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教育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她就始终围绕着教育而展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方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解决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的身心异化,人们提出了各种社会改良方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后,发现古希腊人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值得今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并且他还敏锐地意识到,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教育模式。于是,为了实现通过教育改良社会的目标,他决心复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他希望通过竞技运动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教育全世界的青年和民众,沿着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构建奥林匹克理想,即首先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扩展到社会,实现他改造社会、建立美好世界的宏愿。在现代奥运会复兴之初,他就明确指出,奥运会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应该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还应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他提倡“人人享有普遍的体育教育,培养其勇敢及大度的性格,展示美学和文学的才能,使之成为民族发展和家庭幸福繁荣的动力”。顾拜旦的教育思想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她颂扬身体、精神和意志的均衡发展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她将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努力创造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谋求良好典范的教育价值以及对普遍的基本道德原则的尊重。”《宪章》还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就是要“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为我国出版的一本《奥林匹克运动》教材作序时所言:“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因此,北京2008奥运会不应仅仅理解为一场单纯的体育比赛,一个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体育商机,还应将其看作一次难得的对广大国民、尤其是北京市民和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以此提高整个国民的素养,为前进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