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子文献是信息时代之产物,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文献的许多特质,这使我们对电子文献进行研究成为了一种可能。从传统文献学理论和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入手,运用文献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对电子文献进行分析与描述、挖掘与探索,然后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子文献学框架体系,就成为了电子文献研究者的一项重要责任与任务。
以电子文献概念界定作为逻辑起点,指出电子文献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依托计算机、光盘、磁盘或其他电子形式的载体而存在;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记录、存储、传递、检索和浏览文献信息。基于此,再对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必要的辨析。
从目录学与分类学原理出发,按照存储方式、载体形式、编辑与使用方式、加工层次、文献格式等不同分类标准与办法,将电子文献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对这些不同的电子文献类型予以梳理与分析。
以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眼光,描述了电子文献的生成方式,包括录入、扫描、摄像、刻录、多媒体制作,探究了磁带、软盘、光盘、硬盘等存储介质的工作原理以及数字化网络出版等传输方式。
从文本学理论角度,研究电子文献具有的文本与超文本的形态,并探讨文本的自动摘要、超文本导航、文本的计量等操作性技术的运用。
从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比较入手,挖掘了计算机文献资源检索与网络文献检索的优势,并对于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了必要的功能价值比较,发现其优劣。
从实用价值层面,探究电子文献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绍介电子文献收集、知识获取、个人数字图书馆创建、文献资料处理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路径。同时,剖析电子文献使用中的非安全因素,寻找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从评价学的视角,构建了电子文献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主要有原文献质量、技术可靠性与运行稳定性、保密性与防病毒能力、检索多样性与便捷性、文献运行环境和网上运行速度以及页面设置状况等。
从文化哲学思考的角度,面对海量的现代电子文献,反思这个由“比特”构建的世界,质疑人在“创世纪”中的作为,追问人类是否应该“知止”而后生。
总之,电子文献学的研究是一个横跨多学科的课题,需要运用整体思维的方式去予以审视与研究,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学科体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