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能力的概念和大学工程教育对能力的基本要求
1.4.1 能力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能力,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能力是潜在的、持久的个人特征,也就是“人是什么”,这种观点强调,能力是个体的潜在特征,是一个人个性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根据这种观点,能力可以被形象地描绘成“冰山模型”。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动机、个人特质、自我概念、价值观与态度、知识和技能。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可以看见的、相对表层的个人特征,而动机、个人特质、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与态度则是个性中较为隐蔽的、深层的部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能力是个体相关的行为类别,也就是“人做什么”,英国的人力资源实践领域普遍认为能力是“保证一个人胜任工作的、外显的行为的维度”。
能力一般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人们都认识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重要。人的智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在少儿时就要打下基础;大学则是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来取得进行一定活动所具有的本领,这种本领就是能力。智力、能力、素质相关,但它们并不相同,见表1-2。
表1-2 智力、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资料来源:罗福午.大学工程教学16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4.2 大学工程教育对能力的基本要求
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水平为:
(1)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能力及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必要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2)较强的提出、分析、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经济和市场观点。
(3)较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受到工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和工业生产实践(工程实践)的初步训练,养成工程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和意志。
(4)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具备较强的文字、口头、图形和听说的沟通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