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现代奶业发展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概论

奶牛养殖技术

奶业是贵州省畜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产业,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但贵州奶业起步较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省奶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总体而言,是思想不解放,技术水平低。具体表现为奶牛养殖总体规模小、单产水平低、机械化挤奶程度低、奶牛基地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在扑面而来的乳业竞争大潮中我省奶业将接受严峻考验。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贵州奶业如何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因此,目前必须认真分析我省奶业的发展状况,编制适合贵州奶业发展的系统教材,加强对奶业发展的指导和技术培训,抓住机遇,采取对策,推动奶业的快速发展。

一、贵州省奶业发展现状

中国奶业发展正在由工业密集区、城市化密集区向相对污染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贵州是理想的“目的地”之一。优越的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使贵州具有生产绿色、有机奶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贵州地处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饲料作物的生长及畜禽的生长繁衍;贵州天然草坡较多,全省有野生牧草品种1410种,其中优良牧草260余种,有天然草地6 430万亩,林间草地灌丛3 000万亩;贵州秸秆饲料资源也很丰富,每年有1500万吨的农作物秸秆及藤蔓,具有发展奶牛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贵州工业化程度较低,污染源少,自然生态纯净,具备发展绿色奶产品甚至有机奶产品的环境条件。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贵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将成为乳业市场竞争的利器。

二、贵州省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原料奶质量不稳定,奶牛饲养管理体系薄弱

近年来,贵州畜牧养殖业中,由于奶牛养殖的效益好于其他畜种,许多农户因急于上奶牛项目,未作详细调查而盲目引进,对引进奶牛的品种、性能、系谱、疫病检验等情况重视不够,甚至全然不知。二是近亲繁殖,一些养殖户对近亲繁殖的危害缺乏足够认识,用近亲公牛本交,产下弱犊,影响了原料奶的质量和产量。三是缺乏配套设施,时间仓促,饲养奶牛的农户缺乏足够的准备,如缺乏饲养场地、缺乏草料、不懂管理等,这必然影响奶牛的发育。四是手工挤奶多,特别是分散农户,由于地处偏远,不能进行集中挤奶,生产的原料奶细菌数超标、抗生素奶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乳制品品质。

2.奶源基地建设比较落后,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饲养奶牛投资大,周期长,有很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属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需要从优质牧草的种植、加工、贮备,奶牛的发情配种、产犊、饲养管理、挤奶、牛奶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获得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贵州的广大奶农急需得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但目前我省奶业仍处在缺乏技术、养殖分散、规模较小、手工挤奶的生产状态,畜牧部门、技术服务部门服务半径大,难以顾及全面,配套服务还跟不上,奶牛营养代谢疾病发病率高、乳房炎发病率高,奶牛淘汰率高,原料奶质量不易控制,生产效率难以有效提高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3.奶牛业投资不足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亟需增建原料奶基地,扩大奶牛群,引进先进成套加工设备,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和拓展牛奶消费市场,实施“学生奶计划”等等,都需要加大投入。近几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商品牛羊生产”的决定,并在《贵州省“十五”计划及奶业发展远景规划》中,决定2004年省、地、县三级财政按照3:3:4的比例,共计投入2 784万元,实施8个奶源基地项目。虽然近几年投入有所增长,但与周边省市上亿元的投入相比,贵州的资金投入仍然有限。要加快贵州乳业发展,仅仅靠政府加大投入是不够的,应该用政府的投入带动社会和企业的资金共同投入,促进贵州奶业发展。

4.乳业发展水平落后,竞争力弱

乳业发展的基础是奶牛。贵州乳业发展速度较慢,目前日产奶不足100吨,而日加工能力已达到100多吨,原料奶远远满足不了已有的生产加工线,更满足不了省内市场需求。奶牛的数量不足,尤其是良种奶牛不足;目前引进的奶牛品质良莠不齐,全省奶牛成年母牛年单产水平平均在3 000公斤左右;奶牛良种推广力度及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种质问题已成为奶牛饲养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饲养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奶牛饲养仍以农户散养为主,且科学养牛水平低,奶牛繁殖、选育、饲养方法落后,奶牛防疫与用药不规范,手工挤奶比重大,严重制约生鲜奶质量水平的提高。2002年度南方15个省市自治区中贵州省的奶牛存栏数仅排名14位,在全国仅排名30位,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2004年奶牛存栏1.47万头,比2003年增长21.49%,其中,成年乳牛存栏8 820头。奶牛主要分布在贵阳地区,存栏7 667头,占全省存栏数的52.16%。行业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省良种奶牛存栏1.61万头,同比增长5.22%,牛奶产量2.18万吨,同比增长3.5%。截止到2009年6月份,虽然贵州省奶牛总数达到5.83万头,但目前贵州乳制品的市场仍是外地产品占主导地位,本地产品仅占市场份额的30%左右。贵州目前有大小乳品企业十余家,主要有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贵州好—多乳业有限公司、花溪奶牛基地、贵州遵义乳业公司、羊艾奶牛场、贵阳金阳奶牛场、白云三康奶牛场,均以生产液态奶为主,但受保质期的限制,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不多。

