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境外区域开发业务的思考与认识
量变引起质变,总体质变总是从部分质变上展开,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1958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这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指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学说之一——非均衡增长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3大部分,即“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和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原则。
这些哲学原理和经济学说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从局部展开,经济开发区建设是首先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这一思想制高点上,契合市场实际,谋划国机集团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制定发展战略,正确决策,协调行动,可能是我们今后必须重点研究并付诸行动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下面,就境外区域开发业务谈谈我近年来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经济开发区的基本定义
定义与理解
国内外学者研究经济开发区问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对“经济开发区”概念尚未形成标准界定。在国外,经济开发区的概念较为宽泛,通常又称为经济自由区,它主要包括经济特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园区等,其设置目的主要是在交通发达地区和港口,划出特定的区域,并制定特殊政策,借以达到发展贸易、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目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繁荣。在国内,经济开发区通常是指与技术和经济发展相关联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集中了一批工业企业和教育研究机构,形成经济、科研、技术、教育和社会同步发展的区域经济模式。
总体来说,主要由政府主导或引导,以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城市为依托,在其交通便利的地方(港口或交通枢纽)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一些特殊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惠方式发展贸易,发展加工业或其他经济事业,以增加就业和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引进先进技术,达到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这样的特定经济区域称为经济开发区。目前运用较多的定义是:经济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
相对城市成熟区,经济开发区具有新区的特点;相对文化教育等区域,经济开发区具有鲜明的经济特点,其制造业或相关服务业活动集聚;相对普通行政区,经济开发区管理方式包括政策、体制等手段,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具有特殊性。同时,经济开发区也被认为是在城市或其他地区有开发前景的区域。区域开发同经济开发区概念的内涵相同,但外延扩大了:区域开发业务包括为经济开发区服务的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以,本节提到的境外区域开发业务可以界定为:在境外国家和地区,以投资建设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投资建设或承包周边地区关联产业开发和为开发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经济开发区的构成要素与功能
经济开发区的构成主要有使用者、运营商、所有者3大主体要素,包括产业链、运营机构及职责、开发区功能定位、制度及政策、土地范围、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开发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分为直接利益相关方和间接利益相关方,直接相关方有:政府部门(所有者、政策制定者、组织者)、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者、土地所有者、投资商、管理运营者、企业厂商使用者等;间接相关方有:规划设计者、承包承建者、交通水电气通信等服务设施提供者、货物供应及物流服务者、科研与大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经济开发区建设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综合需要,是政府部门指导和干预微观经济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广泛关联方和社会效益。准确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园区规划是其首要的任务,发展经济、取得社会效益是其最终目标。
国内外的经济开发区,一般而言有4个方面的基本功能,即外来生产要素的聚集区、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区、带动区域发展的辐射区、改革开放的先导和示范区。
发展境外区域开发业务应该利用哪些优势条件
优势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先决条件,开展境外区域开发业务,首先要厘清自身所具备的优势。
我国的经济发展优势
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后发优势论(Gerschenkron,1962)。格申克龙认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之所以如此,在于这些国家具有一种得益于落后的“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通过对后发优势的研究,格申克龙得出了6个重要命题: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的起步往往越缺乏连续性,而呈现出一种由制造业的高速成长所致的突然的大冲刺进程;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在其工业化进程中对大工厂和大企业的强调也就越明显;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就越强调生产资料而非消费资料的生产;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进程中国民消费水平越低;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所需资本的动员和筹措越带有集权化和强制特征;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中农业就越不能对工业提供市场支持,农业越受到抑制,发展相对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所呈现出的主要优势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这些也印证了后发优势论。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在制造业、电力、交通、通信、城市建设等领域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在资金、人力和综合服务等方面也形成了相对比较突出的优势,这些优势构成我们发展对外经济,尤其是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和进行对外投资的坚强后盾。
国家的政策优势
从国家战略上讲,实行“走出去”战略,就是要鼓励企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发展经济,把我们的设备、人力和资金带出去,把技术、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回来。为了促进世界和谐发展,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支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帮助发达地区的一些国家摆脱目前的经济困扰,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国家加大了对外支持与投资的力度。从具体政策上看,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均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对外经济,落实“走出去”战略的政策。
国家关于发展对外经济与实行“走出去”战略和支持对外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的具体政策、措施,成为我们发展对外经济,开展境外业务的巨大优势。
双边合作优势
