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相信天下每一位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都想倾尽全力让孩子成才。愿望是好的,但还需要有行动,而且这个行动一定要正确。所以,我们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在当今这个时代,依然要教孩子谨言慎行、诚信做人处世、有仁爱心、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不但不会吃亏,还会处处遇到“贵人”。
次谨信
前面我们讲过“首孝弟”,就是说,孝悌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个家庭要有孝悌的家风,才能家族兴旺。这里讲“次谨信”,次,就是第二重要。第二重要的是什么?谨信。谨,就是谨慎,谨言慎行,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切勿冲动、头脑发热、拍脑袋作决定;信,就是诚信,讲信用。
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一定要特别谨慎。
对于一个人来说,说话、做事一定要谨慎。谨慎,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处世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谨慎,他就不会轻信他人的蛊惑,就不会交到不三不四的朋友,就不会随意地作决定,等等。
关于谨,在这里想强调几点,一方面是想让父母以此来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是希望我们做父母的也能在“谨”上下点功夫,好好力行“谨”这一条教诲。
第一,谨言。言语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讲话非常随便、信口雌黄,那么别人肯定会不信任他,他也就很难有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可能会给彼此造成误会,甚至会惹祸上身。所以,言语一定要谨慎。作为孩子的父亲与母亲,在日常相处的时候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说好话,不能讲不入流的话。如果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讲话温和,他一定会如沐春风,受到良好的影响。
第二,谨行。行为一定要谨慎。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与他人发生联系。如果不懂得谨慎,可能就会侵犯他人;如果自己的举动很轻浮,可能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成人要懂得这个道理,还应该让孩子从小也知道这个道理。这样,他的一举一动就是文雅的,就是谨慎的,他会顾及到他人,不会得罪他人、伤害他人。
第三,谨身。一定要爱惜身体,保护好身体。做父母的都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父母的孩子,所以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都应该珍爱身体,不可以让身体受到伤害。比如,不熬夜,不暴饮暴食,不“挥霍”身体,等等。如果孩子从小就懂得谨身,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就会非常省心。
第四,谨心。心是一个人的主宰,要心存善良,要“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对于孩子来说,心一定是良善的,这样他就会从内心散发出善的气息,就会给自己带来祥和。一个懂得谨心的孩子,一定会慎独,会自律,凭这一点,他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谨,一定要把言、行、身、心这四个方面当做重点。谨,不会让孩子吃亏,只会让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实、更加坚定。
人无信不立,凡事一定要讲究诚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如此。
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孟子所说的:“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讲信用,对一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仅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道义。
今天,教孩子讲诚信仍旧非常必要。有的父母也许会担心,别人都不讲诚信,我家孩子讲诚信,那他还不整天被人骗啊?其实不然,我们想一下:如果孩子在求学期间讲诚信,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同学会不会喜欢他?会。如果孩子走上工作岗位后讲诚信,领导会不会器重他?同事会不会欢迎他?也会。如果我们是老师,我们会不会喜欢讲信用的学生?会。如果我们是一个团体的领导,我们会不会喜欢讲信用的下属?会。如果孩子以后从事商业,主管一家企业、一个团体,一样需要诚信。
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表明,诚信的孩子不但不会被人骗,还会处处遇到好的缘分,因为这么好的孩子别人怎么会忍心骗他呢?说到这里,我想起《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中所记载的:“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不能欺、不忍欺与不敢欺的人,哪一个更贤能?当然是不忍欺之人。前些年,有人用“三不欺”的说法来评价李鸿章、曾国藩和左宗棠:“李公明,人不能欺;曾公仁,人不忍欺;左公威,人不敢欺。”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孩子讲诚信,别人当然不会忍心欺骗他,因为人都有一颗向善好德之心,即使是坏人也有,只是暂时被蒙蔽了而已,当他遇到像我们孩子这样的人时,内心的善良也会被激发出来。再说了,即使孩子被坏人骗,也将是仅此一回,做父母的完全不必担心。相反,如果我们不培养孩子诚信的品格,那么他就没有正确的处世观,反而可能多次被骗,甚至被骗之后心理扭曲,也去骗别人,那就麻烦了。
