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的风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企业家的9种理念(1)

克莱门·斯通曾说,人与人的差别只是一点点,但这个小小的差别有极大的不同。这个小小的差别就是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别,极大的不同是指思维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为事物本身其实对人并无影响,人们只受自己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人只有改变被动的思维习惯,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才能拥有积极、充实的人生。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是至关重要的。本章主要介绍了快速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9种理念,并着重介绍了成功训练这9种理念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把这些思维方式转化为潜意识,最终形成一种有助于成功的本能。

2.1 成功是因为态度

本节要点

1.企业家是否成功源于态度

2.培养成功态度的10种做法

2.1.1 企业家是否成功源于态度

1.成功要素分析

影响成功的要素有很多,通常可分为态度因素、技巧因素和客观因素。

(1)态度因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结果;进而又会产生和结果相匹配的新的期望和新的信念。如此循环往复,就产生了一次次的成功。

(2)技巧因素:态度与技巧是因果关系,今天所有的技巧都源于昨天练习技巧的态度。

(3)客观因素:决定今天的客观因素如何在个人身上起作用的不是客观因素本身,而是个人昨天练就的把握客观因素的能力、技巧,是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

总而言之,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一种态度或一种心态,如精神胜利、自我期望、我要我能、改变自己及感恩等。

2.成功的最终要素——态度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通过对2万以上人次的调查,找出了影响成功的所有因素。

在影响成功的要素中,80%属于自我取向的态度因素;13%属于自我修炼的技巧因素;7%属于所谓的客观因素。

归根结底,个人能否驾驭客观因素的关键在于态度,因为其根源在于我们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和把握客观因素的技巧,而技巧因素已被证明归属于态度因素。

3.态度与能力的演变关系

态度与能力有一定的演变关系。

前天的态度决定着昨天的能力,昨天的能力造就了今天的现实;

昨天的态度决定着今天的能力,今天的能力造就了明天的现实;

今天的态度决定着明天的能力,明天的能力造就了后天的现实。

这就是态度与能力的演变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也是由态度决定的。因此我们不应抱怨自己今天的能力不强,先检查自己的昨天、前天,是否拥有端正的态度;而如果想要自己明天的能力更高,那就思考一下今天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2.1.2 培养成功态度的10种做法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就必须培养成功者应具备的态度。成功者的态度不是抽象的,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体现。

(1)做事要有决心。真想做,总是有办法的;不想做,总是有理由的。决心对于企业家和渴望成为企业家的人,是最重要的态度。我们要相信,是内在的决心而不是外在的环境在左右我们的命运。

有一个人,他从小羞怯,还有学习障碍症,成绩永远一塌糊涂。勉强进了大学后,学习成绩仍然很差,数学甚至考过0分,费尽力气也没能毕业。不过,他一直梦想创办自己的公司。

他没有大学文凭,就从业务员做起。为了克服羞怯,他强迫自己和原本害怕的陌生人打招呼,主动和别人交往,无论失败多少次也咬牙坚持着。终于,他的推销成绩慢慢上来了,最后竟成了公司的前几名。

1987年年底,他终于在美国洛杉矶创立了Keypoint科技公司;1990年,又创立了优派集团,在10年间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跨国集团。这个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最终成功的人叫朱宗良,是优派集团总裁。他并没有因为内外环境恶劣而放弃成功的梦想,反而依靠决心和努力,实现了质的蜕变。

我们不应抱怨环境,也不应指责周围的人,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成功负责。只要有决心,谁都可以成为企业家,谁都可以做出一番成就。

(2)做人要有企图心。企图心是意愿,更是欲望。企业家要想成功,仅仅靠希望是不够的,还要对成功有强烈的愿望。一般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仅仅对成功有兴趣,而没有企图心;换句话说,他们只是想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一位哲人曾说:“要成功,你必须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企图心并非与生俱来,相反,它是可以培养、学习和驾驭的。没有企图心,就不可能有新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在宾夕法尼亚的山村里,曾有一位卑微的马夫,叫查理·斯瓦布。17岁的时候,他进入卡耐基钢铁公司的一家工厂,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雄心勃勃地告诫自己:“总有一天,我要做到本厂的经理。”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做得越来越好,很快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斯瓦布每次获得一个新职位后,就以新同事中最优秀者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并下定决心要超越他。25岁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这家工厂的经理。

