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胆小招致悲哀
有许多人智力出众、思维发达,受过良好教育,有能力使自己在所在团体得到一个显赫地位,然而,由于生性胆小、过于敏感,这些人却默默无闻。
看到有些人天资过人、人品出众,但由于胆小或害羞,在实际生活中一直自我封闭,这太令人痛心了。他们既不能也不去打破害羞与沉默的外壳。他们觉得这样做能使自己受限、使自己窒息,这种压抑感阻碍了他们,使其倍感窘迫,但他们相信自己无法克服。
为具备无上个性而奋斗的人必须战胜胆小、克服过敏,否则,就不要指望得到成功。“由于缺少一点点勇气,这个世界失去了大量天才,”悉尼·史密斯说,“每天都有许多无名之辈被送进坟墓。这些人之所以始终湮没无闻,是由于他们的怯懦阻止自己作出第一次努力,而如果被某种外力推动开个头,这些人很可能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上名声大噪。事实上,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有意义的事,就不能浑身发抖地站着,就不能考虑冷漠和危险,而要尽可能地投入其中、不懈追求。”
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有些人胆小到了不敢尝试去做自己想做、有能力做的事的程度。他们踌躇、观望,希望天上能掉馅饼,但又过于胆小,不能发愤图强,不敢维护自身利益。于是,他们一辈子都不敢走到台前,只是看着汹涌的潮流不知不觉地从身边流过。
“在良机来临时颤抖,由于胆小怕事或为一己私利而放弃某项事业——正是这个天大的错误毁掉了许多人的美好前程。”一位优秀作家说。
胆小者在各方面都处于一个极其不利的位置,因为他永远不可能抓住可能来到身边的机遇。他总是被更强大的个性、更积极的本性一把推开。他的境况与饲料槽里总是被其他猪挤开的软弱好欺的猪差不多,这些猪只能在其他更具攻击性的猪吞吃掉他们想要的食物之后,才能吃到食物,如果此时还有食物的话。我自己的农场就有这方面的好例子。在9头猪组成的同一个猪群中,有几头猪太木讷,总是被挤出饲料槽,被迫站到一边,眼睁睁地等着其他猪吃饱喝足。如果看管猪群的人不把其他猪赶开,给这些胆小的猪一次机会,那它们就得饿肚子。
《圣经》说,“犹豫者招致悲哀。”这句话也许可以译成“胆小者招致悲哀。”胆小者总是更强大、更积极者的牺牲品,任由别人指挥、支配,必须拣别人剩下的东西,有时甚至什么也得不到。他永远没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攻击性去推开别人、挤到前面,而是等候其他人去认识他的优点,并把他推向前台。
生活中,无论何处,胆小、不爱交际、不爱抛头露面的人在社交上都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地位,在商业和专业领域也是如此。人们也许为他遗憾,也许会同情他,他的朋友也许说他有才华、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但是,只有主动性、自信心和进取心才能帮助成功。
无论我们对谦逊者多么敬佩,这种人却仍然不适于经商或者赚不来钱,这毫无疑问。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要么挤别人,要么被别人挤。挤别人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被别人挤的人永远当不了第一。胆小者永远只能呆在幕后,只要可能,他们便甘为人后。这种人无法忍受做任何让自己亮相的事,因为这样做会让他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焦点。
这种不爱交际、不爱抛头露面的个性是一种犯罪,因为它阻止受害人利用自己被禁锢的力量。这种力量只能通过积极推动、通过强硬而自信的手段来获得。自信和信心的培养将使这些胆小者的事业和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对他们来说,摆脱困扰和恐惧、摆脱别人目光和别人意见中的敬畏却很难。
胆小者深受其害的另一点是自己想象中的低微,然而,他们似乎下不了决心,去鼓励自己付出足够努力从怯懦的车辙中驶出来。正是这些车辙让他们前进的车轮总是偏离正确轨道。他们一辈子都在遭受一种巨大的缺乏感,似乎自己出了什么问题。此外,他们似乎不能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挡住怯懦者前进道路的障碍物之一,是他们极度敏感、特别害羞。他们的脸皮非常薄。他们的感情总是易受伤害,这使他们十分多疑,总认为自己被人藐视或侮辱。看到别人笑的时候,他们便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其取乐的对象。于是,这些缺点和弱点日益明显,如果不加甄别,往往最终变成真正的困惑、束缚、扭曲的心态和自惭形秽的心理,事实上往往还会整个儿毁掉个人前程。
体态虚弱、肤色光洁、本性细腻往往是怯懦、敏感者的特征。他们经常很招人喜欢,其十足的细腻和柔弱往往到了极致,以至于他们错误地认为,正因为自己细腻柔弱,所以才无法在无情而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扬帆远航。他们远离公众,艰辛的生活让他们乏味,于是,他们开始离群索居,与多数人老死不相往来。随后,他们开始退化,开始墨守成规,而根本不历练能使他们与更强壮者、更具攻击性者斗争的身体素质。
如果你胆小,生性害羞、敏感,有怕见人的倾向,必须从一开始便下决心克服这些障碍。要是不下这个决心,这一障碍就必然阻止你前进。不要忘了,如果远离人群,躲避别人,袖手旁观,就将自食其果,失去所有让你发挥自身优势的东西、使你的教育背景充分起作用的东西。如果袖手旁观,你就得不到可能强化你个性、增强你力量的东西。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无论是谁,只要离群索居,就会遭到天地日益萎缩渺小以及生活食不果腹、索然无味的报应。
