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希腊——欧洲的“精神家园”(2)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纪元,也就是到罗马占领希腊,把希腊变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希腊就等于是亡国一样。这个时期有两件大事。一件大事是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是很了不起的。亚历山大是希腊北部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城邦——马其顿的国王,人民很强悍,在文化文明方面都远远比不上雅典。但是亚历山大凭借他的武力,不但把希腊本土征服了,而且还扩张武力,向东向西扩张,东边打到小亚细亚、波斯,打到现在的北非,往南一直打到印度。我们发现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希腊人已经知道中国人了,但是我们查不到很多的记载,最古老的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在古文献里提到了“seres”这个字,这个词的词根是“丝”的意思,蚕丝、丝之国,这可能是希腊古文献里第一次提到中国。因为他打到印度了,个把人跑到中国是可能的,当然主要是很多稀奇古怪的传说了,说看到“丝之国”里面的羊毛是长在树上的!还有的说“丝之国”的人做买卖非常狡猾。亚历山大有一个非常高明的老师,他就是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武功最盛的时候,也是他的文治非常发达的时候,他继承了古希腊的各种制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在文化教育方面规划了很多东西。
本来希腊的教育是自然而然这样下来的,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个时候,教育制度就有一点眉目了,把希腊的一种精神继承下来了。亚里士多德说你或者可以做农夫,或者做官,或者去做买卖,但是教育是最需要看重的。也是在亚里士多德的手里面,教育的分科逐渐有了眉目,比如说文法课、逻辑课、动物学、数学、几何学、气象学等。所以第三个时期的前半部分,公元前三百多年亚历山大东征这段时期,及其以后的一段还是非常繁荣的,雅典的发展势头还是很可观的。亚历山大从印度打完仗回来,走到巴比伦突然得病死亡,年仅33岁。后来亚里士多德就继续做他的学问,做他的教育事业去了,成为了一个继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的集大成者。这个时候希腊的国运已经不太行了,我想这里有一个原因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全境的,不是整个希腊都这样。
再有就是它的民主制度都是短命的,经常是贵族的民主制度从独裁专制的国王——也就是僭主轮换,一个时期出来一个僭主,变成一个独裁政体。这个僭主搞不下去了,群众造反,贵族又把他推翻,变成一个“民主制度”,它不是一个一贯的东西。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罗马已经起来了,到了公元纪元之前不久,越来越强,后来罗马帝国吞并了希腊,把希腊变成了一个行省,古希腊的历史也就结束了。我这样说是一个非常非常粗线条地讲这个古希腊的历史,现在人们对希腊又开始注意起来了,比如说有写希腊哲学史的,有写希腊思想史的,实际上思想史和哲学史也不大分得开。但是现在还没有人写一个比较全的、整体的、一看就明白的“希腊史”,因为实在是太难写了,从什么时候开头很难找到。一想到那个远古的时候,比如说荷马史诗,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真有荷马这个人呢?还是众说纷纭的。
前面我主要把古希腊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一段历史的轮廓讲了一下。下面要讲三次战争和四次改革(讲战争并不是要讲战争的过程,那个可以在书上找到),这几次战争对于古希腊的命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次战争第一次战争是希波战争,就是希腊—波斯战争。希腊—波斯战争实际上不是一次,里边有好多好多战役,所以在英文里边希波战争叫Persian Wars。这些战争的意义在于雅典联合了斯巴达,联合了其他的城邦,把一个非常分散的希腊团结在一起,同一个比希腊要强大得多的波斯进行战争,最后把它打败了。
关于希波战争,同学们主要去看希罗多德的《历史》,这部书非常好看,翻译的也很好,上下两册。这部书的前一册就是讲波斯的情况,讲埃及的情况,讲两河流域的情况,并没有讲到战争本身,而是为战争作了铺垫。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那个时候波斯帝国就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就是一个霸主。它最厉害的时候东到小亚细亚,西到埃及、意大利沿岸、地中海西岸,而且占了不少希腊的领土,气势汹汹,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国家。
