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初涉职场的100个怎么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模块二 职前准备

6.你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吗

中国就业形势会朝什么样的格局变化呢?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近几年每年2400万的劳动力规模不会发生大规模减少的局面。就业形势如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需求的情况。2009年劳动力需求比2008年相对萎缩,就业压力比2008年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有关媒体上登载的文章表示,新的劳动合同法,包括即将出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条例等的实施,加上收入分配改革使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都会使企业用人慎重,尽量考虑用机器替代劳动力,一部分企业可能从中国转移出去,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减弱。新的劳动合同法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用工合同订立、加班工资、社保交费、工作解聘等方面做了对劳动者有利的规定,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任何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有其两面性。新劳动合同法以及即将出台的农民工社保条例,会使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成本上升20%甚至更高,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企业的成本也会不同程度地上升。劳动力成本昂贵,资本相对便宜,企业就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或者会转移企业到其他劳动力便宜的国家。

文章指出,劳动力就业的改善在于供给与需求两侧都发生变化。当然,从2009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一侧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压力减小。但是,劳动力需求一侧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第一产业土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党政事业单位已经很膨胀,需要改革精简压缩;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往外减出劳动力的压力,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几乎为零;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用劳动力相对减少;国内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涉及民生最重要的是就业,宏观调控最重要的则是对失业率的控制。需要果断地废除不反映真实情况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的统计,代之以全社会的抽样调查的真实失业率统计,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宏观和地方政绩考核指标,来衡量全国和各地领导工作,包括评估中央各部门出台各类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从制度上建立重视就业的机制。

文章认为,虽然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包含着正确的创业增加企业的思路;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思路较难短时期内改变,各地偏重实施的必然是增加财政收入快,扩张经济增长迅速,但容纳就业少的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战略;体制上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管制太严;而许多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收费罚款体制,却使能大量就业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难以发展;而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别是宏观调控银行资金紧张时,更是没有门路。总体上更谈不上对能增加就业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有什么特殊的支持政策。这种局面如果不加以改观,未来几年,在就业和社会安定方面可能会出现大的问题和动荡。

需要思考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就业的最基本的单元是企业,而且65%~80%的劳动力要在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就业。恶劣的创业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创业不活跃,没有显著地增加企业,甚至现有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生存都困难,可能在大量地倒闭,有关部门还说就业形势如何如何好,甚至统计数据也很乐观,不知道这些劳动力究竟在哪里就业了?

2009年要居安思危,从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出发,急需政府制定一个增加就业的总体战略,研究创业和就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创业环境究竟恶劣在什么地方,以此来制定专门的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改革和设计,出台相关配套和可操作的扶持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政策,把十七大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真正在体制和政策方面加以落实和实施。

百家争鸣:

1.简要分析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2.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中职生应该如何面对?

7.你会让孩子参加这样的实习吗

采访对象:小媛 旅游酒店专业 在京城某五星级酒店实习后离职

采访手记: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高、技校)在学制的最后一年或半年,都会安排学生出去实习,但是也有一些岗位不是专业对口的实习,而是做销售、服务或去生产线上当工人。如果你的小孩在这个学校读书,要去这样的环境实习,你会同意吗?

小媛所面临的状况在当前中职生实习就业中是普遍存在的;小媛妈妈的反应也代表了当前家长在对待这件事情上的通常态度。小媛本人的具体情况我比较清楚,她实习的这家京城有名的涉外五星级酒店与我校有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之前的动员中,我们根据市场调研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了宣传:旅行社方面如果做导游要有导游证,这是导游员的上岗证,而三年制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在实习开始时未满十八岁,不能参加考试;至于广为大家熟知的计调工作,是旅行社的核心工作,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处事能力;至于内勤,需求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满足那么多实习生的要求,在择优录用过程中肯定有人落选……而酒店行业与之相比,属于旅游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本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更何况在双向选择中,我们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选择的实习地点完全就是学生与家长的决定。

小媛实习的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来学校挑实习生时,说明了不同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前台的要求是身高1.65~1.70m,身材匀称,长相白皙;收银部门要求点钞技能好,有会计证;餐厅服务员对身高和长相的要求均降低了一些;要求最宽松的是客房服务。小媛与其他几名同学面试时顺利过关。在两个星期的培训结束后,小媛被分在餐厅实习。小媛的妈妈来到学校后情绪非常激动,边说边落泪,说:学校安排的专业不对口,旅游专业应该去旅行社,而不是去酒店端盘子。餐厅一直营业到晚上十点,孩子回家后已经快十二点,赶上节假日客人多的时候,如果动作慢晚饭都顾不上吃,病了也不能请假……

笔者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家长,非常理解为人父母的感受。刚开始我也不赞同专业不对口,因为我知道专业对口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现实生活并不是那么简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做如下分析:

(1)现在的中职已经不是我们上学时候的中专,在博士、硕士、本科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线的工作人员,包括服务员、售货员、技术工人,因为这部分人才是社会需求中处于金字塔的塔基部分,缺口最大。

(2)中职生所学的课程和大学生基本一样,比如旅游专业也要学习旅游概论、导游英语、服务英语等专业课程,为什么在社会上中职毕业的学生也有饭吃?这是因为中职毕业的学生多的是实际的培训,同时工资待遇要求较低,从而受到酒店的欢迎。

(3)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基本上学校只是中介,也想尽量给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但是这个毕竟太理想化了。比如会计专业,我们一年有90个毕业生,但是一个公司最多可以接纳4~5名学生去实习,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去做实际的会计,所以有人去了超市做收银员,而这些我们事先都是和学生沟通过的,如果她不想去也可以自己找实习的单位。我们的实习过程也是学业的一部分,学校有严格的制度可循,是有鉴定和考核的。

