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信道上的编码过程
WCDMA空中接口上承载了各种业务信息,也就是RB,典型的有语音业务、视频电话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当然还会承载相应的信令。这些信息需要经过各个信道上的编码过程,并不局限于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还包括逻辑信道的编码过程。
本节按照处理信息类型,将WCDMA空中接口的信息处理过程具体化,介绍了最常用的语音业务、HSDPA业务和HSUPA业务的编码过程。其他的信令和业务的编码过程读者可查阅《WCDMA空中接口技术》一书。
3.3.1 语音业务的编码过程
1. 语音编码以及链路层编码过程
话音业务采用AMR的信源编码方式。按照AMR的编码方案,可以输出的码率有:4.75 kbps、5.15 kbps、5.9 kbps、6.7 kbps、7.4 kbps、7.95 kbps、10.2 kbps或者12.2 kbps。使用较低的码率可以节省系统资源,提高语音用户数量,当然语音的质量会相应的下降。
现网中WCDMA空中接口语音业务普遍采用AMR12.2的RAB,其码率为12.2 kbps,与GSM的EFR一致。信源编码时每20 ms进行160次采样(相当于8 kHz的采样频率),每次采样得到13 比特的原始数据,经过语音压缩编码后产生一个话音数据块,包含244比特的数据。在这244比特数据中,与EFR一样分为A、B及C三类,对应RAB的3个数据子流:A类最重要,共81比特;B类次之,共103比特;C类最次,共60比特。
RAB的3个数据子流分别对应3个RB,送链路层进行处理,整个链路层的处理过程如图3.24所示。A、B和C三个RB采用TM模式,透明经过RLC子层后,输出到3个逻辑信道上:DTCH1,DTCH2和DTCH3。3个逻辑信道的数据无须复用,经过MAC子层后,变成TB,映射到3个传输信道上:DCH1,DCH2和DCH3,每个传输信道上TB长度分别是81、103和60比特,总和还是244比特。链路层处理后3个TB送物理层继续编码。
由于语音业务总会伴随有信令,信令的最高速率为3.4 kbps,因此从空中接口整体上看,进行语音业务时链路层的最大速率为15.6 kbps。
图3.24 语音业务的链路层编码过程
2. 上行方向物理层编码过程
图3.25展示了上行方向上语音业务的物理层编码过程。在编码过程中,DCH1/2/3上的语音TB和DCH4上的信令TB复用到同一个物理信道上。这时,承载信令的DCH的TTI为40 ms,每个TTI上TB的比特数为148。
图3.25 上行方向语音业务与信令的物理层编码过程
图3.25的左边是12.2 kbps语音业务的处理过程,右边是3.4 kbps或3.2 kbps信令的处理过程。
我们先来看语音业务的处理过程。
语音数据块TB分别来自DCH1,DCH2和DCH3,只有承载了A类数据的DCH1的TB被加入12比特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码,其余两个TB都不用做CRC处理。
接下来为了卷积的需要,三个传输信道都加入8比特的“0”,也就是所谓的尾比特。DCH1和DCH2的TB进行1︰3的卷积,而DCH3的TB进行1︰2的卷积。
卷积后进行无线帧的均衡,DCH1和DCH2的TB都增加了1比特,变成了偶数的长度。
之后经过第一次交织改变比特之间的顺序,配合20 ms的TTI,物理层将数据块等分为两段,为映射到无线帧上做准备。
分段后,物理层将来自三个TB第一段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增加了一些比特,并组合在一起,形成460比特的数据块。同样可以将第二段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并组合,得到另外一个460比特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还要与来自信令部分的140比特数据组合,再进行第二次交织,得到600比特的数据段。
信令部分的数据处理流程如下:148比特的信令TB先加上16比特的CRC,再加入8个比特的“0”作为尾比特,进行1︰3的卷积,得到516比特的数据块,经过第一次交织后,配合40 ms的TTI,516比特的数据块等分为4段129比特的数据段。最后进行速率匹配,变成每段140比特的数据,再与语音的460比特的数据段进行组合。
600比特的数据段最后被15等分,映射到上行DPDCH物理信道上。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信令数据块与两个语音数据块一起复用到同一物理信道上。图3.25只画出了一个语音数据块的处理过程,另外一个语音数据块的处理过程读者可以自行补上。
3. 下行方向物理层编码过程
图3.26 展示了下行方向上语音业务与信令的物理层编码过程。图的左边是12.2 kbps语音业务的处理过程,右边是3.4 kbps或3.2 kbps信令的处理过程。