要想成为卓越的企业家,必须首先具备这种企图心。企业家的企图心不只影响着自己的行为与态度,也关系着所带领团队的成败。团队在运作过程中难免有成功和失败,在团队遭遇困境或挫折时,如果企业家有强烈的成功企图心,就会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魅力来感召和鼓舞团队努力拼搏,克服各种困难。

(3)要主动。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竞争的本质特征就是主动地获取主动权。成功的企业家是这样的人:他发现新的游戏规则,在一种秩序的创造中让人们去行动,他使自己的理想成为潮流,使追随者成为领导者,使领导者成为革新者。他更是一个具有想象力、主动性、韧性、强烈的成就感与理解能力的人。被动与主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态度和方式。在这个美好的世界,留给被动者的永远都是遗憾和失败,留给主动者的永远都是成功和快乐。

(4)有热情。热情是成功的燃料,丧失热情是最大的破产。作为企业家,应该充满热情:不但对自己充满热情,也要对合作者、员工、客户等充满热情。热情的人更可能获得积极、热烈的回应,更可能点燃对方的激情。一名热情的企业家,才能让员工更努力地、更乐意地投入工作。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曾大声疾呼:“你怎么能一边歧视和贬低员工,一边又期待他们去关心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他建议把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当成评价一名领导者的硬条件。领导者应大力提拔这样的人:他在没成为领导前,就能不断地激发周围同事的工作热情;成为领导后,他可以激发他的下属甚至其他部门的同级人员的热心与积极性。

(5)有爱心。内心深处的爱是一切行动力的根源。不愿奉献的人、缺乏爱心的很难得到别人的支持,而失去别人支持的人,离失败也就不远了。你有多大的爱心,就决定着你有多大的成功。

(6)不断学习。小聪明获得一时成功,大智慧获得一世成功。不要靠小聪明成功,而要靠不断学习成功。不断学习才能给企业家带来大智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经常要面对非赢即输的局面,长久地处于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而为了赢得竞争、获取更好的成长空间,企业家唯有不断学习和不断进取。

方嘉喜是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对外联络部总监。提起自己的事业发展历程,他感慨是不断地学习让他一步步取得了成功。“近20年的工作历程,就是我学习的历程。”方嘉喜说,“每次当他接手一项新工作时,总是通过学习,尽快在新岗位中找到位置,又通过学习成为这个行业中的精英”。

“学习是一种能力。在职业发展中,你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人,机会眷顾你的时候,你才能抓住它。”方嘉喜说,“学习可以让人不断地驶入人生的‘蓝海’”。

(7)树立自信。自信是在还没做到时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的态度。自信是企业家的久赢法宝,但自信必须通过成功来巩固。一个永远失败的人很难树立并保持长久的自信。只有不断地取得成功、不断地想象成功,才能使这些成功变成自己的信心源,在做任何事时,能保持必要的自信。

有一个孩子,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一只耳朵失聪,他的母亲为此深感痛苦。

然而,这个孩子却是个自信的强者,他没有一味自怨自艾,而是坚强地承受着周围的一切嘲笑和怜悯,努力从书中汲取知识,坚信自己也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嘴唇和舌头都磨烂了,面对母亲心疼的眼泪,他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一定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果然能流利地讲话了,在学业上成就非凡,也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1993年10月,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的竞选中再次连任。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跨世纪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自信促使一个人成功,而成功又能增强人的自信。只有首先自信,才能使得这个良性循环运转起来,让企业家更成功。

(8)懂自律。自由的代价就是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管理。一个缺乏自律能力的人,无法成长为一名卓越的企业家。自律的人才能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更努力上进,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

自律体现在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比如,别人在陪朋友聊天、娱乐的时候,你能否克制住自己,放下这些眼前的快乐去工作?别人在睡懒觉的时候,你能不能早点起床?别人在和妻儿嬉戏、娱乐时,你是不是能忍受与家人的暂时离别,去外地谈生意?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你能否甘心去流汗?别人在享受太平生活的时候,你能否有勇气去冒险?这一切都是要用暂时的安逸和自由为代价的,一个具有高度自律精神的人,才能勇于挑战,百折不挠,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可以说,无论企业家多么天赋过人,若不自律,也绝不可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自律是促使企业家不断超越、勇攀高峰的助推器,也是提高企业家不断保持进取心和领导力的关键所在。要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企业家,就必须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

企业家可试着用如下方法,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

①让计划成为一种习惯。对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永远先做;对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少做或者不做。一个高度自律的人,不能只凭心情或事情的难易程度而做事,而要根据计划,坚决地执行。良好的计划不但能帮助企业家更好、更科学地工作,还能提升自律意识,养成按计划做事的习惯。

