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运营级IPv6网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互联网发展概述

1.1.1 互联网起源

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互联网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其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其面世之初,没有人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想到它的商业用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互联网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实施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受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计算机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时的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取得联系。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当初,ARPAnet只联结了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 TCP/IP,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BSD UNIX的一部分,在其开发的操作系统上予以实现,从而使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逐渐诞生了真正的互联网。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通信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那时,ARPAnet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络——Milnet。网络之父ARPAnet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ARPAnet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1989年,CERN开发成功WWW,为Internet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间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由于NSFnet是由政府出资,因此,当时Internet最大的老板还是美国政府,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有中小企业。Internet在20世纪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了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了某些质的改变。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新的使用者发觉,加入Internet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机外,还能进行相互间的通信,而这种相互间的通信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做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共享NSFnet巨型机的运算能力。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商业性机构进入Internet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扰。事实上,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曾经出资建造Internet的政府机构,对Internet上的商业活动并不感兴趣。

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分别经营着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他们组成了“商用Internet协会”(CIEA),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的Internet子网用于任何商业用途。Internet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Internet。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的世界就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其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Internet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

Internet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认为是取代ATM的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今天看来,这一预言已经越来越被证明是正确的。

近五年来,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翻了一番,2010年新增用户数量达到2.26亿,截止到2011年中,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过20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3。Internet目前联系着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万子网、约10亿台计算机主机或其他形式的上网设备,已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

1.1.2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探索时期(1987年—1994年)

在此阶段互联网主要是为科研服务,并没有进入商业领域。那个时期国人对互联网的概念还很陌生。

在这一阶段的一些关键性事件如下:

●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 1989年11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

● 1992年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 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bit/s专线正式开通。这条专线是中国大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

● 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和CCIRN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

第二阶段:蓄势待发阶段(1993年—1996年)

此阶段国人对通信需求有了很强烈的愿望,互联网商业应用的雏形逐渐建立,各种BBS、ICP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

NCFC(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是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的简称,NCFC科技网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先锋,技术创新的源泉。关于中国科技网的一些关键性事件如下:

● 1990年11月,NCFC立项。

● 1993年11月,NCFC主干网网络开通并投入运行。

● 1994年4月,NCFC网络与美国Internet互联成功,这是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 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

● 1996年2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互联网络正式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也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它是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同时也为经济和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和建设电子信息市场创造条件。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连入美国的256Kbit/s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它是在1994年由前邮电部(现为工业与信息化部)投资建设的公用互联网,现由中国电信经营管理,于1995年5月正式向社会开放。它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化的计算机互联网,旨在为中国的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的各类服务,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设开始启动。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并于1996年1月正式开通提供服务。

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方面,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1994年8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建设完成。

第三阶段:内容应运而起(1996年—2002年)

此阶段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各种网络应用日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离不开网络,网络开始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中,关键性的业务开展情况如下:

● 网上教育:1999年8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6个省市的200余所高校使用“全国高校招生系统”在CERNET上进行第一次网络招生获得成功。

● 网上银行:1999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先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

● 电子商务:1999年9月6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推出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成果大型汇报会。

● 第四媒体:2000年12月12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网、国际在线网、中国日报网、中青网等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进行登载新闻业务,率先成为获得登载新闻许可的重点新闻网站。

● 网络游戏:2001年,盛大网络在大陆运营韩国网络游戏《传奇》,成为大陆网络游戏市场上的霸主。

第四阶段:繁荣与未来(2003年至今)

此阶段互联网应用进一步多元化,互联网逐步走向繁荣,不但数据通信的流量早已超越传统话音流量,互联网服务的收入也在逐步赶超其他传统电信业务。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宽带网民规模为4.5亿,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同比增长16.9%。

小知识:

● 电子信箱情况:平均每人使用1.5个邮箱,共有邮箱1.3亿多个,2004年收费邮箱市场达到10亿元的规模。

● 第四媒体迅速发展: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刊登新闻的网站现有150家左右,网络媒体正在变成主流媒体。

● 网络游戏蓬勃发展:2003年网络游戏用户数达1380万,网络游戏市场销售达13.2亿元,电信业务由此产生直接收入达87.1亿元。

● 即时通信异军突起:2003年底,仅腾讯QQ的注册用户就达2.6亿人次,其中有7000多万活跃用户。

● 短信火爆登场:2003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短信业务有2200亿条,增长速度超过100%,一条0.1元钱的短信创造了年收入数百亿的市场,形成了拇指经济。

● 网上交易:2003年全国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交易量9947亿元,IT投资27.1亿元。

● 网上银行:50多家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个人客户4000多万户,企业客户6万多户。

● 网上教育:2004年投资125.4亿元,现有校园网26000多个。

● 网上招聘:48.2%的网民认为在网上能够找到工作,2003年网络招聘市场规模达3.1亿元。

● 企业信息化:企业网站41万个,有92.5%的大型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CIO群体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