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了解股市中的主力
股市里不但有主力,而且还有不同类别的主力。中小投资者入市之初,就应该对主力的定义和分类有所认识,了解他们的特征,以便在遭遇不测时,能趋吉避凶、化险为夷。
一、主力的定义
主力,是指能够操控股票走势和股价涨跌的实力资本。主力一词,相对于以往庄家的称谓,有更为广泛的意义。随着国内股市不断发展壮大、股票数量的大幅增加、监管的日益规范化以及超大盘股票的增多,传统意义上单一控盘的庄家已是日薄西山、难以为继。在今天2000多家公司的股票中,符合传统庄股特征的股票已是凤毛麟角。那么庄家和庄股都被消灭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资本的逐利性、嗜血性、贪婪性决定了这类资本不会离开证券市场,起码不会长期离开这个市场。
庄家如果不思进取、不图创新,就必然会被这个市场所淘汰。庄家与庄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已经与时俱进、进化升级,如今市场上的各类主力岂不正是庄家的化身,只不过现在主力的运作更加高明、多变而难以辨别。同时随着市场整体市值的日益庞大,以往个别庄家启动指标股遥控大盘指数的现象,已经难以出现。在股票市场的零和博弈中,传统意义上的庄家所面对的和最主要的博弈对象,是中小投资者;而如今的股票市场中,则形成了多方博弈的局面,不但是主力和中小投资者之间,主力之间也同样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血肉搏杀。
在以往的书籍报刊中论及庄家和庄股时,经常见到类似“该股的多个庄家”等字眼。殊不知庄家一词出自赌博术语,意指能够掌控全局的一方,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变为了“该股的多个掌控全局的一方”,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在股票市场上,庄家的概念应该是指对股票有高度控盘的一方,如果有多个实力资本同时进驻一只股票,就很难出现某一方高度控盘的局面,这时我们可以称之为“该股的多个主力”。这种多方实力资本同时进驻一只股票的情况,现在最为常见,也是现在的主力资金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之一。这些主力之间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但有合作也有斗争。比较常见的是同一体系的基金在某一只股票上的合作关系。例如图1-1的2011年重庆啤酒的十大股东中,有五家大成系基金先后入驻该股。
图1-1 重庆啤酒十大股东
实力资本想成为市场中某只股票的主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绝不会像部分中小投资者一样,看看F10、分析下K线图就确定买入对象。实力资本在入驻目标股票之前,通常都会有以下的准备工作。
1.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趋向
实力资本成为主力,有着一系列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分析和论证的过程,而国家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对应的经济政策,无疑是其中重点分析和论证的对象。一国经济是处于稳定增长的势头中,还是正处于不断衰减、内外交困的情形里,对股票市场的不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直接决定实力资本的入场与否。同时国家经济政策是从紧还是宽松,以及之后可能出现的趋向性变化,也是实力资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实力资本一般都有自己的专业分析、调研团队以及宽泛的信息通道,在分析和调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向时,都拥有中小投资者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其往往在中小投资者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尚未完全明了、市场仍旧沉浸在一片悲观的氛围里时,便悄然开始实施自己的入场计划;或在市场依然处于歌舞升平之际,开始减仓出货,如图1-2所示。
图1-2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选择炒作对象和炒作题材
在选择炒作对象时,行业分析就是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之后另一项重要的任务。选择在今后的年份里有优异性表现的行业及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个体,是实力资本要做的事。不同的实力资本有不同的选择对象。有以成长性、低估值为对象的长线主力;有以投机性炒作为对象的短期套利资金;还有的实力资本善于运作资产重组类的股票等。选择炒作对象后,实地调研以及和相关上市公司达成某种默契关系,就是之后一系列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选择炒作对象时其涵盖的概念越丰富、题材越新颖越好,市场的认同程度越高,未来的炒作越容易成功!股市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双方交战的胜败与否,除了客观的力量和悬殊的条件外,最主要还在于是否顺应市场潮流所向。自古以来,敌我双方对垒,欲攻之取之,必先找出一个攻击对方的理由,这就是古语常说的“师出有名”。用到股市上,也就是想炒作某股,必定要设计好炒作的理由,这也正是题材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没有题材,主力也可以制造题材、设计题材,只要能被市场认可就行,这其中上市公司的配合则必不可少。如图1-3所示,市场较容易认同的题材往往炒作起来事半功倍。
