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知识与军事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中国国防史

国防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自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开始,就有了国防。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我国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国防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古代国防史,古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第二阶段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近代国防史,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第三阶段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国防史,现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振兴史。

一、古代国防

中国古代国防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防史。这一阶段朝代几经变更,国防也随之不断变化。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国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狭义国防阶段和广义国防阶段。从公元前21世纪到明朝中后期的中国国防,是属于今天中国版图以内的各民族政权之间的争夺与较量。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是如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各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是多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争夺,乃至到元代也是一样,这一阶段被称为狭义国防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开始于明朝中后期,也就是广义国防阶段开始时期,那时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大的外族入侵。纵观整部中国古代国防史的两个阶段,民族融合是这时期的主要特征,也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国防史是我国各民族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的过程。

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国防遗产,形成了灿烂的国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国防经验。我国古代国防的成就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古代兵制建设和古代国防工程几个方面。

(1) 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在这些思想和策略的指导下,华夏大地消除了无数次外敌入侵带来的战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甚至曾使国防出现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辉煌。

(2)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各朝各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各有千秋,但军队的最终调拨和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帝王手中。夏、商、西周时期,军队由天子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春秋末期,实现将相分权治国,以将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开始独立统兵作战。秦国大一统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由太尉出任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隋唐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设兵部专门主管军事。宋朝则设置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由文官担任主官,枢密院有权调兵却无权指挥,将军有权指挥却无权调兵,形成枢密院和将军相互牵制的局面。

(3) 在武装力量体制上,秦朝之前,武装力量结构单一,一个国家只有一支军队。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根据国防的需要及驻防地区和担负任务的具体情况,将军队划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戍屯军三种,并通过法律对军队的编制体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军械制造和配发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等。

(4) 在兵役制度上,经历了民军制、征兵制、世兵制、府兵制、募兵制等多种形式。夏、商、西周时期,主要实行民军制;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主要实行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实行世兵制;隋朝及唐中期,主要实行府兵制;唐代后期至宋代,主要实行募兵制;辽金及元代建立封建政权后,主要实行世兵制;明前期主要实行世兵制,后期主要实行募兵制;清朝八旗兵具有世兵制性质,绿营兵具有募兵制性质。

(5) 国防工程建设。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在我国古代国防工程建设中,城池的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城池建筑最早始于商代,随后,城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因此,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主要的形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伸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建设已经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国防,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开始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为一个整体,形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宏伟工程。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12700余里的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伟大的水利工程。隋炀帝时期,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在原有的旧河道上进行拓宽和连贯,形成北起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南至杭州,全长1794千米的大运河,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成为军事、交通和“南粮北运”的大动脉,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作用。

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14世纪,倭寇频繁袭扰我沿海地区,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及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为抗击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国防的兴衰是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的。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二、近代国防史

中国近代国防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之间的国防。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相适应,中国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和探索史。

近代国防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屡受侵略、受尽屈辱的历史。在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六次,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及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侵华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蒙受了奇耻大辱。仅从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外国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外交讹诈,强迫中国签订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其中同清政府签订的就达500多个,逼迫清政府割地达150多万平方千米,赔款达8.2亿两白银,开放通商口岸达82个,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被帝国主义国家侵占而丧失的领土竟已达300多万平方千米。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通过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割取了大片中国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攫取和控制了在华的种种特权。不平等条约像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使得中国的政治、军事被控制,大量的财富被掠夺,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难,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代国防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努力抗争、力求自身解放的历史。尽管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是昏庸腐朽和极其软弱无力的,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这里面有农民阶级的代表,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也有资产阶级的努力,如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更有工人阶级的坚强拼搏,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使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壮大并日趋成熟,而中国的国防也开始发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下,中国人民打败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粉碎了其灭亡中国的妄想,这是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敌的国防方面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中国的国防开始出现变化,开始强大。

近代国防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自身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药方。从太平天国的“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到维新派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再到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政体,探索伴随着民族屈辱、民族抗争持续了近百年。但事实证明不管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自身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使命。无产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其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使中华民族在今天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三、现代国防史

现代国防史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国防历史,它是一部民族振兴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新中国在各方面迅速崛起,中华民族开始由独立自主走向全面强大。作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防也随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成为了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证。

现代国防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里分阶段加以阐述。

(1) 起步阶段:从1949年10月到1953年12月。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在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和继续追歼残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国防的投入,国家成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加强了对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国家开始组建新的军兵种,开始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全面过渡,同时开始建立军事院校,为国防建设培养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新中国国防的初步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2) 迅速发展阶段:1953年12月到1965年5月。国防成就主要表现在武装力量的整编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作为国防核心力量的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四次精简整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压缩了军队规模;二是确立了诸军兵种合成体制;三是调整了军委和总部领导机构;四是重新划分军区;五是健全了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六是统一了部队编制。1962年10月的中印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印度的侵略阴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3) 稳步发展阶段:1965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国防得到了持续发展。在国防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如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等,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4) 科学发展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这是我国国防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根据这一论断我国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二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三是从单方面强调军队建设转变到全面增强综合国力上来;四是从主要准备对付全面战争转变到重点准备打赢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裁军100万,进行编制体制改革,走“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加强战争动员体制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事理论和国防科研等。每秒运算10亿次的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大功率大负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神舟”号试验飞船的飞行成功都是新阶段我国国防取得的重大成绩。在新时期,我国国防必将为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进而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国防史的启示

综观中国国防的发展历史,不难得出以下启示。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发达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他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朝代前期也都注意劝课农桑,发展生产,从而奠定了国防强大的基础,造就了汉驱匈奴、唐拒突厥等我国古代国防史上的伟业。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只有政治的开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我国古代王朝,凡是兴盛时期,都十分注意政治,实行比较开明的治国之策。秦原为西部小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修政清、明法度、发展生产,国力日渐强大,为并吞六国奠定了基础。唐代之初,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形成了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与此相反,凡是衰落的朝代或时期,都是政治腐败,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以至于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凡是同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大凡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清王朝晚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镇压的方针,最终造成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组织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我们永远都要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