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儿童的高级教育
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让儿童学习大学课程教育理论的人,并创建了自己全新的独特的早期教育理论体系与系统培养方法。我培养出来的孩子完全可以轻松驾驭今后智慧时代的发展并保持领先三十年之久。
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威廉就曾经教导我们:“幼儿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是千真万确,我们谁也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开始得越早,取得的效果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长为接近完美的人。
卡尔·威特
儿童的大脑具有所有大人所不具备的魔术般的吸收力。这种能力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发育,8岁时到达顶点,决定性的学习时期是从1岁到5岁。如果在这个时期内教育得法,儿童可以轻松地掌握至少5个国家的语言。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大人们往往不重视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只教授孩子不感兴趣或远低于孩子学习能力的知识。
在整个育儿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我提出了全新的脑科学理论:
人的学习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学习高级知识能力越强。
其实,谁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一旦迷恋上什么东西,他的学习能力要比大人强得多。前段时间,在家长群里有位家长上传一段视频,讲的是一位12岁的华裔女孩邹奇奇在TED进行的《成年人能从小孩子那里学到什么》演讲,这段视频更坚定我认为我自己方法正确的信心。里面提到了,邹奇奇的父亲在其他人的父亲给孩子们唱普通儿歌的时候就已经给她看的是亚里士多德作品和《微生物先驱勇士》。她四岁开始写作,六岁时收到妈妈的礼物,就是一台只安装有Microsoft Word的笔记本,她在这台笔记本上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出版一本名为“Flying fingers”的图书。出版期间父母均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而没有嘲笑说等她再大一点再说。这都是很近的例子。
国内也有例子,有8岁山东孩童参加高考并且是整个考场第一位考完的。不管考得怎样,既然有勇气去参加2010年的高考,肯定是学完了所有的知识。咱们中国的家长历来是以高考为最终的教育目标,所以给孩子学的是高考知识。但如果我们给孩子建立更高的教育目标,比如诺贝尔奖,给孩子灌输更高级的知识,请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一样能学得会。
6 岁到12岁是孩子积累综合知识的最佳年龄段,也是建立综合思维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能在6岁前建立完成了综合思维后,那么孩子在12岁前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学完整个大学的知识量。因为,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吸收知识的速度快慢与流量大小。
但是向更高级的文学系统进化的层次是有区别的,层次进化的高低取决于婴儿期接收母语的知识水平含量。神经回路是信息流量的通道。
利用孩子早期所拥有的潜能,一开始就给孩子最高的大学知识,让孩子的思维能力从最高领域起步,十岁时建立起综合大思维,即1岁至10岁学100的量级单位;然后用几年的时间轻易地学完1至99的量级单位。
2011年1月1日出刊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标题为“如何让人更聪明”,文章罗列了科学家最新研究脑科学成果,这些成果都再次验证了我十多年前一直不间断研究的脑科学理论。可以说,我的研究成果比国外科学家提早了近20年。
文章认为:
“传说中的食用各种蓝莓(Blueberries)、玩填字游戏的方法并不能提升人的智力。若科学家们能像了解肌肉产生力量的机制那样了解智力形成的机制,哪怕是了解一半,那么,探索改善人类大脑的方式会变得相当容易。如果人们在脑神经上有像举重锻炼能够增加力量类似的科学解读,即化学和电信号增加了肌细胞内部纤维组织的数量,那么,人类就可以按此方式改善大脑。”