希腊如果不把波斯打掉的话,希腊就没有出路,希腊的各个城邦都要受到威胁,所以就发生了希波战争。希罗多德这本书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古希腊文明成形之前——波斯,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波斯当时的情形是什么呢?上一讲讲过,波斯当时有一个国王叫做居鲁士(Cyrus),这个名字在《圣经》的新约里面都有。他那个时候统治着波斯,成为波斯的一代霸主。他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手下一位大将的儿子闯进了他的宫殿,突然发现这个年轻人肩膀上长出来两个大翅膀,一个覆盖了亚细亚,一个覆盖了欧罗巴(这是“欧罗巴”这三个字在史籍里边最早出现的记录),他当时就感到这个梦不妙,这说明有人要篡夺他的王位,要向他夺取权力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波斯国王大流士(Darius),也就是他后来领导波斯同希腊进行战争的。
这次战争里边有很多故事,比如说马拉松(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马拉松比赛),就是出在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是一个海湾,距离雅典40多公里,在这个地方雅典人和波斯人会战,战争打得很惨。这时候波斯军队中有一个雅典人,他从马拉松海滩跑回雅典去报告前方的军情。他跑得非常快,40多公里一口气从马拉松海湾一直跑到雅典城下,大声喊:“胜利了!”这马拉松赛跑就从这儿来的,就是长跑。这次战争的情况是非常惨烈的,在马拉松海滩上堆积起很多双方的尸体,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座古坟。这个古坟据说很大,就把它保存下来了。后来有人说是真的也有人说是假的,在19世纪的后期有一个考古学家对这个古坟做了考证,结果他认为这是真的。这样马拉松海湾就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古战场一景了。但是重要的还不是在这个地方,重要的在于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兴盛起来了,就是在伯里克利执政的时候。但是在希波战争快将要结束的时候,雅典与它的同盟斯巴达之间已经开始冲突了。
接下来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也是雅典的极盛时期。所以雅典的极盛时期是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我要介绍的第二本书,就是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有中译本的,商务印书馆有翻译,非常好读,它的附录很厚,但很好看,可以帮助了解这个时期希腊的民俗、社会状况、思想状况,特别是人民的精神状况。
修昔底德这个史学家,关于他个人生平的资料几乎没有,可能是遗失了,挺可惜的。不像希罗多德大家都知道,材料里边都有。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之父”,他的著作应该说是西方第一本完整的历史书。而修昔底德,因为他在写《伯罗奔尼撒战纪》的时候,对希腊的政治情况、文化社会情况都有所议论和评论,因此西方人把修昔底德看做是历史批评家中的第一位。
第三次战争就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可以看历史书《亚历山大东征记》,那个就是一本战记。
主要是前两本,建议大家看一看,也不一定当作教科书似的,从第一篇看到最后一篇,你大概的翻一翻,浏览浏览,有意思的东西可以留心一下,多看几遍。比如说我讲的那个伯里克利的悼词,那就多看看,甚至像你们念古文的时候那么念,真是可以朗朗上口。这是我讲的三次战争。另外就是几次改革。四次改革这几次改革应该说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从公元前1000年以来的经验的积累。这些改革的重点用两句话概括就是:一句叫主权在民;一句叫轮番为治。这些改革重要的有四次:第一次是公元前600年,叫做“德拉孔立法”。德拉孔,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可能也是一个执政官。他立了一条法,动摇了寡头政治,使得公共事务不能几个人说了算,违反这个法律的或者犯了罪的就采用极刑。后来“德拉孔”这个字就变成了“严酷”的意思。这是第一次改革。
第二次就是“梭伦改革”,在这些改革里边“梭伦改革”影响最大,虽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僭主政治,但是梭伦改革的思想,包括里边的一些内容,凡是改革派都是接受的。直到现在,西方的民主制度还是有他的影响的,提到民主传统时总要提到梭伦。他改革些什么东西刚才我已经说过了,也就是那么一些吧。
