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陈玲:爱生如子
去年教师节那天,陈玲下课后看到手机上有九个未接电话,而且是同一个号码。她当即就紧张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急事,也不知道是谁打来的。陈玲赶紧回拨过去,原来刚才不停地给她打电话的是刚刚毕业的一个女生,目前正在某高中读书,今天无法亲自回母校看望陈老师,便托母亲专门买了一束鲜花送到武侯实验中学献给陈老师。这个女孩在电话里为自己不能来看陈老师而抱歉,她特别感谢陈老师对她的教育,并祝陈老师节日快乐。
这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且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我在访谈陈老师的时候,陈老师说起这事,好像刚刚发生,依然感动。她说:“其实这女孩子我只教过她一年,她却感谢我。类似的小事很多很多。每届毕业的学生离校之后,都跟我联系,放假后都要来看我。平时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在我们看来是应该的,可孩子们都记着,真的都记着呢!”
陈老师哪些关心被孩子们记着呢?前几天,我路过陈老师班的教室,随便叫了几个同学出来,我问他们陈老师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略略想了想,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陈老师特别关心同学,像妈妈一样!”我又问陈老师对你们怎么关心的呢?
“陈老师特别关心我们的身体,最爱说的就是要我们多喝牛奶!”
“一次下课,陈老师摸摸我的胳膊,说:‘方海伦,你怎么还穿得那么少?快回寝室去拿衣服!’我是住校生,平时见不到爸爸妈妈,但因为陈老师,我感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每天中午,陈老师都会让我们迅速关灯,拉下窗帘,然后叫我们入睡,等我们都睡着了,她才回办公室休息。她经常对我们说:‘你们的身体格外重要!’还要我们每天多喝牛奶、多吃水果,冷了要加衣服,防止感冒。这些叮嘱平平常常,却让我在班上有了家一般的感觉。”……
过了几天,几个同学还特意写下他们所感受到的陈老师点点滴滴的爱,交给我。访谈时,我把这些纸条拿给陈老师看。陈老师认真看着,脸上流露出感动。我问:“看了这些纸条,你有什么感受?”
陈老师说:“看到这些娃娃写的,我感到很温暖。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很温馨!孩子们真懂事!只要你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都晓得。”
我想到现在不少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懂事,不懂得老师的爱,可为什么陈老师没有这样的“苦恼”呢?看来,关键还是老师是不是真的“把学生放在心上”。
陈老师的工作特点就是尊重孩子。一个叫周超的女孩说:“陈老师爱笑,她的笑容富有魅力,不可阻挡。”这笑就是爱与尊重的体现。一次上课的时候,一女孩因为体质弱,低血糖,居然晕倒了,陈老师赶紧给她掐人中;女孩醒来后,陈老师又分别打电话给医院和家长,最后送去了医院。类似关心学生的事,在陈老师十六年的教育生涯中,可不止一次两次。听学生说,陈老师经常给他们买牛奶;但陈老师却觉得这很平常,不值一提。
经常有年轻老师对我说:“我很爱孩子,也很尊重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但是,‘打成一片’我就没威信了,我批评学生,他们就不听我的话了。”我把年轻老师的这个苦恼告诉陈老师,问:“你这么爱和尊重孩子,难道不怕没威信吗?”
陈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不是迁就和纵容。尊重和严格要求不矛盾的。对我来说,就是从来都不说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我也批评学生,有时候还特别严厉,但无论多么严厉,都不会损害他们的脸面,也就是尊严。”她特别说,“我认为不应该把爱和严对立起来,好像爱学生就没威信,或者说严就是不爱学生。不,‘严’正是爱的一种表现。班主任完全可以也应该大胆地严格要求学生,要让学生明白老师这样严,正是因为爱他,是为他将来好。比如,我严禁学生在校外的小摊小贩那里买吃的,那我就要告诉学生我为什么不让你们在外面买东西吃,就是为了安全啊!外面那些东西多不卫生啊,吃了对你的身体不好嘛!再比如,我严格禁止学生在教室里打闹,我也给学生讲安全,我说在教室里打闹多容易出事啊!先把道理讲清楚,学生就理解了。一旦理解,你无论多么严格要求,学生都不会反感。老师有时候如家长一般,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孩子是能够感到爱的。”
方海伦同学给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打了饭,可能是嫌饭菜不合口味,没吃几口竟然就把那些饭菜全倒掉了,然后拿着自己的零花钱去小卖部买零食吃。陈老师知道后,可生气了,她把这个同学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他。但谁不知道我们的陈老师是刀子嘴豆腐心呢?虽然她表面上很生气,而且不停地批评这个浪费粮食的同学,可同时又在办公室里找吃的东西,准备给那位同学,陈老师担心他饿着肚子上课呢!还不停地对那同学说,以后要好好吃饭,不然身体坏了可怎么办!不止那个同学,就连我和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陈老师严厉批评中包含的爱!”
陈老师的爱赢得了孩子们包括其爸爸妈妈的信任。许多学生都喜欢给她讲家里的事,有的孩子因爸爸妈妈闹离婚,也给陈老师说,要陈老师劝劝爸爸妈妈别吵架。家长有了烦心的事也爱给陈老师唠叨,“就在昨天,一个学生跟家长顶嘴,家长给我电话要我说说孩子。我答应了家长,但同时也劝家长不要老在外面打麻将,晚上早点回来关心一下孩子。”陈老师说着,笑了起来。我想,她是为学生和家长信任自己而得意吧!
陈老师爱孩子,却不是那种什么都包办的老师。班里的日常工作尽量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教学工作也尽量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她的数学教得很棒,特别擅长讲,但在学校课堂改革的热潮中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导学稿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却尽量少讲。“学生能够自学吗?”我问她。“当然没有问题!”陈老师告诉我,“前不久我因病住院十三天,数学课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学。小组合作模式很好,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学习的!”
陈老师这么细心地关心学生,可她却很不善于关心自己,甚至可以说她也不会关心自己,她爱人曾经对我说,陈玲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也不会做饭,在家里基本上一切都靠老公。由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并不“能干”的陈老师,因为对学生的爱,却具有了教育的智慧?这让我想到于漪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
陈玲的教育情怀其实还有着家庭的“遗传因素”。她爸爸当了一辈子教师,陈玲从小就生活在学校,看着爸爸爱着学生、爱着教育。她说:“我爸爸是典型的老共产党员,很爱学生,脾气又好,对学生很有耐心,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厉声呵斥学生,总是耐心说服。他特别热心别人的事,喜欢为别人的事跑,但不管家,也不管我兄妹俩。高考时也不帮我的忙,我是靠自己考上大学的。我哥哥至今还在老家,爸爸也不帮他。”陈玲说这些话的时候,有一点点埋怨,但更多的还是自豪——为父亲自豪,也为自己自豪。
去年八月底,学校又安排她做班主任,她当时家里有困难,但最后还是服从了学校的安排。当时,我对分管副校长说:“陈玲毕竟是陈玲!”今年,因为特殊原因,学校又给她加了一个班的数学课,当时陈老师身体不太好,但学校实在没其他办法了,她依然接受了学校的安排。我知道后,依然说:“陈玲毕竟是陈玲!”
2011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