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李鸿章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伊藤博文身上
大鸟公使正在同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
这时,一户大队已经开进汉城,驻防日军达到1000人。大鸟、袁世凯采取了阶段性撤兵这一现实的方法,意见趋向一致。即:日军撤走3/4,留在仁川250名,清军撤退4/5,留下400名,从牙山移防到仁川附近。一旦“乱匪”被扫荡,即从朝鲜全部撤军。
大鸟是认真的,而且非常坦率。
“混成旅团的先遣队800人由一户少佐指挥,正在仁川登陆。这是同进驻汉城的陆战队换防的兵员,是无法制止的了。不过,后续部队如无必要,当然可以延期。我也尽力使他们不登陆。同时,请中国也不要调动牙山的部队,并停止增派。”
对此,袁世凯答道:
“此刻最需要我们两国同心合力,你说的话我原则上赞同,但需要请示政府。”
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软弱了呢?一定有隐情!一向对中日问题抱悲观论点的袁世凯,对大鸟的态度产生了怀疑。这时,袁世凯已经接到李鸿章关于根本方针的指示,即:平定朝鲜之变,远不如防备日本重要。日本若撤军,我清军亦撤退。
1894年6月13日,举行第二次会谈。
“撤兵问题,已获得本国政府批准。”袁世凯说。“已中止2000增援部队的派遣,请日本方面也命令后续部队原船返回本国。”
“用电报已经来不及阻止后续部队,但可以派人去仁川,同部队指挥官联系,总之,我们尽可能不让部队登陆。”大鸟说道。
似乎由于共同努力,双方会谈取得了成效。撤兵问题在原则上达成了协议。
这样就能圆满解决了吗?第二次谈判结束后,袁世凯送走大鸟,心里还不踏实。
“谈得不错呀,恭喜!”唐绍仪这么说,可袁世凯没有表示同意。
“还需要悄悄地观察一个阶段才行!”今天的袁世凯已经不似往日,变得很稳重了。
然而,在谈判的进程中,大鸟接到东京驳回他的提案的指令。
双方的意见取得一致是在6月15日,只等互换正式文本了。
李鸿章打电报给派遣军,命令作好撤退准备,是在双方会谈当中的6月13日。
派遣军总司令是直隶提督叶志超,副司令是太原镇总兵聂士成。他们正在仁川以南、成钦以西的牙山构筑阵地。
李鸿章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伊藤博文身上。他非常相信伊藤博文,他估计日本议会一定会阻止日本政府的乱闯。可他并不知道,连伊藤博文都被日本的陆奥(外相)那些野心勃勃的强硬派年轻人所巧妙地操纵了。
李鸿章心里所强烈盼望的,是“战争无论如何也要避免”。对大清帝国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局势的认识,他比其他人更客观和清楚得多。
“整备归装!”这封电报没有明言立即撤兵,但谁读了都会想到是要撤兵。
李鸿章给牙山的叶志超提督发出这封电报的同时,东京的驻日公使汪凤藻的一封电报打到了天津。
“伊藤博文首相表明,在平定民乱以后两国共同撤兵,但言外之意含混不清,似有驻留军队、协商善后措施之意。”
又是一个“言外”,李鸿章不能不怀疑了。好像不完全撤兵,而且,是被视为最稳健的伊藤隐约透露出来的!莫非也是为了防备政敌攻击,不得不做些违心的事?李鸿章心想。
6月14日的阁僚会议上,李鸿章寄以希望的伊藤博文提议:“朝鲜内乱应由日清两国军队共同合作,迅速剿平。乱民平定后,应由日清两国向朝鲜派出委员,进行内政改革。”
伊藤博文只是强调镇压内乱,却只字未提撤兵之事。
汪凤藻算不上一个很有能力的外交官,但他却能感觉并把握伊藤首相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