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应该这样带:尖刀团队的12堂总裁内部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2)

1999年马云融资100万美金。有了钱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请人,去世界500强请人。结果他请来的负责营销的副总裁,第一个月跟他谈市场预算的时候,说今年需要1200万美金,还说以前最少要花2000万美金。马云总共才融了100万美金,实在没办法,最后只好又请他离开了。就是这件事让马云认识到,“办公司不是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

创业是一件非常美妙而又充满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合作伙伴一定要非常谨慎,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对于企业而言,衡量人才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是他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从作业要求的角度说,匹配的就是人才。理性的用人标准是不被人才的光环所诱惑,而是紧紧扣住“企业发展需要”这根弦。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阿里巴巴请来的很多业界高手们,却严重“水土不服”。他们总是讲得头头是道,但结果干起来全错!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

马云后来回忆道:“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肯定有错。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是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错误让马云明白,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那样的人。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就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是将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

后来在阿里巴巴有这样一句名言,“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跟潜能”。马云不断说,我考三次大学没有考上,一定很平凡,如果你们觉得我今天是成功的,那每个平凡的人都能成功。可以说,阿里巴巴现在的成功离不开这一用人理念: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放在最适合的位置。

拓展透析

拿破仑说过:“最难的倒不是选拔人才,难点在于选拔后怎样使用人才,即让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这是因为,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拔推荐人才,都是为了善用人才。

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但一定是最适合的人。因为“岗位需要”而使用人才,所以,“优秀”的人未必就是最能满足岗位需要的人选,在这种意义上,合适比优秀更重要。

作为企业管理者,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让腰粗的人背土——不伤力;让腿粗的人挖土——有劲;让驼背人垫土——弯腰不吃力;让独眼龙看准绳——不分散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员工与其岗位相匹配,通过岗位匹配达到开发员工潜能的理想效果。

一家公司的招聘登记表格中有这么一栏:“你有什么短处?”一位下岗女工来应聘,在这一栏如实填上了“工作比较慢,快不起来”。很多人一致认为,她是不可能被录用的,谁知最后老板亲自拍板,录用了这位女工,让她当质量管理员。

老板说:“慢工出细活,她工作慢,肯定会细心,让她当质量管理员错不了,再说,她去许多地方应聘过,没有被录用,到这里被录用了,肯定会拼命地干,以后我们公司肯定不会有退货了。”结果正如老板所预言的那样,那名女工工作成绩显著,公司的确没有退货了。

其实,在任何一家企业中,员工能力都是有区别的,这就像“发动机”和“螺丝钉”一样,企业虽然需要对企业产生变革性影响的“发动机”型人才,也离不开兢兢业业为企业奉献的“螺丝钉”型的员工。

把钱投在员工身上是最赚的

我们认为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

今天银行利息是2个百分点,如果把这个钱投在员工身上,让他们得到培训,那么员工创造的财富远远不止2个百分点。我们去年在广告上没有花钱,但在培训上花了几百万。

——马云2002年在宁波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当互联网产业整体在裁员发展的时候,阿里巴巴却在扩大发展。因为马云觉得21世纪人才最重要,对阿里巴巴来讲,期权、资本都无法和人才相比。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有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

马云家的保姆,他每月给她1200元,杭州市场价800元。她做得很开心,因为她觉得得到了尊重。阿里巴巴那些高层月薪四五万元,即使给他们加一万元、两万元,他们也不会感到什么;但是如果对广大员工增加一些,那么士气会大增。

对于所有在阿里巴巴门口徘徊的人才,马云表示只要是人才他都要。阿里巴巴2004年在广告上没有花钱,但在培训上花了几百万元,他觉得这将给公司带来最大的回报。阿里巴巴有120万会员,而且连续两次被哈佛评为“全球最佳案例”,连续两次被《福布斯》评为“最佳B2B网站”。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会员数跃居全世界第一位。没有优秀的员工,企业根本没法做到这些。而这些成绩,正是马云把钱投在员工身上赚到的。

拓展透析

员工决定企业的成败,员工弱则企业弱,员工强则企业强,员工进步,企业才能进步。明白了这样道理,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在不断改善员工的薪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要加大培训力度,以员工的进步推动企业的进步。大多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把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门子公司一贯坚持由公司自己来培养和造就人才。早在1910年,西门子就为其内部人员开设了正式的培训课程,只不过与后来豪华的培训场所相比,早期的培训是在车间进行的。后来,西门子建立了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各类培训学校,并为这些学校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培训老师。在西门子的全体员工中,每年参加各种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学习的多达15万人。公司每年用于培训及购置最先进的培训实验设备的费用就高达6~7亿马克。但是,在西门子高层的认识中,从来都不觉得这笔费用昂贵。

与西门子不同的是,麦当劳强调的是全职业规划培训,也就是“全职业培训”。在麦当劳,从计时员工到高阶主管,结合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不同的培训计划,通过各区域的训练中心以及汉堡大学进行阶梯式的培训,使得麦当劳的员工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成长。麦当劳在人才引进上不注重资历、学历,在他们不计较员工出身的背后,是他们对自己培训体系的自信。麦当劳非常重视员工的成长与生涯规划,他们的高层多是从内部晋升上去的。

