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把握机遇,飞黄腾达
苦等数年,终于遇见贵人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面对金钱和权力,真才实学往往不值一钱。
没有靠山、没有背景,曾国藩的升迁之路就可想而知,整整五年,曾国藩只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翰林院内部考试中拔得头筹,从“翰林院检讨”升迁到了“翰林院侍讲”。
“翰林院检讨”是一个七品官员,“翰林院侍讲”的官职为从六品,也就是六品半。
整整五年的时间,曾国藩才升了半品,照这个速度升上去,等曾国藩位极人臣的时候,他的坟头都将长满草了。
鉴于曾国藩的这种表现,借给他银子的钱号老板,悔得肠子都青了。据可靠消息,钱号老板已经决定撤股了,准备任由曾国藩自生自灭了。
无背景、无后台、无靠山、无朋友,现在连赞助商都跑了,曾国藩彻底山穷水尽了。升迁无望,前途尽毁,根据目前的局面,曾国藩注定要穷困潦倒一生,郁郁不得志而终了。
慢着,就在这个时候,上天终于垂青了这个“穷翰林”,曾国藩也开始了自己如火箭般的升迁之路。
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升迁的: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十岁,居庶吉士散馆,任翰林院检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十三岁,升任翰林院侍讲。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十三岁,补授翰林院侍讲。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三十五岁,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三十五岁,任文渊阁直阁事。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十七岁,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头衔。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十八岁,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三十九岁,升授礼部右侍郎。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三十九岁,授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1850年),四十岁,授兵部左侍郎。(根据传统,左比右大。)
从道光二十三年开始,曾国藩几乎每年跳一级,六年七迁,连跳十级,从一个六品半小官一跃成为国家二品大员,他的仕途真是一路平坦,青云直上,堪比火箭上天呀。
要知道,这种恐怖的升级速度,跟曾国藩个人的勤奋、努力一点关系都没有。唯一的解释就是,曾国藩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凭借着这棵大树、这座大靠山,曾国藩才能够扶摇直上、一飞冲天。
这个提拔曾国藩的人,就是穆彰阿。
天下第一大贪官也是贵人
穆彰阿(1782~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
要知道,自康熙朝开始,郭佳氏一族就是威震天下的豪门。所以,从穆彰阿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骄傲、自豪的豪门之子,一个含着金汤勺的富N代。
显赫的家族背景下,他根本不会出现意外,从考中进士的那一刻起,穆彰阿就开始了自己一路顺畅的官场之路。
从嘉庆朝开始,穆彰阿就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等重要职位。现在的他,更是国家一品大员、内阁大学士、军机处行走。
虽然穆彰阿官职显赫,在朝野之中几乎一手遮天,但实际上,他是一个贪官,而且是一个巨贪。
据《清史稿》记载:
自嘉庆以来,典乡试三,典会试五。凡覆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无岁不与衡文之役。国史、玉牒、实录诸馆,皆为总裁。门生故吏遍於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
可见,穆彰阿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向上阿谀奉承,揣测皇帝的心思;向下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并且利用各种考试的机会,广收门徒、拉帮结派。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这位穆彰阿同志,就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和珅。
殊不知,和珅也是有烦恼的。
和珅最大的烦恼就是:如何能够毫发无损地功成身退。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办。
清朝自中期以来,皇帝昏庸无德,任用小人为相,导致国家贪污腐败成风,几乎到了无法收拾的局面。虽然在惩治贪污腐败的问题上,皇帝启用了“养廉银,杀一儆百”这类办法,但是收效甚微。面对人性无限的贪欲,上至国家一品大员,下到无名的官场小吏,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玩命捞钱。
面对这种“众人皆贪我也贪”的局面,清朝的皇帝无计可施,他们最后使出了撒手锏,这是一种最为极端的办法,后人称之为“宰肥鸭”。
所谓“宰肥鸭”,就是明明知道这个官员贪污,却不理不睬,装作看不见,等到这个官员贪到一定程度后,再稀里哗啦地干掉,抄家入国库,填补自己的家用。
从嘉庆宰和珅“一夜暴富”后,清朝历代皇帝对于这个办法,都是乐此不疲。
当时的道光皇帝,也是“此道”的忠实拥护者。
道光登基初年,就因为一个非常无聊的问题,开始对几个朝中重臣下手了。
这个问题是:“我祖父乾隆爷爷,他到底出生在避暑山庄,还是出生在雍和宫?”
