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液晶基础知识
1.1.1 液晶的发现
我们都知道,物质有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通常固体加热至熔点就变成透明的液体,然而,有些有机材料不是直接从固体转变为液体,而是如图1-1所示的那样,先经过中间状态,然后才转变为液体。这种中间状态一般称为第四态,其外观是流动性的混浊液体,也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液晶。
图1-1 液晶性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状态
液晶的发现可追溯到19世纪,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赖尼泽尔(F.Reinitzer)在做胆甾醇苯酸酶加热实验时发现,当加热到145.5℃时,晶体融成一片混浊的液体,继续加热到178.5℃时,混浊的液体又变得清澈透明;再把液体冷却,液体又从紫、橙到绿各色变化。开始时,他认为这种物质具有两个熔点,并怀疑是由某种不纯因素造成的。同年,他把这一现象告诉德国卡斯鲁尔大学物理学家勒曼(D.Lehmann)。勒曼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这种奇异的液体具有与晶体类似的双折射性质,并首次把这种状态的液体命名为“液晶”,从此,科学家开始了对液晶的深入研究。
1968年,在美国RCA公司(收音机与电视的发明公司)的沙诺夫研发中心,工程师们发现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压的影响而改变其分子的排列状态,并且可以让射入的光线产生偏转的现象。利用此原理,RCA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使用液晶的显示屏。此后,液晶显示技术被广泛地用在普通电子产品中,如计算器、电子表、手机、医疗仪器、数码相机等。
1.1.2 液晶的特点
液晶(LiquidCrystal,LC)是一种介于液体与固态晶体的物质,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通常较液体浓稠,流动性也比较缓慢。而液晶的分子是杆状的,且两端具有强力的异性电荷,分子之间靠电力相吸,故即使在液体状态,也会促使它们排列成固定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