然而,探索增强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并非毫无期望。神经系统科学(neuroscience)的突飞猛进正在缓慢地揭示认知机理。德州大学西南医疗中心的研究者James Bibb称,迄今为止,人们已累积了足够多的有关认知机理、神经末梢和神经回路(synaptic and circuit)在认知过程中起作用大小的分子基础(molecular underpinnings)的知识。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Yaakov Stern称,更高的认知能力来自更多的神经细胞、更丰富的神经连接、更高程度的神经形成,以及提高起到刺激生产神经细胞和神经连接作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 BDNF)这类化合物的产生。脑神经形成和丰富的神经连接能增强学习、记忆、推理和创造性。Stern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在特定工作中表现优异者,其脑神经回路的效率往往更高,认知能力也更强,更具灵活性。
在神经重构(或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中最有力的发现之一,大脑应对外部信息刺激会如何改变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在它对实际改变大脑和扩大功能性回路(functional circuits)能力的关注程度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我十年前(2000年)已提出如果儿童过早接触、依赖电脑就会使其记忆力下降的结论。该文章也证明了我这一结论。
文章说:
“伦敦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Eleanor Maguire在2003年时发现,能够熟记令人感到极度困惑的伦敦街道的当地出租车司机,其大脑有更大的、位置靠后的海马区域(posterior hippocampus),该区域有比普通伦敦人大脑更大的存储空间。由此可知,若把记忆出行线路的能力都交给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话,那么,人们会丧失这种能力。”
出租车司机依赖GPS与人依赖电脑都会使记忆力下降。
根据神经环路形成原理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我提出了早期设置环境过滤体系的理论,使有价值的神经回路壮大发展,使无价值的神经回路消亡,而这些工作最好在孩子7岁前完成最迟不能超过12岁。
16年前,我用了卡尔·威特的思想教育我的孩子。从那时起,我已预测到了他的思想与方法的科学价值。我并不照搬他的方法,而是要更深入研究他的思想,创立我自己的方法。
卡尔·威特是位牧师,他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培养自己弱智的孩子,他成功了。我并没有渊博的知识亲身教育孩子,但我有自己的优势,而这优势在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办到的,实践证明这优势所带来的效果比卡尔·威特亲身教育的方法还要好百倍。
我开始利用在校大学生做兼职教师给孩子做家教,教学内容由我规定,从自然科学、音乐等由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负责开发孩子大脑的综合思维。
中国有丰富的在校大学生资源,所付的家教费用相对西方国家而言特别低廉。这是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这是中国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我孩子从二年级开始,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家学习,用了一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全部数学课程。四年级开始学奥数,然后又去学化学。
我孩子为什么能很快地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呢?这个道理也非常简单,如果您把孩子送往美国,在美国“混”上一年,孩子的英语口语水平就能超越大学生,因为孩子有语言潜能;如果让孩子从大学知识起步,不出几年,孩子的综合智力能力就会超越大学生,因为孩子具有无限可供挖掘的潜能。
因为我为他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让他在这里耳濡目染地成长起来,同时也刺激了他儿童大脑本身当中具有的千百万种潜能之某些潜能。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孩子每天回到家里早上与晚上和周末都置身于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熏陶。这是个最直接、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儿童教育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机构。
马丁·路德
我在家给孩子买了一部高精度的生物显微镜,为他设置一个化学生物实验室,还要给孩子上法语课、钢琴课、手风琴课。我让孩子在12岁以前的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就像我孩子说的:
“如果我坐在课室里陪同学发呆,那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不是我与别人比有什么特别聪明的地方,而是我从小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我的学习一点都不吃力。
