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清水营
万里长城二百关
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抵达灵武清水营古城。
这是一座已被人们遗忘已久的长城关隘,它伫立于荒野中,长城继续在它的左右隐约蜿蜒着,秋天的微风在废弃的城墙上游荡。时值下午四五点钟,阳光已经开始倾斜了,那些散落的瓦砾和碎片,在光线的照射下,静静流泻着昔日的光彩。
作为曾经的长城沿线的重要防守关隘,今天的灵武清水营古城已经寂寞许久了。
清水营堡是万里长城二百关之一,这长城二百关中,有两个清水营堡,都修建于明代。位于陕西省府谷县的清水营堡,和灵武清水营堡一样,都是黄土夯筑,但是府谷县的清水营堡大多保存较好,而灵武清水营古城则仅存夯土城墙了。
在巨大的堡里行走着,脚下是数不清的断裂的城砖、瓷器碎片,历史通过它们,给我们传递着当年清水营的繁盛。像宁夏众多的长城关隘一样,清水营古城已经失却了当年的雄姿,在荒野里,默默地以另一种方式为我们讲述那曾经凄美、曾经荣光的历史。
从防守关隘到“马市”
明朝初期,政局不稳,国力较弱,边疆危机四起,故卫所兵力较多地集结于“九边”,在塞上布防近80万官兵,全力捍卫疆土。洪武、永乐二帝先后强调攘外安内、强兵富国的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发展屯垦,开荒实边,积粮增谷。而开展军屯的重点是在北部“九边”,在那里从事屯种的官兵人数最多,垦殖范围也最广。“九边”是甘州、固原、宁夏、延绥、大同、宣府、蓟州、辽东、山西三关各镇,并以军屯等方式加强边地经济建设,支持塞外的军事活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明军还在“九边”大搞官马牧养活动,以补给和改善边地的驻军设备,进一步充实“九边”的物质力量。据记载,永乐初,宁夏屯田积谷最多,该处总兵何福曾受到皇帝特旨嘉奖。
谈清水营古城为什么要说到军屯呢?这就要说到清水营在明代曾经相当繁荣的马市。明时长城沿线的官兵不仅要开荒种地,还要牧养官马。
明初,汉蒙关系虽一度紧张,但经过双方多次谈判,终达成协议,在边镇建立交易市场。蒙古以自己的马匹、皮毛换取内地的铁锅、粮食、茶叶和布匹,以满足蒙古族的生活需要,亦补充明政府的军马来源。参与当时谈判的徐渭曾赋诗道:“千里赤兔匿宛城,一只黄羊奉老营,自古著棋嫌尽杀,大家和气免输赢。”
据记载,1571年(隆庆五年),蒙古部落首领俺答与明廷建立和平贡市关系后,贸易达到极盛。明廷先后于大同得胜堡、新平堡、守口堡、宣府张家口,山西永泉营,延绥红山寺堡,宁夏清水营、中卫、平虏卫,甘肃洪水扁都口、高沟寨等11处开设马市。宁夏清水营作为当时的11个马市之一,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万里长城二百关中,宁夏有16个关堡,宁夏清水营也是唯一一个设为“马市”的关堡。我们查阅史书中关于清水营的记载,几乎都是有关清水营的“马市”,又称之为“互市”。马市每年定期开市1至2次,每次3至15日左右,由明政府派官员管理。
明朝制定“市法5款”。根据规定,明朝要用银两、钞币或绸缎、布匹、铁锅等物,与各部交换马匹牲畜。由于这种贸易是与明朝政府进行的官方交换,故俗又称之为“官市”。
“官市”以外,又有“民市”。“民市”也称“私市”,它与“贡市”中的“私市”,实际是一回事。“民市”一般是在“官市”结束后,由牧民将所剩马、驼、驴、骡、牛、羊、毛皮等物与汉族商人进行的一些零星交换,主要从汉地换取绸缎、布匹、绢、针线、食品、药物、茶叶等物。但禁止交换兵器和铜铁输入蒙古部落。
互市贸易兴起后,和平通商替代了战争掠夺,明朝政府的“边费”大为省减。张居正在论及万历初年的财政状况时说:“嘉隆之间,海内虚耗,公私贮蓄,殊可寒心,自皇上临御以来,躬行俭德,覈寔考成,有司催征以时,逋负者少。奸贪犯赃之人,严并不贷,加以北虏款贡,边费省减。又适有天幸,岁比丰登,故得仓库贮积,稍盈余。”
从这些记载里,我们不难想见,在当时交通不发达、战事频繁的情况下,当年清水营古城“马市”的繁荣。站在清水营古城的城墙上,约两公里处有一残存的不大的城堡,当地人称“魔鬼城”,静默在荒野中,据说它就是当年的“互市”最集中之所。
“魔鬼城”与明长城
“魔鬼城”其实就是清水河北岸的明长城遗址,是灵武市境内明城障中独一无二的坞城,其墙体由于风雨的剥蚀,形成了各式各样似魔鬼般的形象,再加上其处于旷野之上,大风一起,墙体会发出凄厉的响声,似魔鬼在嚎叫,这就是“魔鬼城”之称的来历。
作为边陲要地,宁夏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明代,蒙古部落一直是明统治者的心腹大患。
1450年(明代宗景泰元年)正月,瓦剌攻宁夏;1457年(明英宗天顺元年)孛来等攻宁夏、甘肃等地;1466年(成化二年)七月,毛里孩攻固原。1472年(成化八年)孛罗忽、加思兰屡入安边营、花马池,进攻宁夏、平凉、临巩、环庆、通渭等地。1507年(明武宗正德二年)七月,达延汗部攻入宁夏、镇羌等地。1592年(万历二十年)三月,宁夏副总兵哱拜、哱承恩父子等举兵反明。
灵武,作为宁夏的战略要地(据《九边考》记载:“灵州居宁夏之中,迫近大河,其南与固原边相接。灵州者,南北之喉舌也。灵州失,则宁夏隔为外境,而环固危。环固危,则陕危。然则急灵州,更不得不急花马池矣。”),则明长城在灵武的修筑就更为重要。
