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易于掌握、使用方便、体系结构开放,能够绘制二维与三维图形、标注尺寸、渲染图形及输入/输出图形等,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
AutoCAD 2009中文版是AutoCAD系列软件中的最新版本,它贯彻了Autodesk公司一贯为广大用户考虑的方便性和高效率。AutoCAD 2009软件拥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高的精确性,新增或增强了用户界面、快速属性、图纸布局的查看、快速浏览器图层、动作记录器、快速访问工具栏、三维导航工具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绘图工作效率。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学习,笔者花费半年时间写作了本书。本书全面地介绍AutoCAD 2009辅助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并以大量生动典型的专业机械、建筑等图例来讲解AutoCAD辅助设计与制图的方法和技巧。本书的目的是力求让读者能够独立设计和绘制图形,并能配置系统,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本书特点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首先让读者了解AutoCAD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安装和启动AutoCAD的方法及图形管理。读者在掌握图形管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二维图形的绘制编辑、图层和标注、图形的打印输出、三维图形、AutoCAD的Internet技术、系统设置及二次开发,从而可以边学边练,更快地掌握AutoCAD的各种知识。
技术全面,内容充实
本书的作者均有数年实际使用和编写AutoCAD的丰富经验,在查阅了相关行业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AutoCAD 2009各项功能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全书基本涵盖了AutoCAD的各个功能,从图形的绘制编辑到系统的设置,再到AutoCAD的二次开发均做了详尽的介绍。
案例精讲,符合实际
本书各个知识点的功能均通过内容和具体实例的双重讲解,内容方面力求详尽明了,实例力求实用,有针对性、代表性、专业性。书中所举出的实例主要来自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造型设计、建筑等AutoCAD应用比较广泛的行业,大部分为简化了的工程实际图形,因此针对性强,能使读者在学习和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AutoCAD的各种工具,快速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代码规范,注释丰富
本书所涉及的命令行输入提示及程序源代码层次清楚,并具体讲解各步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各个命令的执行流程。
附带光盘,内容丰富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和操作,书中实例所涉及的全部源文件(*.dwg、*.txt、*.lsp等)及大部分的实例Flash动画均收录到配套光盘中,读者在学习时可以方便调用。
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为6个部分,从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开始,通过知识点和具体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述AutoCAD在二维、三维、网络、系统设置和二次开发等各方面的功能及其应用知识:
第1部分(第1~10章)为AutoCAD 2009基础篇,介绍AutoCAD的基本功能、绘图、编辑等操作,具体内容包括AutoCAD 2009入门基础、AutoCAD基本操作、绘制基本图形对象、图形设置与显示控制、对象选择、编辑二维图形对象、创建复杂图形对象、图形高级编辑、查询与对象特性、AutoCAD 2009二维图综合应用实例。
第2部分(第11~20章)为AutoCAD 2009应用提高篇,介绍AutoCAD的图层、文字、表格、块、外部参照、布局、打印等知识,具体内容包括对象的基本特性、文字和表格、尺寸标注、属性与数据提取、外部参照与光栅图像、AutoCAD 2009与其他程序的数据交换、设计中心和工具选项板、实用命令与工具、布局与打印、二维图形绘制。
第3部分(第21~27章)为AutoCAD 2009三维绘图篇,介绍AutoCAD的三维绘图,具体内容包括等轴测投影、三维绘图基础、创建三维曲面模型、三维曲面模型的编辑、三维模型的查看、三维模型的着色与渲染、AutoCAD 2009三维图综合应用实例。
第4部分(第28~32章)为Internet及系统设置篇,介绍AutoCAD在Internet中的应用及系统设置,具体内容包括AutoCAD与Internet、AutoCAD系统的环境与设置、外部命令和命令别名、脚本、放映、线型、图案填充及字体、自定义用户界面。
第5部分(第33~35章)为AutoCAD 2009二次开发篇,介绍AutoCAD中,系统与命令的二次开发,具体内容包括AutoLISP和Visual LISP、VBA程序设计、ObjectARX。
第6部分(附录A和附录B)为附录,分别为AutoCAD命令一览表和AutoCAD常用快捷命令,方便用户参考、查看。
读者对象
◆ AutoCAD初学者
◆ 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
◆ AutoCAD设计爱好者
◆ 社会培训班学生
◆ 广大设计、开发工作人员
本书由长安大学刘长江等编著,其中第1~7章由刘长江编写,第11、15、19章由张军华编写,第22、25、26、33、34、35章由冯玉荣编写,第23、24、27、28章由王晓楠编写,第8章由任怀斌编写,第9~10章由梁建国编写,第12~13章由江龙进编写,第14章和第16章由郭艳玲编写,第17~18章由陈通编写,第20~21章由段涵编写,第29~32章由赵华编写,附录A和附录B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继霞编写。其余参与编写和进行资料整理的人员不再一一列举,在此对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虽然经过再三勘误,但书中仍难免有纰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