“现在整天说素质教育,大家都理解成是不用学习,光玩。其实,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探求知识的热情才是高素质的表现”。
“我在同学中是很自信的,同学有问题都喜欢问我,而我的解答比老师清楚。因为我也是孩子嘛。”
正如我孩子后来回忆说:
“我觉得,现在我们学习那么辛苦,学到的只是知识的一些表面的东西,而且都是被动地学习,老师教,学生学都是为了考试,考完试,基本上是忘了一大半。这样的学习太浪费了。”
我给孩子提供最佳的环境,从小为孩子建立“家庭图书馆”与“家庭实验室”,让孩子在一种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里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从小让孩子接触的是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感,从小让孩子接触的是世界名画。
还要请家教老师,家教老师都是由各专业系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担任的,按不同的时间切入不同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执行不同科目的开发。
卡尔·威特自己给孩子教学,我用大学生给孩子教学。
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好效果肯定是靠持之以恒来实现的。
一本好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获取80%的知识来源于“家庭图书馆”。我为我的孩子沿着家里的墙自己亲手打造了一个低矮的木质书架,既环保又能够恰好适合孩子的身高高度,便于孩子随意取读。
我家的书架里面放的都不是现在通常孩子看的卡通绘本,而是一些很经典的精美彩印的图书,如前面提到的类似于《21世纪少年儿童大百科》(这本是我孩子小时候看的),等再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我会为他直接添置成人用于研究的诸如《彩色药用植物图鉴》《万物简史》《世界名画》之类的自然科学、艺术绘画、音乐鉴赏等相关的图书。
这些图书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经典化、成人化、精美化、彩色印刷且最好是国外出版的经典图书。我还曾经花重金为我的孩子购买的一整套《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目前这套图书应该价值达到上千元。我的理念是:“富教育,穷日子”。
教育投资只有大力地投在恰当的孩子生理发育期,才能是投资回报率最佳的投资。
我给孩子建立的“家庭实验室”主要给孩子建立一种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环境,孩子身处科学环境里自然受到熏陶,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其他家长从小给孩子花大价格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不一样,我从小就给孩子配备了一台高精度的显微镜,还有诸如天平(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滤纸等各种化学试验仪器。
其实,创造力来源于两个条件:一是综合智力的开发;二是大脑记忆库里早期科学图案的储备量。
例如,要求每天让孩子观看一眼显微镜下的微观景物(每个孩子都喜爱观看,每天累计看十分钟就足够了),然后让孩子在纸上画下微观景物(每个孩子都喜欢画)。儿童组装分子模型也是训练十个手指与神经中枢相互协调的最佳“玩具”。
我要求我的孩子每天都看几次显微镜并且把他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下面这张图是我指导的一位孩子画的细胞图。从这图大家可以看出,我的这种方法不仅仅适合我自己的一个孩子,而是适合千千万万所有的孩子。
他对此乐此不疲,每天都想今天晚上要看什么,家里的苹果皮、洋葱、白菜叶子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他信手拈来。他把我给他吃的苹果故意不吃,藏在只有他才能找得到的地方。几天后,他兴奋地告诉我:“爸爸,苹果长毛了,我可以用显微镜看霉菌啦。”
有一次,他居然从外面带来一条毛毛虫,直接放在显微镜上看毛毛虫的身体。对于他这样的行为,我可以放纵到不要求他写学校里布置的作业,可以放纵到他回家后不用洗拿着毛毛虫的小手(当然,如果孩子要吃东西之前,就得必须洗手,在这期间,我可以看着他保证不把手放入嘴巴里,健康还是第一位的)。
我还想方设法地把家里尽力布置成更适合科学研究的氛围,比如,我为孩子精心设计了趣味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在孩子房间里,让孩子有空就可以去看看。
我为孩子购置了地球仪,让孩子从小能够认知世界,告诉他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小,但是小小的我一定可以走遍世界。现在我家的地球仪已经被孩子摸成光光的球了。
当大多数孩子从家长手里接过的是奥特曼作为生日礼物时,我建议您,正在阅读此书的家长朋友亲手把显微镜与分子模型当成玩具送给孩子们,这种最新奇的玩具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礼物。
