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9章 先斩后奏(1)

干预朝鲜带来的最初欣喜情绪平息之时,国家安全机构开始冷静地反思美国所承担的义务。中央情报局1950年7月10日提出了一份调子比较悲观的评估报告。由于中央情报局初出茅庐,规模甚小,与国务院和国防部的情报机构相比,依旧望尘莫及,因此在做出干预决定的关键会议上,其作用微不足道。现在美国已经参战,它终于有机会进行分析性评论了,但它的观点在国务院或国防部均遭冷遇。中央情报局认为,由于美国已经介入战争,“主动或者被迫撤退……都会是一场灾难”。美国的对外承诺将失信于人,因为盟国不会相信美国会动用军事力量来实现诺言,类似伊朗和印度支那等友好国家“可能会失去政治控制……或者迫不得已与苏联谋求和解”。美国正面临着由苏联挑起的一系列爆炸性事件,因为“如果苏联估计不到全球战争风险的严重性,它就会继续策动类似朝鲜事件的有限侵略。……美国主动撤离朝鲜,可能只会鼓励而不会阻止苏联在其他地区挑起有限战争”。

在中央情报局看来,撤退可能会引起苏联人的强烈反应。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应该实行国内动员以支持美国和联合国在朝鲜的干预,而不要在撤退以后再做动员,这在政治上和心理上要有利得多。”假如美国撤军后再实行部分动员,“那么苏联领导人更可能预计战争的矛头是直接指向苏联的,而不会去考虑美国的动员是不是为了支持联合国在朝鲜的干预。如果苏联预计会爆发全球性战争,它就有可能进攻美国以先发制人”。

中央情报局当时的中国问题分析人员雷·克莱因(1969年退休时任副局长),同中央情报局内许多一般官员一样,支持杜鲁门做出干预的决定,认为它是“勇敢的一击”,势在必行。但克莱因对政府采取的步骤持保留态度。“由于缺乏一系列严谨的分析就做出决定,”他说,“这成了先斩后奏的事情。”

当时,中央情报局的主要工作是寻找相关迹象,表明苏联人将发动进攻来回应美国的干预。一个国家备战的迹象是销毁驻外使馆的档案,撤离重要人员、妇女和儿童。(一个情报延误的经典例子:1941年12月7日凌晨,联邦调查局人员观察到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院子里浓烟弥漫,日本人显然正在销毁大批文件。监视人员做了记录。当他发出报告时,日本飞机已经摧毁了珍珠港美国舰队的主力。)随着朝鲜危机的加剧,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密切注视着苏联在世界各地的外交机构。特工人员收集了一大堆零星材料:

——7月4日晚10时30分,特工人员注意到“苏联驻哈瓦那公使馆内浓烟滚滚,并且散发出纸张燃烧的气味”。在此之前,“一只装着6架莱卡35毫米照相机的箱子被运进公使馆,这表明,在烧毁文件以前可能做过缩微照相处理”。

——7月2日,苏联在东京的领事和文化关系处的人员“被观察到在收拾个人物品”。

——7月7日,联邦调查局报告,在切萨皮克湾彼岸马里兰州伍德兰滩的苏联使馆野营地点,“妇女们被告知要于次日晚去大使馆开会”。此外,据提供消息的人士称,从苏联大使馆一等秘书、远东委员会成员鲍里斯·索科洛夫“在华盛顿西北的家里”传出锤子的敲击声,可能是在收拾行李或者打包装。

——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报告,在过去的6周内,苏联驻华盛顿、法国、日本、土耳其、印度、叙利亚—黎巴嫩、暹罗(泰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大使们相继回国。

中央情报局及其局长希伦科特海军少将都没有对这些毫无关联的情况进行分析,而只是把它们凑在一起送往白宫。杜鲁门总统看着看着火气上来了:“我认为中央情报局是一个情报机构,不是记事板。”他打了电话给马歇尔将军。马歇尔在二战时期任陆军参谋长,后来任国务卿,此时正在弗吉尼亚州利斯堡附近自家的农场退休养老。杜鲁门说:“我实在想另外物色执掌中央情报局的人,你有什么主意?”马歇尔说容他“考虑一下”。结果,直到9月中旬,马歇尔始终没有机会举贤荐能。在这期间,中央情报局几乎得不到杜鲁门的重视。

