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视像行业2012—2013年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一、2012年经济运行基本评析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并不明朗,欧债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恢复艰难,出口受限、绿色壁垒、反倾销增加。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消费信心低迷,再加上楼市限购政策、通胀压力、成本激增以及需求刺激政策的逐步淡出等原因,使行业在2012年上半年开局不利,内外市场增长没有达到预期,企业压力剧增,超过50%的彩电企业上半年销售量同比下滑,近75%的彩电企业上半年均价同比显著下降。下半年,受节能补贴新政刺激影响,前三季度零售市场出现回暖,局面开始扭转。预计全年电视出货量将超过1.3亿台,内销量超过5000万台,出口6600万台。在规模上仍会维持低速增长的态势,占全球电视总出货量50%以上(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达到2.2亿台,增速为7%;等离子电视出货量为1310万台,将下降24%),将保持全球最大制造基地和电视市场的地位。奥维咨询(AVC)预测中国彩电市场的零售总量为4396万台,将增长5.6个百分点。其中3D规模是1796万台,渗透率为40%。LED的规模是2816万台,渗透率为64%。智能电视的规模是1190万台,渗透率为27%。

全年视像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呈现如下特点。

(一)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产销平稳低速运行

2012年1~9月,我国彩电行业累计实现生产9657万台,同比增长8%,其中,液晶电视产量为8089万台,同比增长10.9%;等离子电视产量为149万台,同比减少24.8%;CRT彩电产量为629万台,同比减少41.5%。1~9月共出口彩电4446万台,同比下降4.7%,其中,液晶电视同比增长4.1%。内销市场,1~9月累积销售彩电2814.2万台(见表1)。

表1 彩电行业2012年1~9月运行情况

(二)市场主体竞争洗牌,三大阵营基本形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大运营主体产销表现不一。六家本土品牌企业产销两旺,占主要跟踪企业的66%,国产品牌仍掌握内销市场主动权。国内外出货比例为7:3;出口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与2011年同期相比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八家外资品牌(主要是韩国三星、LG,日本夏普、索尼、松下、东芝、三洋,飞利浦)生产占10.9%,55%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日系厂商产量下降明显,出口量大幅下跌;以台资企业为代表的OEM/ODM代工企业(冠捷、新奇美、仁宝、纬创、瑞轩、和硕、友达、唯冠、歌林、广达等)生产占20%,40%用于出口,大型代工企业受国际市场整体下跌影响,出口出现了5%~6%的下跌。

(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延伸

一是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向背光模组、系统集成、芯片设计转型。形成了4000万的模组生产能力,降低电视生产成本10%~15%;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二是发展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彩电业以面板为关键要素的单一竞争模式转而形成了以操作系统、芯片等为主体的新产业价值分配体系。对以面板等硬件为竞争力核心的彩电业,在巩固既定的面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以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为主体的新产业支撑,制造业和软件业并举,改变了商业发展模式。

三是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在接近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未来战略储备、提高品牌效应的战略思路下,利用生产线进行代工生产电视产品,同时进入白电产业,形成了“黑白配”格局。

四是企业并购重组产业整合,从资产经营向资本运作发展,推动整合资源步伐。

五是企业建设研发、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和区域集聚发展。品牌、核心技术、投资、制造和营销方面的综合竞争力逐渐取代单一竞争优势,其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创新应用产品技术,支撑行业增长动力

节能环保,功能拓展,技术升级,产品融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是支撑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智能电视、LED背光和3D显示技术的升级是未来3年占据主流的方向,四大热点拉动消费形成新增长点。

一是节能技术升级:能效等级标准实施,推动LED背光电视增长;LED背光已经基本取代传统CCFL背光成为目前平板背光的主流;预计2012年国内LED背光渗透率为80%。

二是显示技术升级:从2D向3D的显示技术升级;从LCD向OLED的物理显示技术升级;预计2012年3D电视渗透率为30%,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三是应用技术升级:数字电视从TV1.0到TV5.0的功能扩展,从数字电视向智能电视、云终端等应用技术升级;预计2012年智能电视国内市场渗透率将达到8.3%,网络电视渗透率将达到24.8%。

