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才是好父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孩子的性别意识

小群姐姐:呀,毛毛狗,你今天怎么穿了件花裙子啊?

毛毛狗:小群姐姐,你觉得我这件花衣服好看吗?妈妈说我长得秀气,像个女孩子,非要让我穿着这件花衣裳来做节目,可我觉得怪怪的呢。

小群姐姐:嗯……小群姐姐觉得毛毛狗虽然看起来秀气,可是遇到紧急情况,还是会像个男子汉一样勇敢地冲上去的。小群姐姐还是觉得你昨天穿的那身迷彩服好看。

毛毛狗:哎,我都不敢进直播间了,让编辑们看到,我该脸红了。小群姐姐你把我放在你的大包里把我带进去吧,就说今天天冷,毛毛狗穿少了,怕冷……好不?……

小群姐姐:看你这么害羞,那好吧。

嘉宾:国家计生委幼教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网早教顾问 蔡景昆

蔡景昆:幼儿教育知名学者,国家计生委早期教育专家。专注于幼儿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小群:今天我想要和蔡老师来探讨一个有可能家长跟孩子之间会觉得像个小秘密、不好意思探讨的话题,那就是孩子的性别意识。孩子有的时候也会莫名其妙地提出一些让你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交流的问题,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或者为什么我长得跟那个小弟弟不一样呢?蔡老师,您自己也是一位父亲,您的孩子曾经向您问过吗?

蔡景昆:你说的这些问题是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常常会提出来的,我的孩子三四岁时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一般3岁左右,孩子开始朦胧地产生了性别意识,所以这会儿进行性别意识教育还是挺重要的。

小群:有的时候大人很难理解孩子在想什么,一个孩子长到多大的时候,开始会意识到自己跟异性是不一样的呢?

蔡景昆:大多数孩子是在3岁左右,可能有的孩子还会更早一点,2岁半时就意识到了,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到4岁左右才开始有这样鲜明的性别意识,觉得自己是一个男孩,或者是一个女孩。

小群:其实关于性别的问题,或者说是性教育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因为包含了很多内容。我们现在着重要跟大家说一说培养孩子的性别认同感。什么是性别认同感呢?

蔡景昆:你这个词用得很专业,儿童的性别教育中确实有这样的概念。所谓性别认同感是指需要认同自己的性别,欣赏自己的性别。无论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教他学会欣赏自己的性别。我是个男孩,我是个男人,挺好的,我很希望我自己成为一个男人;我是一个女孩,这也挺好的,我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女孩。我会为自己是这样的性别而感到自豪和认同。这是建立一个孩子自我确认、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个开始。实际上这也是社会身份认同的一个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的性别也是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候会有偏颇。家长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如果有问题,那么不经意之间就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孩子。比如有的妈妈,常会在家里说“料理家务很繁杂,当个女人真倒霉”等这样的话,如果恰好她孩子是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会觉得女人真倒霉,虽然她并不知道为什么女人倒霉,久而久之,这样的话听多了,她就会有性别的自卑感,从而也会很羞怯地面对生活。

小群:就是说家长首先要让自己孩子树立一个“觉得我的性别很好,要认同、欣赏自己的性别”的观点。

蔡景昆:对,要欣赏自己的性别,男的也是如此。有的家长很注重给孩子尤其是男孩,灌输“必须具备勇敢的冒险精神”的教育,有责任感的教育,或者培养豁达这样的性格。豁达、勇敢、坚强,我们一般都对男孩有这样的心理期许,有这样的教育方式,但是这并不代表粗野。

小群:不是鼓励他打架,不是鼓励他想干嘛就干嘛。

蔡景昆:对,是这样的。有的家庭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教育这个男孩,或者鼓励他攻击别人,这是错误的,这不等于见义勇为,你这样促进他,他并不见得会成为一个勇士,因为他还处在一个是非不分的年龄段。

小群:我听过这种话:看看你没出息的,男孩子嘛。这样说是否会让他觉得男孩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干嘛就干嘛?