百年前的事情了,鬼才知道呀!而且这种问题,我们也不在分娩现场,怎么可能知道?退一万步说,要问乾隆皇帝出生地,您该问乾隆的妈妈呀?问我们干啥?
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因为回答不上来,道光皇帝勃然大怒,他下旨说这些大臣:“谄附辅政大臣,每触忤皇考”,终于将这些大臣全部解决,也顺利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当然了,这种把戏,使多了就穿帮了。都在朝廷混,谁也不傻,接替这几个大臣的道光朝首辅曹振镛,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对策。
曹振镛的对策很简单,就六个字:“多磕头,少说话。”不要小看这六个字,这简单无比的语言,可蕴含了人类最高的智慧呀。
除此之外,曹振镛另外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培养一位合格的接班人。
要知道,人一旦死了,金银财宝就没用了,家财万贯也拿不走,为了死后踏实,能够不被人叫醒鞭尸,只有培养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人,让他去办事,自己才能放心。
曹振镛找的这个接班人,就是穆彰阿。
有了这“六字真言”,又有了合适的接班人,曹振镛这辈子算是踏实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十一岁的曹振镛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面度这位一生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赤胆忠臣”,道光皇帝悲痛欲绝,他亲自厚葬了这个功臣,并且御赐曹振镛谥号为“文正”。
从宋朝以后,“文正”这个谥号一直都是文人官员梦寐以求的。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中,只有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汤斌、刘统勋(刘墉之父)这种旷世奇才,才能得到这种殊荣,就连张居正、纪晓岚、刘墉这种猛人都没戏,结果曹振镛居然得到了。
这就是曹振镛,他一生风平浪静,凭借这“多磕头,少说话”的六字真言,最后还落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名声。
一幅字画改变一生
接过了曹振镛的衣钵,穆彰阿继续完成他的事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穆彰阿成为了道光皇帝最信任的首辅。由于自己位高权重,一时间想靠他飞黄腾达者,比比皆是。整个穆府更是门庭若市、宾客满堂,好不热闹。
毫不夸张地说,穆彰阿想让谁升,谁就能升,想让这个人死,这个人绝不能活。除了皇帝外,无人敢高其左右。因此,穆彰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众星捧月、鹤立鸡群的人物,他成为了所有官员追逐的焦点。
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群臣之首的大人物,他是怎么找到曾国藩的呢?曾国藩又是如何傍上这棵大树的呢?
按照曾国藩的说法,因为自己文韬武略、满腹经纶,有管仲、乐毅之才,自己就是一个孔明在世,所以穆彰阿不找自己,他找谁呀?
你就吹吧。
虽然曾国藩在自吹自擂,但是他的这番话也非常合情合理。要知道,对于一个帝国而言,马屁精固然重要,但是他们只能用来消遣,关键的时候,还得需要有水平的人。
有一次,穆彰阿因为家中有喜事,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宴会。在这次宴会期间,大家都玩得很嗨,穆彰阿也玩得很高兴,为了继续尽兴,也为了炫耀自己,穆彰阿就拿出了一副珍藏已久的字画,让大家共同欣赏。
这幅字画据说是西晋时期陆机的真迹,那真是价值连城、无价之宝呀。一经展出,这些宾客们立刻蜂拥而上,他们无不交口称赞,挨个地上前阿谀奉承、歌功颂德。
就在穆彰阿被这些语言“拍”的飘飘然时,一个人的一番话,彻底给他泼了一身冷水。
“穆大人,这幅古字虽是真迹,但遗憾的是,这幅画却是赝品。”
说这句话的人,正是曾国藩。
“谁这么大胆!在老夫的宴会上,也不给老夫留面子!难道是嘲笑我穆彰阿眼拙不成!”听到上述评价,穆彰阿立刻青筋暴露,一脸怒气的大吼道。
看见穆彰阿大人如此愤怒,曾国藩吓得不轻,他赶紧“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什么话也不敢说,只能一个劲地哆嗦。
过了一会儿,穆彰阿也觉得过了,自己什么身份,为什么跟这个无名小卒一般见识。想到这些,他稍微平静了一下心情,对曾国藩说道:“老夫不怪罪你,你且说来,这幅画怎么就是赝品了?”
