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伍:新经理进阶的七堂必修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言

先来了解两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

在耶鲁大学2000年的毕业典礼上,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劳伦斯·埃里森发表了一场被称为“21世纪最狂妄”的演讲,其间,他实话实说:“我,埃里森,一个中途退学者,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无耻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们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来说,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星球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学了,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星球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第二个事实。

这里有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对前一份名单,很多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大部分人却耳熟能详,因为他们的知名度更高,成就和影响更大。事实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全都是清朝的状元,第二份里则全都是当时科举考试中的落第秀才。

之所以谈这两个事实,笔者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受过专业教育更少,或者说在学校或考试中表现一般、败北者,为何会成为顶尖的人才,而是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普通的成功,需要遵循普通逻辑,非凡的成功,遵循特殊逻辑。

这里所言的普通逻辑,是指专业、技能、知识、学历,可用技术来概括;特殊逻辑,则是指一个人的情商、天赋、品格和机遇,这些要素可用艺术来形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管理领域,同样如此,那些顶级的成功者往往都是遵循特殊逻辑的产物,而普通的成功者则首先要遵循普通的逻辑。换句话说,顶级管理者的成功,更多是一门艺术,而不只是技术。基层管理者的成功,更多是技术的成分在内,又有一小部分艺术的因素。

管理的技术性(即科学性)在于他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和一整套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是可以复制和学习的;管理的艺术性则在于,管理的主体是不同的人,管理的对象也是不同的人,管理者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多面的,管理者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不可预知的,正因为如此,管理就是一个需要管理者本人不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将这个过程做好,就是一门艺术了。

因此可以说,管理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对于刚晋级的基层管理者,首先要具备娴熟的管理技术,掌握各种管理技巧和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技术家”,然后再逐渐往“艺术家”的方向努力。

新经理的角色和以前的业务角色完全不同,必须完成从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带领好一支队伍的转变。

带好队伍,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第一层:带好自己,做好自我管理,修炼领导力。

第二层:带好下属,做好带头人,依靠团队,激励团队,充分沟通,使众人行,追求团队成功。

第三层:“带”好上级、同级,对他们进行“弱势”管理,积极沟通,完美配合,激励他们,影响他们,管理他们,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大环境。

本书正是从以上三个层面来展开,分为管理自己、管理下属、管理上级、依靠团队、善沟通、会激励、修炼领导力七堂课,分享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规律、方法、技能,以满足广大新晋经理人在“技术”上的需求,旨在“领新经理人入门,为老经理人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