在目标国开展区域开发业务的前提条件是双边经济体发展之间存在的互补性、差异性以及两国分别在国际分工合作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这些互补性与差异性提供了双方合作与发展的空间,也将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最大优势。两国之间的合作优势还包括两国具有的良好的外交关系与经贸合作关系;项目所在国是有我国参加的某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是我国经济援助的对象国;是我国的近邻,具有相近的地缘优势等。目前,具备上述优势的地区或国家主要有:亚洲东盟十国、中亚五国、西亚诸国和蒙古国、一些发展中的非洲国家、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等,也包括中东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国机集团企业的优势
国机集团拥有多家中国机械工业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等领域的核心骨干企业,有7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海外业务涉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0年经营业绩已经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进入了世界500强。
国机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连续多年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Record,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前50强,2010年排名第26位,列“全球200强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前100强,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市场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总结起来,国机集团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上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能力强。集团在多个行业的市场开发、商务运作、融资服务、组织实施及项目管理等方面,通过多年的打拼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工程承包及设备集成能力。集团公司及多家骨干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形成了规模经营的基础。
(2)商务能力突出。国机集团作为中国海外业务的先行者,在工程承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商务资源和能力,同140多个国家有业务关系,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保持着良好关系。集团秉承与发扬了我国大型贸易企业的优点,营销团队强大、运作灵活、具有敏锐的市场信息捕获能力。
(3)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国机集团与商务部等有关政府部门、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良好的关系。根据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国机集团在亚非地区承包工程项目提供期限长、金额大、利率低的信贷支持。
(4)产业口径宽,涉及领域广,实施能力强。集团企业在电力、交通、水利、制造与工业、市政环保、邮电通信工程等领域,具有项目规划、设计、管理与综合实施建设的能力,具有许多设备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能力。
集团公司及多家骨干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市场上已经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品牌优势、商务营销优势、业绩优势、资源优势(资金、能力、技术、人力)和协同合作实施的优势。
所在国的优势
要善于利用和发挥所在国所具有的优势。第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全国上下发展的愿望强烈,发展的需求旺盛;第二是资源优势,有的国家有丰富的矿产、林业、土地等资源;第三是政策优势,要发展就会出台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引进外部投资的优惠措施,且有国家宪法、法律和政策等在较长时期内的刚性保障;第四是要关注当地(项目所在国与地方政府)在税金、物流、投资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就是切切实实的项目经营优势;第五是一定要考察清楚执行优惠政策的形式与途径,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于项目获取的个性化优惠政策,一定要争取用法律性的政策文件做保障。
当地合作方的优势
经验证明,优良、诚信、可靠、有实力、商务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属地合作伙伴是境外经营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或有背景的人物作为合作伙伴,利用他们的优势疏通各种关系,解决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完成项目的策划、签约;通过他们向当地金融机构融资,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完成项目,并经营发展相关业务。在选择当地合作方时,一定要考量清楚对方所具有的、相关方面的、现实可用的优势,尤其是我们不具备,经过努力也无法加以弥补的短板。
目标市场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与过程性普适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纵观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发展,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越来越强,国际分工合作在不断调整变化并加强。以先发(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发(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为序,呈现出以现代化科技与综合服务为主导—以重化工业与城市化为主导—以生活必需品加工生产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梯度发展格局。针对这种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状况,运用后发优势论,我们选择目标市场的思路就清晰了。考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发区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布局业已基本完成。如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已经由高速发展和清理整顿阶段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目标市场首先要选择工业化已经起步,或者是工业化已经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地区或国家。因为这类地区或国家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城镇化进展过程在加快,各类资产都会相继进入升值周期,是投资开发的理想场所。其次可选择后发展国家和地区(本节一般是指落后于五大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亚洲东盟十国、中亚五国、西亚诸国和蒙古国、一些发展中的非洲国家、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东欧的一些国家。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刚刚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发展愿望十分强烈,希望利用开发区建设所具有的功能,带动本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在电力、水利、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形成了以技术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设备优良的性价比和在工程建设上体现出来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很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青睐。同时,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各种区域合作的发展,都为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区域开发和投资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缺乏发展资金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等资源大国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市场。在发展境外区域开发项目时,最好首先选择从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起步,利用地缘优势,减少项目的前期开发费用。