听到问话,曾国藩战战兢兢,头也不敢抬地回答道:“启奏大人,这幅唐代侍女图,绝对巧夺天工、完美无缺,但是经小人观察,此画纸质极为细腻,这就有问题了。”
“哦,什么问题,说来听听。”
“大人博学多才,自然是知道的,唐代时候的宣纸,大都比较粗糙,而此画宣纸却非常细腻,可见,此画绝非唐代作品,还请大人明察。”
“原来如此……”
从那以后,穆彰阿就对曾国藩刮目相看,连这么小的细节都能洞察秋毫的人,肯定是一个人才。就算不是人才,也能成为自己专门的“古董鉴定师”,让自己少花冤枉钱。
通过越来越多的接触,曾国藩的博学多才逐渐地显现了出来。到了最后,穆彰阿正式收曾国藩为自己的门徒,而曾国藩本人,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靠山,开始了一路畅通的升级之路。
当然了,穆彰阿虽然很牛,但他毕竟不是大清的首席CEO,如果想让曾国藩升迁,还得摆平一个人,大清的第一大老板:道光皇帝。
身着补丁衣,觐见道光帝
朝中自从有了穆彰阿这棵大树,曾国藩算是踏实了。而穆彰阿为了提拔曾国藩,也没少费心思。
针对道光皇帝重孝道、享天伦的性格特点,穆彰阿对道光皇帝进言道:“湖南翰林曾国藩,此人极重孝道,堪称二十四孝图的代言人;而其家境甚好,父母、兄弟、姐妹、妻妾、儿女一应俱全,称得上是一个有福之人……”
当然了,穆彰阿的这番话,大有夸大其词之嫌,但是这些言论,还是说得道光皇帝心花怒放、眉开眼笑,慢慢地,他就对曾国藩产生了好感。
“既然你说得这么神,那么爱卿你就引荐一下吧,朕要亲自看看。”
“遵旨。”
曾国藩觐见道光皇帝,由于有老师的特别嘱咐,他不敢怠慢一步。从进入这个房间起,曾国藩就死背这些字画上的文字,务必精益求精、一字不错。
在曾国藩谢主隆恩,叩头请辞的时候,道光皇帝惊讶地发现,曾国藩的衣服肘部有两个补丁。为此,道光皇帝愤怒地说道:“曾国藩,你怎么穿这么旧的朝服,难道我堂堂大清的官员,全都是乞丐不成!”
这番话彻底把曾国藩吓傻了,他顿时两腿不断颤抖,额头上也充满了汗珠,战战兢兢一段时间后,曾国藩小心谨慎地回答道:
“微臣罪该万死,微臣辜负了皇帝的圣恩,但是微臣实在是家贫如洗呀,在朝服上打两个补丁,这样朝服可以再穿久一点,仅此而已,还望陛下明察。”
如果换上别的皇帝,这番话绝对搪塞不过去,但是曾国藩却平安过关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位握有四海、富甲天下的道光皇帝,他正好喜欢“这口”。
大清的道光皇帝,他不仅是清朝皇帝中的另类,更是中国所有皇帝中的一朵“奇葩”。
历史书上称其为“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吝啬无比、抠门至上的皇帝,正好喜欢曾国藩这种“贫穷”的大臣。此时在道光皇帝心中,这个大臣满腹经纶,且记忆力超群,再加上如此节俭,绝对是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定要予以重用。
“曾国藩,国之屏藩,你起来吧,朕记住你了。希望你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廉政清洁、爱民如子的好官,如今朕累了,你回去吧。”
“微臣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个老翰林激动澎湃的声音,传了很久,很久。
我终于成功了!老子终于飞黄腾达了!
从那一刻起,曾国藩就开始了自己如火箭般的上升之路,任何人也无法阻止其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