图1-3 炒作题材
3.市场的氛围和进场时机
单一的实力资本虽然对比中小投资者有着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但在整个资本市场的汪洋大海里,仍旧显得较为渺小,是无法和大势相抗衡的。所以市场的氛围、市场的运行趋势对实力资本选择进场的时机有着至关重要的提示作用。实力资本通过前期的分析论证工作,往往会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行情还处于惨淡阶段以及接近趋势拐点时,从容布局、低调介入。如图1-4所示,实力资本对进仓时机的把握往往领先于市场的投资大众。
4.具体实施计划
具体实施计划包括资金筹备与分配、账户的设立等。
(1)资金筹备与分配
在资金筹备这一点上,各类主力有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公开发行是其筹资的主要渠道,而对于一些非主流的灰色实力资本来说,除自有资金外,还包括: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及上市所募资金、企业年金、民间借贷资金,以及从银行或信托公司经过反复担保,曲线流入的资金等。
实力资本根据资金不同的来源,而采取相应的分配策略:比如对存在不确定因素较高的资金,一是限定其在整个资金链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在分配和使用上主要用在兑现能力较强的拉升、洗盘等阶段;而对于稳定性较好的资金,则主要用于建仓和锁仓等方面。
图1-4 市场的氛围和进场时机
资金的筹备及分配,对于实力资本成为主力后的整个运作股票的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历年市场中因主力资金链断裂,而引发股价崩盘的例子,并不少见。如图1-5所示,合金投资的庄家因资金链断裂,股价遭遇到了连续性的暴跌。
图1-5 庄股的资金链断裂
(2)账户的设立
根据中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做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鉴于这一规定的限制,实力资本想成为某股票的主力,仅仅一个账户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在之后的股票操作中,出于技术方面的需要,采用多样的形式,收集不同地域、不同姓氏的身份证设立分账户,采取多个账户分仓操作,是实力资本必然的选择。
实力资本进场成为主力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极为漫长的(少数投机性资金的短期套利行为除外)。一般都经过“吸筹建仓→洗盘震荡→试盘→拉升→出货”等几个阶段,这期间会出现多次洗盘和拉升,而且出货并不一定在最后阶段。出货的过程是庄家获利的关键,也是决定庄家坐庄能否成功的命门。有些时候拉升和出货是很难完全区分开的。再比如试盘,也是存在于多个阶段,主力机构在进庄之前,也往往通过试盘来测试目标股盘中的情况。投资者对此应该有较清醒的认识。如图1-6所示为华夏银行该股主力运作的整个过程。
图1-6 主力操作全景图
二、主力的分类
部分中小投资者炒了好长时间的股票,居然还认为股票涨跌是所有投资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因为中小投资者的无知,才直接导致资金被主力所吞噬。所以中小投资者要进一步认识股票市场上的这些主力。
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主力或者说庄家历经变更,按其主要资金的来源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基金
基金的种类繁多,很难一一详述。以其募集方式的不同,可粗略分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社保基金。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基金资产总规模为2.44万亿,基金以其整体家数和资金量,在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图1-7所示为基金列表。
图1-7 基金列表
(1)公募基金,其投资目标和投资方式以及市场调研、评判、研发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小投资者拥趸的对象。但基金因其管理人员良莠不齐,各家基金公司的市场表现迥异。有因业绩卓越、职业道德良好而为市场追捧和赞誉的,亦有道德败坏、私营老鼠仓而为人们所唾弃的。近年来,公募基金整体表现给人以呆滞、缺乏灵活性的印象(当然,不能排除其中的佼佼者,有着优秀的市场掌控能力)。更有把公募基金仓位的高低,作为大盘涨跌信号的,而且准确度颇高,例如,2009年,公募基金平均仓位两度达到88%,分别出现了“7·29”和“11·24”的两次大跌,中国证券报率先提出了“88%魔咒”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基金平均仓位屡成可供参考的“反向指标”,尤其是当基金仓位接近或达到88%时,意味着基金后续弹药不多,市场可能会面临见顶下跌的风险。
另外,公募基金有资产仓位的限制,如股票型基金,要求其60%或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如果遇到单边下跌行情,股票型基金减仓也只能减到持仓的60%为止,受制于契约也不能空仓,只能忍耐基金净值不断亏损。