四是B2B将成为拉动彩电市场的一个增长点,据奥维咨询(AVC)预测,2012年商显规模将呈现平稳增长。

(五)数字电视进程加速,带动专业市场拓展

1.随着智能电视时代的到来 电视功能定位出现实质性变化

智能电视将实现跨界变革,电视功能应用会越来越丰富,电视将变为智能显示终端。从看电视到用电视,产业未来变革的方向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网络功能、应用软件功能的加入,打破了较为封闭的传统电视产业链;另一方面,智能电视的硬件成本并无明显增加且终端售价定得更高,毛利率较LED电视高出30%左右。创造更多盈利空间,即使不是“圈内人”的乐视网,也已曲线进入智能电视领域。

2.智能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行业带来变革

企业需要做出由“硬件”到“软件”、由“外形”到“内容”、由“单一”到“组合”、由“复杂”到“简单”的自我革新。目前的电视智能化浪潮将引发一场大的行业洗牌,很多企业加大了电视智能化的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在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用户体验)人机交互功能、VOD视频点播、软件应用等方面,TCL、海信、长虹三家智能电视巨头联合成立了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简称“中智盟”),改变智能电视企业单一作战的局面。共同合作开发,联合制定标准(包括智能电视应用程序商店技术标准、智能电视互联互通应用规范标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共同创造新的需求,共享市场渠道和技术研发成果,以掌握市场制高点,实现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合作发展,既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分散风险,实现资源最优化。产业联盟正在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形态和骨干企业整合资源的新方式,成为主导产业竞争规则的新主体和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3.以应用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

一场“应用革命”也正在悄然上演。广电系,通信、IT、互联网巨头亦纷纷涉足,“四强争渡”的局面正在形成。以2011年11月发布的《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为转折点,广电总局对接入互联网内容的智能电视的态度从“单纯监管”转向“鼓励运营”。智能电视让观众看到传统节目渠道之外的更多内容。但仍须接入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CNTV、百视通、华数、南方传媒等7家集成播控平台。视频网站得以进军电视产业。

将电视内容的制作、播出、发行、营销、测量等各个环节,都与社交网络深度渗透、彼此融合,出现了社交网络、社交功能和传统电视产业链的有机结合,且出现了社交电视应用模式。电视、社交和应用三者并没有整合到一起,是分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离散平台。

4.数字家庭的研发与应用示范取得突破性进展

伴随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业务和应用的拓展,广州、杭州、武汉、青岛、长沙等城市以互动娱乐、智能家居、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数字家庭研发与应用示范步伐加快。按照“部省市校共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为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工程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海外企业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对面板产能的投资,整个产业的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主,我国一批高世代面板和新型显示项目相继启动,在TFT核心显示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掌握了自主建线、工艺设计和产品开发等核心技术。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加速转移,引发终端市场格局变化。

1.2012年投资快速增长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我国已建、在建的4条第4.5代、4条第5代、2条第6代线、6条第8.5代线,1条第10代线液晶面板线项目进展顺利。在上游的原材料设备厂商、下游的整机厂商的共同推动下,2012年7月国内电视厂商的LCD面板采购量比前一个月增长了10%。8月和9月继续走高,第三季度的需求增长推动国内面板厂商全面进入满产。中电熊猫则计划于第四季度进入满产。京东方第6代线扩产,第8.5代线的综合产能利用率达到98%,年产能为1300万片;华星光电产能利用率也从第一季度的30%上升到8月的80%,华星光电将实现第一阶段满产目标(月产能10万基板)年产能1400万片,比预期提前3个月。一天产值4000多万元人民币,一个月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1元产值拉动4元配套产值,每年将拉动近500亿元的配套环节产值,带动了一大批玻璃基板、彩色滤光镜、偏光片、光阻材料、LED光源等显示产业链的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落户,并汇聚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中国面板厂商高世代产线的量产能力、良品率、产品丰富度和技术实力提升是推动出货和产能高增长的主要原因。2012年液晶面板的产量将达到历史新高。预计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货量有望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以上。到2014年所有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将占全球产能的29.8%。

长虹等离子屏生产线实现一期扩能到300万台,3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及相关产业链配套项目取得进展。

2.强化并完善产业链建设日益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

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建立拉动了整个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2012年上半年,一批平板显示相关项目完成验收,部分关键材料、设备已实现国产化,目前国产化配套率提升至31%,装备国产化率已经提升到约15%。初步形成了北京辐射圈、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以成都为主的西部开发区等各具特色、分工合作、投资主体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聚集格局。

