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泥人之乡(2)
凤翔古称雍,地处关中西部,是周王朝发祥之地,秦国创霸之区,秦始皇加冕之处。这里人文荟萃,文物古迹闻名遐迩,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雍城遗址”,秦始皇先祖陵园,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两人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朝时,根据这个传说更名凤翔,并建为西京。
凤翔泥塑始于明初,集中于凤翔六营村一带,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多出于妇女之手。制作泥人时,先取当地的观音土和水为泥,成型后再用白土敷胎打底,而后浓墨勾线,染彩,刷胶水。
凤翔泥塑艺人创作经验十分丰富,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之谈,如“颜色搭配要均匀,同一颜色不能挨着用”;“英雄无项,表现威武;佳人无肩,表现秀柳;动物眉要皱,眼珠大,人见了又喜又怕”。
凤翔挂虎十分有名,眉毛发皱,眼珠特大,虎面画满石榴、荷花等吉祥图案,双耳各落一只鸟或插一朵花,双颊各飞一只蝴蝶,十分有趣。因用作墙壁饰品,故名挂虎。
凤翔泥塑造型概括洗练,生动逼真,活泼可爱。艺人能抓住对象的特征,删繁就简,再现出所描绘对象的内在气质,如常见的泥老虎,概括了虎的凶猛特点,大胆地进行了艺术夸张,使泥老虎显得生气勃勃,朴实可爱。再如卧牛、猴子、猪,都极传神,令人一见爱不释手。
凤翔泥塑色彩别具一格,用色不多,但对比强烈,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出简单的线条,显得艳丽醒目。
在凤翔农家,孩子们过生日时,外婆、舅舅总要把凤翔的彩绘泥塑动物作为礼品送给他们,用来镇恶辟邪。
凤翔泥人品种达一百七十多种,大都销往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甚至远销国外。
凤翔是民间文化荟萃之地,民间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彩绘泥塑、木版年画等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展销过。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马、泥塑羊于2002年、2003年连续登上国家生肖邮票,泥塑鸡、泥塑狗相继登上中国邮票和邮政明信片,凤翔彩绘泥塑被中外美术界公认为“神州一绝”。
高密
山东高密泥塑形神俱备,着色浓艳,造型憨朴,有静有动,十分有名。
高密位于山东省东部的胶莱河和潍河之间,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儒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刘罗锅)都出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三宝”的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都产自这里,久负盛名,誉满天下。高密泥塑主要产于姜庄镇聂家庄。姜庄镇位于胶莱河南岸,地处故百脉湖底部,地势低洼,为泥塑提供了上好的湖泥。被称为“高密三绝”的剪纸、扑灰年画、泥塑中的两绝——泥塑和扑灰年画都产于姜庄镇。
高密是国家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其中聂家庄泥塑历史悠久,有“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之说。
明代,这里庄户人家因生活艰难,便制作“锅子花”带着,出门乞讨时用它换几片白薯干吃。“锅子花”是一个不加任何粉饰的泥坨,形似一口锅。泥坨腔内装有火药,上面留有细眼,下面安有点火引线,用于春节期间晚上放花。因形状像锅,用于放花,所以称为“锅子花”。
后来,人们逐渐对“锅子花”加以改进,稍加粉饰,制成简单的坐娃形。放花以后,孩子们还可以拿泥娃娃去玩。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锅子花”已发展出泥娃娃、泥狮、泥虎、泥鸡多种造型了。由于广大群众喜欢这些造型,这些泥娃娃、泥狮、泥虎、泥鸡便不再用于放花,成了单纯的泥塑玩具。
聂家庄泥塑不断改进,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形、色、声、动四大特点。形指因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式多样;色指色彩鲜艳,艳而不俗;声指在泥塑腹腔里加入苇哨,能够发声;动指设计巧妙,能动。
泥塑艺人把泥坯分成前后两段,中间安上哨子,利用空气流通的原理使其在挤压、摇动或吹气时发出响亮的叫声,制成了叫虎、叫猴、叫鸡、叫狗等玩具。苇哨发声装置的加入意味着工艺的复杂化,体现了古代聂家庄农民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聂家庄泥彩塑造型憨朴,着色鲜艳,在全国泥彩塑中别具一格。作品着色大量使用大红、明黄、深绿等纯正浓烈的色彩,给人以强烈而直接的视觉冲击,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祝愿。
逗趣的哨音和鲜活的色彩形成了聂家庄泥彩塑声色并茂的独具特色。叫虎、摇猴、叫鸡是聂家庄泥彩塑的经典“老三样”。
在艺术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形象丰满稚拙,憨态可掬,有着勃勃的生命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动物造型简洁,大胆夸张,巧妙地舍形取神,显得稚气可爱。
聂家庄的泥塑非站即坐,多采用静态,极少有动态造型,有助于泥塑的观赏摆放,不易碰倒,反映了当地农民求安求稳的心态和力求四平八稳的审美要求。
聂家庄泥塑纹饰有牡丹、蝙蝠、葡萄、水草、梅花、寿字纹等,凡是吉祥美好的事物都被画在泥塑上。纹饰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蝙蝠。在民间,蝙蝠象征“福”,表现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高密每逢集市、庙会,都有卖泥人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高密的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高密泥塑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好评如潮。