(4)现在出来读中职的学生有90%是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的,家长知道考大学无望,所以让孩子来读中职。据我观察,这些学生不是智力的问题,多数是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让这样的孩子早点接受社会教育,吃点苦,早点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5)中职毕业的学生还小,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在中职学习的专业未必最适合他们。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也有很多人从事的并非大学里所学的专业而照样做得很出色。我校毕业生中就有本来是学计算机的,但是他的社交能力很强,所以选择做销售;笔者在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因为喜欢做老师,后来选择的是教育。

(6)家长您是不是也有带病工作的情况?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为什么您能坚持的事情,在孩子这里就成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您所有的事情都能替代他吗?在您的精心呵护下,这盆温室里的花朵,还能经受社会中风浪的洗礼吗?

(7)动作慢吃不了饭了,可以有如下解决办法:一是自己买方便面解决;二是让工友帮忙打饭;三是找出动作慢的原因,以后加快点速度。

综合以上原因,如果您的孩子读了中职,被实习单位选中,为了让他早日成长起来,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如果我是家长,会选择让他去实习。

百家争鸣:

1.小媛妈妈的反应代表了家长在孩子实习问题上的何种态度?

2.面临上述情况你会做何选择?是选择坚持还是离开?说一说原因。

3.你认为中职生立足社会的“资本”是什么?

8.你了解计调工作吗

采访对象:小光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行社导游

采访手记:如果有人问旅游专业是学什么的?几乎90%的人都会说同样的话“做导游的啊”。我想说,其实学了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同学未必知道适合自己的岗位有哪些。尤其是计调,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计调是什么呀?”计调就是这么一个不为人所知,但在旅行社里又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一个职位,也是我们中职毕业生最容易上手的工作。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有个香港旅游团到北京,我准时在早上8点10分将客人接到宾馆,并安排他们吃早饭。吃过早饭后已经是上午10点钟了,可在此团的行程计划书中,安排客人12点半吃午饭。客人觉得刚吃过早饭,根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再吃一顿,于是要求将午饭时间往后延。此时我犯难了,计划书就是这样安排的,自己没有权利擅自更改,并且在新的导游员管理办法中,擅自更改行程是要扣分的。但不改吧,客人又不干了,本来嘛,这样的行程设计就不合理。最后没有办法,还是按照计划书办事,让客人又吃了一顿。虽然没有违反规定,但客人们都不高兴了,我都快冤枉死了。客人们都以为行程是我安排的,对我特别不满意,刚第一天就这样,以后这团就更不好带了。我真比窦娥还冤哪!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计调没做好。

何谓计调?

计调的工作听起来好像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很容易说明,这工作既有点像调度又有点像后援,当旅行社负责拉业务、组团的外联人员,把联系好的游客名单拿来时,之后的工作就交给计调了,他会负责这个团的行程安排、住宿交通的保障以及价格核算等。说得再具体一点,计调其实做的就是操作和联络工作。地接社方面也有专门的计调,他们就会具体到与航空公司联系机票、与酒店联系客房、派车接送旅客等。客人交给导游之后计调也不能闲着,随时都要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问题,直到把客人安全地送回出发地。

其实计调不仅仅是联络和协调,有关线路开发方面的事务也是他们的分内事。由于经常与各景点、地接社以及铁路、航空公司等联系,他们对旅游风向相当敏锐,在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后,他们就会随时调整重点推荐的区域。对于一些刚开发或者拟开发的旅游项目,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他们通常都会亲自跑一趟,详细了解这个景点的特色、安全设施、交通、住宿以及天气情况等,这也算是边玩边工作了,而且与旅游记者类似,玩的也都是“处女景”。当上计调经理后你就可以畅游四海了,而且景点还是免费的。当然,去的目的不仅仅是玩,还要随时搜集信息,其实也挺累的。

导游遭受的“不白之冤”

现在旅游市场经过整顿后,旅行社上层的管理步入正轨了,导游员行为也都逐渐规范了,但这中间的计划调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好多人说一个团队的好坏取决于导游,但说实在的,那只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还取决于计调的安排。一旦失误,许多环节衔接不上,导游就会遭受到一些莫名的冤屈。很多时候计调可以说是团队的命脉,因为在整个行程的安排中,游客几点到站、在哪儿接站、车辆的安排、什么时间吃饭、景点及购物的衔接,这些只有计调知道,而导游并不知道。细心的计调在导游接团前就应当详细地告知导游,以免出错。

许多行外人士甚至部分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在有关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投诉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员工的素质及服务态度造成的。但据有关资料分析,旅行社发生的服务质量问题,其根源很大部分可追溯到计调人员的操作上去。通常会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1)计调人员与销售人员的沟通有误。计调人员没有与销售人员充分沟通,没有充分了解客人的要求,诸如团队中客人的组成,客人对行程首站、末站的要求等。在操作中过多考虑了计调人员个人主观、甚至是想当然的东西,总以为这样安排,客人通常都不会有意见。结果“菜”是做出来了,却不合客人的口味。

(2)计调人员与接待人员沟通不足。没有完整、清晰、准确地向接待部门阐明接待的细则和要求,尤其在常规线路的操作上面,以为自已驾轻就熟而导致麻痹大意,认为不用说都明白了,结果,自以为是的主观臆断往往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