第三次重要的改革就是伯里克利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他改革的特点可以概括成这么几条:一、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二、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工资津贴的制度;三、政府的工作人员从人民当中抽签产生,任期一年,一年以后再抽签(梭伦的改革到了伯里克利的时候有了直接民主的形式,同后来的代议制有所不同);四、元老院和公民会议作为决定城邦政治事务的机构,公民会议凡是18岁以上的男子都可以参加,由各部落推选产生,但奴隶和妇女除外,所以这个民主还是有限度的。在公民会议里边实行表决制度,参加公民会议是推选产生的500人和所有公职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城邦的事务。希腊民主制度或者说雅典的民主制度,到了伯里克利那是比较成熟的。
大概在公元前570年左右,还有一次小的改革,叫“克利斯提尼改革”。他的改革有两个具体的内容:一个是实行村社自治(部落下面的各个村社,村民自治);另一个是“陶片放逐法”,有点像现在的公民投票,民意测验,就是谁对哪个公职人员有意见要揭发他,就写在一个陶片上,然后交上去,哪个人该放逐就根据这个。
这些改革不能说都完整地实行了,在那个时候也不太可能。我们现在提到希腊的宫殿如何如何,那个宫殿建筑还是很粗糙的,而留下来的一些宗教的神庙,现在都是古迹了。当时的生活状况、生活水平、人民的思想状况跟现在都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那个时候的民主,但是它有一个精神在,有一个立下的传统在。黑格尔所说的,“想到希腊就有家园之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实际上,古希腊那个时期是战乱不断的,城邦之间的战争非常多。而且打仗的手段非常的原始,或者是非常的野蛮。真正有战争样子的,也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几次战争。现在讲希腊精神是把它抽象出来说的,不能用近代、现代的眼光去看希腊,只能是看它的精神,比如说去看勇敢,奥林匹克精神;提倡求知,它的哲学的根本就是求知,求智慧;爱美,大家都知道维纳斯的雕塑,那是美的标准的象征;绘画的艺术,诗歌的艺术,戏剧的艺术都是从希腊来的,几大喜剧家,几大悲剧家,几个大哲学家都是从希腊过来的,这讲的都是希腊的精神,希腊的传统。希腊这个问题真要是详细地讲起来,我觉得整个是一个学科,不是我们几堂课这么讲讲就能使大家很了解,这里面只勾画了一个轮廓。这个轮廓就是三个时期,几次改革,几次战争,城邦民主或者叫城邦制度综合起来的希腊文明。
由此我给同学们介绍一本书——《顾准文集》,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希腊城邦制度的。顾准是在他受到迫害,人身没有自由的情况下,去研究希腊的政治制度的。他的几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对整个古希腊文明的总结:“希腊古代学术文化,首先兴起于小亚细亚,那里是史诗、抒情史、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的故乡。现在(雅典时期),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中心,它的建筑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建筑家、雕刻家来到了雅典,在它的内部,兴起了渊源于诗又超过了诗的戏剧。它的民主生活又使得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成为说话的艺术即雄辩术的广阔用武之地。雄辩术可以使一个普通公民成为民众的领袖,这是讲它的民主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雅典总的学术文化十分活跃,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希腊世界各地的知识分子也群趋雅典,伯里克利接近的人中有米利都自然哲学学派的哲学家阿拉克萨哥拉斯(Anaxagoras),有雕刻家菲迪亚斯(Phidias),有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都来自外邦。著名的诡辩学家普罗达哥拉斯(Protagoras)、高尔吉亚(Gorgias)都到过雅典,为豪富子弟当教师,收受巨额报酬。伯里克利的下一代,就在战乱频繁的伯罗奔尼撒内战时期,雅典的苏格拉底(Socrates)兴起为一代哲学宗师,此后希腊哲学的四大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鸠鲁、斯多葛(Stoic)都起于雅典,学派的中心也一直在雅典,直到罗马时代。”这段话我觉得顾准概括得非常好,把我说的两段时间——一个是古希腊文明成形前的那段时间;一个是古希腊文明本身那段1000多年的时间——都概括在里边了,这本书还讲到了城邦的问题,大家可以好好的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