3.面板厂商改变面板经济切割尺寸,电视整机厂商有更多灵活的尺寸选择

28英寸、29英寸、39英寸、50英寸、58英寸、60英寸和65英寸等新尺寸的产品为出货量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40英寸和46英寸面板缺货涨价,39英寸和50英寸新尺寸液晶电视销量超出预期,成为2012年面板厂商的意外收获。除此之外,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速度,提升LED的发光效率(每瓦流明)20%以上。32英寸的面板,从3年以前耗电量为80~100瓦降至20瓦左右。大尺寸TFT面板——华星光电46英寸3D面板已进入量产,而55英寸和110英寸的超高清(4K×2K)面板也在积极开发中。

4.新兴显示技术发展稳步推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AM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稳步推进,吸引面板大厂纷纷投入,取得较大突破。京东方完成中国大陆首块氧化物TFT液晶屏及首块氧化物AMOLED显示屏的研发,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完成桩基工程,预计2013年年底开始OLED量产。清华大学与昆山市政府签署建设昆山第5.5代AMOLED量产线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50亿元。华星光电第4.5代平板显示器(FPD)研发试验线开始安装。长虹OLED面板的产业化开始提速,天马厦门项目开工。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LCD、OLED、触摸屏等在中小尺寸市场出现较快增长。这些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我国新型显示产品的研制进程。

(七)实现平板显示转型,液晶主导行业发展

1.主要产品产量分化明显,差距进一步扩大

LCD电视占国内90%以上的电视产销量。PDP电视同比下滑,CRT继续萎缩退市。彩虹宣告彩管停产,象征着CRT时代的结束。

2.32英寸和40~42英寸将形成主力尺寸段

目前,国内面板32英寸售价快速下滑,蚕食24英寸和26英寸市场;国内市场高达54%,处于主导地位。占全球市率达到28%,居于第一位;由此影响32英寸终端供应矛盾。1~9月,中国市场40英寸以上产品的市场占比约为三成。由于大尺寸面板价格相对便宜,且节能惠民政策激发了对大尺寸电视实际需求,产品设计将向大尺寸及高效能等方向发展,2009—2011年的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分别为33.6英寸、33.7英寸、34.5英寸,年增加幅度皆不及1英寸,但WitsView预估,2012年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达到36.5英寸,较2011年的34.5英寸有两英寸的增长。

3.大画面、超高清是电视面板新亮点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各主流电视企业正式进入了超大尺寸电视的竞争阶段,2012年是4K超高清显示元年,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确立了4K和8K超高清显示标准之后,各大面板厂商都在积极开发超高清面板。面板厂商计划推出的4K面板会在55~84英寸之间,其中又以60英寸以上的产品为主。将会出现999美元甚至是799美元的60英寸超大屏幕液晶电视。如此低价的大屏幕电视,将会让液晶电视快速进入超大画面时代,也使得面板厂商的尺寸划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

内外市场统一,内需拉动发展:内外销比重为44%:56%,出口依然是支持彩电行业处于上升通道的重要力量和制约产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内销市场国际化,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平板电视的高保有量,使得面板的需求进入停滞期,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亚非拉区域市场LCD TV仍有超过20%的增长;日系份额同比下降5%,全年将带来900多万台的市场容量;中国厂商应把握机遇,加快进入海外市场。以TCL为例,我们的国际化大致经历过四个阶段:代工制造阶段,品牌培养阶段,兼并重组阶段,资源整合阶段,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和洗礼,通过文化变革、组织再造、业务模式创新等一系列行动,不仅培养出一支国际化经营队伍,初步建立了全球产业体系,而且在全球化的视野、高层次的战略能力、全面的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突破。

(九)拉动内需政策措施,保证行业持续发展

平板显示作为新型显示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战略性高新科技的基础和最具活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享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已将平板显示产业列入《2006年至2020年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纲要》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提出:着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伴随着确3年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经济环境的回暖、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平板电视需求的增长,数字电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态设计要求,技术升级功能拓展快速发展,产品与内容融合涌现等为中国彩电业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1.村村通,加速有线电视改造,数字电视和卫星电视普及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逐步扩大,直播卫星电视成功应用,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有序推进,带动了数字电视前端、终端设备市场的较快增长;尤其是高清机顶盒,3D电视的发展。

