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出茅庐,展露才华
提到曹操,人们总认为他是一个奸雄,其实这是不客观的。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写的那样。本书的目的,在于从真实历史的角度去剖析曹操。
曹操,是一位很有权谋的英雄。他的权谋表现不仅在用人的权谋,也表现在用兵的权谋。曹操很善于用人,曾经几次发布求贤令,打破了用人以道德为准则的惯例,提出了人尽其用的观点。曹操是有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谋略是很令人敬佩的,官渡之战就是典型战例。总之,曹操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追寻一下他的传奇经历吧!
描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他的身世。与普通人相比,曹操的身世有一些特别。曹操,字孟德,小名叫阿瞒,沛国(汉国名,有今河南、安徽东部、江苏北部一带地)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据说是汉初相国曹参的后裔。汉桓帝在位时候,宦官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被封费亭侯。曹腾是宦官,不可能有子嗣,但是为了自己官爵的沿袭,曹腾便收养了一个义子曹嵩,让曹嵩来继承其官爵。曹嵩凭借着宦官父亲的关系官至太尉,但是没有人知道曹嵩认曹腾为父前的具体身世。曹操便是曹嵩的亲生儿子,也就是曹腾的“孙子”。曹操有一个当宦官的爷爷,自己父亲的身世又不明,这样说来,在当时的官场上,这并不算一个很好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曹操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权谋,很有心计,其中的一件小事很能说明问题。曹操小时候 很贪玩,整天无所事事,他的叔父实在看不过去,经常把曹操的不良作为报告给曹嵩,为此,曹操经常挨曹嵩的批评。小小年纪的曹操很不服气,便耍起了小聪明,要戏弄他的叔父。有一天,曹操老远看到他叔父过来了,就躺在地上,脸上露出很痛苦的表情。他叔父看到了,问他怎么了,曹操说他突然中了恶风。焦急的叔父赶紧跑去找曹嵩。可是当曹嵩赶到时,曹操早已站起来了,安然无恙。曹嵩很诧异,曹操便说叔父是因为不喜欢他,才老是在父亲面前喜欢说他的坏话。从此以后曹嵩便再也不相信曹操叔父的话了。由于曹操意气用事,经常模仿豪侠做事,放荡不拘,又不从事生产劳动,所以时人都没有对他加以重视。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二人,认为曹操的为人,不同于普通人,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要大乱,除非当世特别有才能的人,才能拯救天下;我看能安定天下的人,就是你了!”不知道他这独特见解的依据是什么。曹操听到这些话,当然很是高兴。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由于家世显赫,年仅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很快被任命为中央政府的郎官。不久,曹操又走马上任为四百石的洛阳北部尉,负责该地区的社会治安工作。曹操一到任上,首先命令工匠把年久失修的官衙粉饰一新,然后又赶制了十余条五色棒(木制棍棒刑具,上涂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悬挂在官署大门的两侧,同时张贴告示,申明此后一旦有触犯禁令的人,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豪强权贵,一律棒杀。几个月以后,灵帝宠幸的小黄门蹇硕的叔父晚上在外行走,违反了曹操订下的宵禁规定,曹操便毫不留情地把他给棒杀了。皇帝身边的近侍和宠臣们都吓破了胆,但是又拿曹操没有办法,于是共同推荐,把曹操提拔为顿丘的县令。这时的曹操不过才23岁。曹操在顿丘做县令的时间,比较短暂。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十月,此前已经失宠的宋皇后,在宫闱斗争中彻底落败,在何贵人和权阉的联合诬陷下被废黜,不久暴死,并株连到她的家人和亲属。曹操因为堂妹夫宋奇是宋皇后的兄弟,受到牵连,被迫离开顿丘县令这一职位,回到了老家谯县。光和三年(180年)六月,曹操因为通晓古文经学的关系再次被征,拜为议郎。议郎类似于皇帝的秘书,须随时听从皇帝的调遣。他虽然没有具体的职掌,却有议政的职责和权力。在就任议郎之后,曹操不但多次上书针砭时弊,甚至为宦官的死对头前大将军和太傅陈蕃鸣冤叫屈。但当时的政局黑暗,灵帝无能,曹操渐渐明白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改变政局,不得不三缄其口。这又是曹操很有权谋的表现——自己的实力不够,就必须先力求自保,等到时机成熟,便可一举改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