登上“魔鬼城”城障,可以看到明代所筑的著名的“河东墙”,也就是“二道边”和“深沟高垒”的“头道边”在这里相接。民间传说,当年修长城时调了陕甘宁八府9万民夫,监工的官骑马在前面跑,民夫在后面筑墙。早上从银川东面的黄河边筑起,中午就到了兴武营。中午当官的在兴武营多喝了几杯,结果民夫修建的长城就偏北了。官员快马加鞭追赶了一百多里才赶上,将民夫赶回兴武营重新向南筑墙。后来,南面的边墙叫“头道边”,偏北的那一百多里叫“二道边”。
但实情并非如此,据《盐池县志》记载,“二道边”是明成化十年(1474)由巡抚都御史余子俊修筑的“河东墙”;而“头道边”则是60余年后因“城离军营远,贼至不可即知”重筑的。当初筑长城时是“走马打墙”,即命令一下,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向清水营筑,速度极快,结果到东西役军于清水营处相会时,所筑长城错了位,因此出现了两道长城。
据《明史·余子俊传》记载,成化十年(1474),“内地患稍息,(余)子俊得一意兴役。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寨备巡警。又于崖寨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敌避射。凡筑城堡十一,边墩十五,小墩七十八,崖寨八百十九,役军四万人,不三月而成。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不过此文中“东起清水营”不是宁夏的清水营,而是陕西府谷的清水营,但有意思的是,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得知,陕西府谷清水营和宁夏灵武清水营应该都是在1474年,也就是明成化十年由时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的余子俊主持修建的。
明成化十五年,也就是1479年,在宁夏巡抚张祯叔、王询先后在墙外挖“品”字形深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靠近边墙。其中红山堡一带,壕沟深宽皆两丈,所以长城也被称为“深沟高垒”。
此后,1528年,也就是嘉靖七年,70岁的王琼巡抚西北边疆,他遵用《易经》重门御暴之理,提出了在守边地区挑沟挖堑法。此法不仅设险守边,而且能节省劳费。所谓挑沟挖堑,就是按照地理形势设险修筑工事守边:从定边营南口起往西北至宁夏横城旧墙止,开堑210里,筑墙18里;宁夏城平虏所五岔渠起,西至贺兰山枣儿沟开堑34里,皆临边设险,谓之“防胡大堑”。南自黄河大坝起,西北至贺兰山嘴墩止,开堑斩崖84里,以断鞑靼部自河西入夏州之路。自环县西北响石沟起,西以靖虏卫花儿岔止,636里铲崖砌垒,临河设险。由于王琼的挑沟挖堑工事,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自此鞑靼部难以从西北地方长驱直入,实现了王琼北拒鞑靼计划,内地人得以安堵息肩。
乾隆三年,也就是1739年,平罗县城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地震波及宁夏府城及周边地区,清水营城墙在地震中毁损严重,2年后重修。尔后的数百年里,清水营开始在历史里逐渐沉默起来,留下的只是在夕阳下残破的城墙。
清水营与一代廉吏毛鹏
在尘封的史书中,如果细心一些,有些故事会轻轻地浮现出来。
提起京剧《四进士》(又名《节义廉明》《宋士杰》),人们对剧中不徇私情、为民申冤的按院大人毛鹏记忆深刻,他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代廉吏,以自己的“洁廉”为后人树起一道做人的典范,以“青天”形象为世人广为传诵,特别是他公正清廉的浩然正气让毛氏家族几百年来引以为荣。但是毛鹏曾巡抚宁夏修筑长城,在清水营大败外倭入侵的事迹今人却知晓不多。
毛鹏(1522~1565),字汝南,别号双渠,枣强县后王常村人。幼年入县学,考试屡居榜首。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中举,继之殿试中进士,被任为江阴知县。到任后减免杂税,节财赈灾,强化治安,振兴教育,修筑城池,抵御倭寇,被誉为廉明有为之官,升为御史。随之奉旨巡察宣化、大同一带边关,处理边务160余件。当时皇族饶阳王充与承奉刘宝通敌被发现,其奏报朝廷予以处置。嘉靖三十四年巡察山东,兴利除弊又有作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左右,毛鹏升任太仆寺少卿、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在宁夏期间,毛鹏指挥筑横城亭镇墙堑18500丈,还修缮了镇城河东诸营堡,并在指挥抵御外倭入侵清水营战斗中俘敌甚多。战后,又带百姓疏浚河道,发展农田灌溉。嘉靖四十三年升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巡抚山西河南。次年,也就是1565年,毛鹏因积劳成疾不治而逝。其遗著有《条陈边务》等。
毛鹏巡抚河南期间,有一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毛鹏与同榜进士田伦、顾读、刘题交谊甚厚,出京为官时,四人相约不得违法渎职。毛鹏微服私访中,遇上蔡县民女杨素贞冤案,便为其写了诉状。而杨在申诉中屡有阻力,最后查明那三名进士在案中犯有受贿或渎职之罪,均被毛鹏绳之以法,杨素贞冤案得以昭雪。传统戏剧《四进士》所演唱的就是这一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