兵员不足

当时,杜鲁门和他的顾问们忙于处理更为紧迫的问题,难以顾及情报工作。7月9日,麦克阿瑟向华盛顿发来电报,承认四个师不足以阻止北朝鲜人,他要求“刻不容缓以现有的一切运输手段”再增派四个师。电报使参谋长联席会议大吃一惊,因为仅在两天以前,麦克阿瑟还提出四个师足够用,现在他却把数字翻了一番。参谋长联席会议不能无视这种基本的战略算计:如果满足麦克阿瑟的所有要求,美国陆军将全部投到朝鲜作战,西欧或者美洲大陆就没有任何士兵进行防守。6月底仓促做出的判断看来始终是一项很无把握的决定。至少参谋长们之中有一位,即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希望自己当初应大声疾呼反对干预。

但是,生米已成熟饭,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无可奈何。朝鲜的困境被麦克阿瑟描述得如此严重,以致参谋长们觉得除了替他尽量搜罗兵员并尽快空运到朝鲜以外,别无他择。

他们首先从总预备队(这是最后可以动用的供紧急时使用的力量,其主力是精锐的101空降师)中调出了那些通常负责训练新兵、后备役军人和应征者的技术军官和未授衔军官。军方称这些人为干部,他们是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兵并使其做好战斗准备的军人。从6月25日至7月25日的一个月内,总预备队的数量从14万人下降到9万人。甚至连这一数字也有水分,在战略预备队中尚存的9万人中,有1.5万人从事基本管理和文员工作以保障军队的运作。因此,调给麦克阿瑟人员意味着从总预备队中抽走了大约半数战斗部队和支援部队。

解决国内无人防守的唯一办法是恢复征兵制。凑巧,到6月14日,即敌对冲突开始前不到两个星期,《选征兵役法》期满失效。战争爆发后,国会急忙将这一法令延长一年,这就为征兵提供了法律依据。

与此同时,国会授权杜鲁门召集国民警卫队个人和单位服现役,而这是杜鲁门所不希望的。杜鲁门不愿动用国民警卫队的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用军事分析家罗伊·弗林特上校的话说:“国民警卫队的联邦化是一个在政治上敏感的行动。其部队隶属于各州和它们的州长,主要负责内部治安和用于总动员,部分动员不关他们的事。”

然而,国会却赞成实施国民警卫队联邦化,以避免扩大常备军的规模,它担心和平来临时会被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所拖累。但是,北朝鲜的得手使得这些争议成为空谈。7月20日,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下令动员4个国民警卫师和2个团战斗队。

不过,征兵是获取兵源最迅速的途径。各兵役局已有18个月未征集任何人服现役,但他们一直在把刚满18岁的年轻人登记入册。现在国防部下令征兵:9月征兵5万,10月征兵5万,11月7万。海军陆战队征召了4.7万名官兵;海军3.9万名。为了让更多的军人去作战,国防部还雇用了23万平民从事原先由军人担任的工作。

尽管美国公众大都支持对朝鲜进行干预——据盖洛普8月份的民意测验,支持者达三分之二之多——但青年人一般并不踊跃参军。兵役局局长刘易斯·赫尔希少将简明扼要地说:“人人都想出去,没人想进来。”国民警卫队员和后备役军人的怨气最大,他们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人已经做丈夫和父亲了。他们质问,为什么他们还要替年轻人打仗?

一种回答是:他们已经享受了后备役军人和国民警卫队员的薪水和其他待遇,一旦服役期满,还有可能舒舒服服地退休。很多人认为后备役“任务”是一种周末的娱乐。一位对此不表同情的国会议员说:“他们长年拿着政府的钱,视当兵为儿戏,他们究竟知不知道山姆大叔为何慷慨解囊——是为了某种美其名曰的成人童子军营吗?”

