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徽上的污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戏剧《族徽上的污点》由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所作。勃朗宁的家庭出身和创作历程与同时代的两位贵族诗人截然不同。他的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也是一名异见人士,因此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排挤;勃朗宁既没有入读著名的公学,也没有入读牛津或剑桥;他也从未沾染过任何丑闻。他于1812年出生在伦敦,主要通过家庭教师来接受教育,后来在伦敦大学学习了两年。他的父亲博览群书,品位高雅,或许正是这一点对他的早期教育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擅长作画,通晓音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诗,而偶然间读到的雪莱作品则给他带来了真正的灵感。这促使它于1833年发表了优美的处女诗作《波琳》(Pauline)。

勃朗宁的一生中,除了频繁旅居意大利,并无太多可供记述的事件,唯有一件事,即在1846年,他与最伟大的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结为连理。

勃朗宁的戏剧生涯始于1835年,终于成婚之时,他总共创作了九部戏剧,然而并非全部用于舞台表演。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巴拉塞尔士》(Paracelsus)被称为“诗剧”。《皮帕走过了》(Pippa Passes)虽被搬上了舞台,但读起来感觉还是像首诗。历史悲剧《斯特拉福》(Strafford)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而《维克托王和查尔斯王》(King Victor and King Charles)、《德鲁兹人的归来》(The Return of the Druses)、《科隆蓓的生日》(Colombe’s Birthday)、《灵魂的悲剧》(A Soul‘s Tragedy)和《卢里亚》(Luria)尽管颇有趣味,却很难称之为成功的舞台剧作品。《族徽上的污点》曾在德鲁里巷剧院上演,可由于剧院经理麦克雷迪(Macready)的嫉妒心作祟,演出未获成功。

勃朗宁作为一位剧作家,其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比起情节发展更注重心理活动。不过,在现代悲剧中,这一不足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明显了,抛开结构上的缺陷不谈,他的作品在情感方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剧中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台词也富有诗意。

族徽上的污点

悲剧(1843年)

剧中人物

米尔德雷德·特雷瑟姆

格温德琳·特雷瑟姆

索罗尔德,特雷瑟姆伯爵

奥斯丁·特雷瑟姆

亨利,莫顿伯爵

杰勒德及特雷瑟姆爵家的其他仆人

时代:18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