2.家电下乡拉动内需、促进行业发展

2011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超过1.03亿台,实现销售额2641亿元;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9248万台,拉动直接消费3420亿元,有效缓解了危局,让家电行业重焕生机,步入“黄金年代”。2012年1~8月,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5087万台,实现销售额1363.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11.8%和21.8%。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69亿台,实现销售额6422亿元。1~8月,从销售地区看,河北、安徽、江苏3省销售额位列全国前三,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33.4%;从产品品类看,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4类产品销售额均超过百亿元,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84.2%;从企业看,海尔集团、格力集团和海信集团位列销售额前三,分别为164.9亿、113.7亿和113.7亿元,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28.8%。

3.税率调整效果显著,进出口逆差明显收窄

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我国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板关税由原暂定的3%提高至5%。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2年1~2月我国液晶显示板的进出口逆差为23.1亿美元,关税调整后当月,进出口逆差为12.0亿美元,同比下降17.2%,同比增长率呈明显下滑趋势。税率调整效果显著,进出口逆差明显收窄。

4.节能新政拉动内需,引导消费向节能,环保方向升级

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中节能产品的比重将分别达到78%和85%;2012年至今共上市新品768个,其中第一批入围节能补贴的产品共333个,占43.4%;城市市场节能产品销售至W32已达到65%;节能补贴拉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3D、智能高端产品份额提升:智能电视占39%,3D电视占46%,LED背光的液晶电视占80%。

随着第二批补贴名单的出炉,市场上有了更多节能电视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让国庆长假的金秋电视销售旺季变得更为热闹。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满足大屏、高清、智能、3D等需求的同时,选择一款更加节能环保的电视,既可以得到一笔数额不太小的补贴,又能够为保护地球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两批节能电视推广机种合计已达2940个机种(第一批1399个机种;第二批1541个机种)。其中32英寸依旧为市场主流尺寸,占整体的21%,42英寸占19%,46英寸占9%,55英寸占8%;奇美电、友达所力推的39英寸与50英寸也分別占9%与5%,总计40英寸以上等产品所占比例已高达53%。

5.废旧回收基金开征7~15元不等的处理基金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2〕34号)指出,对处理企业按照实际完成拆解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给予定额补贴。基金补贴标准为:电视机85元/台、电冰箱80元/台、洗衣机35元/台、房间空调器35元/台、微型计算机85元/台。上述实际完成拆解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指整机,不包括零部件或散件。

6.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专项,发挥引导作用

先后组织实施70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3000多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超过4400亿元,这些专项包括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宽带网络、彩电产业战略转型、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生物疫苗、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质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以及信息安全等。其中,国家专项从2009—2011年投入600亿元拉动近万亿元投入生产厂销量。推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彩电更新换代的速度。2012年视听发展基金落实,20个项目总投资88723万元,其中财政资助10650万元。

7.9.12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八条政策措施

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支持企业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

综上所述,2012年行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是行业产销进入低速运行期,预计增长6.3%,占全球电视总出货量的50%以上,仍保持全球最大制造基地和电视市场的地位。政策推动产业链配套能力逐渐增强,面板供需调整压力缓解,面板企业亏损有望好转。液晶面板的出货量将达到历史新高,有望占全球市场10%以上的份额。目前国产化配套率提升至31%,装备国产化率已经提升到约15%。基本实现由CRT向平板显示转型,需求细分市场更加明显,仍以液晶电视为主导,OLED产业渐成投资热点,触控面板步入正轨,成为全球新兴生力军。应用创新产品技术驱动行业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是2012年彩电发展的主旋律,智能电视将实现夸界变革,引发产业商业模式变革,行业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

二、彩电行业运行主要困难

彩电工业经历“颜色革命”、“尺寸革命”、“内容革命”,从传统家电业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二次革命是彩电行业颠覆性的变革,成为继软件、集成电路之后电子信息产业最具活力的产业。回顾彩电行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短短十年,在新旧体制兼容下,电视技术从CRT显示向平板显示、模拟电视技术与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虽然在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商业模式,加速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布局,重造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产业面临着新旧矛盾交织并存的不利因素,转型破旧与立新矛盾并存。

(一)产销规模扩大与“两头在外”微利加工模式的矛盾

新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平板电视的本地配套率仅为10%,90%依赖进口,跨国公司强化全球竞争战略,挤压本土企业市场空间,面板的价格走势和市场分配,引发国内彩电市场的不稳定和效益新变数。开发面板新的尺寸切割,面板结构变化,尺寸规格繁多,价格混乱,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产业安全受到威胁。行业陷入微利经营、恶性竞争的怪圈。