②把自律的生活方式当成目标。企业家应该多认识一些高度自律的成功人士,多了解一下他们的事迹。这会让企业家明白,自律不能偶尔为之,必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长久保持。培养自律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严格制定自己的时间表,特别要注意把时间用在对事业、个人成长及成功最有利的事情上。

③没有任何借口。这是自律的基本要求和最重要表现。如果想培养自律的习惯,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戒绝找借口的恶习。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在贫病交加、负债累累的窘况下,在手杖上刻了一句话:“我要粉碎一切障碍!”要想成功,就不要找任何借口。找借口越容易、越习惯,离成为一名卓越企业家的目标就越远。

④要习惯延后奖赏。在工作完成之前,先不要急着奖励自己。一个高度自制的人,不会被一些小奖赏诱惑,而会更关注远方的大目标,从而不断地超越现状,享受最后的胜利果实。有个比喻说得好,如果把甜点放在正餐之前享用,那就再也吃不下那些美味的大餐了。如果一个人必须靠一次次的奖励才能继续努力,那这样的努力也是有限的,这样的人成不了什么大器。

⑤关注结果。无论何时,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困难上,那很容易让人灰心丧气,甚至自叹自怜。尤其是面对一块“硬骨头”时,应把目光放长远,关注最终目标,努力想方设法去完成它。

(9)够顽强。用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叩开成功大门。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的努力、长期的坚持和不断进取。只有劈荆斩棘、消除前进路上的一个个障碍,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成功者只是站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而已,只要有毅力、够顽强,就一定可以叩开成功的大门。

史东幼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靠卖报纸挣钱。有一次,他进入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饭馆老板赶了出来。后来他趁饭馆老板不注意,又溜了进去,这次老板又把他赶了出来,但他仍不罢休,又混了进去。当老板再次发现后打算把他轰出去时,一名好心的顾客劝住了老板,并且买了他的报纸。虽然史东挨了老板的打,但口袋里装满了钱。

后来史东上中学了,他开始试着推销保险。一天,他来到一栋大楼前,童年时的情景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对自己说:“不要怕,即使被拒绝也不要放弃,再去下一家就是了。”他走进了这幢大楼的办公室,而且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没有被赶出来,因为他足够顽强,足够努力,所有人都很欣赏他的执著。

第1天,有2个人向他买了保险。

第2天,他卖出了4份。

第3天,他卖出了6份。

第4天……

就这样,他的事业开始了。

这个人的全名叫克里蒙·史东,是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被誉为“保险业怪才”。

24岁时,他成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不到30岁的史东成了百万富翁,这是他顽强打拼、不断努力的结果。

不够顽强的人永远没有机会品尝最后的成功快乐,因为在成功之前,他们已经被失败打倒了。

(10)能坚持。不要轻易说放弃,很多时候隔开成败的只是两个字:坚持。

只要觉得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也是能笑到最后的人。

1877年,爱迪生主持灯泡试验。试验过去了100多天,试用的灯丝材料已逾1 000多种。所有的人都绝望了,甚至助手都觉得爱迪生在做无用功而劝他放弃。爱迪生却说:“我们没有失败,我们起码知道有1 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了。”爱迪生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发明了电灯,给整个人类带来了光明。

工具影响力黄金表

影响力黄金表是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独创的、经千万人实践证明的有效工具。它主要被用来训练个人养成好习惯或者改正坏习惯。它一般以21天为一个周期,有时周期也可稍长一些。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使用者就能发现自己已养成某个好习惯,或者改正了某个坏习惯。有志于成为优秀企业家的人,可以使用该工具逐一培养有助于自己成功的态度和习惯,并改正阻碍自己成功的态度和习惯。

(1)影响力黄金表使用说明。

①右上角写上将要训练的项目。如果训练项目为不说“不可能”,需要填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周期不能少于21天,因为21天能够养成一个习惯。

②右下角签名,签名人为该项目训练人。

③每天监督自己,如果成功地避免了说“不可能”三个字,就打一个“√”,如果不小心说了“不可能”三个字,就打一个“×”。

④可以自己制作。

(2)使用黄金表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忌3分钟热度。请千万记得,凡事只有3分钟热度的人常常会失败,只有成功者才能坚持到最后3分钟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②要明确奖惩。比如,改正了坏习惯、养成了好习惯会有什么好处,反之则会有什么痛苦等。快乐和痛苦越大,该工具的使用效果会越好。