(3)对行程松紧安排不当。把行程安排得时紧时松,弄得客人时而疲于赶路,以到达某预定的酒店入住,时而又百无聊赖地在某餐厅呆上很长一段时间以便在该指定餐厅用餐。松紧不当的活动安排,容易导致客人体力分配不均,产生不安情绪,这样容易使客人对旅行社及导游人员的安排产生不信任感。

(4)对交通工具的监控不力。在用车方面向用车单位下订单时,仅就用车时间、接车地点、座位数进行落实,而忽略了车容车貌、车况的了解。在航空票务方面仅对票务中心报了计划,而忽略对机型、航空公司、航班时间等进行跟踪。

(5)对住宿酒店了解不足。预订酒店方面,仅强调了酒店的星级选择,而忽略了对酒店的位置、服务设施、周边环境、使用年限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或者说过于依赖接待社的安排,缺乏跟进,从而产生不良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见很多问题其实在计调操作过程中已经产生,到问题真正发生时,导游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已经不大,发生问题时,客人面对的是导游,可回旋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事实上,问题发生的根源是在导游的大后方——计调部的计调人员身上。可见,计调人员的作用在旅行社运作中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计调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团队运作是否顺利和成功。

也许有人会问,可以把计划交给导游安排吗?

这种想法万万不可,一旦由导游安排行程,而又没将行程内容告知旅行社,旅行社便失去了对导游的客观控制。如果有事找导游或者是团队里的客人,就可能找不到,但若是计调安排的,旅行社会根据行程在团队即将前往的地点给其留言,更重要的是便于对导游的掌控。如果导游将所有景点取消,全部都安排成购物,那岂不是坏了旅行社的名声?

计调岗位的实际情况

旅行社可以分很多部门经营不同的业务,每一项业务都有专属的计调,这样的计调虽然很幸福,工作不是很累,但是计调所学之专长太过单一,出了这家公司很难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到了新的公司还要重新学起。规模小的公司由于经营成本的问题,不可能雇用太多的计调。他们需要一个综合计调,也就是说这个计调需要同时掌握几种计调技能,需要在不断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中逐渐掌握更多的技能。计调是很多旅行社老总成长的摇篮,由于旅行社都不会给这样的计调太多的薪水,使其最终因心理失去平衡而另立门户,形成了现在很多的中小型旅行社企业。在小规模的旅游企业工作的计调是很辛苦的,首先正常的节假日肯定是别想了,劳动合同也不健全,工资待遇不会很高,做计调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外联、业务、导游等工作。由于计调掌握了几乎所有操作的底价,成本和利润就像小学生算算术题一样透明,公司盈利还是亏损一目了然。计调表面上好像受到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但只要是有心人总会有自己的收获。

计调人员的要求

一个管理严格制度完善的旅行社会对计调人员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

(1)业务熟练。必须对团队的旅行目的地情况、接待单位的实力、票务运作都胸有成竹。

(2)具有敬业精神。必须热爱旅游事业,计调工作应该说其实是很枯燥的,是由无数琐碎的工作环节组成的,没有敬业乐业的精神,是无法把这份工作做好的。

(3)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旅游是个一环紧扣一环的活动,而负责将这些环紧扣在一起的工作便由计调人员去完成。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票务、用车、接送团队等其中一环没扣好或没扣上,就会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乱的失控局面。

(4)精确的预算能力。必须要做到成本控制与团队运作效果相兼顾,也就是说,必须在保证团队有良好的运作效果的前提下,能在不同行程安排中编制出一条最经济、成本最低的线路出来。

(5)具有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旅游市场千变万化,计调人员必须要懂得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认真了解旅游市场、各旅游目的地的变化、各地接待单位实力的消长情况等,还要根据学习的收获,不断对工作进行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当今世界,旅游行业正朝着国际化、大型化、网络化发展,这是一个更强调服务个性化的时代,对旅行社计调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行社的计调人员能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否组合出更具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正日益成为旅行社之间竞争的关键点。

百家争鸣:

1.在看到本文之前,你对旅行社不同岗位的工作了解多少?

2.你喜欢做跟旅游有关的工作吗?

3.你如何看待旅行社的计调工作?

9.你愿意做酒店服务生吗

采访对象:娜娜 07届旅游酒店专业毕业生

采访手记: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有个行业是例外,那就是酒店。有些酒店不歧视户口,无论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酒店一样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你展翅飞翔,但是毕业生买账吗?

15岁的娜娜初中即将毕业,面临两条出路:一是放弃学业,跟村里的小姐妹们一道去南方打工;二是继续上高中,然后考大学。

两条道路前途难测,正在她反复思量,拿不定主意时,一张宣传彩页引起了她的注意。

宣传页印刷精美,绿色的草坪、喷水池,高耸的教学楼庄重大气……这所学校在北京,来河南联合办学。这个学校好不好,能不能上呢?

娜娜跟几个好伙伴商量,这时学校的校长告诉她们:这个学校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好,最重要的是学生都不愁找工作,没到毕业学生就被用人单位抢光了。娜娜暗自下定决心,就上这个学校的旅游酒店专业。

不料,她的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农村人对酒店有很多偏见,认为女孩子读酒店管理就是当服务员,吃青春饭而且干伺候人的活儿,低人一等。“幸亏当初坚持要来,不然,现在我也不可能在五星级酒店收银,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资也不低。”娜娜说。其实学校教会学生文化知识,给这些农村孩子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这里开始学会生存的本领,不论是旅游管理、英语还是饭店专业,都可以让他们展翅飞翔。

娜娜这种情况在实习生中占到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仍在少数。在与酒店实习的08届毕业生接触中,他们经常抱怨因为岗位缺人手,他们正常的节假日都保证不了,三个人的岗位两个人在做。酒店工作环境不错,四季恒温、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有涉外交往机会,工作、练口语一举两得;酒店不需要太高的技能,只要踏实肯干、耐心细致,晋升渠道顺畅,竞争相对公平……在我们眼中理应令实习生趋之若鹜的酒店,却非常缺人手,越是缺人越是留不住人,就如我们所接触的一些实习生……原因何在?