我的方法里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家教老师(大学生)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动手组装)分子模型,孩子在玩中了解了宇宙万物的组成的,在玩中轻松愉快地记住了化学元素表中的各个元素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
这些知识像“种子”一样埋入了孩子的大脑并开始成长,等孩子上了初中,这些种子已长成大树(孩子自觉追求学习),等孩子上了高中,这些大树开始开花结果(孩子成了化学科目的尖子生)。
1992年开始,我着手研究儿童大脑神经网络(回路)形成原理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经过不断实践(大批量实践)后才形成了我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我在脑细胞深层领域做探索,我让儿童接受大学课程训练(高级知识)。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了脑细胞具有更深层更高级的领域,而这一领域被激活将会使人类的智慧迈向更高一级的智力,这种思维跃进可以轻松应付现在或未来的信息“爆炸”,同时还出现了多种神奇效果:大脑装载信息容量增大数倍;信息在大脑里的流量加快了数倍(反应速度);记忆力提高了数倍等。
在16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创立了婴幼儿、儿童不间断地接受接近大自然频率的音乐(西方古典钢琴曲多为大自然频率音乐)刺激(熏陶)可以促使各个神经网络(回路)连接在一起,越接近0岁时接受大自然频率的音乐刺激(熏陶),将会使各神经网络(回路)之间的连接更加精密的理论。
高级综合智力是各神经网络(回路)之间的紧密连接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早期教育的任务与目的是:在建立了母语神经网络(回路)的基础之上(或同步)尽快地、尽可能多地建立各个不同功能的神经网络(回路),并将这些神经网络(回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发挥出巨大的高级智力能量。
同理,早期埋入孩子大脑的生物学、物理学、数学、音乐、美术等“种子”都开始同步成长,到了高中,结出累累硕果,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各个理科科目的尖子生并远远超越他们的老师。
而传统教育观点是让孩子步步为营,从易到难,错失了孩子吸入高级知识的大脑最发达年龄段,导致孩子上中学后经受不起学习压力的恶果。其实这种方法坑害了孩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感觉到大脑僵化,学不进去了,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最后被中考、高考淘汰。
这种厌学情绪已经广泛地蔓延到小学,甚至幼儿园里的孩子。试问问你周围的孩子有几个是真心喜欢上学,上幼儿园,写作业,考百分的?前不久,我有一位年轻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朋友心想,孩子上幼儿园了,总算可以轻松一下,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但是他完全没想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反应很大,在幼儿园里不吃饭,不睡觉,上课总是捣蛋,老师把他列为“教育特例”“独自”坐在一个角落。
接下来,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一提起某某老师就浑身打哆嗦,一提起写幼儿园的作业就大哭不止。我朋友只能把孩子放在家里,告诉孩子暂时可以不去幼儿园,孩子就开心得很,幼儿园患下的症状完全消失。
我的朋友总算又松了口气,结果孩子在家整天整天地不是守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就是趴在电脑前玩小游戏。为此,我的朋友特意找到我,我将告诉他:“马上给他请家教,让家教陪他玩科学。你不要告诉他请老师来家里教,而是找一位大哥哥或者大姐姐过来陪你玩。事先按我的思想给大学生家教交待清楚。”经过几个星期的家教磨合阶段之后,孩子不再去关心以前固定时间就必须看的动画片了,甚至觉得以前看的动画片有些太幼稚。他爱上的是高级的科学玩具——显微镜。一些高级词汇在他嘴里脱口而出:“叶绿素、细胞液、氧气、二氧化碳……”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说,非常羡慕国外的教育模式。我也大概了解国外的教育模式,在低年级的时候主要让孩子可以轻松快乐地玩耍中成长,在小学负担很轻,完全没有作业,即便有作业,也是给一张白纸写一篇小论文,或者给一粒小种子,种下去写植物的观察日记等。如他们的课堂可能会是这样的:
但是,我并不反对中国模式的教育,也不推崇美国模式的教育,无论中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各有长短。这十年中,很多家长向我咨询是否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事。我给家长的建议是:留在中国读书也有很多优势,家长抓紧最初几年的黄金期,让孩子在中国享受廉价的大学生家教,这是最有价值的,在国外享受不到这样的高质量教育。
