群体活动有关的法规条例数量以及内容。

(5)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的形成以及推广。

(6)奥运会对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创新的带动作用。

(7)简要介绍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的情况。

(8)后奥运时期,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7.2 访谈部分记录

李相如:在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个特殊的时期进行的群众体育活动,创造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新的内容和方式,对实现“奥运兴体,体育兴都”的发展目标具有深远及重大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实现我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目标。奥运前期,北京市营造了浓厚的奥运气氛,使北京市民参与体育的热情高涨。群众体育工作者要注重体育项目的使用和推广,建议群众体育发展注重整体规划,分层分域,搞好基层队伍建设,对百姓进行科技与普及教育等。

李丽莉:在奥运会筹备和举办的7年里,北京市群众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基础建设大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空前蓬勃开展,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7年来,北京市群众体育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践行“人文奥运”理念,全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各级体育部门积极动员、组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把人民群众关注、支持奥运会的热情转化为积极投身全民健身的自觉行动,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文明、蓬勃和谐的良好风尚。全民健身成果惠及广大市民。北京奥运会给我市群众体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张秀云:“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由市体育局、市精神文明办、市民政局、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于2007年举办第一届,参与人数多、范围广,是品牌活动的一大突出亮点。

卢元镇:后奥运时期,我市群众体育即将转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管理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追求群众体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实效,以及国民体质增强的实际效果为工作目标;在政府管理、指导和协调下,群众体育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体育产业和中介机构的关系统筹兼顾,不同机构之间的管办关系、从属关系和协作关系明确。同时,群众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在民众中逐步形成群众体育自治管理的观念。群众体育是多种管理元素组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可以说应该达到六位一体的群体管理模式,这是体育资源整合的概念,也是体育服务体系落实的具体体现。

颜纳新: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较完善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构建;逐步形成了政府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健身指导工作有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多元化;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加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青少年体育有所成就,达到了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