(2)私募基金,是指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以合同进行约束的契约型投资基金,二是以参股公司的形式设立的公司型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在募集对象上,只面对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往往是富人的游戏场。私募基金一般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缺乏制度性规定,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高回报的机会也更大,市场生存能力整体好于公募基金,但其暧昧的市场地位、资金总量以及影响力,还是难以和公募基金同日而语。由于其隐蔽性和存在的监管制度的空白,私募基金是股票市场中最为神秘的一股资本力量。
(3)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一般通过选定的基金作为管理人,并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而进入股票市场。社保基金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首要目的,对于投资的绝对回报要求并不高,这也使其通常能够成功“逃顶”、“有点收益就满足”,而不会像某些公募基金一样,迫于绝对收益的需要,硬挺着高仓位或是铤而走险按兵不动。社保基金的“超强”投资技巧还表现为社保基金理事会能密切跟紧国家的重大政策走向,由于信息来源丰富、权威,他们对于市场的方向性判断,显然要胜出公募基金一筹。社保基金的入市和逃顶,往往代表着市场低点和高点的形成,中小投资者往往将社保基金作为进出市场的参考目标。如图1-8所示,威创股份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三家社保基金入驻。
2.保险资金
1995年以前,保险资金只能存银行;1999年10月,保险公司被允许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资本市场,但比例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2004年10月,保险资金直接获准入市,险资可以投资股票的上限为5%;2007年在大牛市的激励下,险资投资股票比例上限被放宽至10%。
图1-8 社保基金集中持有的股票(威创股份)
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社保基金某些部分很类似,限于政策和制度的压力,其一般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逐鹿于野、适者生存的情况。如图1-9所示,广东榕泰十大流通股东中有六家保险资金入主。
图1-9 保险资金集中持有的股票(广东榕泰)
3.券商自营资金
券商自营资金,是指证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用于买卖证券从而获取利润的自有资金。在我国券商自营专指证券公司为自己买卖证券产品的行为。买卖的证券产品包括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股、基金、认股权证、国债、企业债券等。
券商自营资金,和私募资金极为类似。但券商自营资金的表现并不是都很理想,遭遇熊市下跌其也很难逃脱亏损的下场。例如,2011年年末,某文章题目为《券商自营折戟2011:越跌越买越受伤》,文中详述了券商自营在2011年的下跌市中所遭遇的亏损情况。如图1-10所示,燃控科技十大流通股东中有六家券商自营资金入主。
图1-10 券商集中持有的股票(燃控科技)
4.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QFII名录》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QFII家数已达113家,成为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实力不可小觑的一支资本力量。QFII的投资价值取向具有相对一贯的风格:其往往关注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或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公司的股票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其他市场是无法买到的。另外,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宏观经济大幅波动所带来冲击的消费、资源、物流业以及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上市公司,也是其一贯关注的领域。QFII的这一择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由于新兴市场经济起伏较大而采取了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
5.隐形资金
这个类型的资金最为高深莫测。资金来源不明、操纵者不明,其运作特点以“快、短、狠、准”著称。快,是指其建仓、拉升、出货,几乎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短,是指其整个运作过程一般都在10天至3个月内即告完成;狠,是指其建仓、拉升、出货阶段,往往会出现连续的涨停板或跌停板;准,是指其选择的对象,往往都精准地切中市场的炒作热点。之所以称其为隐形资金,是因为其神秘性,也因为这类资金多数见不得光,往往是洗黑钱的资金集团或者市场游资等类型。
隐形资金在发起进攻时往往会竭尽全力、凶顽异常;撤退时疾如闪电、瞬间消亡,投资者对其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主力的类型除了按以上的方法进行划分外,还可以按照持仓时间的长短分为:短线主力、中线主力、长线主力。按照其目的和风格,可划分为:任务型主力、投资型主力、套利型主力、游击型主力。
(1)任务型主力
是指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而入场操作的资金。如图1-11所示,在市场疲弱时因汇金出手买入蓝筹股的救市行为,引发了大盘一波反弹行情;另如某上市公司为增发成功,而调动资金拉抬股价的行为等。这个类型的主力行为,往往不具有连续性。
