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金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以P2P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野蛮生长”。数以千计的P2P平台、数以百计的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秒杀”在P2P领域已不再是传奇。互联网金融已经让“屌丝们”随时随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的梦想变为现实。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已不再是梦!

但是我们也看到,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P2P平台和众筹项目鱼龙混杂,一些P2P平台正行走在“非法集资”的不归路上,而一些众筹项目正朝“传销”趋势发展。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鼓励创新与适度监管的关系、监管层的“宽容”与司法界的“谨慎”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很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局面。

作为一名从事互联网、金融法律服务多年的资深律师,职业敏感度和多年的法律实践经验使我自然而然地关注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形态。

随着对互联网金融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金融界、监管部门、司法部门、互联网金融行业、财经媒体以及学界对互联网金融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间的关系问题;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或业态问题;鼓励创新与适度监管之间的关系问题;P2P平台的担保问题;监管的方向和方法问题等。尤其是在P2P与非法集资之间的关系问题、股权众筹与非法发行证券之间的关系问题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认识。

事后监管与监管滞后以及对互联网金融的不同理解,造成各种各样的新型P2P平台以及线下各类众筹项目的产生。P2P领域千团大战,众筹领域百花齐放,业界与学界百家争鸣,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深深的忧虑。互联网金融会不会如同中国其他行业一样走进“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历史怪圈?P2P会不会演变为网络版的非法集资?而众筹会不会演变为网络版的传销?

带着上述种种疑问和思考,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相关著述及文章,并走访了数十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深深感到仅仅从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及模式方面去理解和认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将互联网金融这一泛化的概念从具体的技术角度进行梳理和剖析,以便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结构和本质,而这个技术角度就是从商业模式与架构两个视角抽丝剥茧般层层揭开互联网金融的面纱。同时,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出自中国,但有关的模式及业态却发源于英美等国,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先有模式后有概念,虽然国外没有互联网金融之说,但却有最早的互联网金融业态与模式,而且发展相对集中和成熟。在研究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时,我们也需要利用比较法去追根溯源,以便为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于是,我有了写一本书的念头,尽管这个想法时隐时现,构思还是一个个碎片!

机缘巧合,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封来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李华君编辑的邮件,他在邮件中提到了华章公司有关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出版计划,并列举了拟出版的十几本书的书名,让我选择其中一本来完成写作,其中恰好有一本《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正好与我的想法吻合。于是,我很快接受了李编辑的邀请,并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这本书“码字”。期间出差较多,再加上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只能集中一段时间通宵达旦地突击,终于按约定完成了书稿的整理工作。

这本书从互联网金融的几个争议问题开始,以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束。用了4章来解析互联网金融的4大商业模式,即传统金融机构的新型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化)、互联网企业利用原有渠道和平台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独立第三方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以及相应的数十种具体业态。同时,为了使4大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更接地气、更清晰,本书又用了5章来解析互联网金融的4大架构问题,即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架构、风控架构、法律架构以及技术架构等。

商业模式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核心及立足之本,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再美好的商业行为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而架构是商业模式的具体化,没有具体化的架构,再完美的商业模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尤其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在当前的环境下,商业模式与架构设计更为重要。本书之所以选择从商业模式和架构两个维度去梳理互联网金融,也正是基于此。

本书适合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创业者、管理者和有关的参与者查阅,尤其在大家目前普遍关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体系”、“金融风险定价”以及“政策红线”和“经营底线”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关学习者、研究者、立法及司法部门等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以及建议。

我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互联网金融,擦亮眼睛把互联网金融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再“盲从”也不再“惊恐”。期待本书是你真正了解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开始。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刚刚开始,与成熟的模式及环境还有一定距离,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永远正确的模式,需要在不断创新和迭代中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书所展示的只是目前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这些可能仅仅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冰山一角,限于作者学识,对这些模式的总结难免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情形,欢迎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我也将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继续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参考了部分公开媒体报告中的案例和数据,在此对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郭勤贵

2014年9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