(二)技术快速发展与企业技术能力积累不足的矛盾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缺少自我造血能力,技术专利处于被动追随状态。跨国公司掌控标准、内容、配套产品等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专利,在数字电视、LED背光、OLED、3D立体视像显示技术产品领域拥有较强话语权。而我国在OLED、3D技术和专利方面还处于被动追随的处境。

(三)市场主体多元与环境市场监管没有到位的矛盾

全球战略转移,代工新形式出现,竞争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商业模式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增长与国际贸易保护多元的矛盾,彩电业从资源配置到市场需求与竞争等多个方面已成为典型的全球性产业,是现阶段我国彩电工业的主要特征。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出现了制造环节代工化模式与发展自主品牌之间的矛盾。

(四)体制改革滞后与产业快速发展新旧体制的矛盾

新旧矛盾并存,产业发展的制度、技术、标准、配套、基础设施等不完善,制约产业发展。数字电视发展滞后,国家标准难以产业化,所有成本压力都要整机制造企业承担,这已经背离了产业发展规律,影响了彩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三网融合进展缓慢,配套应用带来商业模式变化不成熟;国内网络电视受基础设施和内容限制,已制约了整机设备市场的需求释放。

(五)需求多元与同一产业链多元经营的矛盾

显示技术多元,产品形态不同,内外市场要求不同,发展不平衡,城乡需求差异,带来研发生产的困难。如何进行多品种、多细分市场的销售规模和经营质量布局,考验着企业综合实力和多产品资源整合水平。

(六)内容服务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难题

在4C融合、三“屏”合一的趋势下,电视正逐渐向“泛IT”方向过渡,并已演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获取中心,从而实现产品与内容结合,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实现差异化发展提供空间,以面板等硬件为竞争力核心的彩电业,在巩固既定的面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构建起以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为主体的新产业支撑,实现发展模式的颠覆式变革,是后转型期企业面临的核心战略课题。未来的竞争将不单纯是硬件之间的竞争,而将转变为以操作系统、内容、芯片、软件等为平台的运营模式之间的较量。

(七)全球经济运行不平衡,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不确定因素增多

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增长,市场仍然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各国贸易保护加强,技术专利、标准、质量、环保壁垒成为争夺市场的制高点。各种费用增多,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综合运营成本升高,竞争力明显下降。

三、2013年展望

在内外产业环境变化,视像产业持续发展战略路径更清晰,彩电巨头及面板供应链巨变,数字电视技术进步升级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智能电视将实现跨界变革的新形势下,彩电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平板电视和数字电视仍然是视像行业发展的动力和增长的基础。解决绿色制造、标准制造、应用驱动、融合发展共性关联环节是适应差异需求、提高产品价值的自身要求,是视像产业体系重造和技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转型的必然结果。

(一)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仍然是2013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应用创新产品技术驱动行业发展,智能电视将实现夸界变革,引发产业商业模式变革,行业转型升级将进入新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彩电行业从单纯整机生产向高附加值延伸,从产品制造向内容服务、生产服务等领域渗透。产业从传统家电业转向信息家电业(新型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产品形态将具备大屏幕、高清晰度和高色彩还原的显示能力,具备各种流媒体资源的获取和兼容共享能力,具备交互式服务的互动能力,成为三屏合一的多功能、多媒体、智能信息显示终端。三是彩电业以面板为关键要素的单一竞争模式转而形成了以操作系统、芯片等为主体的新产业价值分配体系。以面板等硬件为竞争力核心的彩电业,在巩固既定的面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以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为主体的新产业支撑,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商业模式颠覆式的变革,由此带来了产业游戏规则和竞争对手的改变;产业完整生产流水线变化,智能电视新的内容、新的交互界面、新的商业模式首先在电视生产的流水线上体现出来;电视功能的重新定义使得产业边界也逐渐变得模糊,令传统电视与互联网、IT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也带来了新的参与者。