面对旅游饭店服务人员流动性过大这种现象,你认为症结在哪里?此现象应当引发我们何种思考?

前者题目比较大,不是靠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首先,社会全体成员应对服务业有全新的认识,学校应针对旅游市场人才紧缺情况,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其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尊重自己的专业选择,植根于旅游业,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再次,政府也应通过财政给予政策性优惠,鼓励更多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再就业人员投身于旅游服务的窗口行业,使发展旅游行业的战略首先从人才队伍上得到保证;作为酒店业本身应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聚集人才优势,这是刻不容缓的首要工程。

纵观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这是十分有市场前景的行业,有政府的支持,属于绿色无烟产业,有益于建设城市人文化优美环境。但是这样一个朝阳行业,员工的数量却有很大的缺口。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种。

(1)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是认为在酒店端盘子没面子。酒店属于服务性行业,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全社会对酒店行业的理解存在偏见,从事酒店行业常被认为是“伺候人”、“吃青春饭”的工作,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缺乏荣誉感。二是在目前城市居民普遍为独身子女的背景下,这种职业偏见的影响使得众多年轻人不看好酒店行业,大学生更是如此,就算是进入酒店行业的,许多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潜心做事,当时机成熟,就毫不犹豫地辞职,进入其他公司或企业。

(2)酒店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强度很高,工作没有常规性,非常辛苦,一线员工都要实行三班制,即使是管理人员也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一切都必须以顾客为中心。许多高素质的酒店人才不堪重负,最终离开酒店行业。

(3)酒店付给员工的工资相对偏低,而管理和要求相对较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18岁左右走向实习岗位,面对酒店高标准、国际化、严格到位的管理,低工资的回报,他们往往会选择工作相对松散、收入较高的行业,哪怕频繁跳槽也不在意,我们接触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从酒店出来后选择了练摊卖服装,收入是在酒店工作的三到五倍。

按照上述分析,是否这个行业真的是一无是处,不值得大家关注呢?我们不妨做如下分析。

过去我们有个观点是知识改变命运,社会发展到今天仅有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只有能力才能改变命运。而能力的发挥需要条件,把人才放到一个非常落后的机制里面,人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很难发挥作用。人才必须放在好的机制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国外公司与国内公司最大的区别,不是产品和质量的差别,而是产品和质量控制手段的差别,是企业机制的差别。从1982年半岛集团管理建国饭店开始,标志着中国饭店国际化的开始。为什么国际公司管理的饭店执行力这么强?综合竞争力这么强?为什么聚集了这么多高素质人才?除了品牌、人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它真正把饭店当做一个企业来运营,而且与国际公司的管理接轨,这很重要。而我们大多数饭店的管理机制目前还非常落后。大部分的饭店是国有背景或者是党政军的接待宾馆,或者是各企业的接待宾馆,并非按企业该有的先进机制运营。饭店的管理层次多,总经理没有自主权,在人、财、物上出现多头管理、责任不清,而且责、权、利不对等,考核权、管理权、分配权不统一。在用人上,先进的机制应该是既有约束也有激励,落后的机制则既没约束也没有激励,一定吸引不了人才,也提升不了人才。

国际化酒店管理在人才选拔上相对公平。在学历与能力哪个更重要的讨论中,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想在今后的发展上胜人一筹,除了努力提高各方面能力水平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一个不太注重学历层次的行业。而酒店行业是注重从基层开始积累经验往上走的,根据我们近十年来对毕业生进行的追踪结果反馈,在这个人员流动频繁的行业里,留下来的几乎都能做到管理层,而酒店的管理层事实上绝大多数也是从基层一步步提升上来的。相比其他行业该行业因为不牵扯到公共权力,所以托关系走后门到酒店工作的现象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为凭借个人实力升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对于踌躇满志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能吃苦,不妨到酒店行业一展身手。

另外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薪酬问题。在薪水方面,一名普通的服务生和一名高层管理相比,差别是比较大的。在北京上海,一名普通的酒店服务生月薪肯定是达不到5000元的工资水平,而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可以在这个工资线以上。其实这恰恰说明该行业入行的门槛比较低,而留下来的个个都是好样的。正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宽进严出,在冲击顶峰的漫漫长路上,无数人考过3门、5门就渐渐掉队了。刚开始时的昂扬斗志在一次次失败后逐渐丧失,最后拿到毕业生证书的人是被竖大拇指称赞的,文凭含金量高。这个行业亦是如此,基层人员流动越频繁,工资越不可能高,并且这种现象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不能得到缓解。因为有大批的实习生到酒店实习,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还有越来越多的大财团慈善机构无偿捐助贫困地区适龄青年到这一行业来工作……如果你耐得住寂寞,最终会成为真正的白领。

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妨把酒店行业作为未来事业发展的一个考虑对象。

百家争鸣:

1.你以前是否关注过酒店行业?对酒店工作有什么看法?

2.文中对酒店行业的认识是否有道理?说一说你的看法。

3.对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从事酒店行业进行优劣势分析。

10.不爱说话就不好找工作吗

采访对象:小菊 财务会计专业

采访手记:天性沉默的小菊,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会计专业。可是目前正面临就业的她非常苦恼,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难得的就业岗位,有那么多能言善辩的同学,她该怎么办?