蔡景昆:是的,这样引导他,会让他觉得可以欺负别人,这是错误的。平常欺负别人的人,在真正需要见义勇为时不见得敢于站出来,这完全是两码事。

小群:您刚才提到,性别的认识可能会产生一些错乱的问题,这个我能想到。比如说有一些妈妈,她可能会很羡慕有男孩子的家庭,会说男孩子很好管、很方便,没有这么多麻烦。她会说,你看人家儿子就是好,也不用这么麻烦,女孩真麻烦。而有很多男孩的妈妈就说,要是有个女孩就好了,你看你天天搞得一身泥、一身土的,这么脏。这其实都会让孩子产生混乱。

蔡景昆:是的,你说得非常对,所以给孩子教育的时候,家长这些不经意间的议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一旦你当了母亲、父亲时,跟孩子说话要注意,应该用欣赏的语气来谈自己的性别。如果你的孩子是个男孩,你要鼓励他勇敢,鼓励他坚强,鼓励他豁达。与小朋友磕磕碰碰了,你可以说,男孩子不要太计较这些,你是男孩子,无所谓,碰一下怕什么。如果你说“你是男孩,怎么这么胆小,他碰你你不会碰他吗”,这样就糟糕了。

小群:对待同一件事情,表达方式的不同带来了很大差别。“鼓励他说,没关系的,无所谓的”,和“告诉他说,你怎么那么计较,你怎么这么胆小”,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认同和宽容,另一个是贬低他,或者是在压迫他。

蔡景昆:是的。对女孩也是这样,女孩一般人们教育她要比较温柔、比较文静,但并不等于你必须时时刻刻要求她这样,失去活泼也是不对的。

小群:在细节问题上,很多爸爸妈妈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可能在细微的细节上,比如处理的语言方式、态度眼神等,可能有一些差别,就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觉和影响。

蔡景昆:对,成人对孩子的期许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教育孩子有责任感,尤其是男孩,你要是把一个在他这个年龄段还不能胜任的事情交给他,他因此也会潜意识里开始变得坚强。比如晚上走夜路,你陪着妈妈吧,你是男子汉,你要保护妈妈。实际上,5岁的孩子很难做到保护妈妈,可是你给他这样一个任务时,他会产生一种崇高感,他会紧紧地牵着妈妈的手,觉得我是男孩子,我在保护妈妈,而妈妈是女的,她需要保护。

小群:这点做起来真的很难,但是确实很管用。其实说难并不难,关键你心里得有这根弦,因为爸爸妈妈习惯于从上往下看孩子,老是有“我在保护你”这种感觉。从您刚才讲的走夜路的小例子,我们可以引申到女孩身上,比如爸爸回来可以说:宝贝,你能不能帮爸爸揉揉肩膀,帮爸爸把衣服拿过来……

蔡景昆:是,或者让她承担一些其他的家庭责任,比如帮助妈妈做饭,可以夸赞她“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甚至说“你做的菜,我都觉得比妈妈做得还好吃”。她可能没有完整地做一道菜,只是起了一个辅助的作用,比如切了一下菜,或者洗了一遍,这时你都要鼓励她,让她觉得做这样的家务劳动是给妈妈巨大的帮助,全家人非常欣赏她,她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慢慢地也会建立起来,这也是很好的教育。

有的发达国家还有这样的教育,学校里男生上的课和女生上的课不同,女孩子上的课有针织、编毛衣、勾花这样的课;男孩子有修理自行车、修理家用电器,甚至抹抹墙这样的课。其实这个教育也很重要,倒并不见得这个男孩子长大以后要当抹灰工,或者当修理工,也并不见得这个女孩子长大以后非得当编织女工、绣花女工,但是给他们一个鲜明的家庭角色意识。你是一个女孩,长大了要当妻子、母亲,那么你学会这些工作,对将来你承担的家庭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男孩也是如此,你要干家里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这是你的责任,那么你学这些技术会更好地成为一个丈夫和父亲。这种教育还是有深意的,我们应该有所借鉴才对。