案例讨论成功是因为态度

日本松下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决定扩大收音机产品的生产。但当时,松下公司没有生产收音机的核心技术,经过评估后发现,K厂的设备与技术不错,松下公司便决定请K厂以OEM(Origin Entrusted Manufacture,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的方式为松下贴牌生产收音机。初期顾客的反映十分不错,可是没过多久,顾客开始抱怨收音机的性能不稳、故障百出。顾客常听不到想听的广播电台,因此许多人都要求退货。由于松下公司的代理店并不具备专业的检修故障能力,因此导致退回的收音机堆积如山。由此松下公司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同时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让K厂继续生产,由松下公司的代理店做全检兼维修工作;还是自己生产,以实现生产出无缺陷收音机的目标?最后,松下公司毅然决定与K厂解除合约,自力更生来生产满足顾客需求的高质量收音机。

松下公司的研发部门在接到这个任务时既吃惊又茫然,因为他们在设计收音机上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总裁松下激励研发团队道:“情况危急,时间紧促,希望各位无论如何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于是,整个研发团队决心自行设计并制作收音机以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在研发团队的不断努力下,3个月后,松下公司终于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收音机。由此可见,在面对困境时,松下掌握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抱着必定成功的信念,并通过适时激励团队,才终于克服了困难,完成了生产出高质量收音机的任务。

案例提示

企业经常会面临抉择与挑战,企业领导者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强烈的企图心才能激励整个团队,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斗志与潜力。企图心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讨论题目

1.在面对困境时,松下之所以如此沉着,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2.通过本案例,谈谈你对“成功是因为态度”的认识。

思考

1.播种你的积极心态树,寻找生活或工作中较为了解你的一个人,然后说出你在心态树中少了哪几种积极的心态,让其帮助你一起播种。

2.你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是什么?

2.2 我是我认为的我

本节要点

1.改变的轨迹

2.训练“我是我认为的我”思维的方法

2.2.1 改变的轨迹

成功的规律表明:改变会遵循一定的轨迹,行为决定于态度,态度决定于信念,信念决定于自我期望。积极思维者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得到消极的结果;人,有什么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一名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依您看呢?”

“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迥然不同。在主妇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成粽子后可卖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若它能加工成饼干则可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看来,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酿成酒勾兑后,可卖40元钱。不过,米依然是那一斤米。”禅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还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大多数人都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周围朋友的指点和帮助,但你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别人的评价。很多时候别人对你的认识并不全面,最关键的是你要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并欣赏自己。

可见,我们人生轨迹的改变源于我们对自我期望的一种演绎。同样,我们对工作、事业的期望也决定了我们最终会得到什么结果。在工作上,想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最终获得的结果也可能和他当初的内心期望相吻合。也就是说,一个人潜意识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很可能就不自觉地朝那个方向努力,逐渐成为那样的人。

禅学里有个苏东坡与佛印的公案。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辩论,他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看了看苏东坡,微笑回答:“像个佛。”苏东坡又问佛印:“你知道在我眼中,你看起来像什么?”佛印笑问:“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说:“你看起来像堆牛粪!”佛印哈哈大笑。苏东坡很得意地以为他赢了,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告诉苏小妹,聪慧的苏小妹听完后对哥哥说:“你还是输了。佛印因为心中有佛,所以他才看你像个佛。而你看他像堆牛粪,那说明你心中有什么呢?”苏东坡这才明白佛印当时听了他的话后为何大笑。

这只是一则笑话,但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境由心生,要努力清除心灵的垃圾,积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期望的人。

成功的产生轨迹告诉我们:

(1)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

(2)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3)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4)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其中,自我期望、信念、态度是促使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标准,而行为和结果则是成功轨迹的外在表现。

因此,要想结果变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好;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自己的自我期望更好。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确自我期许,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变成什么。

2.2.2 训练“我是我认为的我”思维的方法

训练“我是我认为的我”思维方式,一般有3种方法。

1.反向思考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试着将原来持有的自我消极思维抛开,从它的相反方向思考,你会发现,原来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我”,就是“我认为的我”。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豪取8枚金牌的菲尔普斯,从正常人角度来看,就有些“怪异”。他穿47码的大鞋,看起来就像鸭子的蹼一般;他的上肢比普通人长很多,下肢却只有81厘米,不成比例的身材让他身体重心不稳,甚至走路时都会无缘无故地摔倒。但是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些“缺陷”却成了他成为游泳天才的最佳理由:脚大让他在水中可以更有力地蹬水;上肢长、下肢短可以让他在水中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最终,他成就了自己的“菲尔普斯”神话。

