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波洛涅斯(3)
皮博迪去世后,朱尼厄斯急需补充资本金,与罗斯柴尔德和巴林家族相比,他的资金还是相当不足。但他对自己做的业务十分挑剔,也知道必须谨慎。他曾告诉皮尔庞特:"如果一项行动会引起世界的注意,又有可能被提出质疑的话,那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举妄动。"171870年,朱尼厄斯对政府融资的好机会来了。9月,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打败了法国军队,活捉法王拿破仑三世,并围攻巴黎城。法国的政府官员宣布成立共和国,然后撤退到图尔,成立了临时政府。普鲁士宰相奥托·冯·俾斯麦想在外交上孤立法国。当法国官员们到伦敦寻求融资时,俾斯麦搞了一次宣传运动,叫嚣说德国取胜将让法国拒付借款。
难得的机会摆在有魄力的银行家面前。资金充足的法国在本世纪很少像这样需要向外筹资。巴林家族已经向普鲁士发放了贷款,不想因与法国有交涉而破坏与普鲁士的微妙关系;罗斯柴尔德家族则认为法国胜利无望。英国伦敦金融城因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债务拖欠而焦头烂额,没有人敢冒大风险发放国外贷款。朱尼厄斯闯进来了,他决定向法国发放1000万英镑、相当于5000万美元的银团贷款。法国人也希望如果用一位美国银行家,他们就更可能购买美国的武器。
向法国贷款一事显示了朱尼厄斯在冷漠的神态后隐藏着激流勇进、敢于下注的敏锐眼光。这是朱尼厄斯创牌子的一笔生意,罗斯柴尔德出于道义派出了信鸽,给朱尼厄斯锦上添花。为支持法国,朱尼厄斯必须对付俾斯麦。他一直在暗中打探俾斯麦的一举一动。后来发现法国财政部长的私人秘书是德国间谍,他每天向俾斯麦提供交易情况的报告。由于朱尼厄斯不会讲法语,又不盲目行事,他从法国请来女婿,后来成为合伙人的沃尔特·海斯·伯恩斯当翻译。朱尼厄斯坚持每份法语文件必须有相应的认可译文。
当时欧洲融资方面的一项创新正在增强银行家的权力——辛迪加,银行的精英集团以法语所称的"大银行"来运作。这些银行并不单独发行债券,而是把资金集中起来,共担承销债券的风险。摩根牵头的辛迪加以85点出售债券,以反映法国贷款的巨大风险,这比票面价值低15点——而以后债券将按票面价值兑回。折扣这么高是为了吸引还在观望的公众购买债券。法国人觉得这种贬低他们的条件是在对他们敲诈勒索,他们认为这些条件只适合秘鲁或土耳其这样的国家。但朱尼厄斯并没有夸大风险,1871年1月巴黎陷落后,又发生了巴黎公社革命,债券从80点降到55点,朱尼厄斯不顾一切地购买债券扶稳价格,几乎把自己都搭进去了。这对一个常告诫皮尔庞特行事要谨慎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奇怪了。他把自己公司的未来都押上,孤注一掷。
无论风险如何,一个美国人想像罗斯柴尔德那样摆大架子,拿这么一笔巨额资金做游戏,未免太轻率鲁莽了。这笔贷款从头至尾都充满了戏剧性。一部摩根担保公司的简史,至今还因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插曲而扣人心弦:"巴黎和伦敦之间的部分通信是由一队信鸽完成的。几只信鸽带着内装薄纸文件的胶囊,飞完了全程。有个很大的文件包裹是用气球从巴黎运往伦敦的!"18有些信鸽显然是被饥饿的巴黎人打下来吃了。法国政治家因此在讨价还价的关键时刻一片茫然。
战争结束以后,战败的法国没有像俾斯麦预料的那样拒还贷款。1873年,法国人就按债券面值,即100,提前偿还了债券。皮博迪和他在马里兰的债券又给朱尼厄斯带来了一笔意外的横财。法国贷款他净赚150万英镑之多。公司的资本大大增加了,他也跻身于政府融资的前列。J.S.摩根公司的大名于是常出现在报纸的"募资碑铭广告"上(这些广告得此雅号,显然是因为这些广告栏呈长方形,而且排在报纸的讣告版)。