小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还比较困难,大家可以考虑在家里给孩子这些心理上的鼓励。蔡老师,其实说到这里,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迷惑。比如说我们希望一个人能够融合两个性别都具备的优点,女孩我们也希望她坚强、勇敢、有责任感,男孩也希望他可以豁达、温柔、细致,所以你就会发现这个社会好像很多人越来越中性化了,女人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果敢,在单位里面可以独挑大梁,男人也可以承担很多的家务,现在甚至出现了很多男人做全职先生。您认为给孩子的教育当中,我们需要去帮助他强化学习异性的这种优点吗?

蔡景昆:需要的。现在在性别中,当然太中性了给人看起来也是很奇怪的,但实际上性格还真不能男女之间断然分开。比如男的是需要勇敢、豁达、坚强,但是男的就不需要温柔、不需要多情吗?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那么女孩是需要文静、内敛、敏感一些,但是她不需要勇敢和坚韧吗?也是需要的。一个成功的人,或者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他恰好在这两方面都是兼备的,只不过是有主有次。

小群:那我觉得就很难把握,我们引导孩子去塑造他的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时,既要让他的性别认同感是正确的,同时又要让他学习对方的一些优点,我们怎么去把握好这个度?

蔡景昆:他的性别认同感,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要以他的性别定位来教育他。同时在异性的性别中,闪光的部分、优秀的部分也是要给予引导的。当然这个度就是不能把另一方面变成主要的。一般来说,正常的引导是不会错乱的。

小群:很少会这样,只有在长大成人,自己给自己定位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错乱的问题。我倒是建议大家可以这样,比如说,如果我们有一个女孩子,我们告诉她女孩子应该具备的一些优点之后,引导她去欣赏异性的优点。不一定要跟她说“你得勇敢,你得坚强”,但是我们会说“你看那个小哥哥好勇敢啊,小哥哥好坚强”,当她认同了这个品质之后,也许她自己就会认同我也需要具备一定这样的品质。

蔡景昆:你说得对,就是让他欣赏异性身上的这种性格美。实际上他内心也会有驱动,他觉得我也应该这样,就是女孩也要勇敢,男孩也可以文静。

小群:这样就是一个健全的心理了。您看我们之前说的性别认同感主要是集中在心理上,实际上,当孩子们在三四岁意识到自己跟对方不一样的时候,他们也会在生理上发现自己有些不同。我这儿就有一个例子,一个4岁的小姑娘,她已经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男孩和女孩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她妈妈有一天发现,4岁的女儿在家里站着尿尿,把裤子尿湿了,然后妈妈就跟她说“你跟男孩不一样,不能站着尿尿”,结果女儿就很不乐意地说“我要做男孩,多方便啊,站着尿尿”。这也可能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就会很好奇地想,他们为什么要站着呢?我们为什么要蹲着呢?或者是反过来。

蔡景昆:对。幼儿园“男女同厕”在社会上有很多讨论,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很难用一句话说好还是不好。就我个人观点,孩子在幼儿阶段性别意识虽然已经产生了,但是厕所是共同的,问题不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实际上男女同厕对幼儿来说,他虽然能看到男女性器官的差异,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就好像看人长相的差异一样。这个差异如果他看惯了,那慢慢地他的神秘感就会降低。神秘感降低对他来说也是挺重要的,人其实越神秘越容易产生一些性心理上的问题,消除这个神秘感非常重要。还有男孩、女孩之间这样频繁、正常的接触,包括拉着手玩儿,反而心理会健康。拥有健康、良好的关系,即使性器官有差别,他也觉得司空见惯,没什么了不得的。

小群: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孩子会向爸爸妈妈提问,其实孩子们并不会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差异。您有没有好的建议,当我们的孩子问到为什么我跟他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回答他才是健康的引导?