青年人也千方百计地逃避征兵。一些人加入了后备役和国民警卫队,打算投机逃避动员。另一些人在仲夏突然决定报考大学,他们知道兵役局大多不会打断他们学习。

但是杜鲁门认识到,军方需要的远不止是一小撮应征人员和划归联邦政府调遣的后备役人员。鉴于未来几个月美国必须面对难以料及的局面,因此国家必须准备打仗。7月19日,他向国会递交了一份令人瞠目的咨文。他要求100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拨款(7月1日通过的1951财政年度预算只增加了40亿美元),希望取消2005882名军事人员的限额,授权他向面临困难的盟军增加军事和经济援助,执行一系列范围广泛的经济和采购计划,增加税收用于支付国防费用,以及默许政府控制战略工业。

总统的咨文送交国会之日,正值公众支持战争的热潮方兴未艾之时,国会工作人员朗读咨文时甚至共和党议员也起立欢呼。《时代》周刊报道说:“共和党人抢在民主党人前面,迫不及待地给予杜鲁门总统他认为所需要的一切,以赢得朝鲜战争,并准备对付下一个朝鲜——无论何时何地它再出现。”几天之内,杜鲁门得到了110亿美元,比他要求的还多。五角大楼被授权把男女军人的总数增至320万。新当选的得克萨斯州参议员林登·约翰逊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概括了全国的情绪。他喊叫着说,朝鲜将“作为民主的屠宰场或是侵略者的坟墓”而载入史册。另一位国会议员、缅因州的欧文·布鲁斯特提议准许麦克阿瑟自行决定使用原子弹。结果杜鲁门获得了经济大权,其中有:实行配给和限制信贷,负责战略物资的分配,控制物价和工资等权力,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行使的权力不相上下。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开始扭转了过去五年中忽视军备的倾向。这架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器已经锈蚀,但是到夏末,它又运转起来了。麦克阿瑟争得了他所需要的时间,而现在一支大军已经上路奔他而去。

拜访麦克阿瑟

既然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已决定将绝大部分美国陆军部队交给麦克阿瑟指挥,他们在7月中旬决定,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再设法满足他在人员和装备方面显然是难以填满的胃口。为此,柯林斯和范登堡两位将军由参谋军官陪同飞抵东京,与麦克阿瑟、沃尔顿·沃克将军和各位下属会见。

麦克阿瑟给柯林斯留下了“沉着和泰然自若”的印象。麦克阿瑟同往常一样,一边侃侃而谈,一边踱来踱去。柯林斯说:“他总给我这样一种印象,好像他不仅仅是对眼前的人说话,还向一大批看不见的听众演讲。”

时至今日(他们在7月13日会晤),麦克阿瑟已不再把北朝鲜军队看作组织涣散、训练差劲的东方乌合之众。相反,北朝鲜士兵是“顽强的对手,指挥得当”,他们把日本人的渗透技能与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坦克战术融为一体。北朝鲜人能够在夜间成建制地调动、行军和进攻,甚至连麦克阿瑟也承认,他“从未能够这样做”。北朝鲜人运用坦克的能力几乎达到“苏联军队的水平”。

麦克阿瑟对远东司令部情报机构未能预测到北朝鲜的企图以及南朝鲜的战斗力一事进行辩解。北朝鲜把它的力量分成两股,从而使他上当受骗。一股是区域性的边境巡逻部队,这与南朝鲜部队相差无几,但是北朝鲜人在后方却以“极端秘密”的方式集结了一支进攻型的野战力量。

麦克阿瑟接着说,到目前为止,他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后卫的孤注一掷的动作……把在日本的所有力量投入战斗”。他明白这些部队的性质“是为占领任务而不是为打仗设计的”,但是他还是“以最快速度”把他们投入战斗。空军也一样,甚至引导重型轰炸机来掩护步兵,“都是打破常规的”。

随后,麦克阿瑟将话题转到他的长远战略。他需要部队而且要快,在多大程度上失利或是延误胜利,“将直接取决于美国派遣增援部队的速度”。“8月份将从日本投入最大一批部队——如果美国从此全力以赴,那么胜利是毫无疑问的。”

接着,他又谈及另一方面的可能性。他的论点在后来几个月里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大为光火:如果他未得到“全面的……支持……其后果将各有不同,直接取决于所获得支持的程度”。假若征求麦克阿瑟的意见,他的见解是:

在这个问题上,时间是关键。你调遣部队的速度将衡量你的打击力度。应该承认,我们在这里是一手坏牌,但是长期的经验表明……从长远讲,算数的是:看你怎样打你的坏牌,而不是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