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小就以诚信为本,都应该把讲诚信、讲信用内化为自己内心的坚定信念,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诚信常驻心中,永伴自己左右。而要想让孩子做到这一点,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能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当然,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应该诚信立人,比如,不在孩子面前撒谎;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去做,不要找借口;坚决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即使有非常特殊的情形,也要跟孩子解释原因,争取得到孩子的理解,但事后一定要弥补对孩子的承诺,不可糊弄了之。
一言可以兴邦。一定要教孩子谨言、诚言、信言。
谨和信,很大程度都表现在言语上。言语是非常重要的。孔子重视四种学问,也就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言语摆在德行的后面,重要程度仅次于德行。言语重不重要?重要。因为人与人互动、交往都离不开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我们一定要教孩子谨言、诚言、信言。
泛爱众,而亲仁
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宽容的心。
泛爱众,就是广泛地爱众人。其实,换成今天的话来说,爱众是人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孩子爱众,就是让孩子与人和睦相处,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这一点,与现代教育是完全一致的。
不过,《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应该是广义的。众,不单单是指众人,还包括一切事物,比如动植物,比如身边的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爱众,就要爱别人,这样别人也会爱我们;爱众,就要爱护动物、植物,不可随便伤害它们;爱众,还应该爱身边的一切东西,比如学习工具、生活用品、粮食、水、电等,不可随便浪费它们。
也就是说,爱众,就是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宽广的心。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都想让孩子在未来过上幸福的生活,拥有人生的大舞台,那怎样才能实现呢?就是要让他有一颗博爱的心、宽容的心。
所以,教孩子爱众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教他爱众,他就心胸狭隘,到时候连我们也不爱,到头来,痛苦的是我们,是孩子,因为他未来的路不好走,我们以后的生活也不幸福。从小教孩子爱众,并不难。如果我们不重视,孩子长大后心胸狭隘,对我们不理不睬,到那时我们再想起这件事来就已经太晚了。所以,教孩子爱众当及时。
亲仁,就是让孩子亲近有仁德的人,亲近圣贤,亲近经典。
亲仁,就是亲近有仁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时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让孩子每天都接触一些有仁德的人,他自己就会变成有仁德的人;让孩子每天都接触一些乱七八糟、无所事事的狐朋狗友,甚至是社会小混混之类的人,孩子也一定会变坏,他的言语行为都会变粗俗,可能还会因为哥们义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毁掉自己。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们做父母的,要让孩子做哪一类人呢?
如果孩子亲近有仁德的人,他就会在无形中增长智慧。人生有智慧,孩子才会走正确的路,才会选择阳光大道,他自己的心也会是阳光的,而不是阴郁的,他的人生也会过得非常幸福,不用我们担心,不用我们操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让他亲仁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问:上哪去找有仁德的人呢?其实,我们身边一定会有好人和有德行的人,让孩子多与他们交流,就一定会受益良多。当然,如果实在没有,还可以让孩子向古代的圣贤学习。亲仁,狭隘地讲,是亲近有仁德的人;广义地讲,就是亲近一切能够提升道德学问的人、事、物。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读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书,《弟子规》就是其中很好的教材,还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典籍,还可以读《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等道家典籍和《十善业道经》等佛家典籍。不要担心孩子读不懂,只要他有一颗希圣希贤的心,就一定会用心读。只要去读,哪怕只读懂一句、两句,那也是人生的智慧,可能是他在生活中碰几次壁都总结不出来的。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相信“仁德”的力量,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自己,让自己向善好德,孩子自然会跟着我们学。还是那句话,教孩子真的不难,难的是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教子箴言
前面我们提到,孔门四科中的第一科,也是最重要的一科,就是德行。德行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孩子从小诚信、爱众、亲仁,他就一定会有仁德,就一定是个有德行的人,别人对他一样也是“不忍欺”,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们为什么不走出“你不仁我不义,以牙还牙”、“不择手段,赚钱就好”、“老实人吃亏”的教育误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