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当众讲话的基本准则及注意要点(2)
说话时,你既要有你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推理方法,还要懂得对方的立场、态度和推理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嗜好和推测都是不同的。另外,说话时,你可以让别人先说,一方面是表示你的谦逊,使别人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你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及来势,给自己一个测度的机会,这不是两全的方法吗?可是有许多人,说话总是喜欢抢先,好像自己先说了,便可以压倒对方,或者使对方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同时有许多人说话一开始便滔滔不绝,自以为是一个善于口才者,其实别人会因此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倘若你是一个商店职员,对一个上门的顾客,滔滔不绝地在宣传自己的货物如何优美,顾客对你如簧之舌、天花乱坠的说话,最多也不过认为是一种生意经,决不会相信而就购买的。反过来,你如果给顾客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评论的机会,你们成为对此货物互相讨论的人员,你的生意便可能做成了。在交谈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反问,都是考虑交谈对象和情境。适时巧妙地提问,可以避免交谈中的利害冲突,让谈话继续下去,有时甚至还有可能掀起谈话的高潮。
六、当众讲话的知识性准则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言之有物,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地认识事物、准确地理解事物;必须具有辩证的科学思维,能进行全面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风趣幽默的能力。
人的才能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同样,一个人的口才好坏,也与他的学识是否广博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一个人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信手拈来,即兴发挥,出口成章。
但是,如果一个人虽有满腹学问,讲出来的却全是陈词滥调,对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毫无判断力,那么他的演讲将毫无新意,因而不可能给听众以较大的启发,他的口才也就无从实现。口才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要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养料。高明的口才要有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诵诗的激情,要能把听众带入美的境界。
§§§第二节当众讲话的注意要点
说话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说话时,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要注意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知道面对不同的人时这话该怎么说更有效果。
一、当众讲话时不要紧张
对大多数讲话者来说,在登台前难免会过早的感到紧张,这种紧张的状态从接受讲话邀请时就已经开始了。但要想做一场精彩的当众讲话,就要让你的紧张情绪为你服务。其实,讲话者如果缺乏适度的紧张感,就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肾上腺素,来帮助你调整到巅峰状态。要记住,通常情况下,你的紧张情绪并不会明显的被别人看出来。有些时候,讲话者丧失自信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观众的反馈。而这时你需要的是自信,树立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记住自己是被邀请来做讲话的,听众们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对这一论题十分精通。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不舒服、紧张,有时是合理的表现。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选题或信息不太迎合观众的期望;担心观众会抨击讲话质量,对内容的可信度提出质疑,或提出一些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即使对讲话的题目了如指掌,对自己的讲话资格满怀信心,也会担心自己表现不佳,从而产生尴尬的局面。控制你的紧张情绪,提醒自己永远不要放弃。
二、当众讲话要注意讲好普通话
普通话是汉语口语表达的基础,它音色悦耳、音调柔和、节奏鲜明、韵律协调。讲普通话,是语言规范化的需要。语言规范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多方面因素。人们为工作而东奔西走、平时接触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在言谈交往中,必须用约定俗成的、规范化的语言,才能共同理解说话的内容。讲普通话,是听、说双方思想交流的基础。当众讲话是为了交流、沟通,而语言障碍是“拦路虎”。讲话者有口音,与听众语言不通,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致影响沟通、贻误工作。说话让人听不懂,不仅浪费听者的时间,还折磨听者的神经,引起听者的反感。
三、当众讲话声音要抑扬顿挫
对讲话者来说,抑扬顿挫地不断变化声音语调,更能吸引听众专心投入进来。变化能抓住注意力。如果你整个讲话都采用相同的声音语调,那么再完美的声音也会变得不完美,因为它没有变化,没有起伏,没有感情。
四、当众讲话要有权威性
当众讲话的权威性,是由讲话者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它主要体现在领导的当众讲话中。
社会组织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是由许多领导和被领导者共同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要保证社会组织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就要使所有人的意志服从于共同意志,要实施这一意志,领导者的讲话就必须具有权威性。
领导不论在什么环境中,讲话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脱离这个限度随心所欲的去阐述、说明、表现个人的思想观点。也就是说,领导者的言谈要符合领导身份,从而具有权威性,否则会降低自身的威信,影响集体战斗力的发挥,阻碍正常工作的开展。