虽然我来到就业班仅三个星期同学们就去实习了,但是我对小菊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她是我的课代表。三个星期以来每次在课前15分钟她准时到办公室帮老师取教案;她是学习委员,每天下课后请老师来签字;她还是一个踏实的学生,坐在靠墙边的位子上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这是一个认真、含蓄、能吃苦的孩子,教过她的老师都这么说。

在一次聊天中我才知道:她老家在外地,无北京市户口,与北京的孩子相比,觉得自己的嘴很笨,很多时候也非常羡慕那些能言善辩的同学,可是自己想学也学不会,在学校里无所谓,可是在工作岗位上像自己这样能行吗?

不善言谈的原因

所有因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困惑的人,他们共同的障碍就是“语言”。不少人在众人面前讲话会感到恐惧,甚至平时和同事说话都觉得困难,或许这是大部分沉默寡言的人的障碍吧。虽然他们也在试图学着能言善辩,但是似乎不见成效,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首先,他们的周围有很多天生就能说会道的人。面对这种天生的秉赋,后天的努力好像总也使不上劲。如果在谈话的开始阶段就失去主动权,当然没有机会使用那些学过的技巧了。

其次,他们很多时候无法控制谈话方向。沟通是一种权力,对话的内容与水平取决于彼此的权力对比,也就是说,地位与身份左右着话题的方向。与公司老总谈话时,你只能回答“对”。在没有具备相应的地位和身份的情况下,再怎么练习口才好像也无济于事。

在对话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变数,那就是内容。回想一下与别人的对话,留在记忆中的不是对方的口才,而是它所传达的内容。如果谈话的内容贫乏,即使长篇大论也无济于事,双方都会感到无话可说。

有些人认为,沉默的人因为在谈话方面有障碍,所以性格也会变得消极,凡事都不愿意挺身而出,因此得到上司赏识的几率不高,而往往会被归类于安静平凡的角色,甚至连自己都认为本身待人接物有问题。

上班族是否一定要能说会道呢?

权威人士认为“真正的成功人士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说出最得体的语言”,而并不是说只有能说会道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在工作中,不善言辞的人和能说会道的人相比几乎没有什么不利的方面,甚至还有优势。能说会道的人取得成功的几率可能高一些,但同时,瞬间失败的可能性也高,因为“言多必失”。与此相比,不善言辞的人则很少卷进是非之中,领导最信任的人大部分属于“蟾蜍型”——他们一旦闭上嘴后很难再开口。

在竞争中同样如此,沉默寡言的员工处于优势的情况会更多。由于无法洞悉沉默的人究竟有什么战略,对方常常会不知所措,连舌战也无法展开。不善言辞者只说有用的话,因此很少搬弄是非,从而不会因言树敌。

在服务工作或销售工作中沉默寡言会怎么样呢?

当然没有很好的口才很难轻易说服对方,但是,在商务交往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的态度和对待工作的心态。只要彼此展开交往,这种真实的态度马上就会暴露无遗,没有多少人喜欢与只会夸夸其谈的人保持长久的交往,而与沉默寡言的人合作从长远看无疑好处更多。对于他人来说他们关心更多的不是你的口才而是你的头脑和心胸,表现自己的方法是多样的,如果口才不好就没有必要苦练口才,而应该寻找其他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是诚实的态度,也可以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

因此人最应该尊重自己的天性,对于更喜欢倾听的人来说,何必一定要学会在别人面前说话的技巧呢?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沉默寡言的人所说的每句话或许承载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分量。只要对人际关系拥有自信心,只要坚持自己的方式,按照诚实与良知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就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好人际关系。

百家争鸣:

1.你是否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听一听同学们对你的评价。

2.善于言辞与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

3.你认为小菊这样的孩子在工作中“吃得开”吗?

11.如何使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采访对象:小婷

采访手记:身处职场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事情如此多,工作有千头万绪。每天总是忙碌而凌乱,有时忙得晕头转向,甚至将一些重要的事情忘记……对于初涉职场的你,可以试着规划自己的时间,试过之后你会发现,你“失去”的时间被找回来了。

2004年开始工作的小婷,目前在工商银行某营业部做柜员。像其他同学一样,她一边工作一边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成人夜大。性格急躁、做事干脆的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天哪,时间过得真快。”与单纯的学生身份不同,对于初涉职场的我们,事情陡然增多,每天感觉活得很累,工作辛苦却效率低下。怎样做才能使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是遥遥无期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我们在工作之初应具备科学规划时间和管理时间的能力。在一个人漫长而又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将自己的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效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话题格外有意义。

要想成为卓越的时间管理者,应当从如下角度尝试。

(1)拒绝小事的诱惑。工作中有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分心的琐事上了,这些是对你的生活没有任何积极影响的,比如在办公室和同事闲聊,在网上点击无聊的内容,清理办公用品等。虽然这些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它们占掉了你本来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通常,我们在做这些琐事时,是想逃避我们所面对的更重要也更困难的任务。有人曾说过,“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克服它你就会拥有一种从容安逸的生活,但如果你总是捡那些容易的事做,那你的人生将会举步维艰。”其次,要避免太多紧急事务。紧急事务很有诱惑力,因为完成它之后给我们感觉像是扑灭了一场大火。然而,虽然紧急事务可能带来短期的利益,但它们对于长期目标的影响却值得怀疑,减少紧急事务的比例,建议不要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天再做,可以列出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效用。每日做事清单、主要事务清单、项目计划表、一日计划表,不论使用哪种方法表格,计划是你最大限度发挥时间效用的关键。在做计划的时候要留有30%的弹性时间,用来应付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充分考虑到一天工作中断、分心或紧急状态。