2.在内心战胜自我

每次接受任务或挑战目标前都要在内心高喊3遍:我是我认为的我。这样的自我暗示,可以让潜意识接受设定的自我形象并积极向该方向靠拢。

3.改变思维方式

要想改变自己的思维,就需要一个好心态。面对不好的事情时,我们要多去想想它好的一面;面对好的事情时,我们也要为不好的一面做准备。比如,某天,你最好的朋友欺骗了你,你可能非常生气,甚至想与他绝交,这时如果你能转变思维方式,可能会觉得你的朋友这么做是有苦衷的,也许他的初衷是善意的。其实,只要用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你就能体会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为人处世也能更豁达、更顺畅了。

思维方式深受心态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怎样处理事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无论心情好坏都要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正所谓: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过去,就改变现在;

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心情。

境由心生,阴晴在我。我们一定可以掌管自己的思维,因为“我是我认为的我!”

工具训练成功思维的常用方式表

训练成功思维的方式很多,列举了一些最常用、最易学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说明:训练成功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试着按照中的项目来做,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已经具备了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案例讨论我是我认为的我

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神”。他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京都陶瓷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了一个大订单——著名的松下电子公司向它订购显像管零件U形绝缘体。这笔订单对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但是,与松下电子公司做生意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当时的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有一句很流行的评价:“松下电子公司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对此,京都陶瓷公司中有一些人一度很灰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却依然无法达到松下电子公司的要求,再做下去也是白费力,根本无利可图,所以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是,稻盛和夫认为:松下出的难题确实非常难以解决,但是,如果屈服于困难,那么也许无法挖掘自己的潜力,要干大事,就必须不找任何借口。

于是,经过反复摸索,京都陶瓷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即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老太太,也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价格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子会给公司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京都陶瓷公司的营运成本大大降低了,即便是在松下电子公司苛刻的条件下运作,也能赚取可观的利润。

案例提示

有些问题的确非常复杂,即使你用尽办法仍无法解决。于是有人以已是极限或已经尽力为借口,不再继续努力。可实际上,当你真正挖掘自身潜力并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时,你会知道所谓的“难”只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天下本无难事,只要努力挖掘,你的潜能就会越来越大。否则,你只能停滞在事业的半山腰,无法领略巅峰的快意。

讨论题目

1.京都陶瓷公司之所以会成功,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是如何看待改变思维这种方式的?

思考

1.找出管理中的同一个问题,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体会结果的不同。

2.你是如何理解“我是我认为的我”这句话的?

2.3 我是一切的根源

本节要点

1.我是一切的根源——成功路上不要抱怨

2.训练“我是一切的根源”思维方法

2.3.1 我是一切的根源——成功路上不要抱怨

对待事情的态度不同,结果往往会两样。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因为失败而跳楼,也有人会在失败后反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有人会因为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为巨人;有人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产品、公司、顾客,也会有人因产品卖不出去而创造出大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新服务;有人会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跳槽走人,也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而使自己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工作,不断晋升。

正如叔本华所言:事情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来一直在进城必经的路口补鞋。有一天,一位年轻人看到老鞋匠正低着头修鞋,便问:“老先生,请问你是否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抬起头,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年轻人又问:“那你对这个地方一定很了解。我打算搬到这里,请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城镇呢?”老鞋匠看着这位年轻人,反问:“你从哪里来?你觉得你们那儿如何?”年轻人回答:“我们那里的人,别提了!那些人整天钩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全是虚情假意的家伙。我在那里住够了,再也不想看到那些伪君子,所以我才想搬到你们这里来。”老鞋匠默默地看了一眼这位年轻人,然后淡淡地说:“你还是另找地方吧,我们这里的人比你们那里的更坏!”这位年轻人愕然,只好愤愤地离开。

又过了几天,另一位年轻人来问老鞋匠:“老先生,请问你是否住在这个城镇?”老鞋匠望了这位年轻人一眼,回答:“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这位年轻人又问:“请问这里的人怎样呢?”老鞋匠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从哪里来?

