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川市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一)从基本市情看,城乡统筹发展是银川市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银川平原是我国黄河上游核心农业区之一,农业生产水平较高,银川市同时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二、三产业集聚的核心经济区。作为宁夏最主要的一、二、三产业集聚核心经济区,银川市各产业间、产业劳动力间、空间经济结构间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尤其是水、土地等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各种基础资源向边际收益大的二、三产业倾斜,抑制了第一产业的扩张式发展。在这种内在基本矛盾制约下,解决“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农村外部条件的改善,即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来谋划农民增收,让失地农民和富余农业人口在耕地以外寻找生存发展空间,将这部分富余农民从有限土地上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谋求新的就业门路,实现银川市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现代化、精细化、高效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银川市一、二、三产业均衡协调发展。
(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城乡统筹发展是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按照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700~1500美元之间,农业在GDP中比重下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到30%,城市人口超过50%,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农业和工业拥有平等发展机会和权利,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再是农业,也不需要从农业吸收资本等要素来实现工业化,经济增长的拉动由农业转为工业和非农产业,农业成为了工业的反哺对象,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2009年银川市人均GDP已经达到5044美元,农业GDP产值占银川市GDP的5.6%,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占全市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的37.82%,城镇化水平达到62.18%。根据上述标准,银川市已经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内,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将会导致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对银川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来看,城乡统筹发展是银川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未来20年我们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当前银川市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仍表现为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的小康。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银川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8∶1,90年代中期的2.3∶1,扩大到2009年的2.92∶1,部分地区极端差距已达到4.89∶1。如果把农民实物性收入扣除,把城市居民住房、教育、医疗等一些隐性福利都包括进去,银川市平均城乡收入差距比要远远超过这个值,预计在5∶1或6∶1之间。2000年~2009年10年间,银川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852元增长到5389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由6257元增长到15715元;10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37元,年均增加254元,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458元,年均增加946元,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贫困人口仍然较多。银川市在宁夏生态移民过程中,共计接受了约10万吊庄移民,这些原宁南山区贫困人口在近10年的发展中部分已脱贫致富,但按照人均收入825元/年标准计算,加上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遭受自然灾害返贫的人口,吊庄地区仍有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同时银川市城乡发展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还体现在部分地区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都与城市有很大差距,要缩小这些差距均须通过城乡统筹发展来解决。
(四)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城乡统筹发展是银川市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现实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乡之间关系表现为城市在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服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所作出的贡献,体现在对农村腹地的吸引和带动作用。同时,广大农村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业与工业及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供应方面,而且表现在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上。同时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不仅直接关系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快慢。消费需求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和最终实现形式,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才出现买方市场,但我国人均GDP不到900美元就已出现工农产品的低水平过剩。导致低水平过剩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这个庞大群体收入太低,农村消费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全社会的消费率。2001年到2009年,银川按GDP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法GDP)计算的消费率分别为39.4%、37.8%、35.7%、33.0%、32.8%、32.4%、32.0%、30.1%和30.0%,其中银川市农村居民消费率仅有城市居民的39%。消费率下降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有效扩张。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低迷,这对银川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农民收入低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抑制银川市消费市场扩大和全社会消费率的提高,而且严重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非良性循环状态。只有稳步提高银川市农村居民的收入,让广大农村人口的消费潜力和消费市场得到应有的发挥,才能全面实现银川市国民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从首府城市的地位来看,城乡统筹发展是银川市履行自治区“以川带山、以强扶弱”设想的现实需要
宁夏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历史基础决定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南低北高、川强山弱”,南北差距较大。随着改革开放多年来宁夏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南北、城乡间社会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对宁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形成了掣肘作用,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已经到了急需解决的关头。
银川市作为我国西部重点区域开发战略中重要节点城市、西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和核心城市经济区,2009年GDP产值占到宁夏全区的43.32%,处于宁夏经济重心地位。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增强自身社会经济实力是银川市当前最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但银川市更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是作为宁夏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全面拉动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从自治区层面上来看,银川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是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战略的基础,只有在银川市首先实现了区域以及城乡间发展水平的均衡、贫富差距的均衡、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均衡以及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式发展,才能通过社会经济的辐射进而实现银川市在宁夏“以川带山、以强扶弱”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中担负的增长极带动作用,最终在全区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