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一千零一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接到本书作者冯国馨先生的邀请,为本书作序,感到非常高兴。作为软件行业的一名老兵,我是软件工程和敏捷开发的亲身实践者,与软件工程师同行交流心得体会,是一件愉快的事。

在高科技重镇美国硅谷工作的那几年,我戴着软件工程的眼镜,观察美国软件公司如何成功地开发出改变世界的软件产品,被观察的既有初创企业,也有鼎鼎有名的世界级跨国公司,几乎没有一家照搬某套僵硬的流程,也没有取得什么资格认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抓住了软件工程最本质的东西。该抓的抓牢,该放的真放。像企业级应用的开发企业,对软件需求管理、软件代码版本和基线控制、软件缺陷管理与跟踪抓得很严,往往借助工具将流程固定下来,其余的放手让工程师自己去把握,充分调动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工程师做自己最擅长的事,真可谓抓住了牛鼻子。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灵活、轻松而高效。

担任IEEE CSDP(Cert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授权培训机构的高级讲师和在高校兼职任课的经历,让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美国计算机应用长期、广泛而深入,他们遇到的问题令人有切肤之痛,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能引发同行的共鸣,他们的教科书是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总结和提高的。然而中国计算机应用和教育相对滞后,使得我们照抄美国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给没有切肤之痛的中国读者,其效果犹如“东施效颦”。

基于这些认识,我有种一种强烈的愿望与工程师分享我的观察与心得,这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我因此走上大学讲台与学子们分享软件工程实践;我因此作为导师与研究生分享软件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我因此有过出书的冲动,不过想出的不是讲道理的教科书,而是真实地告诉工程师软件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令人欣慰的是,《敏捷开发一千零一夜》从某种程度上秉承了相同的理念,和我做着类似的工作。现有的关于软件工程和敏捷的书大多将国外的资料翻译而来,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面对的挑战不同、翻译的水平所限,缺乏中国真实实践,难以让中国的读者产生亲切感。而本书作者通过分享敏捷软件开发的得与失,通过各个敏捷专家的真实故事,描述各个企业在实施敏捷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思路,总结了亲身体会到的经验与教训,是言传身教,不是照本宣科。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有来自敏捷实践一线的企业首席技术官,也有对行业长期观察的敏捷专家,更有从传统软件工程模型转向敏捷的高手。他们经历丰富,知识结构互补,这使得本书的内容更为丰满,从不同角度观察敏捷,读起来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真实敏捷实施案例,增加了亲和力,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有理由相信,无论您是软件开发人员,还是项目管理人员,或者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又或者是仅想了解软件工程、敏捷开发实践的人员,本书所介绍的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从亲身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都会给您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陈尚义

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

2013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