你们那里的人如何?”年轻人回答:“我们那里的人都很好,大家彼此关心,互相帮助,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搬到这里。”老鞋匠注视着这位年轻人,绽开温暖的笑容,告诉他:“你放心,我们这里的人都像你们那里的人一样,他们心地善良,充满爱心,你一定会喜欢他们。”

同样的一个城镇、同样的一群人,这位老鞋匠却对两位年轻人做了不同的形容和描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位年轻人无论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可能碰到虚伪、冰冷的面孔;而第二位年轻人,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会有温暖的手、亲切的笑容在等待他。

对于某一客观事物,你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看法;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消极思维的人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有抱怨的借口,其最终结果当然也是消极的;而接下来这个消极结果又会强化他的消极情绪,从而使他变得更消极。

积极思维者则恰恰相反,他们对事物永远都能做出积极的解释,并积极寻求解决之法,而其结果最终也多为积极的。积极的结果又会正向强化他的积极情绪,从而使他变得更积极。

我们可能无法掌握风向,但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至少可以调整心情。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怎样看待、评价与解释。因此我们不应再抱怨,而应努力改变自己,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2.3.2 训练“我是一切的根源”思维的方法

1.ABC情绪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对生活情境评价与解释的不同。也就是说,事情的前因A会通过当事者对该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以及他对该事件的信念B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即不同的信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古时候,有两位秀才欲进京赶考,路上他们碰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在看见那口黑乎乎的棺材时,其中一位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口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即使走进考场后,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在他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结果,他文思枯竭,最终名落孙山。

另外一位秀才也看到了同样的事情。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红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他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后,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考毕,两人都回到自己家里,都对家人说:那口棺材真的好灵。

第一位秀才之所以名落孙山(C1)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又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B1)的棺材(A)。另一位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C2),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是好兆头(B2)的棺材(A)。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举国欢腾。大家不仅为中国的国力得到承认而高兴,也为北京得到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机会而自豪。但大多数人都知道,在1984年以前,奥运会并不是个人人争抢的香饽饽;相反,敢提出申奥的国家几乎没几个。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举办奥运会都是赔钱的。例如,前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奥运会,就狠狠地赔了一笔。

但这种状况从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始转变。在这次奥运会,美国政府不但没掏一分钱,反而赢利2亿多美元,创造了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一个名叫尤伯罗斯的商人。他也是经过再三邀请才最终答应接受这项任务的。

尤伯罗斯将奥运与企业、社会的关系做了通盘考虑,终于想出了赚钱的点子。而其中最绝的点子,就是拍卖奥运会实况电视转播权,这可是史无前例的。

最初,工作人员提出的最高拍卖价是1.52亿美元,这在当时已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了,但尤伯罗斯否定了它。他说:“这个数字太保守了!”

他敏锐地觉察到人们对奥运会的兴趣在不断高涨,奥运会已是全球的关注热点。电视台利用节目转播,已赚了不少钱。假如采取直播权拍卖的方式,势必会引起各大电视台间的激烈竞争,价钱也会不断抬高。如果一切顺利,单电视转播权一项,他就能筹到2亿多美元。

以往的奥运火炬传递手,都是由知名人士担任的,但尤伯罗斯一改这种做法,表示谁都可以跑,只要身体够棒并出钱就行,他定下了每千米3 000美元的收费标准。

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了尤伯罗斯的先见之明,他赚得盆满钵满。可见,同样的前因常常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因为人们对同样的前因可能评价与解释完全相反。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对某一客观事物,你持有什么看法,就能得到什么结果。

2.踢猫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领导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狠狠地给了它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上,正巧遇上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死了。可见,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在许多情况下,有人冒犯你时,你应该想那可能是有人踢了他的“猫”的缘故。你要知道它跟你不相干,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就可以将其推而广之,注意稍加变化就能成为有用的情绪武器。这样你就能对消极的事情产生免疫,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时能以愉快的心态去面对不愉快的事情。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你需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学会积极地面对事物,并找到解释,然后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更加积极的思维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家。

工具思维模拟路线图制作方法表

当陷入困境时,你可以尝试画一个思维模拟路线图,将自己的思维尽可能全面地画下来,在思考问题时,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和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而且还能启发你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帮助你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思维模拟路线图制作方法。

案例讨论5 000件变成了100件

某公司的新产品说明会两小时后就要开始了,产品部的小张跑过来对总经理说:“张总,刚才制作厂商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已经在来会场的路上了,不过现在产品只能运来100件了,5 000件是做不出来了。”

“为什么?”张总高声喊着。

“因为他们说我们送样稿的时间太晚了,所以……”

“我们马上就要开会了,现场欲出售5 000件的计划怎么办?你告诉我,集团交给我们的业绩指标该如何完成?你能告诉我吗?”