(2)学会说不。为了完成自己预先假定的目标。我们要学会跟别人说“不”,这样才能腾出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聪明人应该学会对少数重要的事情说“是”,对许多不重要的事情说“不”,一些唾手可得的短语可以帮助你诚实礼貌地说“不”,如“我自己现在有许多事要做”,“我不是做这件事情的合适人选。”

(3)尝试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今的上班族,如果做得好可能得到晋升,如果做得不好可能面临淘汰。仅仅以“工作态度”评价人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反省自己,而不能一味埋头苦干,如果不加分析地工作极有可能做的是“无用功”。为了使自己的成绩最大化,我们工作时应注意如下内容。

第一,发现只有自己才能做的事情。谁都能做的事情,交给任何人都不会有问题,即使费劲做出来也不会“显眼”。如果是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工作,不论多么微乎其微,也会累计为“业绩”,而且还可以用较长的时间把它发展完善。如果目前工作中没有一件事是你自己才能完成的,那么你就应该紧张了。

第二,最好做一些让你感到吃力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别人可以做,自己最好也首先主动承担下来。它有可能是你第一次接触,特别是那些由于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谁都不愿意承担的工作,你不妨“死马当活马医”。如果成功了,是你的一大贡献;如果失败了,从中获得的勇气和经验也会成为你的成绩。我们同学可能经历的迫在眉睫的挑战就是在面试或复试中,面试官要求你完成一个非常有难度的设计任务,你应当做何反应?是的,要勇敢地答应下来,遇到问题再求助于你的同学或师长。

第三,可以尝试别人没能解决的“烂摊子”,特别是上司正为此事头疼的项目。这也是值得一试的工作。成功处理这些事情可以提高你在公司内部的价值,如果有机会负责这些工作,不仅能从琐碎事中获得解放,而且业务领域也会扩大。

百家争鸣:

1.怎样成为卓越的时间管理者?

2.如何在工作中避免做“无用功”?

3.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认为提高工作效率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12.如何把握唾手可得的机会

采访对象:小君

采访手记:机会来了,但是你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真正准备好,机会就会溜走;准备好了,迅速把握,才不会浪费机会。做任何工作都一样,要避免犹豫不决。

初涉职场的小君在一家企业做电话销售,工作中她拿起电话先做一个深呼吸,看看客户名录上有哪些名字,然后挑选半天,拨通一个客户的电话,简短地说明意图,对方说了一句:“对不起,我没有时间。”就挂了电话,她倍感尴尬,叹息道:“原来工作真的如他人所说,难做!”

后来终于有个别客户表现出购买的意愿,小君分别与他们约好了拜访时间。拜访第一位客户的时候,客户有一个会,请她等一等。她坐在会议室里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好不容易等客户开完会,谈了不到10分钟,客户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让她把资料先留下,等他回复。

在拜访另一位客户前,她特地跟客户打了一个电话预约,这次谈得还算顺利,但未曾想,客户的一个专业方面的问题把她给难住了,她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再想去另一位客户处,但是因为路上堵车,加上又不熟悉坐车线路,迟到了整整1个小时,客户只跟她谈了一刻钟就草草收场。

疲惫的小君非常沮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一个单子都签不成?为避免类似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做?

虽然小君遇到的是销售案例,而我们这里不是专门讲销售的,但其他工作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把握不好,机会便一次次从我们身边溜走。第一次给陌生客户打电话,犹豫和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拖延不做肯定会一事无成。电话是打还是不打?打给谁?客户要是不见我怎么办?犹豫、拖延……表面上看只是拖延了几分钟,但是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去抚平,或永远失去机会。因此,面对电话名单,就要挨个打下去,不要有丝毫的犹豫和疑惑。你的任务只是拨打下去,至于成不成那是下一步的问题。

对于小君而言,拜访客户应当离成交又近了一步,可她的几次拜访都毫无结果:出门前未再次确认与客户约见的时间;苦等了两个小时也未与客户进一步交流;自己未做应有的准备,面对客户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总之,都是因为准备不足造成不理想的结果。试想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执行力,客户如何能感受到你的用心,又如何为你浪费宝贵的时间呢?

可以说小君的不顺利是在一次次犹豫不决中,在一遍遍的疑惑中,在拖拖拉拉中丧失的,这又何尝不是你我的缺点呢?多少人在迟暮之年,回首往事,虽然心中有远大完美的理想,但是在一次次的犹豫和彷徨中,垂垂老矣终未有所成,丧失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如何避免这种“悲剧”在你我身上重演?其实很简单,要把握唾手可得的机会,不要犹豫,想到了就要迅速去干。

这是一个飞速变化的年代,如果不能迅速应对变化,我们就容易损失很多。我们很希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种精神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你希望和时间赛跑,就不能追求太完美,更不能等待完美了再去行动。对于个人而言,一个办事过于仔细的人,其思想往往是刻板、守旧的。而讲究效率和速度,尽管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但总比失去机会要好。这和“不去尝试可以避免失败,但却永远没有成功”是一个道理。现代企业更需要的是效率和创新,与其想着如何避免走错,不如去想如何走得更快更新。我们做事情时,应将所有的行动计划与方案,进行快速加工,快速完成,形成一套计划和方案。