图1-11 不具有连续性的任务型主力的操作
(2)投资型主力
是指以价值评估为主导,寻找低估值高成长的个股低位吸筹、长期持有。通过辅导、辅助上市公司获得持续性增长,从而获得长线投资利润。这类主力的运作风格较为温和,同时持续性较好,是中小投资者最理想的跟踪目标。
(3)套利型主力
是指以中短期获取超额利润为目标的主力资金。经常围绕股本扩张、资产重组、热点题材、投资盲点而迅速掀动市场炒作热潮,并从中获取超额利润。这类主力多以小盘股、次新股、亏损股、题材股等为炒作目标,极少涉及大盘股。
(4)游击型主力
是指以短期的炒作攫取暴利为主要目标的主力资金。这类主力通常都具备灵敏的嗅觉、迅捷的反应,能够及时发现和挖掘市场的炒作动向和即将兴起的热点板块。通过快速的建仓及时进入阵地,在市场尚未做出应对时,短时间内迅猛拉升股价并寻机获利撤退。这种类型的主力往往通过一些咨询机构的宣传,来诱导中小投资者追涨以配合其炒作和出货。如图1-12所示,东信和平包含涵的众多题材,为主力炒作股价的行为提供了极佳的便利条件。
图1-12 游击型主力的炒作
三、主力的行为特征
通过前面对股票市场上主力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相关了解后,我们还需要对主力的行为特征,做更深入的探讨。分析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行为节奏、手段以及目的,使我们与主力同行时知道哪些是陷阱,哪些是必须抓住的机会。
主力的行为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制造热点概念,渲染炒作题材。
(2)提前获知重要信息,并通过媒体散布虚假消息。通常会联手上市公司,通过运作股价获取暴利。
(3)资金在低点买进时,能有效控制平均买入成本。
主力可以通过虚假挂单、非理性交易等手法,来调控股价的涨跌幅度和频率,让股价的走势符合自己的操作意图,达到低价买进的目的。
虚假挂单,是指主力在买盘或卖盘上故意挂上较大的买卖单,其用意并不是让这些大单成交,而是通过这些大单影响投资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达到自己出货或吸筹的目的。
(4)资金在高位卖出时,通过对敲制造骗线,烘托继续上涨的假象。
所谓的对敲,是指不转移股票所有权而自买自卖的一种虚假交易行为。主力通过对敲可以制造成交活跃的假象,用以吸引市场资金跟风操作。对敲的种类分为:单账户的对敲和多账户之间的对敲。单账户的对敲行为容易被监管部门发现,主力一般都采用多账户交易,这些同属于一个主力的账户之间的对敲,其隐蔽性相对较高。如图1-13所示的旗滨集团,该股有主力资金通过对敲减仓的情况。
(5)控制个股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节奏。
1)逆市运作。大盘大跌,主力股横盘;大盘小跌,其上涨;大盘企稳,其率先上涨。
2)大环境不佳,大盘下跌趋势,主力股往往会在60日、120日、250日均线等重要的支撑位上企稳盘整,等待大盘回暖。
3)突发性利空的打击下,主力股往往当日波幅极大,收盘时多能平盘或逆市红盘报收。
4)主力股上涨时气势恢弘、高举高打,遇到重要的阻力位等关口,绝不拖泥带水,往往一蹴而就。
图1-13 主力的对敲
5)主力股洗盘手法凶悍,但很少跌破20日均线,即便跌破也会很快拉起。其调整时间一般不会太久,K线上往往大阴、大阳,看上去很恐怖,但其股价重心却是逐步上移的。
(6)适度控盘和高度控盘。
通过前期调研选中目标股后,想成为这只股票的主力,第一步所做的就是建仓吸筹。实力资本持有某只股票筹码数量的多寡,决定了其今后拉升的高度和拉升的难易程度。
理论上来说主力的控盘程度越高,其在拉升中遇到的阻力就越小,拉升的高度越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主力控盘程度过高,市场上的流动筹码过少,反而会使股价表现呆滞、怪异、孤立无群,使主力套利的目的难以顺利实现。而适度控盘既能保证主力的控制力不至于丧失,也能使个股筹码的流动性保持相对活跃,使个股有较好的市场号召力,利于今后主力的“四两拨千斤”、少投入多产出式的低成本拉升能够顺利实现。
主力高度控盘个股的特点如下。
(1)走势怪异。独立于大盘,很少受到大盘走势的影响。大盘大涨时,其下跌;大盘大跌时,其涨停;大盘连续上涨、个股竞相涨停时,其涨幅一般;大盘连续下跌、个股纷纷跌停时,其跌幅偏小;大盘盘整交投清淡时,其却时常出现在涨跌幅榜上。
(2)缩量。高度控盘的庄股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成交量一般不会超过3%。偶有单日放量,但很快成交量又会归于沉寂。
(3)单笔成交量。大多数时间内单笔成交量一般不会超过十位数(单位为手),个位数买卖单居多。偶尔有三位数、四位数的成交单,但很罕见。
(4)买卖盘的挂单。买盘几个价位的挂单和卖盘挂单都很小,似乎没有支撑的感觉,但价格却很稳定。有时相邻的买卖盘上,价格的差距相当大。比如买一为9.5元,而买二为9.2元。
(5)K线图上时常会出现实体较小而上影线或下影线极长的K线形式。如图1-14所示的金宇车城,该股K线中上下影线极多,是典型庄股的特征。
图1-14 主力高度控盘个股
主力的这些行为特征,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知。
(1)看分时图。主力运作股票价格的时候,在K线图上也许可以做出骗线,但在分时图上往往会露出马脚,从而暴露出主力的真实意图。
(2)看挂单。主力操控股价,在买入和卖出的挂单上往往会精心布局。读懂主力买卖单挂出和撤销的意义,有助于投资者更进一步了解主力的意图。
(3)看大单。股票的每一笔成交,电脑交易软件上都会有显示,但只有市场上的大单,才对于分析主力的意图有重要意义。
(4)看成交的时间段。不同的交易时间段出现的买卖行为,对主力来说,分别有不同的含义。
(5)看K线组合。通过K线组合的历史分析,能够发现主力较长时间内的运行思路。
(6)看成交方式。在盘中的交易过程中,仔细观察主力资金对成交的态度。比如,股价到达阻力位置时,买入资金是否积极等,可以相应判断主力处于哪种阶段。
(7)上市公司公告、财经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