案例提示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总会不断发生;当我们不能控制事情的发生时,不妨改变一下对它的态度。正所谓“改变不了环境,改变内心;改变不了过去,改变现在;改变不了别人,改变自己。”

讨论题目

1.如果你是张总,在接下来的新产品说明会中,你该怎么办?

2.请用ABC情绪理论来思考并解决张总的这个难题。

思考

1.请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人或事,如果用ABC情绪理论来解决,会怎么样?

2.如果你是一位企业家,你的下属做了一件在你看来让你非常气愤的事,你该怎样用ABC情绪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2.4 不是不可能

本节要点

1.“不是不可能”的两重思考

2.做到“不是不可能”的方法

如果思维方式错了,那么即使有方法也不能解决问题。既然有ABC情绪理论,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B(B1是消极模式,B2是积极模式)才能更好地改造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坚信“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2.4.1 “不是不可能”的两重思考

1.突破思维界限

有这样一个智力测验题,让人用一笔将9个点连起来。许多人画了几次后没画出来,就断言这“不可能”。实际上,只要突破思维框架,就能找到解决之道。这也影射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当一个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不是不可能”上时,他就会努力寻找方法,而不会总是抱怨、拖延。积极的行动往往可以改变糟糕的现状,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不给自己的思维设限,打破各种人为的条条框框,我们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将“不可能”三个字扔进故纸堆。

2.成功一定有方法

以前的人坚定地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抽水机;现在的人也大多认定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可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居住到金星的方法——在金星上看日出,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我们的成功也是如此,不要抱怨成功难,成功无法实现,那只说明了一个事实:还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问题都会有无穷个解决方案,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并能积极创造条件去想办法解决。如果每天都在抱怨“不可能”,那么人的潜意识就会接受这种消极的暗示,真的以为事情不可能解决,从而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为“不可能”这个结论而寻找理由。其结果必然是经过“努力”,果然失败了,证明这个“不可能”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样做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好处。反之,如果我们能把“不可能”这三个字改成“不是不可能”,那就会增加成功的概率,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952年,日本某公司积压了大量电扇,销售不出去。尽管公司高层急得团团转,但销售部门依然说,公司电扇质量不佳、公司名气不响、公司渠道不畅、公司员工薪水较低……总之这些理由汇成一句话,就是把电扇全部卖出去是不可能的,因为困难太多。

最后,公司董事长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宣布谁能够让公司走出困境、打开销路,就给他10%的公司股份。这个方法果然有效,不久一名员工就提了一个建议,结果电扇大受欢迎。

他的建议很简单:把电扇涂上颜色。原来当时所有的电扇都是黑色的,当这种彩色的电扇推出后,自然大受青睐,被消费者一抢而空。

碰到难题时不要总想逃避,而要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然后全力以赴地去解决。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绝境,也很少有真正的“不可能”。只要我们不自我设限,就一定可以不断突破,战胜前进中的障碍。

2.4.2 做到“不是不可能”的方法

1.“移山大法”

所谓移山大法,来源于一个故事,详见第2.5节的讲述。我们在此要强调的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不要一味地消极等待,而要主动出击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我们若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如果只是被动等待,那永远等不来状况的好转,也无法实践“不是不可能”的理念。所以改变自己,积极应对,才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2.调整“意焦”,专注方法

假使“不可能”已成为一个人的口头禅,成为他的习惯,使他一遇到困难就脱口而出“这不可能”,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人很难有成功的辉煌。同样,假使“不可能”成了一家企业的口头禅,销售人员常说“要我打开这个市场是不可能的”,研发人员常说“让我改进这项产品是不可能的”,财务人员常说“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预算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可以相信,这家企业也绝不会做大做强,会被拦在一座座困难的高峰下。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意焦”,即注意的焦点。如果我们的意焦集中在“不可能”上面,那么我们的心里就会自动关闭找方法的意愿和可能性;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了“不可能”,就会习惯性地找借口,证明自己的不可能是对的。反之,如果我们将注意的焦点放在找方法上,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方法总比困难多。