我认识的一个人对我说,多年来他都很胆小,甚至与人见面都感到痛苦。为避免和某个人哪怕是朋友说话,他会横穿街道以逃避。在他年轻时,如果家里有同事来找,他会找各种借口躲出去,躲到车库或柴房,直到该同事离开。他从来不敢去教堂或一切人员集中的任何地方,除非到得特别早,大部分人还没有到齐。结果呢,他始终一个人独居,埋头于书本,对自身的缺点念念不忘,将这些缺点放大成了心理残疾。
此人最后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受到了怯懦心理的破坏,于是决定努力加以克服。他开始研究心理化学,并在生活中付诸实施。如今,朋友们几乎不认为他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不爱交际的人了。
许多人确实由于胆小而显得不诚实。他们受不了说“不”,受不了拒绝别人,他们掩盖自己、伪装自己,并非因为内心真的不诚实,而是由于怯懦,没有足够的人格力量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信念或主张。他们不喜欢反对别人,总想附和别人,以便事情顺顺利利。
怯懦通常会诱发疾病。怯懦者总是恐惧的受害者,而慢性恐惧症会严重影响心脏健康和血液循环。当然,这或多或少表示血液系统会被阻塞,有毒的垃圾会继续保留,而旺盛的血液循环往往能清除这些垃圾。
恐惧不仅迟滞血液循环,还能压制志向和活力。与更自负、更自信的人相比,恐惧对怯懦者造成的后果可能要严重得多。怯懦者对批评、可能的窘迫和由于吸引别人注意而受到的羞辱特别害怕,从而不由自主地压抑冲动,不说自己想说的话,或不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病态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别人会怎样说他们、怎样想他们的恐惧感,不仅使他们始终处于幕后,而且也会损害他们的健康,因为自我表现对健康帮助极大。
“如果不能每天战胜一次恐惧,就没有做到吸取生活教训。”爱默生说。
我见过的所有怯懦者都有推脱的习惯。拖延在他们的血液中涌动,这是他们的一个祸根,因为他们永远不能迅速作出任何决定。当不得不就某个重大问题作出最终决定时,这个决定又几乎没什么用了。他们从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力,而是持不信任态度。他们总是等着别人确认自己的意见,然后再相信自己。这使他们背上了遇事毫无主见的名声,而这种名声又使他们更加怯懦。他们从不信任自己的力量,毫无自信可言,而且还缺乏勇气。他们天生没有胆量。他们害怕冒险,也没有勇气支持自己去冒险。
这是怯懦者之所以如此落后于敢作敢为者、勇敢者的一个原因。他们连自己觉得完全有能力去做的事情都不敢去做,总是对自己的决定犹犹豫豫,再三思量,他们迅速、果断决策的力量已经被自己的怯懦严重损害了。
唉,在当今交往密集、竞争激烈的时代,这种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的年轻人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今天,成功者不仅必须果敢,还必须敢于冒险。有绝对把握才去做事的人永远无法成功。如果相信自己,即便没有任何人相信你,你也可能成功。从另一角度讲,就算别人都对你有信心,但你自己信不过自己,那你也只会是个失败者。你不必吹个黄铜喇叭宣扬自己,但必须了解自己、尊重自己。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怯懦,必须通过不断相信自己来克服恐惧和不自信。你必须运用自己的力量,否则便会失去机会。即便犯错甚至失败又有何妨?请记住,“罪过的不是失败,而是低目标”。有勇气去尝试最终却失败,比有能力获胜却没有勇气尝试好得多。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懦夫在真正死去之前,已经死了很多次。怯懦者要遭受无数子虚乌有的不幸,因为缺乏勇气使其放大了可能后果。然而,如果鼓足勇气、增强自信,那么,他们预期的这些事情就会真正发生,而这些事本来不应该给他们带来很大麻烦。
怯懦者应尽力认识到,别人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成天关注着他们,连一半也不到。我怯懦的朋友,每个人自己的事就够忙了,哪有功夫琢磨你干什么。
如果对心理化学稍有了解,如果知道两种相反的心理倾向不能同时在脑海中并存、一种会抵消另一种,胆怯就并非是很难克服的心理疾病。至于怯懦感和自卑感,只要在脑子里始终怀着相反的想法——勇敢的想法,那么,这些相反想法就像一副解毒剂,能中和这些感觉。认识到自己的神性和创造取胜力量的天赋之权。
我们发现,许多幸福、成功之敌,比如怯懦和过敏,都不过是相对容易治愈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弱点。若尽早治疗,则更容易痊愈。然而,我也知道许多很不寻常的这种例子:怯懦的受害者不仅在步入中年很久后治愈了怯懦,而且立竿见影。这不过是个认识自身力量、采取矫正措施的问题。
怯懦的受害者应该记住,自己并非一个被当成孤立生命体而遭到抛弃,被机遇、命运和上苍摧残的流浪汉或木偶,而是一种来自宇宙伟大创造力的、至关重要的活生生力量。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可以从“源头”那里离开,就像阳光可以离开太阳一样,让他认识到自己作为上帝之子的高贵和威力,鼓舞自己凌驾于一切自卑感之上;或者,认识到自己无力充分满足将要面对的一切情形和境况。
如果你是怯懦的受害者,请记住,能不能治愈怯懦全在自身。
你不能指望任何外界帮助为你解脱,而必须自力更生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实现自己的生活志向。不要自欺欺人,以为在毫不主动的情况下,便会有某种无边的神力推着自己前进。既然有自己的双桨,你就划起来吧,否则,便只能随波逐流,被浪涛淹没。生活成败之责任落在你的肩上,而你是无法立刻认识到这一点的。因此,无论多么害怕承担责任,先承担起来再说。正如卡莱尔所说:“承担起离你最近的那份职责吧,下一份职责已然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