在美国请个钢琴老师上一次课要100美元,而且愿意上家里来教的很少。理科大学生老师更难找,想做家教的“穷”大学生又没有小车,而有小车的“富”大学生又不想做家教。以前有很多家长出国,可是过了半年又回国,他们感觉还是国内容易找大学生做家教,而且学费相对低廉。
如果没有我的教育方法,国外的教育是比中国好,现在有了我的教育方法,中国的教育就是比国外好。有了我的教育方法,可以杜绝或者缓解孩子普遍出现的厌学情绪。国内学校纪律严格,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国内学校应试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我的教育方法又弥补了国内学校所欠缺的质量教育。所以说把孩子留在中国是最佳的全才教育。
我极热衷于让在校大学生做儿童的业余老师。在校大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本身就是孩子,大孩子教小孩子是最佳的选择。大学生与孩子都是朋友关系,在轻松的氛围里不知不觉地已将大学知识教给了孩子,让孩子建立了大学思维。孩子今后凭早期建立的大学思维加速了学习进度,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家长的具体工作就是给孩子建立一个家庭的科学环境,让家庭的科学环境引导孩子追求学习的稳定习惯与兴趣。
人的早期有千百万种“潜能”释放,一个“潜能”就像一块沃土良机,如果把握机遇播下一粒种子,那么种子就会发芽成才。
如果错失播种良机,那么种子就会枯萎死亡永远不可复活。
今天我们用前瞻教育思想与前瞻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明天我们将收获前瞻教育成果,几年后孩子升入初中或高中,以前我们传授的前瞻教育内容将在孩子大脑里发挥作用,孩子肯定成为学校全级里的尖子生。
我忠告家长千万不要错失儿童早期教育的宝贵时间,儿童的时间是按分秒计算的,是最宝贵的,不然后悔莫及,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的早期教育。
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让儿童学习大学课程教育理论的人,并创建了自己全新的独特的早期教育理论体系与系统培养方法,我培养出来的孩子完全可以轻松驾驭今后智慧时代的发展并保持领先三十年之久。
普通人脑中的这140亿个细胞,与生俱来并没有任何作用。像接受光、看外面的世界、侧耳倾听声音的来源,这种作用在出生时是完全没有的,出生之后因为接受光的刺激,这种作用才开始活动。没有婴儿一出生便懂得语言。即使父亲的英语再流利,婴儿出生之后也不可能没一点一滴的学,英语就能说得很好。一切的作用都是从出生之后才开始培养成为自己的能力。这也就是大脑的作用。
亦即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头脑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到了五六岁进入小学,在小学毕业时,有的孩子变成优秀的孩子,有的孩子却变成落后的孩子,这都是出生之后到这个时段之间,头脑作用的能力培养的程度不同之缘故,绝对不是出生之前,亦即遗传,来决定头脑的好坏。关于这一点,最近也由大脑生理学所证实了。
木村久一
对于在大脑里种下“种子”的孩子们而言,最长不出半年孩子将喜欢上在校的大学生讲解大学课程,并且在兴趣上与精神上感觉到学习大学课程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与快乐。他们今后上了中学后,他们对理科的兴趣是十足的,他们盼望平时考试遇到难题,越是难题他们越是兴奋,因为难题,给了他们新的学习机会;如果题目是简单的,他们反而提不起精神感觉“食之无味”。他们升入高中后,他们分析与解决难题的能力将大大超越学校里他们的老师。
最早接受我培养的孩子们,现在很多已上了初中和高中。他们的综合素质表现大体是近似的而且是非常棒的。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广泛的,他们对学习丝毫感觉不到压力,他们都是学校里理科的尖子生。
除了学校之外,他们在家里喜欢阅览百科全书,喜欢绘画,喜欢弹奏钢琴(八级至十级),喜欢创作钢琴曲,喜欢编写电脑程序,喜欢设计电脑动漫,喜欢设计经济学数学模型,等等。
这些孩子在升上重点高中,尤其是高三时理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之后,往往会在每次新学期开始,对新发放的理课教材书花费一小时浏览并挑出几道难题做一下,以后他们会将这些教材书束之高阁,不再看了。
他们上理课时,老师们会允许他们在课堂上看文课教材书或者趴在课桌上呼呼睡大觉(他们养精蓄锐,充满十二分精力投入几门文课的复习中,迎接高考的来临)。他们理课考试成绩一般都毫不费劲地保持在全级前三名内。
他们受到同学们、老师们的尊重,同学们都尊敬地称他们为“大师”。
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豪,均来自他们卓越的综合素质。
他们非常轻松地“吃”下世界上任何有价值的知识,他们把追求学习当成了最大的快乐。
我希望这些孩子们今后占领世界各个高端智力领域,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在未来三十年内其中有一个孩子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我终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