LG公司的培训最为特别,他们更加注重精英群体的培训。在LG公司,每个员工的培训机会不是一样的。新员工只有一些最基础的培训,而做到高层管理者的员工,则有机会去韩国总部培训中心,或去国外参加专门培训,甚至到大学里专门进修MBA。

公司里的很多培训项目都是专门为“核心人才”设立的。“让有能力的人先培训”,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的培训机会更多。这是LG公司对员工的一种变相激励:要想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只有使自己的业绩更好,更优秀。

对员工不培训,是管理者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企业最大的浪费。把钱存在员工的身上,是最精明的投资。

在员工之中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Dream target(梦想目标)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是调配资源的指导。Dream target必须通过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而不是简单地沿用现有的手段,拼命去挤牙膏。电子商务正迎来井喷的发展,我们必须超高速的成长,才能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我们要为我们的mission(使命)、vision(愿景)和dream(梦想)去奋斗,而不是为完成KPI任务,更不应该是为了奖金而努力。

——马云《不能为了奖金“奋斗”》

“奖金不是福利。奖金是通过努力挣来的,它不可能人人都有,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一样。它不是工资的一部分,而是因为你的业绩超越了公司对你的期望值(请特别注意这一点)。”

2010年1月19日,马云在飞机上撰写内部邮件,回顾了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的成绩,同时宣布,2010年,将对公司除高层以外的所有员工继续加薪。

对阿里集团来说,过去的2009年是精彩、复杂、遗憾和兴奋交错的一年。马云说:“我们幸运地在2008年提前对经济形势做了危机判断,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更由于大家一如既往地艰苦努力,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拥抱变化,集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尽管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但马云对整体结果表示满意。在邮件中,马云充分肯定了集团在2009年所取得的成绩,并给出75分。这是马云十年来首次宣布对阿里巴巴的打分结果,也是10年来所给出的最高分。

在加薪方面,马云强调了这样的观念:阿里巴巴不会为竞争对手和行业做法而加薪,但所有阿里人将平等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财富。奖金不是福利,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平均主义”在阿里巴巴行不通。

在加薪的同时,马云也并未忘记对员工价值观的强化。马云称,奋斗不是为了奖金或加薪,而是为了使命、愿景和梦想。巧妙的逆向推理,使员工明白了加薪原因——阿里人在和马云一起为梦想奋斗,而关于理想,是值得埋单的。

2007年,在阿里巴巴上市后,其初步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总股本为50.5亿股,公开发售8.589亿股。其中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B2B子公司4.435亿股。按绝对值计,近千名阿里巴巴员工将拥有超过100万元。这创下了当时国内IT类上市公司最大规模的员工“造富”纪录。

此前,百度上市创造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马云本人只持有阿里巴巴B2B子公司1.89亿股,以招股价上限粗略计算,上市后马云身价为22.7亿港元。其他7位董事中有3位身家过亿。

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足5%。此举可以说是马云激励手法的集中体现。对此,马云毫不讳言:“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可以说,马云的这种激励员工的机制可以说是最有效的,人要生存,要发展,精神是支撑,物质是保障,所以兼顾员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它让员工明白,工作不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手段,还能满足员工的价值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在马云看来也同样如此,他认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旺盛斗志。

拓展透析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良性的激励机制,要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内在的工作激情,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并构造一个科学的人才晋升渠道,使公司制度蕴含激励的巨大力量。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总是善于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释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自觉摒弃安于现状的心理,从而实现人人积极进取。

《乔家大院》所叙述故事的历史背景是在清朝末期,那时没有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所有的商业都是家族式管理,甚至还有传男不传女思想,乔致庸开的钱庄也不例外。

但是,乔致庸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很快发现家族管理的弊端:论资排辈,“伙计”居于最底层,很多优秀的伙计不为老板所重视。他意识到,很多能干的伙计对钱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而他们低微的身份对调动这部分员工的积极性非常不利,而如果能够“激活”这些能干的伙计,钱庄的业务将实现关键性的突破。

于是,乔致庸果敢起用新人,从内部挖掘出28岁的马荀。马荀干过10年学徒、4年跑街,他个人揽下的生意占钱庄生意的80%,显然是钱庄里跑得最快的千里马。后来钱庄的发展证明了乔致庸的眼光,马荀这匹优秀的千里马成功地进入了接班人的行列,卓有成效地使钱庄起死回生。

马荀使乔致庸尝到了甜头,他以“伙计身份”实现了企业原有体制的创新。这些创新为钱庄生意带来了显著变化:伙计与掌柜甚至东家平起平坐,被尊重感得到增强;钱庄效益和员工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个激励机制的引进,极大增强了伙计们干活的积极性,钱庄生意更加兴隆。

由此我们看到,如果一个公司缺乏内部激励机制,就不会拥有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员工就会丧失工作的热情和欲望。只有科学有效的激励方式激起员工的进取心,企业才会有活力。

你的成功是整个团队带给你的

阿里巴巴是一个团队,有你很好;没有这个团队,你很不好。你离开了,要去再找这样一个团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