国机集团应选择什么类型的开发区
选择产业的角度应该是多维度的,并随着时空的变换、市场的变迁进行不断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总体来看,首先要从我向和他向两个角度出发来选择产业。我向性角度就是从我们的优势、资源、能力、产品和市场关系等出发进行选择;他向性就是从目标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产业规划、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要素出发进行选择。经过研究,要逐步建立起产业选择与评审的指标体系,使选择工作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发展重点在于工业性的经济技术综合开发区
长期以来,国机集团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既得益于多行业、多元化发展,也受困于专业性不强、业务环节不完善、市场不稳定的弱点。开展境外区域开发业务,目的在于逐步改善这种状况,发展专业性强、市场比较稳定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境外经济开发区建设类型多种多样,结合国机集团的资源、能力与未来发展定位等特点,我们把发展“工业性经济技术综合开发区”作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界定为“工业性”一是由国机集团的工业性质所规定,二是由市场的需求所决定,因为建设经济开发区的市场需求基本上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工业化工程建设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综合开发”主要想表达工业性开发区的包容性和延展性,由于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少,市场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专业性经济区的经营发展比较困难,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区域综合性发展的道路比较切合实际状况,易于成功。所以,我们要重点发展的项目可以概括为:立足市场需求,以工业性经济技术为主体,结合房地产、加工贸易、物流信息等业务在内的区域综合开发建设与投资经营项目。
发展目标与定位
在未来5年,国机集团由以电力工程为核心的国际工程承包商,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区域现代工业化发展综合服务商”。
“区域现代工业化发展综合服务商”的内涵同工程承包商相较有以下4点提升。
(1)业务范围扩展。工程承包商服务于单个项目,而区域现代工业化发展综合服务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区域,承担能够促进区域发展的所有事宜,能够发挥国机的综合优势。
(2)业务环节完善。工程承包商从获取项目信息开始,完成工程项目,满足客户需求。而区域现代工业化发展综合服务商是从客户的区域整体发展要求出发,从帮助客户策划项目开始,提供包括后续所有环节在内的一揽子全面综合服务。
(3)着眼整体区域。区域现代工业化发展综合服务商的工作内容是考虑区域整体发展问题,例如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土地开发、产业孵化,在区域内建设电站、铁路等基础设施,承担促进区域发展的更多项目和责任。
(4)服务长远需求。工程承包商的服务期限局限在项目的建设完成和质保期内。而区域现代工业化发展综合服务商的服务是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提供能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长远利益需求。
区域开发的业务范围
一般而言,境外的由当地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区往往具有规模大、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多等特点,与之相应,区域开发业务涉及范围广、项目种类多、系统性强,而且建设时效性要求高。区域开发的业务范围主要有: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开发区内的生产、服务等设施建设,开发区周围地区的基建设施建设,与区域开发联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等。
一个经济开发区的投资建设,可以带来一大批各种承包建设项目。发挥集团内企业的各种资源优势,承包这些项目是我们投资境外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目的之一。
经济开发区的前期业务
前期业务主要有经济开发区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地表清理、移民房建、必要的地下勘察等。
经济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开发区内的道路交通、水、电、气、通信设施,包括发电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区内环境,办公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设施建设。
经济开发区内的生产设施建设项目
围绕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将有大批制造、加工、组装与物流等生产厂商入驻,会带来大量的工厂、车间、仓储和研发及其配套等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项目。同时,生产设施建设会有大量机器设备的供应需求,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大量的业务。
经济开发区周围的基建设施项目
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其“区域发展的辐射功能”必然会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众多公路、铁路、水利、输电、发电、港口等设施将陆续建设。关注并承接这类项目是我们投资建设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目的之一。依托经济开发区,积极参与开发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承包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工程项目,是我们开展境外区域开发区业务的主要赢利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境外区域开发业务是我们发展对外投资与工程承包业务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区域开发业务,必然要涉及房地产开发问题,而且,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房地产开发一般都属于先导型发展行业,处于较长的升值时段,具有较大的获利空间。对于优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我们也要抓住有利时机,结合经济开发区一起开发。
资金来源和筹措
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区内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开发区品牌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一般来说,开发区具有前期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的特点。就国内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经验而言,一定要解决好资金约束问题,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以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要努力营造优良的区域融资环境,并不断提高开发区的融资能力;同时要善于进行融资模式创新,保障开发区发展的资金需求。
可根据业务种类分门别类进行资金筹措。开发区规划设计,区内土地征用、居民搬迁、地表物清理补偿,区内“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用资金要由东道主举债筹措;开发区公用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用资金,主要由开发商联合体投资;区内的土地租用、工厂等生产设施建设用资金主要通过招商引资解决;承包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可能利用银行贷款、设立基金、东道主举债和利用中国政府的优惠信贷等方式筹资;待开发区初具规模,条件成熟后,可考虑通过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途径筹措资金。
在开展业务时,我们要注重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运作,主要使用双边政府的合作资金,集团企业出少量资金参股,但要运用技术、管理、土地使用权和规划、设计等优势,取得控股地位。
人才开发与培训教育
国际经验表明: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之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物质资本投资的效率。要想打造开发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构筑人力资源高地。作为投资开发与经营管理者,要顺应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想方设法为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提供大量的相关人才。
