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光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

1.2.1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简史

非线性光学的研究从1960年发明激光后开始,1961年—1965年经历了初期创立阶段。为总结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1965年非线性光学的创始人N.Bloembergen撰写了“Nonlinear Optical Phenomena”一书[3]。1965—1985年是非线性光学的发展成熟阶段。1984年非线性光学权威专家Y. R. Shen出版了“The Principles of Nonlinear Optics”一书[4],总结了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1985-2000年是非线性光学的初步应用阶段。迄今为止非线性光学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但它在光学与光子技术上的应用还在进一步研究发展。下面列出非线性光学的发展简史。

1. 非线性光学初期创立阶段

1961年,Franken实验发现红宝石激光的倍频[5]

1962—1964年,发现受激拉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6~8]

1962—1965年,发现和频、差频、参量振荡、四波混频[9~11]

1963—1966年,发现饱和吸收、双光子吸收[12,13]

1962—1964年,发现自聚焦和自相位调制[14,15]

1965年,N. Bloembergen发表专著“Nonlinear Optical Phenomena”[3]

2. 非线性光学发展成熟阶段

1962—1975年,相干瞬态光学效应(光子回波、光学章动、自感透明等)[16]

1963—1983年,发现简并四波混频和光学相位共轭[17~19]

1964—1974年,光学克尔效应提出,并得到实验证实[20,21]

1975—1985年,发现光学双稳态和光学混沌[22,23]

1972—1987年,光纤中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光孤子[24~26]

1984年,沈元壤发表专著“The Principles of Nonlinear Optics”[4]

3. 非线性光学初步应用阶段

1982—1998年,半导体量子限制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27,28]

1985—1989年,发现高效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BBO和LBO[29,30]

1985—1991年,有机材料和聚合物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31,32]

1987—1995年,发现反饱和吸收,研究光学限制效应[33~35]

1979—1993年,光折变效应及其非线性光学理论[36,37]

1985—1997年,非线性光学在量子光学中的应用(压缩态,量子纠缠等)[38,39]

1985—1999年,非线性光学在干涉型全光开关中的应用[40~42]

1984—2001年,非线性光学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孤子通信等)[43,44]

1979—2002年,非线性光学在非线性光子晶体中的应用[45,46]

1995—2005年,非线性光学在手性分子材料中的应用[47,48]

1.2.2 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所用光源从连续、宽脉冲转向纳秒、皮秒和飞秒超短脉冲;研究对象从稳态转向动态;从强光非线性研究转向弱光非线性研究;从基态-激发态跃迁非线性光学研究转向激发态-更高激发态跃迁非线性光学研究;从研究共振峰处的现象转向研究非共振区的现象;从二能级模型的研究转向多能级模型的研究;被研究物质的尺度从宏观尺度(衍射光学),到介观(纳米)尺度(近场光学),再到微观尺度(量子光学)。

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从晶体材料到非晶体材料;从无机材料到有机材料;从对称材料到非对称材料(手性材料);从单一材料到复合材料;从高维材料到低维材料,如从三维的体块材料到二维的表面、薄膜材料;从宏观材料到介观(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如半导体量子线和量子点、光子晶体、金属-电介质薄膜、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颗粒和团簇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