白沟
河北高碑店白沟镇是全国闻名的泥塑之乡,白沟泥娃娃已有300多年历史了。
白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镇,地处京、津、冀三角腹地,高碑店、雄县、容城、定兴四县交界处。历史上的白沟曾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陆码头,以“燕南大都会”之美誉闻名遐迩。
白沟泥人俗称“泥娃娃”,也叫“寸人”,内容非常喜庆,线条简练流畅。泥娃娃“吉庆有余”塑的是童男童女一对,一个抱鸡(吉),一个抱鱼(余);或个一骑鸡,一个骑鱼。“麒麟送子”、“招财进宝”、“五谷丰登”等泥人,大的高30厘米左右、小的高十几厘米。
白沟泥人分吹响、摆设、手捏、印模等类。
白沟泥人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白沟泥人用模子扣成素坯后,涂一层白粉底儿,再涂上红、绿、黑、蓝、黄等色,色彩浓重艳丽,富有民族特色。底部装有苇制口哨,吹之声如鸟鸣,颇受儿童喜爱。
白沟镇紧濒白沟河。白沟河发源于太行山,途经山西东部和河北张家口、保定等地,最后流入享有华北明珠美誉的白洋淀。白沟河形成于唐代之前,曾是宋朝与辽国的界河。《岳飞传》里描述的泥马渡康王,过的就是白沟河,在历史上极为有名。
白沟河在白沟镇拐了个弯,流速减缓,有利于泥土淤积。千百年来河底所淤之泥光洁细腻,韧而不粘,成为捏制泥人的上等材料。
白沟泥人干后坚实不裂,工艺虽然简单,价格低廉,但形象生动,趣味盎然。白沟还塑一些口哨、小鸡、小鸭之类的小玩艺儿。后来,不断创新,发展到高达尺余的大泥人、佛像和飞禽走兽、神话人物。
白沟泥人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其中以“戏出”最为典型。
“戏出”是指取材于戏剧人物的泥人,有单人、双人、三人三种形式,大的近60厘米左右,小的十几厘米。
单个的泥人如“八仙”,一套八个;《水浒传》、《三国演义》每套多达十几个至数十个;《西游记》一套四个。还有一种专供室内陈设的大型泥人——“刀马人”,高近60厘米,左右相向,造型吸收了门神的特点,手持兵器,各骑骏马,陈设在堂屋迎门条案上方座钟两侧,或中堂字画两侧。民间传说这种刀马人有“辟邪”、“镇宅”的功能。
双人的如“梁祝”、“天仙配”、“孟良焦赞”、“关羽周仓”、“苏三起解”等。
三人的有“劈山救母”、“白蛇传”、“三进宫”、“桃园三结义”等。
白沟泥人注重突出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提倡夸张变形。
白沟泥人造型古朴,色彩浓重,线条简约,构思大胆,淳厚质朴,沉实平和,富于幻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淳朴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白沟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次出国展出,并作为国家级的馈赠、陈列佳品。
浚县
河南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大禹治水的名胜古迹等300多处。浚县泥塑源于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浚县位于河南北部,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其西部边界南流,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的中心位置。
浚县泥塑随手捏制,晾干后施彩涂漆即成。
浚县泥塑分为“泥货”和“烧货”两种,凡未经烧制,晾干后就施彩刷漆的称“泥货”;凡是需要用嘴吹的泥哨子,一般都要经过低温烧制后再施彩,这就是“烧货”。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泥咕咕”。
浚县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小丫鬟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马、小猴、猪八戒等;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有骑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上钢丝、弹簧,有活头马、活头狮子等。
艺人们用的泥料和工具都非常简单,全是就地取材:把村边的黄胶泥挖回家,加水和成泥巴,用木棍捶打几遍,使其变得柔软细腻,如面团一般。工具只是一根竹棍儿,要削得一头粗一头尖,用以雕画泥人的鼻、眼、嘴和身上花纹;再根据其形状,在不同部位打眼通孔,用嘴就能吹出不同的声音。
浚县古庙会历史悠久,明代中期就有了。清康熙年间,浚县古庙会已颇为兴盛,清末至民国年间延续不衰。浚县的古庙会不但多,而且规模大。浮丘山一带的正月庙会,会期半月有余,高峰日赶会人可达二十余万。
每逢浚县古庙会之时,庙前总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妇女和小姑娘叫卖泥塑,有的挎着篮子或竹筐,有的托着盘子,有的推着三轮车。
浚县泥塑内容丰富,种类很多,分为“人物泥玩”、“鸟类泥玩”、“动物泥玩”三类。无论是人物、飞禽还是动物,无不生动有趣,造型概括简练,表现手法夸张,有的追求丰满,有的注重雄健,施彩简洁明快,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古朴,风格各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不仅儿童喜欢,成年人也感到美不胜收,争相挑选存玩。
浚县泥人有拟人化的十二生肖人物、历史人物、瓦岗寨英雄豪杰、戏剧脸谱,还有古典文学《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等。
拟人化的《十二生肖》人物是浚县泥人中的精品,造型丰满浑厚,合理夸张,色彩描绘艳丽明快。如捉鬼的钟馗、秉公执法的包公,大义凛然,栩栩如生。《戏剧脸谱》在泥塑中是一大传统题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如红色表示忠诚,黄色表示憨厚,黑色表示正直。浚县泥塑脸谱人物在黑色基调上根据不同性格特征进行搭配,十分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