(1)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开发区人才培训、教育规划。
(2)同当地的大学、科研机构紧密结合,建立开放式、多渠道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共同为开发区的发展需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3)形成人才引进机制,构筑人才高地。制定和落实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着力集聚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和经济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人才,全面提高开发区人力资源的规模与质量。积极引进和建立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创业园和孵化器,为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环境。
(4)要利用开发区的现代化生产、科研、教育培训等资源与优良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开发当地社会的人力资源,为开发区创造优良的人才环境,促进开发区内投资项目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管理模式
全球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管理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由贸易区、加工出口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各国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特殊的经济区在具体的管理体制模式上不尽一致,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典型管理模式。
(1)企业型管理模式。该模式是由非营利性的私营、国营或合营公司作为经济开发区的开发者和组织管理者,其中以国营公司和合营公司为多数。公司不属于政府的行政机构,而是一个拥有法人地位和权力的经济实体,一般按企业的经营方式来组织经济开发区的管理工作,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开发及区内一切经济活动的管理。管理机构由政府指定董事会或理事长来领导,聘请和雇用经理及专业人员组成执行和办事机构。董事会或理事会相对独立于负责监督和管理经济开发区的政府机构。这种公司形式的管理机构在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时,同时也受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督控制。爱尔兰香农飞机场自由出口加工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出口加工区、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和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等都采取典型的企业型管理模式。
(2)行政型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经济开发区由政府或政府经济部门委托所在地地方政府或所在地港务局及海关部门作为开发区的直接管理者,甚至由政府业务部门直接管辖。个别经济开发区还授权成为地区一级相对独立的自治实体,全面负责区内一切事务,由此而建立的管理机构类似于地方政府。实行行政型管理模式的经济开发区一般能得到政府和所属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能够得到保证。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私人企业不可能承担起管理经济开发区的职责,因而多半是由政府建立行政机构,加强政府对开发区的直接参与和控制,实行一元化领导和部门式管理。
韩国马山出口加工区、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巴西的马淄斯自由区、意大利的威尼斯自由港等都实行这种模式。不过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实行由政府部门采用行政方式管理其经济开发区的要多于发达国家。
(3)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介于企业型和行政型管理模式之间,或者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来管理经济开发区。我国开发区采用的政企合一模式及政企分离模式类似于此,有主管和分管的明确分工,依据工作性质设置职能部门的相应机构。开发区的承办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以及监督者和协调者各自分工负责相应的工作,但同时又统一于政府所属的行政部门。在一般情况下,涉及决策、规划、审批等事项采用行政型管理方式,涉及业务经营范围的活动则采用企业型管理方式,或直接承包给企业经营。美国外贸区是采用混合型管理模式的较为典型的经济开发区,欧洲的一些国家,如西班牙和德国的自由贸易区也采用这一模式。
我们选择的经营管理模式
我们开展境外区域开发业务应选择企业型管理模式,同当地政府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合作伙伴、投资机构等,共同设立多元化的具有开发性质的独立运营管理开发区的有限责任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要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公开聘用管理层,管理层对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董事会负责。
这种模式建立了比较独立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开发区的开发,有利于开发区公司参与周边的经济建设项目。但在此模式下,要尽量克服由于开发区没有行政管理机构,在征地、规划、项目审批和劳动人事等方面缺乏行政职能,行政协调能力不强,使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限制的弊端。要争取政府授予开发区公司部分行政职能。
主要经营战略
发展境外区域开发业务,要重视运用以下战略。
协同发展战略
区位论认为,产业在区域上不是孤立的,它会带动与其配套、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由此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开发区一般皆依托于大中城市和交通要冲地带,一个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既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必然会带动区域关联行业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开发区建设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承包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同步或适度超前。要帮助当地政府提高区域规划与建设意识,做好区域发展规划,在多方共赢中获得较多项目和利益。
投资经营战略
对经济开发区建设所带动的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开发,公路、码头、矿产、电站等工程建设项目,可选择其中优良项目,以BOT等形式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获取政府特许经营权。
长期发展战略
进行境外投资开发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一定要深谋远虑,进行长期规划。世界上的政府特许经营工程项目,一般年限都在30年以上,有的长达70年以上(包括建设期)。所以,我们在开展境外区域开发项目时,一定要奉行长期性持续发展战略,不能急功近利,要科学认识项目的生命周期,给开发区经营规划出合理的投资经营亏损期,正确对待短期亏损问题,谋求长远发展利益。
全方位创新战略
区域开发业务在目标国家属于新生事物,对当地来讲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创新性全面发展。我们要总结全球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在产业、技术、经营管理模式、人才开发、业务延展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创新战略。实质上我们正在思谋的境外区域开发业务,本身就是结合国机集团的资源状况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业务发展概念,所以我们必须以全方位创新理念与开拓精神致力于这一事业,努力开创国机集团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5]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承包业务发展战略规划(2011—2015).
作者简介
谢彪 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大型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大中型外经贸企业总裁、董事长职务,现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