缺少创新精神,喜欢循规蹈矩,按规律、按模式做事的人,往往喜欢在做一件事前,都列出计划和方案,做可行性分析,然后决定是否去做。诚然有计划和方案是好的,但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需要有一套计划和行动方案。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公司总裁帕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公司从来就没有什么五年计划、三年计划,我们也没有战略规划小组。”按照我的理解,这里传递的精神是:随时随地做出快速判断与决定。与之相似,在日本某些企业,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用人怪招“选用字迹潦草的人”。企业的观点是;如今技术革新越来越快,如果考虑好了再做就晚了,边想边干的人,其字迹必然比较乱,求职考试的答卷让人一点也看不懂是不行的,但是稍微有些乱是没有关系的。办企业、干工作都是一样,要求效率,效率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当然,还要把事情做到位。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架飞机在大雾里,不幸撞到了山上,于是成群的记者冲向深山,大家都希望能够抢到头条新闻。其中,有一位广播电台的记者抢占了先机,在电视报纸都没有得到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他却做了连续十几分钟的独家报道。原来没到现场之前,他就事先请司机占据了附近唯一的电话亭(当时还没有手机这种通信设备),然后打电话到公司,假装有事通话的样子,当他做好现场录音后,便立刻跑到电话亭前,虽然已经有好几位记者在等着,但他把录音机交给了司机,通过电话对全国听众做了现场报道。在这些记者中,就这件事情而言真正做到位的只有这位记者。处理同样的问题,完成同样的任务,不同的执行者会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很多人都能把事情做对,但真正能够把事情做到位的人会在更短的时间用更少的成本第一次就做对,从而获得更加完美的结果。做对是对我们起码的要求,做到位却能使你更具有竞争力。

百家争鸣:

1.简单概括小君一次次“错失良机”的原因。

2.对于文中所提到的做法,你是怎么看待的,说一说你的看法。

13.捡垃圾捡出的美差事

采访对象:小宏 洛阳市第四职业高中学生 06级机械班学生

采访手记: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干体面的工作,但是有这样一个年轻人,独辟蹊径选择了大家都不喜欢干的捡垃圾的工作,并且因为工作出色,为自己打开另一扇窗。这戏剧化的一幕就发生在小宏身上。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作为当事人他说起了自己刚开始实习的经历……

今年暑假,我校80名同学在广东东莞某电子厂进行暑期生产实践活动。首先我们要过三关:第一关是体检,结果表明,我们身体健康;第二关是军训,我们个个遵规守纪,严肃认真;第三关是分配岗位,同学们站在广场上,由各部门的科长、领班现场面试。

我站在大家中间,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期盼着领班及早发现我,叫到我的名字。第一批,十几名身体壮实的同学被选走了,他们被分到了“烧机房”的岗位上;第二批,五名聪明漂亮的女同学被选中了,她们要做品质检验员……等待是最让人焦急的一件事情,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耐力是有限的呀,我默默地祈祷着。突然,我听到一名科长在大声地问:“哪位同学愿意捡垃圾?”“我去”,我大声回答着站了出来。科长说:“这活又脏又累又没面子,你乐意干吗?”我说:“乐意干”。就这样,这位科长把我带走了,将我带到生产线上,交待了每天要干的具体工作。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今天我怎么选择了捡垃圾的工作?但最后,我还是下定决心,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这项工作。

捡垃圾,其实很简单,也没什么丢面子的。我每天推着车子,将各条流水线上的员工们拆下来的包装箱收集起来、拉到仓库里,一天下来,最多拉4~5趟,也不累。于是,空闲的时候,我就拿起苕帚,将车间的卫生整理一下。我的一举一动,都被科长看在眼里。

实习的第六天,科长突然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从今天起,你不用再捡垃圾了,你到清洗房工作。”清洗房的任务是将流水线上员工用过的沾满松香的制具放入自动清洗机内清洗干净。在这里工作的有一位老师傅、一位全能员,加上我一共三个人,办公室内有空调、茶水,全天的工作加起来,不到四个小时就干完了,活不累,休息时间充足,是大家公认的美差事。这项工作,我一直干到实习结束,同学们都说,我的美差是捡垃圾捡来的。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社会工作岂止是三百六十行。伴随着分工的不同,各项工作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是不一样的。从古至今,均存在着对各种工作的不同认识,同时将工作与面子联系在一起。

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各种社会工作,均需要人来做,也都有人在做。人人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有工作干,人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干的工作。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学生或者是毕业生,在选择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合法、有发展空间、符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切忌将面子与工作联系在一起。

大家都听说过博士生从清洁工做到总经理的故事。小宏也从捡垃圾的工作中捡出了一个美差事。因此,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千万要放下面子。

百家争鸣:

1.想一想,如果你是小宏,会主动选择“捡垃圾”的工作吗?

2.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你首先看中的是哪些(兴趣、爱好、收入、地位等)?