在一般情况下,讲话者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个组织、一个集体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讲话往往是代表这个组织的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工作目的、工作要求。这时,领导者是充当组织代言人的角色的。所以领导者在讲话时,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上级的指示精神相一致,要注意按照组织意图去讲,保持一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去感情用事。
例如:1949年,北平解放初期,国共和谈在六国饭店举行,一部分刚从解放军部队转业的服务员不愿意招待国民党和谈代表,一方面是由于阶级感情的驱使,一方面也怕出了差错、承担政治责任。周恩来总理便把她们请来,对她们说:“那里,有什么差错,首先我来承担责任。南下是战争,和谈也是战争啊!而且是一场极其复杂而激烈的战争。这些,同样需要我们战士来承担……在国民党里,也不都是反动派,还有杰出的爱国将领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张治中先生便是,他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在重庆谈判时,他让出自己的住宅,供毛主席会客和休息,是我党一位可敬可信的朋友。你们负责招待国民党和谈代表团,脑瓜要复杂一些,不能单打一,一定要热情细致,这项任务,也很光荣啊!”一席话,说得服务员们口服心服,毅然担负了接待任务。
五、当众讲话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任何讲话都有着特定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目的不同,语境不同,讲话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所以,讲话者讲话一定要同讲话的目的和语言环境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讲话目的。否则,不仅是徒然地浪费时间,而且还降低了讲话者的自身形象。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侵略者偷袭了美国珍珠港的次日,美国连任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1882—1945)发表了题为《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的历史性演讲。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揭露并谴责日本军国主义不宣而战、破坏和平的卑劣行径,号召美国人民奋起抗战,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赢得战争的胜利。它是美国反击日寇入侵的战斗宣言书。这篇讲话稿,有情况陈述,有果断决策,有愤怒谴责,还有庄严号召,兼有多种目的。罗斯福将自己的满腔激愤之情融于理智精要的分析批判之中,语言准确、鲜明、简洁、有力,产生了巨大的说服力和鼓动性。听众热血沸腾,一次又一次地用火山爆发似的掌声打断演讲,足可显见反响之强烈。这一演讲鼓动和感召了听众同仇敌忾、奋起反击的战斗激情,圆满地达到了讲话的预期目的。
六、当众讲话要有概括性
当众讲话,应该具备概括性,要时刻把握概括的要领。讲话者要把自己的讲话意图,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也就是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概括的表达出来。
(一)事理概括
事理概括是指讲话者在讲话中常常要列举一些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选取尽量能说明观点的有用部分,摒弃其他非本质部分,并沿着这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得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他起到“筛选”的作用,也就是丢掉事物中的无关部分,选取具有本质属性的内容。
(二)浓缩概括
浓缩概括,是指讲话者,对一些具有结论性或者能独立存在的内容,通过集中提炼,浓缩成为极简单的句子、词或整齐的短语,在听众记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他起到“归结”作用,即是将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减少“水分”和避免繁复例如,某公司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我们公司是创建于1955年的“老字号”国有特大型企业,公司党委一班人十分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运用,带头讲学习、讲政治,带头用科学理论教育干部职工,并能结合企业实际,学以致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做到“四坚持”、“五牢记”。
一、坚持严格的学习制度……
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学习主线……
三、坚持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四、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里就是运用了归结法把主要做法和体会浓缩概括为“四坚持”、“五牢记”。
(三)扩大概括
扩大概括,是指把某一单独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它所属的全体上去,从而把属性概括在一起的推理方法。即从认识个别事物进而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有利于逐步接近真理和掌握真理。
七、当众讲话要遵循语言的逻辑性
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讲逻辑,一般人所说的‘这句话不通’,多半不是语法上有毛病,而是逻辑上有问题。”显然,逻辑是正确表达思想的首要条件。讲话者要使自己的演讲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有力,同样要依靠逻辑,使之符合逻辑要求。
1919年3月,列宁在乌里茨基宫发表演讲。当时听众中别有用心的人叫喊:“自由在哪里?”列宁便用无可辩驳的逻辑痛斥叫喊者:“自由是个好的字眼,到处都可碰到‘自由’,贸易自由,买卖自由等等。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这些无赖在每一种报纸上,每一次演讲中,都要这样或那样地引用‘自由’这个美丽的字眼,但所有这些人都是把人民拉向后退的资本主义的骗子和奴才。”革命导师用简明而有条理的逻辑判断和论证,有力地批驳了敌人的攻击。语言的逻辑性就是要使语言严谨、有条有理,无懈可击、令人信服,要做到前后呼应,因果联系紧密,这样就能紧扣听众的心弦;否则,就会显得嗦,冗长,言之无物,东扯西拉,令人乏味。因此当众讲话必须要遵循语言的逻辑性,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往往从他说话的逻辑性就能体现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