成功者总是为成功找方法,而失败者总是为失败找理由。一旦我们自己关闭了“可能”的大门,那么事情就真的变成“不可能”了。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就必须把“不可能”这个消极的字眼从自己的“词典”中抹去。即使真的遇到难题,暂时没法解决,我们至少可以告诉自己: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找到方法。这样,我们就会使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鼓励自己努力地坚持下去、奋斗下去。

在奥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康)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别人觉得无法做到的“神话”。这些所谓“神话”的产生也证明了一个观点:没有什么不可能。

2006年,为了扩大再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奥康决定再盖一栋7 400平方米的厂房。为了让厂房能尽快投入使用,奥康的高层领导对负责这一工程的主管下了死命令:3个月必须将厂房建好。

开始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盖这样一栋厂房通常需要8个月,而3个月就要求建好,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在奥康人看来,没有什么不可能。

奥康制定出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并采取了一系列高效的措施。为了充分利用每天的24小时,奥康甚至安排工人三班倒,“宁损失金钱,也不浪费时间”。终于,3个月后,厂房如期投入使用。

3.头脑风暴法

要做到不说不可能,凡事找方法,还要借助一些找方法的工具,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做事时更有把握。其中,头脑风暴法就是让人打开思维、产生尽可能多想法的最佳工具之一。具体内容见第5.1节的“思维杠杆——头脑风暴法”。

工具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喜欢找借口的人

请如实回答以下10个问题,然后对照说明,看看你是否是一个喜欢找借口的人。如果是,你就应该有意识地消除这个坏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少找借口、多找方法的人。

(1)上班迟到时,你是否会找理由说“因为下雨或者堵车”?

(2)工作没完成时,你是否会说“因为我工作太多,忙不过来”?

(3)没有和客户联系上,你是否会说“因为客户没回话或者电话打不通”?

(4)你是否会说“我做不了某项工作,因为我没受过专业培训”?

(5)你是否会因没签下订单,而归因于竞争对手太强?

(6)你是否会说“我没有做计划,是因为我抽不出时间”?

(7)你是否会说“因为客户太挑剔,所以我没法满足他”?

(8)当你工作出错时,你是否总是自我辩解?

(9)你是否经常说“我本来想,但没有做”?

(10)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别人或环境造成的?

说明:

(1)答案中有7个以上“是”,说明你就是一个十足的爱找借口者。任何事情没有做到,你都会找出各种理由。但你应该想到,这些理由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益处,只会削减别人对你的信任。这样继续下去,你将不得不面临失败的结局。

(2)答案中有5个以下“是”,说明你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人,不会处处找借口。但不喜欢承担额外的责任。你需要增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做一个找方法、不找借口的人,这样你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才会有全新的改变。

(3)答案中有3个以下“是”,说明你是一个不喜欢找借口的人,你很少抱怨环境和别人,坚持下去必会有更大的成功。

案例讨论“胆大包天”的王均瑶

在温州,有一个“胆大包天”的人,那就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承包飞机的人——王均瑶。

1991年,王均瑶只是一个在湖南长沙讨生活的温州小商人。春节前,他和一帮温州朋友从湖南包“大巴”回家过年,因为路途遥远,而且翻山越岭,王均瑶失落地叹了口气说:“唉!坐汽车实在是太慢了,慢吞吞地,得走好几天才能到家,可真累啊!”

本来王均瑶只是抱怨几句,但一位老乡开玩笑地接上了话茬说:“飞机快,那你倒是坐飞机回去过年啊?”

周围的人哄堂大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王均瑶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他想:“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

当时中国民航史上还没有私人包机的先例,在常人看来,想说服民航局同意一个小小商人包机,不啻于天方夜谭。但王均瑶觉得凡事没有绝对,“不可能”三个字也是可以转化的。就这样,他敲开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后,他居然包机成功了。

1991年7月28日,25岁的王均瑶首开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先河,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在他35岁的时候,他又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的第一人,在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里,有着均瑶集团18%的股份,这是国内首家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他又一次跨越了常人眼里的“不可能”障碍。

案例提示

世上的绝路很少,所以不可能的事更少;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时,不要先被自己的思维束缚了手脚。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默念“不可能”,而要从反面思考:“使用什么方法,才能将它做成?”

讨论题目

1.从王均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2.通过本案例,谈谈你对“不是不可能”的看法。

思考

1.要求用1条直线将平面上的9个点连起来,你认为可能吗?

2.一道数学题“1+1=1,2+1=1,3+4=1,4+9=1,5+7=1,6+18=1”。你认为这些等式能成立吗?

2.5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本节要点

1.“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由来

2.训练“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思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