5.贵州乳品消费情况

“贵州是缺奶省份,乳业市场空间很大。”这个观点在几年前就有不少专家指出。2004年世界人均消费乳品为136公斤,全国为6.8公斤,而贵州仅为0.6公斤,相当于全国同期人均水平的6.86%。据对贵阳市乳品消费市场的调查显示,乳制品消费层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人和3岁以下的婴幼儿,消费鲜奶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而在印度和韩国,年人均消费牛奶已达80公斤。奶及奶制品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已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接受,乳制品消费在食品结构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全省牛奶人均消费量已连续20年以年均9%的速度递增。

三、促进贵州省奶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提高奶牛品种改良的科技含量,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要提高贵州奶牛的品质,必须提高奶牛品种改良的科技含量。如: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养殖,加强良种奶牛繁育体系建设,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行良种登记,利用选种选配、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切实加强饲养管理,从整体上促进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目前,贵州的奶牛群不仅数量太少,质量也差,产奶量只有国外优良奶牛的1/4~1/2。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每头奶牛每年能产1万到1.2万公斤奶,澳大利亚的奶牛产奶量虽然不高,但其饲养成本同时也低,而贵州的奶牛饲养成本又高,每头奶牛年平均产奶量却只有3 000公斤左右,许多农民养的奶牛甚至每头每年只产奶1 000~2 000公斤。做好奶牛重大疫病综合防制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实行机械化挤奶,建立健全牛奶卫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奶源品质,提高本省乳品市场竞争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2.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奶农的补助,加大对贵州奶业扶持力度

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贵州奶业发展资金,支持奶业发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贵州奶业生产健康发展。首先,要尽可能免费为奶农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质量监测服务。由于贵州存在着大量奶牛散养农户,技术推广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就必然成为社会性的、公共性的服务内容。政府在提供奶牛科技服务方面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加大相关事业经费投入,提供全面的奶牛技术培训和技术传输服务,编写奶牛养殖科普手册,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加大奶农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科技含量,增加奶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人工授精体系建设,探索应用胚胎移植和生物技术等方法加速扩大高产奶牛群体。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奶农自然灾害补偿在内的奶业发展基金,稳定原奶生产。饲养奶牛投资较大,周期长,面临市场和疫病的风险,建议采取一些保护奶牛的措施,如实施奶牛饲料补贴,推行奶牛保险,给农民购牛贷款以优惠等。三是制定原料奶价格扶持政策,规定原料奶的最低保护价,稳定和增加奶农收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四是由政府出资或资助建立统一挤奶区或购买移动式挤奶机,以便利奶牛饲养分散地区的奶农挤奶和提高原料奶质量。五是对生产高质量无抗奶的奶农酌情给予减产专项补贴。六是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协调奶牛养殖户和龙头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消费

我国目前人均消费奶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贵州人均消费奶量又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开发牛奶市场的潜力很大,但如何将潜在的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仍需做大量工作。首先,政府要大量宣传,要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民族振兴的高度重视牛奶消费,积极开拓牛奶消费市场,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提倡“奶文化”,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牛奶的认识,并养成多喝奶、少喝酒的良好习惯。第二,政府要在大力宣传包括公益广告牛奶消费的同时,逐步调整社会收入分配格局,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从而有效增加牛奶消费人群。第三,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为乳品企业积极作好信息服务和市场引导,引导乳品企业作好市场评估,形成既有企业生产高档乳品供给高收入群体,又有企业生产大众化产品供给低收入群体和供应广大农村市场,改变目前贵州省乳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状况。第四,政府应把奶业发展提到议事日程,积极推广“学生饮用奶”、“婴幼儿饮用奶”和“老人饮用奶”计划,扩大消费群体,并将其作为贵州开发生物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要着重点和突破口,从政策上予以扶植。

4.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加快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快乳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构建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完善乳业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监督管理。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是确保乳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原料奶质量检测设备的投入,特别要加强奶牛小区和收奶站检测设备的配备,可以采取企业赞助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方法,由收奶站购买必需的原料奶速测仪,对原料奶进行科学检测,重点要对乳品品质、掺假掺杂、抗生素及药物残留等进行检验检测,实行优质优价。树立奶牛养殖户的诚信理念。

5.培植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乳品加工龙头型企业集团,培育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企业要全部达到GMP标准并通过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国内市场体系网络,提高在国内乳品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充分发挥乳品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乳品加工企业是乳业发展的龙头,是奶牛养殖户的依托,担负着开拓乳制品消费市场、保护养殖户利益的双重责任。因此,乳品加工企业,要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一是要积极开拓乳制品消费市场,生产适宜不同人群需要的乳制品,加大高端乳制品市场开发力度,研制高耗奶乳制品,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乳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大对原有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原料奶的收购水平,保护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三是扩大原料奶收购范围,除收购自身奶源基地的原料奶以外,还要收购奶源基地以外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奶,制成淡奶粉,缓解鲜奶供需的矛盾。四是促进我省奶业发展从单纯数量扩张阶段向整体优化结构转变、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五是要建立健全符合我省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奶业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制定和修订全省奶业发展规划纲要,全省奶业管理条例、生鲜牛奶生产和收购办法、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乳和乳制品的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六是要建立权威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奶业生产各环节的产品进行检测,为加强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七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使我省奶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纳入法制化轨道。总之通过培植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对促进我省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