3.小宏因为捡垃圾捡了一个美差,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14.如何看待实习中的“跳槽”

从2007年6月15日安排实习,到2008年2月15日开始进行普查,8个月过去了,有25.28%的学生在原单位工作,说明他们对所在单位的环境、工作、生活、待遇等比较满意;65.17%的学生已经跳槽,帮助他们跳槽的有老师、父母、亲戚、同学,少数学生利用了中介机构,只有不到10%的学生是自己通过招聘跳槽的,其中,有的学生连续跳槽多达3~4次。跳槽表明学生在进一步选择工作,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学生已经学会了利用不同途径去选择新的工作。

2008年3月13日,学校就业办将在家的17名学生召集到学校,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大家从回家的原因、目前的感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周华说:“我被学校安置到某公司做调片员,晚上10点才下班,家人担心我的安全,干了一个月,家人不让干,就辞职了”。王鹃说:“我被学校安置到广东某厂工作,工位是粘电脑的保护膜,月工资1500元,2007年12月,因想家辞工回家。”庞有德说:“我被学校安置到郑州某厂操作磨床,月工资700元,工资太低了,所以干了40多天就辞职了。老师又把我安排到洛阳市某工业园爱力德压力厂工作,主要干点焊,火星把衣服都烧破了,我怕烫伤皮肤,所以就辞职了。”王威说:“我被学校安置到广东东莞某科技园PCBA部工作,因工作时间太长,受不了厂方严格残酷的管理,所以辞职了。”刘乐说:“我被学校安置到广东东莞某科技园PCBA部工作,干了三个月,挣了将近4000元,由于在工作时不小心烧坏了CPU,被工厂开除了。”袁明说:“我被学校安置到广东东莞某科技园PCBA部做目检工作,月工资1400元,我觉得很累,坚持干了4个月,我担心身体健康,就不干了。刚回家时觉得很美,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找的工作不是太累就是工资太低不想干,没事干就看电视、上网,妈妈天天嘟囔我,心里烦死了。”……17位同学,离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目前的处境一样,因此,学校决定重新为他们安置实习工作。

实习安置是学校的事

2007年,教育部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办法”指出: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共同制定实习计划。

上述调查表显示,当前职业学校在安置三年级学生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不稳定,学校缺乏系统管理等。

实习安置是学校的事,对实习学生进行系统管理是学校的事,学校责无旁贷。2008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实习学生进行学分制管理,与学生的毕业直接挂钩。希望随着学校管理措施的完善,更有利于学生的实习稳定,为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

有的学生认为,第三学年学校为他们安置了实习单位,有了工作,能够挣到工资,他们就算是就业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安排了实习,但他们的学习时间还没有结束,还没有领到毕业证书,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学生。

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已经把他们作为普通员工来对待,安排有具体的工作岗位,承担着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享受着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它们要服从企业的管理,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学生的角色事实上也在发生着变化,顶岗实习期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

随着角色的变化,学生应做好心态调整。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的前奏,学校是在调查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进行实习安排的,有意将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选好自己的就业方向,确定自己的就业范围、就业岗位,顺利实现就业。因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如果感觉所在的实习企业符合自己的就业意向,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就要及时与企业签订合同,为实现就业打下基础;如果感觉所在实习企业不符合自己的就业意向,不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就要及时与学校联系,调换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学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岗,调岗能力也是就业能力的一种体现。个别学生怕苦怕累,实习一段时间后,擅自辞工回家休息,这是一种不遵守学校实习制度的错误做法。不进行顶岗实习和完不成实习任务的学生,不能毕业。

就业能力就是自己找到工作的能力。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百家争鸣:

1.通过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到何种信息?

2.你如何看待同学们所说的辞工的原因?

3.你希望在实习期间,老师和学校给你怎样的帮助?

15.如何做好第一天的工作

笔者手记:刚参加工作或刚到一个新公司的人,常常有一种不安全感,总是考虑,别人会怎样看我?我能和同事们相处好吗?能够得到老板的赏识吗?在就业形势尤其严峻的今天,实习期对每个员工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它直接决定了以后能否被心仪的公司留用。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可能是你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你应当做何准备呢?

首先,仔细挑选自己的服饰。在面试时,你可能已经接触过公司的环境,了解了那里的着装要求。在着装上不同行业存在差距,如在银行和保险公司上班着装一般比较庄重,在时尚行业企业一般可风格多样化。但是无论怎样,要与周围环境相吻合。

无论如何不能迟到。在上班的第一天无论如何都不能迟到。虽然在面试的时候去过公司,但你可能不知道每天早高峰的时候可能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因此,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从家里出发到单位。不迟到的概念不是卡点到,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上班时间要求不尽相同,你掌握的基本原则是在团队里不要做最后一个到岗的。

布置好工作环境。上班第一天很重要的事就是布置工作环境。应当注意两点:首先,收拾好你工作用的办公桌,不要在桌面上堆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其次,可以按个人喜好布置工作环境,但不要过多地把与工作无关的东西放在办公室。

先想后问。当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时,问题就接踵而来,此时需要同事们帮助来解决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不能期望同事无休止的帮助,上司和同事们不可能撇开自己的事情专门帮助你。要知道,人们尤其会在第一个星期考察新员工处理事务的能力。谁能够更灵活地独立处理复杂情况,谁就可能得到晋升。尤其在上班第一天,上司和同事会用挑剔的眼光审视你。因此,在你问问题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处理。确实需要请教时,我们建议把问题写下来,等同事有时间的时候再请求帮助。在对方解答时最好做记录。

有问题可以请教领导。有问题时除了请教同事,还可以请教你的领导。不要对领导怀有畏惧心理,发怵与领导谈话。定期与老板交流可以使他对你留有印象,否则可能你来了很长时间领导还对你不熟悉。有困难要敢于向领导请教,不要被动地等领导来询问,从而表现出自己是一名热情、有勇气的新员工。虽然领导日程安排很繁忙,但不要就此放弃,要尽量寻找机会与他交谈。但要注意不要把领导作为诉苦的对象。比如你与同事发生了矛盾,不能一股脑儿向领导倾诉,否则会给领导留下不能与同事处理好关系的印象。

百家争鸣:

1.你以往是否有过打工的经历?第一天上班时你是如何做的?

2.文中所提到的准备工作你觉得有必要吗?说一说原因。

3.你认为如何给领导和同事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