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演习与军事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强国象征——军事演习(1)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军事演习给予高度重视,演习被认为是军队训练的最高和最集中的形式。特别是随着当今高新信息化武器系统与装备和作战理论不断的发展,演习空间日趋扩展,形式更加多样,规模继续扩大。各国普遍将演习作为熟悉作战预案、检验部队训练成果、增强部队军事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之一。此外,一些国家利用军事演习炫耀武力;有些则以军事演习为名,调动军队、集结兵力、掩护战争准备等。

(第一节) 什么是军事演习

军事演习是提高各级指挥员和机关组织指挥现代战役战斗能力,使部队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能、密切诸军兵种协同动作、培养战斗作风\提高实战能力、检验编制装备、探讨作战方法等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演习,可以看出演习国的国防政策、作战思想、战略战术、部队素质与训练水平、武器发展状况、作战保障能力,以及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各种情况,还可以了解演习合作国之间的关系。

一、最早的军事演习

中国古代将军事演习看作是训练军队的重要方法。早在商、西周时期就开始以围猎形式演练阵法。在公元前633年,晋文公组织晋军在被庐(今山西省境内)举行规模较大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对晋在城濮之战中取胜帮助很大。在这之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军队,在训练官兵掌握兵器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演习的方法操演兵马、摆练队形、演练行军作战等。1572年冬,明朝着名将领戚继光在蓟州汤泉(今河北省遵化市北)组织了10万余人的实兵对抗演习。在清朝中后期,定期进行军事演习已成为一种制度。1905年10月,清朝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举行了一场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等部队参加的军事演习。此次演习包括演练行军、夜袭等课题,首次利用了铁路(京汉铁路)输送部队,使用了电话、电报等通信联络手段。次年9月,袁世凯又与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部队进行了实兵军事演习。这两次演习均反映出中国军队在内容、规模和形式等方面的新发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军事演习,把它作为训练军队、加强战备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武器装备和战争理论的发展,演习空间广阔,形式多样,规模增大。1967年9月,前苏联军队举行的代号为“第聂伯河”的军事演习,参加兵力约50个师,100万人,坦克7000多辆。1978年9~11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行的代号为“秋季熔炉”的军事演习,有13个成员国参加,总兵力达32万余人,飞机2700多架,舰船190余艘。

为了节省军事开支,军事演习在20世纪后期开始,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以电脑兵棋取代实际用兵的情况颇为常见。但大规模的实兵操演仍不可偏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的联合军演、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演习,往往都达到上万人的规模。

二、军事学习的分类有哪些

军事演习和演练都是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的重要形式,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世界各国的军队每年都会举行数千起各类大型演习和演练。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演习和演练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规模分

演习可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级别。战略级演习是一种跨军兵种、跨战区进行的演习,或者是由多个国家联合举行的演习。例如在“和平使命—2005”中的俄联合军事演习就属于这一级别。战役级演习一般是在某个战区或某个军兵种内部进行。战术级演习是指由战术级的部队或分队,在较小的作战区域内完成的演习。

2.按目的分

演习可分为训练性演习、检验性演习、示范性演习、专业性演习和研究性演习五种类型。训练性演习以训练部队或指挥机关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为主要目的。检验性演习主要是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又称校阅性演习。示范性演习是由示范性部队举行的演习,其目的是为其他部队树立样本、确立标准。专业性演习是由核、生化、通信等专业化部队进行的演习。研究性演习也称试验性演习,是军队为了探索新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等进行的演习,例如美国军方举行的“施里弗—2002”太空战演习。

3.按参加人员类别分

演习可分为实兵演习、首长司令部演习和首长司令部带实兵演习。实兵演习,主要是为了锻炼部队。首长司令部演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指挥机关。首长司令部带实兵演习,则将前两者结合到了一起。

4.按参演方面分

演习可分为单方面演习和对抗性演习。对抗性演习是指在演习中设置对抗性的红、蓝双方的演习。单方面演习,则不设置对抗性的红、蓝双方,大多是专业性演习。

(第二节)军事演习是如何进行的

演习是各国军队进行平时训练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队战时执行任务的能力。为实现演习目的、确保演习获得成功,各国军队都在条令与条例中对演习做出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要求部队在演习过程中必须周密制订并严格遵守演习计划,认真组织与实施各项演习,切实做好演习评估和总结工作。

军事演习通常由上级司令官和指挥机构规划、导演和评估,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原则,力求在复杂地形(海域、空域)、不良气候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昼夜连续实施。虽然各国因基本军事情况的不同而在演习中有不同的侧重,但演习程序基本相同,一般可分为规划、实施与总结三个阶段。

一、军事演习的规划

1.确定工作程序

确定实施演习后,首先要根据演习类型、目的、规模、地域、方式和期限等因素,建立相应的演习指挥部。演习指挥部根据以上因素初步制定方案和演习文书,对调理员、裁判和勤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协调演习的兵力、时间和地域;然后将基本想定进行图解,对演习对抗双方的态势进行规划;最后,根据勘察的结果制订相应的演习计划,并准备作业文书。

制定演习进程时,如果明确规定了推演的过程,则需要对演习进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仔细设定,这样就突出了部队的活动,而限制了参演部队指挥官自主性的发挥;反之,在仅拟定演习大体进程的情况下,对参演部队、导演部和仲裁部门的训练水平就会有较高的要求。在制定演习进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级司令部的训练需要,使之能够促进所属部队的统一训练。

确定演习参演部队的依据是演习的目的和训练目标。如果参演部队的编成与标准编制不一致,那么就需要确定演习编制。在一些演习中,还可以根据演习的类型和目的增加部分虚编部队。虚编部队通常包括指挥和辅助人员,他们负责替代实编部队,扮演各级司令部、分队等。

此外,还要设立演习筹备指挥部,其人员原则上由非参演的指挥机构和部队提供。

2.拟定基本态势和想定

演习态势是关于演习对抗双方的实力和部署、意图和任务的说明。此外,还要对双方部队的假设状态以及种种战争伴生现象进行补充说明,内容包括双方部队实力的变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心理战、后勤、卫勤、民防、通信、交通、空军以及自然灾害等各方面情况。在指挥所演习中,由于其推演不受地域、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态势的设置应接近实战。

想定是关于演习内容、进程、阶段与方式的计划,拟定演习想定的主要目的是向协调员和裁判介绍演习指挥部意图,协调导演部和仲裁部之间的合作。通常按照规划推演过程、划分演习阶段和设定各阶段细节的顺序进行想定制定工作。在想定中要明确演习内容,划分演习阶段,确定各阶段的目的和情况设置的时间、地点及方式,并澄清各阶段的时间分配、始发状态、任务和角色变换等问题。在拟定演习想定时,还必须设置会对战局产生影响的其他突发局面,如各种形式的空袭、环境条件或平民的特定活动等。在符合演习目的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核、生、化威胁因素安排到演习想定的内容之中,即设定敌方会在作战中使用核生化武器,或实施心理战、隐蔽战等行动。需要注意的是,演习想定的内容要对参演部队及其指挥官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