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精通社交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面对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并且扮演的角色不止一种。这些角色有时会发生混淆或者冲突,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一方面要在各种角色之间实现成功转换。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1990年春节晚会上,由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大获好评,这个小品就是针对角色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冲突。它讲述的是一个总演配角的演员为了争取扮演主角的机会,费尽心思抢镜头的故事;结果,在该配角演员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主角以后,却被自己的惯性干扰,把两种角色混淆,搞砸了整场戏。

“角色”,原是戏剧、电影中的名词,指剧本中的人物。在戏剧、电影中,角色是独立于个人而存在的,不管是谁,只要担当某一特定角色,他就要按照这个角色的行为规定来行事。后来“角色”一词被引申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某种地位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中,人们的种种活动都是由每个人担任的一种或多种职务,为了社会活动的有序进行,人们都要按照一定的行为模式,扮演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娘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边拉车的马问赶车的仆人说:“这两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别人家借来的。”新娘又指着中间的马问:“这匹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的。”新娘于是就说:“你如果嫌车走得慢,要打马就打两边的,不要打中间的马。”驾车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这位新娘子。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婆家担任伴娘的丫鬟赶紧上前将新娘扶下了车。新娘却对还不熟悉的丫鬟吩咐说:“你平时在家做饭时,要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丫鬟虽然碍着面子点了点头,心里却对这个新娘子的多嘴多舌不大高兴。

新娘子进了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边的人说:“快把这个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里妨碍别人走路。”婆家的人听这个新娘子的话没有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都不免在心里暗暗不满,认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见机讲话了。

其实,新娘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刚踏进婆家家门就俨然以主妇自居、多嘴多舌,自然就引起了旁人的反感。

在社会整体中,每个人说话、办事,都应该首先考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再根据这个角色来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如果不顾时机、不分场合,不顾自己的社会角色,即使是好话、好事,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会引起别人的讥笑。故事中的新娘子,就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新媳妇,初来乍到,毕竟还算不上是这个家庭的主人,就俨然以主人自居,管东管西,做出了进门很久的媳妇才应该做的事。

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所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由于角色规范的存在,指示着人们角色需要满足的方式和提出相应的行为目标,使个人了解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才能使社会机制得以正常运转。我们作为社会上的一分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把自己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行事。

适当转换角色

维多利亚女王有一次和她的丈夫吵了架,丈夫生气,闭门不出。

女王来敲门,丈夫问:“你是谁?”

女王理直气壮地回答:“英国女王。”屋里没有声音。

女王又敲门,声音平和了一些:“我是维多利亚。”里面仍是悄然无声。

最后女王柔情地说:“亲爱的,开门,我是你的妻子呀!”门才悄悄地打开了。

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当个人在所扮演的多个社会角色之间,不能根据需要自如地转换时,就会发生角色冲突;此时,你所扮演的角色对于你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人在一生中需要扮演各种角色,如领导、下属、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兄弟、姐妹、儿子、女儿……只有当人们成功地扮演了各种角色,才能既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也满足了个人交际的需求,使大家得以正常地进行社会生活。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利与义务。人们在角色转换后,应当及时对所承担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认识,对该角色应有的行为有清楚的了解,以求顺应变化,尽早进入新角色,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应当区别对待。在与异性的交往中,男性要把妻子、女朋友、女同事区别开来。同样道理,女性也要把丈夫、男朋友、男同事区别对待。如果将异性对象混同为一种,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冲突。比如,在单位是领导,习惯于发布命令、指挥别人,但回到家里,履行作为丈夫和父亲或者妻子和母亲的职责时,就不能不知变通、严肃正经了。

为了使人际关系更为融洽,人们需要在各种情境下敏锐地观察应扮演的角色并做出相应的角色行为。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角色转换会自发进行,但为了有备无患,我们还是多注意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