与上行方向编码过程不同的是,卷积完成后即进行速率匹配,DCH1、2 和4 的数据块被打孔掉一些比特,而DCH3的数据块增加了一些比特。
之后进行第一次交织和无线帧分段,并将4个DCH上的数据块组合起来,形成510比特的数据块,进行第二次交织。
第二次交织后的510比特的数据段被15等分,连同物理层上的导频Polit、功控TPC和格式TFCI信息一起映射到DPCH物理信道上。同样,一个信令数据块与两个语音数据块一起复用到同一物理信道上。
图3.26 下行方向语音业务与信令的物理层编码过程
3.3.2 HSDPA业务的编码过程
HSDPA业务的编码过程从链路层的数据编码过程开始,如图3.27所示。
图3.27 HSDPA业务链路层的编码过程
图3.27中来自SGSN的TCP/IP数据包将被送到SRNC的RLC子层,SRNC的RLC子层将IP数据包切割为640比特的数据段,作为负荷,再加上RLC子层的头(如果是UM模式,为8比特;如果是AM模式,为16比特),构成RLC子层的PDU,由DTCH逻辑信道承载,送到MAC子层的处理实体。
为了提高处理效率,一个TTI内,RLC子层可以向MAC子层传送多个RLC子层的SDU,最大数量与HSDPA终端的类型相关。HSDPA终端分为多种类别,如表3.3所示。
表3.3 HSDPA终端类型
其中常见的第8类终端在最高速率情况下,一个TTI最多可以处理包含21个RLC PDU(长度为656比特)的数据块。
SRNC的MAC子层的处理实体采用透明工作方式,不处理这些来自RLC子层的SDU,而是将这些SDU直接送往Node B的MAC子层的处理实体进行处理。
在最高速率下,Node B的MAC子层的处理实体可以组合这21个SDU,再加上21比特的处理实体头,并附上107 比特的填充数据,构成一个长度为13904 比特的传输块TB,由HS-DSCH传输信道承载,送到Node B的物理层继续处理。
因此,对于第8类HSDPA终端而言,其链路层最高下行速率为6.72 Mbps(21×640× 500)。
HSDPA业务在物理层的编码过程如图3.28所示。13904比特的传输块TB先加上24比特的CRC信息,长度变为13928比特,然后进行扰码处理。
图3.28 HSDPA业务物理层的编码过程
扰码处理后,由于数据块的长度超过了Turbo编码5114比特的限制,13928比特的数据块被切割为4643比特的三部分,分别进行1︰3的Turbo编码。
Turbo编码后,数据块变成3×13929比特,再经过HARQ处理以及速率匹配后,最终变成一个长度为19200比特的数据块。
最后,数据块被均分为10部分,分别映射到10个码分的HS-PDSCH物理信道上,这些物理信道都采用16QAM的调制方式。
因此对于第8 类HSDPA终端而言,其物理层最高下行速率为6.952 Mbps(13904× 500),简称为7M。
3.3.3 HSUPA业务的编码过程
HSUPA业务的编码过程也是从链路层的数据编码过程开始,如图3.29所示。
来自终端应用层的数据经由TCP/IP数据包送到终端的RLC子层,终端的RLC子层将IP数据包切割为320比特的数据段,作为负荷,加上16比特的头,构成一个RLC的PDU,共336比特,送到终端的MAC子层继续处理。
图3.29 HSUPA业务链路层的编码过程
同样,为了提高处理效率,一个TTI内,RLC子层可以向MAC子层传送多个RLC子层的SDU,最大数量与HSUPA终端的类型相关。HSUPA终端分为如表3.4所示的6类终端。
表3.4 HSUPA终端类型
其中第3类终端采用10 ms的TTI,在最高速率下,此类终端一个TTI内可最多可处理包含43个RLC的PDU的数据块。
这些RLC的PDU在MAC子层中需要经过两个处理实体,也就是经过MAC-es和MAC-e实体的处理。经过MAC子层的两个处理实体后,这43个RLC的PDU被拼接复用,并且加上18比特的处理实体头,以及其他的18比特填充数据,构成一个长度为14484比特的传输块(TB),送到终端的物理层,进入物理层的编码过程,如图3.30所示。
图3.30 HSUPA业务物理层的编码过程
因此对于第3类HSUPA终端而言,其链路层最高上行速率为1.376 Mbps(43×320× 100)。
在物理层,长度为14484比特的传输块(TB)先进行CRC处理,加上了24比特的CRC信息,变成长度为14508比特的数据块。
由于数据块的长度超出Turbo编码5114比特的限制,被分割为3个4836比特的数据块,分别进行1︰3的Turbo编码,再加上12尾比特,得到长度各为14520比特的3个数据块。
这3个长度为14520比特的数据块再进行HARQ的相关处理,最后变成一个长度为19200比特的数据块。
第3类终端在最高速率时需要使用2个扩频因子等于4(SF4)的E-DPDCH物理信道,因此19200比特的数据块被一分为二,分别映射到两个SF4的E-DPDCH物理信道,最终完成物理层的编码过程。
分析整个编码过程,不难发现第3类终端物理层最高上行速率为1.448 4 Mbps,简化为1.45 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