(二)面板产能需求矛盾与产品结构矛盾并存,产品结构矛盾对产业影响日趋凸显

终端显示技术快速变化,向大屏幕、宽视角、高画质、超薄、超轻、3D(裸眼与非裸眼(快门与偏光)、节能环保LED背光(直下式与侧光式)、窄边、触控、时尚设计、微投、拼屏等方向发展,对面板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新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国内液晶面板产能不足国内整机产量的一半。国产配套企业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产能和需求有不小的距离,还需要依赖进口,所以应关注面板价格、资源分配变化和外资品牌调整经营策略,以有效地应对液晶面板供需波动对市场的冲击。调低产能保价,面板结构变化,开发面板新的尺寸切割,尺寸规格繁多带来价格混乱,增加了成本,挤压了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产业仍以液晶电视为主导,需求细分市场更加明显。正确处理LCD-TFT技术升级与发展OLED的关系成为业界关注话题。经专家反复研讨,取得共识,认为目前AMOLED大尺寸制造技术路线还没有最终确定,关键设备尚处于研发阶段,短期内满足中大尺寸电视屏的需求有较大困难。当务之急是稳步发展TFT-LCD产业,加快在建项目投产,提高良品率和生产运营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配套,破解效益难题。开发新产品,逐步延伸并掌握低温多晶硅(LTPS)和氧化物(Oxide)TFT技术,为发展AMOLED做好技术储备。

(三)需求仍处于恢复期,还存在不确定因素

一是通胀以及政策前景仍不明朗;二是房地产限购的影响仍有待重新评估;三是中国的地方债、欧债以及美国债务上限上调的影响仍有待评估;四是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增长,各国贸易保护加强,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等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世界经济复苏的变数较大,消费信心和投资意愿不足,通胀压力加大,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国际竞争国内化,选择以高新产品换代,巩固传统欧美日市场,以平板电视、数字电视普及开拓新兴市场作为突破点,平板化带动出口结构优化,产品技术升级和功能扩展,节能环保技术成为市场竞争非常有利的武器。

全球平板显示产业正从原来的“三足鼎立”向“三国四地”转变。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地区各自具备不同的产业特点。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整机规模提升快、新品普及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寿命短、行业国际化程度高、竞争方式多、竞争程度强。快速发展与企业技术能力积累不足的矛盾,尚未摆脱核心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整体技术地位仍然处在跟随的位置,引发国内彩电市场不稳定和效益新变数。本土品牌市场优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新的时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加剧,以知识产权和标准为主要形态的壁垒性竞争手段增多,节能环保将对平板彩电出口形成新壁垒,将征收高额专利费、高关税。在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人民币过快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持续攀升,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困难重重。

(四)新型信息显示产业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

信息显示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上中下游产业链联系紧密型的产业,同时也是产业链聚集型产业。在TFT-LCD产业链中,上游的设备、原材料和零组件产业,中游的TFT-LCD面板和模组产业,下游的整机产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上中下游产业间的支撑性、带动性与依存性均很强。

在电视智能化、网络化转型新阶段,其产业链扩展到广电、电信运营、电信增值、电子制造、系统集成、内容提供、网络传媒等产业链,呈现出交叉、复杂、多元的趋势,非稀缺性资源竞争的本质是成本竞争,也是产业链的竞争。

加强与广播、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联手开辟新4C融合的应用领域;与政、产、学、研合作联盟一起开发新品、制定标准;以用户为中心,满足应用差异需求,与渠道商联手开辟新兴市场,建立连续型交易商业模式;与上游配套供应商联合开发低成本、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两岸平板显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竞争建立起良性的供应链模式。从而促进产业链的规范和引导,使产业、网络和业务融合,营造和谐、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五)政府各政策措施变化带来效益影响

虽然三网融合取得进展,加快了试点城市彩电更新换代的速度;数字电视变革对网络智能电视的需求量将会加大,智能功能会成为电视的一个标准配置。但专项支持政策措施、家电下乡政策到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和扩内需、增消费的新政尚未出台;政府根据情况适时提出政策导向、总量调控、监督市场等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营造完善的产业环境,各项政策措施对行业、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有待落实。

2013年行业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调整,产业链完善,全球资源的整合,热点产品推广举措和资源投放力度。环境变迁,技术进步,政策导向与消费需求的改变正在给数字电视产业带来一系列变革与契机,企业要抓住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的机会,塑造企业自身的全球竞争力;要通过产业创新,形成新型支柱产业,实现产业链的生态循环;抓住消费的爆炸性成长和互联网革命结合的重要机遇,带来商业模式的突破和服务经济的高速成长。基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农村市场的稳步增长,B2B的增长和扩内需、惠民政策的效应,在平板电视和数字电视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视像行业在规模上仍然会保持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实践证明,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互动的良性发展局面,是产业走上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