蔡景昆:一般来说,第一,不是要把这个问题引向深入;第二,尽可能用孩子能理解的事情,很平淡地跟他解释。比如像刚才那个小女孩她要站着尿尿,其实她是模仿,好奇而已。小男孩可以站着尿尿,而我为什么不能站着尿尿,我去模仿他。此时你就要告诉她,你不能站着尿尿,因为你是女孩。

小群:只要告诉她你是女孩就可以了?

蔡景昆:她如果追问,为什么男孩站着尿尿?你可以告诉她,你看男孩有一个小鸡鸡,他的小鸡鸡在外面长着,他站着尿尿不会尿湿裤子;而你是女孩,你没有小鸡鸡,你只能蹲下尿尿才能不尿湿裤子。把现象告诉她就可以了,不用再深究,也不要斥责她。大部分家长是批评斥责,弄得孩子不知所从,这其实都没必要,很淡淡地跟她说清楚原因就行了,告诉她这就是差别,男孩和女孩是有差别的,就像你长得和另一个小女孩不一样一样,这是正常的。

小群:但是有的孩子会问一些大人很难跟他解释的问题,比如我从哪里来的啊?有些家长就会说,你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蔡景昆:家长不必回避,也不必瞎说,可以直接告诉他“你就是妈妈生的啊”。如果他继续追问“我是怎么生的呢”,你可以说“爸爸把一个生命的种子种在了妈妈的身体里,慢慢的种子长大了,你就生出来了,像花开了一样,像豆角长熟掉在地上一样,你就长出来了”,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五六岁,比较大,追问得比较详细,跟他客观地说也没事,他不会像成年人想得那么复杂。

小群:就是说对孩子来讲,这个问题仅仅是个问题而已,他不会给它附加很多意义,仅仅就是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在这儿我们建议爸爸妈妈,当孩子问到这些问题时,你以孩子的视角去考虑这个问题,他为什么要问?是因为他不知道,他很好奇,跟好奇“小鸭子为什么会游泳、小鸡不会游泳”是一样的,不用想得太复杂了。

蔡景昆:有的家长会很紧张,或者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斥责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都是不对的。

小群:如果我们用这种不好的态度,比如就像您提到的斥责,是不是会让孩子反而觉得这个事情很神秘?

蔡景昆:很奇怪、很神秘。如果他长时期猜想这个问题,也许会从别的渠道获得知识,但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那很不必要,你何必给孩子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小群:看来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自己性别认同感,真是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需要我们细心,而且心态一定要放准。在今天这个话题的最后,还想提醒大家一点:尽量不给孩子做那种超越他性别的长时间的打扮。比如给小男孩总是穿女孩衣服,给小女孩总是做一个小男孩的打扮。有时爸爸妈妈,甚至长一辈,认为他很可爱,男孩长着一个很漂亮的女孩脸蛋,让他穿女孩衣服,觉得好玩儿而已。但是你有可能无心当中就酿成了一个不太好的结果,让孩子很混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蔡景昆:是的,这是较为严重的错误,千万别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待。长大了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错位,这对他以后恋爱、结婚,甚至在工作上都不利于他健康人格的确立,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做。还是男孩要当男孩去养,不要给他穿花衣服,不要像女孩那样去塑造他、培养他,一定不要把性别关系搞混乱了。

小群:对,归根到底,我们希望爸爸妈妈都能够明白,孩子尽管很小,但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他的独立人格,包括尊重他的性别,以及他对性别认同的能力。

小群总结:

三四岁是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好时机。3岁左右,有的孩子已经可以意识到自己跟异性是不一样的。性别意识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性别认同感,家长应该让孩子去欣赏、认同自己的性别。家长切记不能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养,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性别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