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现代“微”生活

“微”观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与我们每天生活、工作的这个物质世界似曾相识,又相隔一纸;它不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而是一段围绕历史、哲学与生活的讲述。你或许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让这个世界纷繁复杂而又变幻莫测——微反应?微反应!

无论如何你都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是微观的。当今世界,随着快餐式文化的来临,“微”这个名词已经可谓“炙手可热”。微机、微创、微博、微信、微评、微小说、微童话、微语录、微波炉……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微”所充斥。正是因为这些,“微”无处不见,无所不在。

地球是“微”世界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现代化生活,我会用“发展”二字;如果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微”字。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两个词是同义词,无论是从信息、经济还是文化角度来说。

就拿计算机来说吧。

记得在年幼的时候,我一直无法区分“计算机”与“计算器”。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有键盘、有鼠标的那台机器叫做电脑,但其实把它叫做计算机应该更加贴切些。计算机由大到小的发展是经典的“微”化之一。

1946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有父母的话,这台电子计算机的“母亲”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它的“父亲”就是美国。父母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艾尼阿克(ANIAC),其含义是“电子分数计算机”,让我们来看看这孩子的模样。

可是艾尼阿克与其他新生儿不太一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实在太大了——体重30吨,功率150千瓦,占地170多平方米,种种数据的异常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计算机”的名号由此名扬四海。

到了1956年,晶体管计算机诞生了。与“大哥”艾尼阿克相比,第二代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更高,并且身材也苗条不少,只要几个稍大些的柜子就能放置。1959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再一次缩小。1971年末,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硅谷姗姗来迟,这标志着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电子器件的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来临了。

计算机家族的新成员在体积不断变小的同时,完成了从巨型到微型的华丽转变,计算机也从原来的科研领域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现实生活中还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和“微”字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还有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的手机。

很多人都知道手机从前叫大哥大,实际上,手机与大哥大都是移动电话终端,其本质都是一个移动的电话。从家用座机到大哥大式手提电话,后者的确已经小了不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哥大还是很大,虽然已经完成了从固定到移动的变化,但还是不能称之为“便携”。

大哥大是第一代手机,也叫1G手机,从名字上来看就和现在的3G手机有不小差距。第一代手机指的是模拟的移动电话,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有限,并且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支持,所以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身材魁梧。

1G、2G再到3G,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机的体积也在不断微化。现在,4G手机已经初露端倪,能够传输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然而,随着5G、6G等更高端的数字通信技术的出现,我们的手机也会变得越来越“微。

不光是计算机与手机,如果你用“微”的眼光看待我们周围的一切的话,你会发现太多太多的东西都与“微”相关。

微反应无处不在

如果你觉得这些依然不算是贴近生活的话,接下来的事绝对不会有假,而且会让你吃惊不已。

你肯定每天都会用你的双手来做许多事情,比如吃饭、洗碗,当然也有可能用来拥抱或者握手;你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情绪,不同情绪下你的手会抚摸你的颈部或耳朵或你全身的任何地方,你的手可能会十指交叉相握,或者双手合十,又或者索性用手捂住嘴。脚也是你每天必须用到的身体部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静止站立,当你坐下的时候,你的双脚可能会交叉、伸展或者缩拢,还有可能会跷起“二郎腿”。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你再熟悉不过的动作,尽管许多动作比较细小而容易被周围的人忽视,但是在“微”观世界中,这些看似平常的动作都隐藏着大量的线索与信息。

人的表情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绪,简单明了,笑代表愉悦,哭代表悲伤,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比表情更直接的了。人的表情无时不刻都在发生变化,每一次接受外界刺激,我们的表情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改变:由喜转怒,由怒入哀,转哀成乐,我们会发现喜怒哀乐指代的其实是三种情绪,因为“乐”其实就是“喜”。我们的表情也并非只是代表着单一的情绪元素,它们可以包含两种甚至更多的复杂情绪,比如羡慕、嫉妒、恨,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脸上。但是,表情也是可以伪装的。伪装必定有破绽,因为在伪装之前人最真实的状况依旧会反映在脸上,这在本书中被称为“微表情”。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而这些人的脸上无一例外地会出现各不相同的表情,这些表情不是所有人都能解读的。

你是一个骗子!哦,对不起,用了这么一个偏激又不合逻辑的词,但是请读者相信这个词并不带有贬义。来自美国的一项调查表示,美国人平均每天每10分钟就会说3次谎,在国内虽然没有过类似的调查,但数据也应该是类似的,所以我才敢下这么一个大胆的定论。当然这要排除休息的时候。在这里,说谎指的是“说与现实不相符合的话”,但事实上,开玩笑与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谎言”不太相同,因为开玩笑的目的并不是去欺骗别人。但不可否认,人的日常言语是日常生活中伪装最多的部分之一,而无一例外的是,只要是伪装就一定会有破绽。

你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一个陌生人说的做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人们常说“做的比说的可信”,但事实告诉我们——两者都不可信,这时候,微反应就可以帮助到我们了。

“微”观世界发现生活

在起草本书的时候,我们只是将它定位成一本介绍微反应的书,但迟迟不能决定给它起什么名字,直到看到一部电影《Microcosmos:le peuole de l'herbe》,中文直译就是“微观世界”。

这部电影全长73分钟,却拍了二十年,你没有看错,拍了整整二十年。在这部影片里,演员有蜜蜂、毛虫、蜗牛、瓢虫,这应该算是一部昆虫的纪录片,并且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昆虫纪录片,虽然在屏幕上放大的毛虫让我鸡皮疙瘩掉落一地,但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就会发现整部影片从头到尾,没有哪个演员穿过衣服,所有的东西都是赤裸裸的,就好像微反应表现出人最真实的状态一样。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起初只是觉得在看电影版的“动物世界”,只是播放的主题是我曾经不感兴趣的昆虫而已。但后来发现在微观世界中,丰富的故事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普普通通的草丛放大无数倍展现在面前的时候,竟是如此神奇。“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个小时像过了一天,一天像过了一季,一季像过了一生。”这是电影中的一段旁白,不同的视野看同一个世界,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让平凡的东西焕发生机与活力,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影片获得了第22届凯撒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与最佳录音奖三个奖项,所以视角很重要。

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同的视角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东西,这本书从“微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东西,而绝对不单单是一本介绍微反应的书。我们更希望本书可以让读者以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发现生活。

我们希望本书可以像这部电影一样将所有精华的东西浓缩在短暂的篇章里,也同样希望在介绍、学习、研究微反应的同时,留给读者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本书更倾向于微反应的介绍与研究,但并不是没有应用的成分,只是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会将生活变得太累太复杂。本书将“微反应”与“读心”相结合,将“读心”部分内容以“微”角度讲述;不同于同类书的“介绍” “举例”写作模式,本书更倾向于“介绍” “讲述”方式,自然而然,微反应也就成了“你不知道的微反应”了。

笔者一直认为,阅读是建立在信任作者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了解了“我们”,才有可能信任我们,只有信任我们,才能信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