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刮痧速查图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点线面位立体结合,提高刮痧的功效

刮痧健康法,其取得显著的疗效的关键,在于刮拭时点线面位的立体结合。只有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在刮痧过程中将刮拭部位的点线面位立体结合,循经走穴,辨证刮痧,才能提高刮痧显而易见的治疗效果,保障刮痧治疗的安全性。

点——压痛点

这里所说的“点”,除了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经典腧穴和以痛为腧的部位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就是肌肉的附着点。

我们知道,疼痛与肌肉紧张有着密切关系。凡是疼痛的地方,肌肉必定紧张,肌肉紧张又势必疼痛。这就是《黄帝内经》中“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的道理所在。

就拿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来说,局部的压痛点,往往就是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病变点;而最敏感的压痛点,往往就在筋膜、肌肉的起止点和两块肌肉交界或相互交错的部位。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体筋膜处广布神经末梢,肌肉起止点和交界、交叉处因所受的应力较大,长期摩擦,极易受到损伤。研究表明,压痛点是由于神经根鞘膜外存在无菌性炎症,受到刺激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肌肉持续紧张,血管被强力压缩,阻断了肌肉内的血液循环,组织缺氧,使得代谢产物在人体内大量淤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高强度的疼痛反过来又造成了更强烈的肌紧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例如,在对由于斜方肌紧张引起的颈部僵硬进行刮痧时,不仅要刮拭颈部的风池、风府、肩井等穴,更要重点刮拭枕骨隆突及两侧的肌肉附着点、乳突周围肌肉附着点,尤其是斜方肌的起止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锁骨外侧及肩峰、肩胛冈。如果只对颈部穴位进行刮拭,则效果一般。

线——经脉、血管

所谓“线”,不仅包括刮痧时必须明确的经脉循行路线,还包括人体血管的分布网络。可以说,血管不仅是经脉的方向导引者、组织者,还是可能的活动参与者。在刮痧时,除了刮拭经络的循行路线之外,更要注重血管的分布,顺着动脉循行的方向刮拭,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疼痛部位淤积的毒素等物质的代谢,以提高刮痧的疗效。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要依病性和病位进行刮拭。例如,下肢静脉曲张的刮痧,应由下向上刮拭,即顺着静脉血液循行的方向来刮拭,以加速静脉血液同流,减轻下肢静脉血管的压力,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与促进血液循环是同样的效果。

面——疼痛的体表区域及其神经支配的区域

那么,什么是“面”?这里所说的“面”,指的不仅是疼痛的表面区域,还包括围绕神经支配区域和传感方向。如小腿后外侧疼痛,除刮拭小腿局部和相关的委中、承山穴以外,还要刮拭腰部的肾俞到关元俞区域,因为本区域的疼痛是由于坐骨神经受压引起的,要刮拭相应神经支配的区域,以提高疗效。

位——体表及对应神经部位

按照“位”来刮痧,不仅要刮拭内脏疼痛处的体表部位,更要刮拭支配该内脏神经在背部脊椎两侧的对应部位。在本书中,这条原则会大量地用到。

在中医中,脊椎双侧,正是膀胱经的“地盘”,膀胱经上的诸多穴位,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的脏腑腧穴对调节五脏六腑的精气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脊椎不但是人体的支柱,脊椎内的脊髓神经还是大脑与四肢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从脊椎双侧分布出来的有人体各部位的支配神经。通过刮拭脊神经相应的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循行部位,可以达到使内脏病变和体表牵涉的疼痛区域标本兼治的效果。传统刮痧主要的刮痧部位,就是背部两侧。如,便秘所引起的左下腹疼痛,其刮痧治疗,除刮拭腹部和相关的关元、中极穴外,更要刮拭背部脊柱两侧从大肠俞到上、中、下髂区域,因为人体大肠蠕动和排便反射主要是由这个脊髓段的神经支配的。

由此看来,运用刮痧法祛病养生,做到点、线、面、位有机结合,既要刮拭所要刮拭的部位这个“点”,又要刮拭经络、神经、肌肉、血管循行线以及相关的“面”。这样,找到穴位或病痛点,按照经络和血液循行的方向进行刮拭,兼顾相关的神经支配区域,才能使刮痧疗法发挥最大的功效。