乔治·斯莫利说,由于1870年的法国贷款,他的朋友朱尼厄斯从一个卓有成就的普通人一跃成为伦敦金融界巨子。他对朱尼厄斯在那个时候的印象是很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朱尼厄斯对自己的成功表示谦虚,笑而不谈。他说他研究了自1789年以来的十二届法国政府,"没有一届政府曾经否认或怀疑其他任何一届政府所签合同中任何一项金融义务的效力。法国一贯的金融信誉是不会被破坏的。"但斯莫利可没有被他若无其事的样子蒙住。他注意到"他说话时眼里闪着光,这说明他并不是对自己的成功无动于衷。为什么他会这样呢?人们当时认为,现在也一直认为,这个事件是伦敦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19朱尼厄斯逐渐成为在伦敦最富裕的美国银行家,他的一切也随之变得高雅华贵起来。他住在王子门街13号骑士桥宅邸里,这是一座新古典风格的五层楼,面对海德公园的南端。摩根一家显得十分尊贵。家中有男仆伺候,摩根家穿着晚礼服进餐,晚餐后是法国波尔多红葡萄酒和哈瓦那雪茄。这里还十分虔奉宗教,每天早晨朱尼厄斯会让仆人们排成一行做晨祷。因循商人银行的传统,朱尼厄斯闲来也搞搞艺术品收藏,儿子在城里时经常和他去逛画廊。朱尼厄斯的朋友们说他的家像个博物馆,墙上装饰着16世纪的西班牙绣品,拱顶镶银,还收藏着许多雷诺兹、罗姆尼和庚斯博罗的油画。
在七英里以外伦敦郊区的罗汉普顿,朱尼厄斯买下了多佛尔庄园,占地92英亩,有连绵起伏的草坪,一直延伸到泰晤士河畔。这是一个微型王国。庄园的牛奶房流淌着新鲜的牛奶和奶油,温室里繁花盛开,园工们照管着草莓圃,孩子们在游戏场荡着秋千。多佛尔庄园充满田园风光,条理井然。树木间距一致,草坪修剪得十分平整。在1876年的一张照片上,朱尼厄斯戴着圆顶硬礼帽,穿着三件套西服正在打网球,他像抓一只大棒似的抓着球拍,与消遣娱乐的背景显得不大和谐。他定期去野外打打雉鸡,显显贵族气派。
朱尼厄斯高大、和蔼而自信,和他妻子朱丽叶·皮尔庞特·摩根搭配成很古怪的一对。她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体态丰满,但她身体越来越弱,常常疑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因为经常想家,她总会乘船回纽约和皮尔庞特住一阵子。丈夫青云直上,成为伦敦的一个权贵,身体也健康强壮,朱丽叶却越来越虚弱和孤僻。晚年她久病不愈,经常蛰居在楼上的卧室里。她似乎患上了某种早衰症。他们的儿子皮尔庞特的生活竟也重现了妻子体弱多病、丈夫独断专行的模式。以后的岁月里,这种无以示人的悲伤与孤独一直困扰着成功辉煌的摩根家族。
━本章参考文献━
1.穆迪和特纳:《美国的资本支配者》(Masters of Capital in America),第7页。
2.斯莫利:《英美回忆录》(Anglo——American Memories),第219页。
3.惠勒:《皮尔庞特·摩根和他的朋友们》(Pierpont Morgan &Friends),第62——63页。
4.卡罗索:《摩根人》(Morgans),第29页。
5.韦克斯伯格:《商人银行家》(Merchant Bankers),第33页。
6.(伦敦)《商业》(Business),1986年4月。
7.休斯:《关键的少数》(Vital Few),第410页。
8.琼·斯特劳斯:讲演稿。皮尔庞特图书馆。
9.卡罗索:《摩根人》(Morgans),第84页。
10.扬:《商人银行家》(Merchant Bankers),第25页。
11.辛克莱:《海盗号》(Corsair),第17页。
12.齐格勒:《第六大势力》(Sixth Great Power),第138——139页。
13.韦克斯伯格:《商人银行家》(Merchant Bankers),第9页。
14.同上,第197页。
15.《财富》(Fortune),1930年2月。
16.齐格勒:《第六大势力》(Sixth Great Power),第85页。
17.卡罗索:《摩根人》(Morgans),第84页。
18.欣顿、迈耶和罗德:《论摩根银行》(Comments about the Morgan Bank),第16页。
19.斯莫利:《英美回忆录》(Anglo——American Memories),第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